网站首页
开云app安装不了怎么办
药师
护士
卫生资格
高级职称
住院医师
畜牧兽医
医学考研
医学论文
医学会议
开云app安装
网校
论坛
招聘
最新更新
网站地图
中医理论中医临床诊治中医药术语标准中国方剂数据库中医疾病数据库OCT说明书不良反应中草药图谱药物数据药学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全国中医图书联合目录》之清代粤版医书补遗
    

岐黄密室:《全国中医图书联合目录》之清代粤版医书补遗

作者:卢银兰


【摘要】    

《全国中医图书联合目录》(1991年版,简称《联目》)收录了我国1949年前出版的12124种中医现存图书书目及其各种版本,其中清代广东刊印出版的医书有303种,收藏在广州市内的有200种,占清代广东出版医书总数的66.01%。通过对广州几个重要的图书馆的资料实物调查,发现有些清代粤版医籍的书目、版本或在广州的藏地等情况《联目》记载有遗漏,并补正《联目》漏载的清代广州博济医局出版而藏于广州市的8种著作;补充16种《联目》未载书目之清代粤版中医书(包括抄本);补充17种书目载录在《联目》内,但该书的清代广东版本在《联目》中没有显示的医书;10种医书,其书目、版本《联目》皆有记载,但《联目》漏登其在广州的藏地的情况。

【关键词】  

《全国中医图书联合目录》 清代 粤版医书 补遗

  
1991年中国古籍出版社出版的检索性工具书《全国中医图书联合目录》(简称《联目》),是中国中医研究院图书馆征集了全国113个图书馆提供的10万余张中医图书目录卡片,经核实、整理、归纳,最后收录了12124种我国1949年前出版的中医现存图书。该书几乎囊括了全国现存的1949年前出版的各种中医古籍版本,对人们探究某时某地医书刊刻情况提供了极大的帮助。其中清代广东刊印出版的医书有303种,收藏在广州市内的有200种,占清代广东出版医书总数的66.01%。
   
  为了调查清代广东出版医书的情况,笔者以《全国中医图书联合目录》(1991年版)为基础,参考郭蔼春主编的《中国分省医籍考》、严世芸主编的《中国医籍通考》、骆伟主编的《广东文献综录》以及《中国医学通史》(近代卷)等书所记载的清代广东出版的医书书目,同时到广州几个重要的图书馆,如广州中山地方文献馆(简称地方文献馆)、广州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和广东省中山图书馆等地逐一实地考察,查阅目前能够见到的清代粤版医书,发现《全国中医图书联合目录》记载的清代广东刊印出版的医书的书目、版本或在广州的藏地皆有遗漏,而且《联目》未载的清代广州博济医局出版著作有8种之多。为使清代粤版医籍资料更完备,故行此文补正。
   
  1  《联目》未载的清代粤版中医书目
   
  调查中发现有16种《联目》未载的清代粤版中医书目(包括抄本),分别是:清代何守愚撰写的《广嗣金丹要言录》,是光绪二十二年丙申1896年刻本,收藏于地方文献馆。清代何守愚撰写的《广嗣金丹群方录》3卷,刻印时间不详,残存卷3,收藏于地方文献馆。清代邓二呆的《六洲铁铸斋医帚稿》1卷,为稿本,收藏于地方文献馆和广州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宋代宋慈撰写、清代王文槐增补的《补注洗冤录集证》6卷,是道光二十四年甲辰1884年广州翰墨园刻本,收藏于地方文献馆。清代张光斗编撰的《增补珍珠囊药性赋》,有清代广州连元阁刻本和光绪二年丙子1876年天宝楼刻本,两本皆收藏于地方文献馆。清代汪昂撰写、胡学峰重定的《图注本草医方合编》,是光绪十年甲申1884年广州五经楼刻本,收藏于地方文献馆。清代吴宣崇撰、罗汝兰增订的《鼠疫汇编》,是光绪二十三年丁酉1897年海口高州会馆捐刻、羊城翰元楼藏版本,收藏于地方文献馆。该书还有光绪二十四年戊戌1898年翰宝楼藏版刻本,收藏于广州中医药大学图书馆。清代劳守慎辑录的《恶核良方释疑》1卷,是光绪三十二年丙午1906年广州翼化堂刻本,收藏于地方文献馆。清代黎佩兰编撰的《鼠疫方释疑》,是光绪二十七年辛丑1901年肇城景福局刻本,收藏于地方文献馆。不著撰人的《经验急救良方》是fo镇书局刊印,收藏于地方文献馆。清代黄仲贤的《慢惊条辨》1卷,是光绪三十三年广州麟书阁刊本,收藏于广州中医药大学图书馆。清代西竺达摩撰、梁士贤编的《全图易筋经》1卷,宣统三年辛亥1911年广州大文堂刻本,收藏于地方文献馆。清代谢德仁编写的《活人鉴》,是光绪二十八年壬寅1902年粤东广济医院刻本,收藏于广州中医药大学图书馆。清代梁龙章撰写的《辨证求真》,是光绪三十一年乙巳1905年广州维新印务局印本,收藏于地方文献馆。清代黄瑶圃撰写的《医学易知》,是光绪七年辛巳1881年南海黄瑶圃刻本,收藏于地方文献馆。清代胡仕梁撰、伍学乾校的《牛痘新编》1卷,是光绪十六年庚寅1890年新会伍氏安怀堂刻本,收藏于地方文献馆。
   
  2  《联目》未载的清代广东版本
   
  调查中发现有些医书书目《联目》已经载录,但该书的清代广东版本在《联目》中没有显示,此类缺漏的医书有17种,具体为:编码为07219的清代何守愚的《广嗣金丹》3卷,有光绪二十二年fo山天禄阁刻本,收藏于地方文献馆。编码为02855的清代张光斗的《增补药性雷公炮制》8卷,有清代近文堂刻本,收藏于地方文献馆。编码为04979的清代喻昌的《医门法律》6卷,有同光年间广州同志堂刻本,收藏于地方文献馆。编码为05947的清代杨玉衡的《寒温条辨治疫汇编》1卷,有光绪二十年广州经史阁刻本,收藏于地方文献馆。编码为04702的清代龚自璋编、黄统增订的《增订医方易简》10卷,有光绪九年广州刻本,收藏于广州中医药大学图书馆。编码为00394的清代王清任的《医林改错》2卷,有大甫佐经石印书局影印刻本,收藏于广州中医药大学图书馆。编码为02318的清代黄宫绣的《本草求真》9卷,有广州翰文堂刻本,收藏于地方文献馆。编码为11536的清代黄兑楣的《寿身小补》9卷,有文华阁刻本,收藏于地方文献馆。编码为06983的清代亟斋居士编、汪家驹增订的《达生篇》,有同治十年汕头名利轩铅印刻本,收藏于地方文献馆。编码为11657的清代亟斋居士等的《达生遂生福幼合篇》,有同治六年广东潄经堂刻本和光绪八年广东聚经堂刻本,两版皆收藏于地方文献馆。编码为05025的清代刘渊的《医学纂要》6卷,有同治十二年fo山金玉楼刻本,收藏于地方文献馆。编码为07452的清代程德恒的《儿科秘要》1卷,有羊城麟书阁石印本,收藏于地方文献馆。编码为07290的明代万宁的《万氏医贯》,有同治十年高州富文楼刻本,收藏于广州中医药大学图书馆。编码为08336的清代庄一夔的《遂生福幼合编》1卷,有光绪六年广州福芸楼刻本,收藏于广州中医药大学图书馆。编码为03873的清代符伯庸的《经验良方》,有光绪二十六年广州天宝店刻本,收藏于地方文献馆。编码为02212的清代陈念祖的《神农本草经读》,有禅山文华阁刻本,收藏于地方文献馆。编码为03670的清代鲍相璈的《增订验方新编》18卷,有光绪二十四年广州麟书阁刻本和光绪二十二年广州经史阁刻本,还有光绪二十二年广州铅印本,3个版本都收藏于地方文献馆。

3  《联目》漏载广州市内收藏医书的地点
   
  还有一些医籍,其书目、版本《联目》皆有记载,但《联目》漏登其在广州的藏地。此类医书有10种:(1)编码为05277的清代萧诚斋1906年成书的《广济新编》,其光绪三十二年潮城文海楼版本,地方文献馆有收藏。(2)编码为06523的清代曾超然1887年成书的《脚气刍言》,其光绪三十四年广东陆军速成学堂铅印本版本,地方文献馆有收藏。(3)编码为03702的清代龚自璋、黄统合编,吴焕庭增补,1851年成书的《(增订)医方易简》,其光绪广东刻本版本,广州中医药大学图书馆有收藏。(4)编码为03816的清代佚名1879年成书的《济人良方》,其光绪五年fo山天禄阁版本,广州中医药大学图书馆有收藏。(5)编码为10120的清代叶万青1832年成书的《叶氏医案存真》,其光绪六年羊城瑞贤书屋版本,广州中医药大学图书馆有收藏。(6)编码为10770的清代佚名1892年成书的《医理略述》2卷,其光绪十八年羊城博济医局版本,地方文献馆有收藏。(7)编码为05241的清代吕真1894年成书的《医道还元》9卷,其光绪二十年广州亨记印务局铅印版本,广州中医药大学图书馆有收藏。(8)编码为00381的明代罗浮山人1619年成书的《历藏篇》一卷,其清抄本,广州中医药大学图书馆有收藏。(9)编码为07086的清代阿庶顿1893年成书的《胎产举要》,其光绪十九年羊城博济医局版本,地方文献馆有收藏。(10)编码为00655的清代陈念祖1797年成书的《伤寒论浅注》6卷,其禅山翰宝楼版本,广东省中山图书馆有收藏。
   
  4  《联目》漏载的清代广州博济医局出版著作
   
  广东得近代科技风气之先,同治光绪年间以广州博济医局为代表的教会机构刻印出版了西医西药书籍,对广州西医知识的普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联目》是中医图书目录,原则上不收西医书目,但这些书在《联目》中也有部分记载,如编码为07448的尹端模译的《儿科撮要》,编码为07459的厐文卿编的《儿科论略》,编码为07086的阿庶顿编的《胎产举要》和编码为10770的《医理略述》2卷等4本。笔者在调查中又发现了8种博济医局出版的医书藏于广州,分别是:(1)[美]嘉约翰校正、孔庆高翻译的《西医热症总论》2卷,是光绪七年辛巳1881年广州博济医局刻本,收藏于广东省中山图书馆。(2)[英]哈士烈编撰、孔庆高翻译的《体用十章》4卷,是光绪十年甲申1884年广州博济医局刻本,收藏于地方文献馆。(3)[美]嘉约翰编译的《割症全书》7卷,是光绪十六年庚寅1890年广州博济医局刻本,收藏于中山图书馆。(4)孔继良译的《西药略释》4卷,是光绪十二年丙戌1886年广州博济医局刻本,收藏于地方文献馆。(5)孔庆高译的《西医内科全书》6卷,是光绪八年壬午1882年广州博济医局刻本,收藏地方文献馆和中山图书馆。该书还有光绪十三年丁亥羊城同文学馆刻本,收藏于地方文献馆。(6)[美]嘉约翰译、林湘东述的《内科阐微》,是光绪十五年乙丑1889年广州博济医局刻本,收藏于地方文献馆。(7)[美]妥玛氏著、孔庆高译的《妇科精髓图说》5卷,光绪十五年乙丑1889年广州博济医局,收藏于地方文献馆。(8)尹端模译的《病理撮要》,光绪十八年壬辰1892年广州博济医局刻本,收藏于地方文献馆。
   
  上述各书目、版本、藏地等皆是在广州市内图书馆所见,清代粤版医籍还有近34%的图书收藏在广州市外及北京、上海、杭州等省外之地,此资料将有待继续完善。
   
  书籍的刻版印刷是反映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参考资料。周祖谟先生说:"举凡知识的开拓、人才的培养,科学技术的进步,在在(注:处处之意)都仰赖于书籍的广泛传布" [1]。在人们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医学理论逐渐完备,医学流派逐一形成,其中对医学的继承除了人们心口相授外,医学文献这个载体便是医道传播的具体形式。作为医学载体的医书,其出版发行,对医学的继承传播及发展都有深远的影响。因此,整理医书出版的种类、数量、品质及其时间空间分布可以直接看出医学发展的状态,并能提示影响医学发展的社会原因。

【参考文献】
    
[1]周祖谟.中国版刻综录序[m]/杨绳信.中国刻版综录.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7: 1-2.

来源:《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8年第04期
...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皖ICP备06007007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