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开云app安装不了怎么办
药师
护士
卫生资格
高级职称
住院医师
畜牧兽医
医学考研
医学论文
医学会议
开云app安装
网校
论坛
招聘
最新更新
网站地图
中医理论中医临床诊治中医药术语标准中国方剂数据库中医疾病数据库OCT说明书不良反应中草药图谱药物数据药学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没有作者名字的《中药大辞典》
    

岐黄密室:没有作者名字的《中药大辞典》

没人能想到,一部工具书竟能成为畅销书。1977年10月,江苏新医学院(现为南京中医药大学)主编的《中药大辞典》出版,这是建国后第一部大型中药工具书,初版12万册很快被抢购一空。这部书为何有如此大的魅力?编写过程中还有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国庆60周年之前,记者走访了时任《中药大辞典》编写组组长之一的宋立人研究员。捧着凝聚着众多专家心血的《中药大辞典》,年逾八旬的宋老依然清晰地记得四五十年前编写时的一个个细节。
  20年磨一剑

  “大家都知道这本辞典是在1977年出版的,但不知道,在出版前的20年,我们就开始编写了。”宋立人打开书橱,小心翼翼地抽出三本书,这就是第一版的《中药大辞典》,书页已经泛黄,里面夹着书签和中药标本,看得出来辞典的主人经常翻阅。

  决定编写《中药大辞典》的想法,是在1958年产生的,“那个时候,各行各业都在发展,当时就有人提出要编写这样一部中药大辞典,领导一听,非常赞同。说干就干,编写工作也就开始起步了。”对于编写之初的情景,宋立人记忆犹新。

  “对于中药,历代都有总结性的著作,编写《中药大辞典》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宋立人说,我国历史上有不少医药学家,根据自身的辨药、采药、制药、用药经验修订医药文献。从载药365种、总结先秦至后汉本草成就的《神农本草经》,到南北朝陶弘景的《本草经集注》《名医别录》;从第一部由政府主持编修、颁布的药典性著作——唐代的《新修本草》,到宋代修撰的《开宝本草》《嘉祐本草》,再到载药1892种、代表历代本草著作最高水平的《本草纲目》,每一部著作都包含了当时本草领域最新的中药理论和实践经验。

  追考一个药名要一星期

  “当时,我们的压力很大,一个是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本草纲目》成书已经是400多年前的事了;另外,既然要编这样一部大辞典,就要达到全面、准确,而且要反映出最新的变化情况。”宋立人说,作为编写组组长之一的他,从总体设计、规划到编纂体例细则,从样稿的选择、写作到资料的采集,从校订到出版,每个环节都不能漏,其中的艰辛曲折,难以言表。

  “我们要求编写人员‘条条追根,字字落实’,要求引用的资料必须是原始的,不能是二手货。”宋立人说,可是中药资料浩如烟海,散见于经史子集,仅参考的文献就有2000多种,如果“条条追根,字字落实”,工作量就会非常大。要不要坚持这个做法?他说,这是必须的,工作量再大,也要一点点地核实,要不然对不起后人。

  采集资料、搜集标本的过程相当艰辛,当时学校资料奇缺,编写人员只好东奔西走跑图书馆,南京找不到去上海,上海找不到就到北京,有时为了追考一个药名的原始出处,在浩如烟海的历代典籍里上下追索,查了明清查宋元,查了隋唐查两汉,仿如大海捞针,有时要耗费上一个多星期的时间;而对于“临床报道”一项,需从报刊上找案例,找到原单位、原作者,写信前去询问,核查是否可靠,有否修正、补充,有回音、经核实的才使用,没回音的就不用。而为了搜集各种中药的标本,编写人员的足迹也遍布全国各地,“当时,为了核查中药,采集标本,除了西藏、黑龙江,其他的地方我们都去跑过。”

  工具书成了畅销书

  编写工作虽然艰辛,但在编写组数十名人员的努力下,一页页草稿出来了。就在《中药大辞典》的初稿完成了90%的时候,“文化大革命”开始了,编写工作陷入停顿。当时的草稿,把三个书橱都放满了。草稿会不会被毁坏?《中药大辞典》还能不能面世?编写人员的心里都没底。

  幸运的是,草稿幸免于难。1972年,《中药大辞典》的编写工作重新启动。当时,在全国各地兴起的“中草药运动”,又发现了一些中草药,这些新的变化必须加进去。

  “就这样,经过反复修订、增补,1977年10月,《中药大辞典》终于出版。从开始编写到出版,对草稿的修订,大的至少有三次,至于前前后后局部的修改、增补,不记得有多少次了。”宋立人说。

  前后历经20年,几经拼搏,这部系统总结中医传统用药经验,基本反映1949年建国以来中药科研成果的图文并茂的巨著终于诞生,填补了我国现代中药大型工具书的空白,成为当时中药辞典最高峰。

  这部书1000余万字,除上下册外还有附编,包括中文名称索引、化学成分中英文名称对照,文中还插有大量的中草药的白描图。这部书还获得1978年首届全国科学大会科技成果奖。宋立人也从一个30多岁的年轻人,进入了50岁的知天命之年。他把壮年岁月,奉献给了这部书。

  让他和众多编写人员欣慰的是,《中药大辞典》初版第一次印刷12万册很快就销售一空。此后,又多次加印。在韩国、日本都有修订版的《中药大辞典》出版。尤其是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这部书成了畅销书,供不应求。一直到1998年,还在不断地出版,至今仍广为应用。由于其畅销,在有些地方甚至出现了“盗版”。“到现在,具体出版了多少次,出版了多少册,都无法统计了。”

  没有作者名字的鸿篇巨制

  宋立人出身于医学世家,曾任南京中医学院伤寒教研室副主任、南京中医学院中医药文献研究所所长等,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拥有众多的头衔。为了编写《中药大辞典》,他可以说是呕心沥血,献出了自己的青春年华。《中药大辞典》虽印刷多次,畅销海内外,但书上却始终没有出现宋立人及其他任何一位作者的名字。

  但宋立人却毫不在意,他淡然一笑,“那时候都是这样,大家的热情都很高。编写组的人员几乎都是从早到晚地连续工作,本来是早上8点上班,很多人七点半就到办公室了,晚上11点,办公室里仍然是灯火通明,查资料、改稿子,大家都在忙碌地工作,从没有人叫苦叫累,也没有人在意名利。”

  原班人马编写《中华本草》

  《中药大辞典》的编写成功,并没有让宋立人和他的同事止步不前。上个世纪80年代,《中药大辞典》编写组的成员又加入到《中华本草》的编写中。南京中医药大学是《中华本草》课题研究的总编单位,宋立人负责指导总审组及所设的14个专业编委会的编纂工作。

  成书于1999年的《中华本草》,历时17年编纂而成,共收录中药10620味,总字数达3957.8万字。全书的重量就达到25公斤,编写过程中,全国65家高等医药院校、科研院所的507名专家倾力参与,详细翻阅古今医药书籍1100余部,引用的古今文献超过1万篇,被誉为现代版《本草纲目》,是一部集2000年传统药学之大成并显示当代科学水平、图文并茂的巨著。

  在宋立人的书橱里,《中华本草》就摆在《中药大辞典》的旁边。打开泛着清香的《中华本草》,记者注意到,书中附上了编写人员的名字,宋立人是总编。他谦虚地说,“这是大家的工作,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

  
记者:张星 文/摄

来源:现代快报
-----------在我们热论临床中医工作者的种种成功案例时,也不应忘记这些基础理论工作者。

大家共同互助,推进中医药发展!
-----------确实是2本巨著。
...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皖ICP备06007007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