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开云app安装不了怎么办
药师
护士
卫生资格
高级职称
住院医师
畜牧兽医
医学考研
医学论文
医学会议
开云app安装
网校
论坛
招聘
最新更新
网站地图
中医理论中医临床诊治中医药术语标准中国方剂数据库中医疾病数据库OCT说明书不良反应中草药图谱药物数据药学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拐杖小子"杜业泉的无悔人生
    

岐黄密室:"拐杖小子"杜业泉的无悔人生

有的人虽然清贫,但他有梦;有的人虽然平凡,但他感恩;有的人虽然身残,但他志坚。42岁的杜业泉,就是这样一个身残志坚,有着梦想,懂得感恩的残疾人。

杜业泉出生在仁寿县板桥乡一个农民家庭,3岁时因患小儿麻痹致使他左手左脚残疾。可是在面对生活中种种挫折的时候,他却怀着"只要心灵有翅膀,就一定能够翱翔"的人生梦想鼓励着自己,勇敢面对生活。

"肢体的残缺虽然不影响生命的存在,但严重影响生存的质量。"杜业泉说,他也曾自卑,也曾埋怨命运。但在艰难学医的过程中,他逐渐悟出了生命存在的意义。每一个人都有义务与责任在自己的环境中发挥自己的潜能,证明自己不是一个无用的"废"人。


摆摊生涯

艰难度日苦钻研

1986年,上大学无望的杜业泉高中未毕业就辍学在家。这期间,他和家人多次探讨农村的生存方式,如竹编、养殖等,但都因其身体的特殊性而作罢。繁重的农活沾不上边,家里人为他生计着想,就在板桥街上给他摆了个小百货摊,让他学着做生意。

在乡镇上,他经常看见很多农户因中风、痛风、风湿等原因四处求医的情形,遂产生了学医治病的念头,也是出于对自身身体状况的考虑,他认为学医是个脑力活,体力透支小。

改变思想,改变生活!他决意要学习中医这门将来能在社会上安身立命的本事,于是从新华书店买回《中医推拿学》、《针灸学》等医学书籍如饥似渴地研读。在他房间,300多味中药药性及剂量的纸条贴得满墙壁都是,以方便进进出出随时阅读。上街摆摊,他会把药书揣在身上,以便"歇气"时拿出来看看。

为了能系统地学习中医知识,他报名参加了函授学习。中医科目多达32门课程,除要学习传统的中医和理疗知识外,还要掌握包括西医在内的妇儿外内等科目。刚开始时,杜业泉学起理论来非常吃力,"啃"不下来的难题,他就一次次写信向教授请教。每日每夜挑灯夜战,牺牲睡眠时间苦读死背,就这样一步步提高自己的医学理论知识。为了体会针感,他把一根根银针往自己腿上扎……

3年后,有了一定理疗基础的杜业泉考上了成都中医学院的成人大专,专攻理疗。


拐杖小子

医海无涯苦作舟

在哥、姐的资助下,杜业泉来到成都开始了为期3年的专科生活,"脱产"学习。

打水、上下楼对一个正常人来说,不算什么,可对手脚不灵便的杜业泉来讲,就是个问题。由于上课、吃饭、住宿都不在一幢楼里,每天,他要比别人提前半个小时起床,拄着拐杖往返于两幢楼的六楼、二楼与底楼之间。拐杖在水泥路面硬碰硬,经常摔倒在地,3年学习下来,他摔破了几条裤子。

为了理想,他咬牙挺住。他是班上唯一的残疾人,成绩却一直遥遥领先,老师、同学对他评价颇高。这样学习的动力,来自一颗感恩的心。杜业泉说:"当时能上成都中医学院,除了分数考得好外,还得益于仁寿县教育局出面联系,找了中医学院的领导,才被破格录取。"正是基于这个原因,他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上学机会,如饥似渴发奋学习,以优异成绩回报给予过自己帮助的人。

1992年,杜业泉以骄人的成绩从成都中医学院成人大专班毕业了。


悬壶济世

妙手为民除疾患

回到板桥的杜业泉在街上租房子开起了"杜业泉中医诊所",迈出了创业的第一步,开始了自己单打独斗闯荡"江湖"的艰难生活。

门面40平方米,吃喝拉撒都在里面。他每天早上坚持8点开门,晚上8点关门,一年365天,风雨无阻。扎一次针收费2元,配一付中药最多不超过5元,低廉的收费,吸引了大批乡下农户前来就诊,每天上门求医的患者不下30人。对经济拮据的患者,经济尚不富裕的杜业泉还分文不收,免费为他们看病。

真正让他声名远播是在1994年。

那一年,板桥乡青龙村1组村民廖水仙,患风湿瘫痪在床,家人背着她成都、乐山遍访名医,半年后,花费上万,病情依然如旧。绝望中,家人用板车拉着她来找杜业泉,只当是"死马当着活马医"。来时,廖水仙的大腿已严重萎缩,锥心的疼痛让她万念俱灰,失去了对生的渴望。杜业泉采用追风化痰为她除湿,再配制中药内服,而且不忘开导鼓励她。在他的精心治疗下,20多天后,廖水仙病情开始好转,两个月后下地干活。

廖水仙病例,在口碑传承中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患者前来就医,附近禄加、汪洋等镇求医者蜂拥而来,甚至仁寿县城的患者也找上门来,点名要找杜老八看病。一年下来,他治病上万人(次),收入也随之增长。2000年,有了一定积蓄的杜业泉搬到东坡区多悦镇,租了一间铺面继续开针灸门诊。

在收获事业的同时,杜业泉也收获了爱情。他告诉记者说,当时爱人的哥老倌坚决反对他们结合,怕万一政策变了,不让开诊所了咋办?"农村人不能种庄稼,就不能生存。"其实在那时,他一年的纯收入也能挣上6000来元了,比一般农民出门打工和在家种地都强。最终,在妻子的坚持下,他们还是走到了一起。

2006年,杜业泉再次挪窝,把诊所搬到眉山城里,还招聘了2人专门打杂。


残疾肢体

坚强书写无悔人生

东坡区大石桥高灯4组的李玉芳患严重的腰椎盘突出,麻木疼痛,大腿几乎不能动弹,吃喝拉撒都躺在床上。两年前,家人用三轮车拉着她来看病,走时,丢下一句"医死了不找你",让他大胆治疗。3个月后康复时,皮包骨头的李玉芳体重已恢复了正常。

诸如李玉芳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很多……

就是凭着一颗不屈不挠的心,拄着拐杖的杜业泉一步一个脚印,把自己的诊所从偏远的乡镇开到了繁华的都市。以自己的残疾之躯,为不少颈肩腰腿痛患者减除了痛苦。

从1986年到2009年的23年里,杜业泉边学习边行医,还自学了《医宗金鉴》、《实用中医推拿》等古今中医、按摩书籍20余部。为了提高自己的医术,他还自费去北京、上海、南京等城市进修和进行学术交流,以不断提高医疗技术。每年一至两次的关门求学,让家里人想不通,"放着现钱不挣,还要花上万元去学习,这不是有病嘛。"家人发"杂音",杜业泉依然一如既往,他说:"不充电就要落后,祖国医学学无止境!"

如今,杜业泉的事业发展得"风调雨顺",蒸蒸日上。当记者问道:"在你最困难的时候你有没有想过放弃?"杜业泉笑着说:"在我的人生字典里没有‘放弃’这个词。残疾让我懂得了如何面对挫折,学会如何独立生存,也让我懂得了感恩。"他感激关心自己,爱护自己的老师和父母,感激对他施出友爱之手的朋友们。


来源:新华网
-----------敬礼!!
...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皖ICP备06007007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