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费振钟
中国人这些年来很是崇尚气功。原因是气功可以祛病延年,而且“气”这东西人人都有,只需将它运用起来,又方便又管用。眼下,已有许多个“气功大师”应运而生,据说他们行将造福人类,并且指点下个世纪的人类生活。
有一天,一位久不见面的朋友,忽然登门,侃侃说“气”。朋友道,他现在已经真气贯注,通了任、督二脉,行气时但感全身凉爽,百骸宣畅而无阻滞,所以诸邪不侵,几年来,全不曾有过什么疾病。看看这位老朋友,脸色果然滋润,眼神果然清澈,声音果然气韵充沛。
又有一天,有朋友来论“气”,云“气有五色,曰青赤白黄黑,各主肝心肺脾肾”,接着又背诵李真人长生一十六字妙诀,强调说此十六字妙诀至简至易,等闲即可以完成。
又有一天,见一朋友高座阔言,人有真元之气,盈虚消息,与天地相通,与自然万物相应,这就是所谓“天人合一”的道理。该朋友,道貌可掬,出语都是玄妙言词,但他很谦虚地称自己还未达到修真的高境界,只不过略窥彼岸的景象而已。
事不过三,见谁都这样说,难免相信。所以,又有一天,鄙人登泰山极顶,山头积雪未融,寒气侵人,但时已初春,正是节气交变之际,阴阳逆转之期,因此想到各路朋友传授的关于“气”的学问,于是很想在泰山摹拟古往今来的高人,看看能否导引出一些真气来。是日早晨,在混沌将开未开之时,择一高崖,面东而立,双手作抱球状,放在小腹前,口鼻并用,吞吐天地之清气,呼吸细小而绵长,如同抽丝一般,双目瞑视,仿fo入定。如此做作,不知历几时几分,忽然腹中咕咕作响,原来起得太早,肚里无食,已然饥饿矣。此时天光大放,急急收式,奔下山去。现在不怕现丑,将这段经过说出来,真要贻笑大方了。只怪自己不能忍耐,轻易动了凡俗之心,辜负了多么好的天时地利,否则那时再坚持一会,得了真气也未可知。
但不论怎样说,“气”是个好东西,《
黄帝内经》中讲得明明白白。黄帝与歧伯这两位创建中国生命哲学的大师说,人乃是阴阳二气化生而成,先天之气合成了人的形体以后,要使人形得以保全,还要注意培养后天之气。所以,像孟子这样聪明的人,就非常认真地要求自己“吾善养吾浩然之气”。这位老先生后来身体一定特别棒,精力充足,所以见梁惠王时能够长篇大论,一口气讲那么多治国之道而不显累,明摆着是每天养“浩然之气”的结果。老先生讲话虽然喜欢打比方绕弯弯,有点狡猾,但这句话相信不会骗我们,他说得很直截、很真诚。
然而我们知道,孟先生养了“浩然之气”,是为“天降大任于斯人”做好准备的,这就叫我们这些庸碌之辈好生惭愧。那些老头老太或病弱之人去练气,原是应该的,而我们说起来则有些不好意思。挖一挖老根,原来自从孟先生发过话以后,一代一代文人讲起“气”,那真是比什么都要宝贝哩。就说那个陈眉公吧,国家都亡给了满清人,他一点不着急,兀自在那儿讲论“至人观天道,执天行,抱神以静气,气归脐,寿齐天地矣。故知人生天地间,虽可见者形,所以能长久者气”。你看看,文人就是这么回事。
因此,我想,假如我们现在还要养气,恐怕那“气”也“浩然”不起来,即使“浩然”了,也不过做个陈眉公,否则就只好也去做“气功大师”了。
-----------孟子的"气"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浩然之气,不是肚脐四周的"气",不要庸俗化了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