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开云app安装不了怎么办
药师
护士
卫生资格
高级职称
住院医师
畜牧兽医
医学考研
医学论文
医学会议
开云app安装
网校
论坛
招聘
最新更新
网站地图
中医理论中医临床诊治中医药术语标准中国方剂数据库中医疾病数据库OCT说明书不良反应中草药图谱药物数据药学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20世紀上海地區擅用附子的醫學流派 (zt)
    

岐黄密室:20世紀上海地區擅用附子的醫學流派 (zt)

20世紀上海地區存在著一個以擅用附子爲學術特點,具有學術繼承關係的醫學流派。這一流派的創始人是祝味菊,徐小圃同爲第一代人物,陳蘇生是祝味菊的弟子,徐仲才是徐小圃哲嗣、祝味菊弟子,章次公受祝、徐兩位的影響,陳耀堂很可能受祝味菊的影響。並具體介紹了六位名醫運用附子的成就和淵源關係。

   
    附子一藥因其能起沈屙、拯垂危而爲歷代醫家所推崇。古代醫家中最善用附子者當推張仲景。近年來筆者對近現代名老中醫運用附子的經驗進行了深入研究,發現20世紀上海地區擅用附子者也不乏其人,其中有六位名醫在運用附子經驗上最具特色,享有盛名,且存在一定學術淵源關係,可以說已經形成了一個醫學流派。他們是祝味菊、徐小圃、陳耀堂、章次公、陳蘇生和徐仲才,均長期在上海地區行醫,而名滿全國。上海地處江南,長期受溫病學派的影響,臨床上敢用、廣用、善用附子的醫生不多。由於上個世紀上海逐漸發達、國內社會動蕩、民衆遷徙頻繁等諸多原因,使上海逐漸成爲一個名醫薈萃的地方,由於人才的廣泛交流,也衝擊著固有的醫學思想。所以祝味菊的由川入滬,帶來了一股醫學新風。他來滬後,又將其應用附子的寶貴經驗無私地傳于友人徐小圃,門生陳蘇生、徐仲才,後者還是徐小圃哲嗣。而章次公用附子受到祝味菊、徐小圃的影響。陳耀堂也很可能受祝氏影響。正是由於這樣薪火相傳而逐漸形成了一個以敢用、廣用、善用附子爲主要特色的醫學流派,一度在國內頗有聲勢,可惜在今天這些寶貴經驗已泯而不彰。


    祝味菊(1884 1951),浙江山陰(今紹興)人,是這一流派的創始人。他童年隨父入蜀,1917年入四川軍醫學校攻讀二年,隨後東渡日本考查醫學。1926年由川入滬,曾任中國醫學院教授,神州醫學總會執行委員等職。時有“祝附子”之美譽。祝氏廣泛運用附子於各科雜病,劑量常在15~30g,尤精于配伍,或師法先賢,或獨出心裁。如附子與羊角同用,古方資壽解語湯有之,後世用之不多,而祝氏則常用之。嘗謂:羚羊角治腦,附子強心,體虛而有腦症狀者最宜。附子與石膏同用,治高熱屢效。二藥一以制炎而解熱,一以扶陽而固本。《千金》之越婢湯,即石膏與附子同用,一以制亢,一以強心。附子之溫配大黃之攻下,治阿米巴痢疾其功甚偉,乃祝氏獨特經驗。他認爲治阿米巴痢疾雖用芍藥湯最驗,但必須與附子、熟大黃共用,效力方著。又以二藥治風疹塊,尤有特效,此皆師法先賢而別有會心者。祝氏還獨創了一些配伍。如附子與酸棗仁同用具有強心之效力。祝氏認爲此二藥之效能,勝於西藥之毛地黃,對傷寒及雜病病人的心臟衰弱,無不在處方中重用二藥。附子與柴胡同用,此法祝氏用得最多。寒熱往來與瘧疾,以附子配小柴胡湯、柴胡桂枝湯;肝腫大脅肋脹滿,附子配柴胡、當歸、芍藥,重則三棱、莪術,可使肝腫逐漸消失;附子配柴胡、控涎丹胸膜炎有特效,則爲祝氏獨得之秘。他還常以附子配伍瓜蔞、薤白治風濕性心臟病。他說:《金匱要略》瓜蔞薤白白酒湯治胸痹甚效,近世所謂風濕性心臟病頗類乎此,若再加附子等振陽之品,其效更彰[1]。此外祝氏根據仲景桂枝龍骨牡蠣湯而立溫潛之法,即用附子之溫與磁石、龍齒等之潛而成,治咯血、失眠心悸怔忡、遺精、夢交甚驗[2]。
其實在祝氏醫案中,常可見到附子與潛陽藥或安神藥並用,其意是使陽氣振作而得潛藏,勿致躁擾不安,可謂深得配伍之妙[3]。


    徐小圃(1887-1959),上海寶山人,兒科名醫。徐氏行醫之初,曾偏重于“小兒純陽,無煩益火”的理論,用藥主“清”。後來由於其子患“傷寒病”垂危,請摯友祝味菊先生診治,用附子等藥化險爲夷,乃虛心向祝氏求教,此後廣泛應用也成爲擅用附子的大家。徐氏用附子的指征是:神疲、色?、肢清、脈軟、舌潤、小便清長、大便溏泄不化,但見一、二症,便放手應用。他認爲既有所見,自當大膽敢用,以求心之所安。常謂:“寧曲突徙薪,勿焦頭爛額。”“陽虛症端倪既露,變幻最速,若疑懼附子辛熱而舉棋不定,必待少陰症悉具而後用,往往貽噬臍莫及之悔。”[4]因此,他臨床應用附子的範圍較廣,且果敢及時,毫無患得患失之心,而以辨證精細,審證明確爲前提。其用附子,也常與潛陽藥磁石、龍骨等配伍,這一經驗應得之祝味菊。《兒科名家徐小圃學術經驗集》選錄了徐氏大量醫案,充分反映了他應用附子範圍之廣、認證之精、配伍之妙,尤其是一些尋常醫生不會想到或不敢應用附子的地方,值得後輩反復揣摩。如治丹痧、濕溫等熱病身熱肢冷,溫清並用;暑熱渴飲溺長,溫清潛澀兼施;噤口痢雖涕淚俱無,口渴引飲,亦毋需專事養陰而以附子建功;盜汗、不寐氣陰兩虛,寓溫陽于育陰中;走馬牙疳腐爛出血,口氣穢惡,並兼小便清長,乃胃火熾盛而腎陽不足,寒藥中加一味附子一劑即效[5]。徐氏用附子之經驗雖得自祝味菊,但在兒科中廣爲應用,也深有造詣而影響深遠。江西名醫楊志一(1905-1966),20世紀30年代客居上海時,其子患濕溫重症,經徐氏用附子治癒。楊氏受此啓示,在臨床上亦用附子等溫藥叠起濕溫重證[6]。


    徐仲才在兒科應用附子是繼承其父經驗,章次公也受其影響,章次公又傳于朱良春[7]。筆者恩師顔德馨教授臨證運用附子也曾受益于祝味菊、徐小圃兩位先生。故徐氏與祝氏一樣,成就爲世所公認,影響及於全國[6,8,9],同爲這一流派的第一代人物。


    陳蘇生(1909-1999),江蘇武進人,長期在上海地區行醫。陳氏臨證繼承乃師祝味菊先生用附子之經驗,並結合多年之實踐,善用溫陽四法[10]。溫潛法,是指溫陽藥與潛鎮藥同用,有引火歸元、導龍入海的作用。潛鎮藥常用三甲(牡蠣、鼈甲、龜版)、磁石之屬,潛其陽而制其虛亢。適用于陽浮於上、上盛下虛之類病症。顯然,此法淵源來自其師祝味菊先生。

    溫滋法,是指溫陽藥與滋陰藥(如生地白芍)同用。適用陽衰而陰亦不足,證見虛煩懊?、失眠怔忡、肢節酸楚者。

    溫通法,即溫陽藥與通利藥同用,臨床常用來治療痰飲諸症。因爲痰飲爲陰邪,最易傷人陽氣,正因陽氣不足,所以召致陰邪凝聚。常用附子配伍澤瀉、帶皮苓、大腹皮,淡滲利水;配蒼術、川樸、陳皮,燥濕健脾;配牡蠣、白芥子,消飲散結。遂使陽氣得複,脾運得健,留飲自除。

    溫泄法,即溫陽藥與解毒泄濁藥同用。常用于陽氣衰微,穢濁凝聚諸症,一方面是陽氣之不足,一方面是陰霾之凝滯,故益火溫陽與解毒泄濁同用,扶正而不助邪,祛邪而不傷正,有相輔相成之功。解毒泄濁常用土茯苓忍冬藤、連翹、白薇。此外陳氏常將附子與鎮靜安神、安撫中樞藥磁石、棗仁、遠志配伍[10],對安撫中樞、調節神經有良好療效。

    附子有強壯興奮之功,伍磁石之鎮靜,能抑制虛性興奮,合棗仁之滋養、遠志之安神益智定心止驚,無論對失眠還是嗜睡,皆有調治之效。這其實是祝味菊溫潛法的具體運用。


    徐仲才(1911 1991),上海寶山人。是徐小圃先生哲嗣,祝味菊先生高足,擅長治療內、兒科疾病,曾任上海龍華醫院副院長。徐氏在談及運用附子經驗時曾說:“我應用附子時不一定要腎陽虛等諸證悉備。對於典型的陽虛病人,當用附子者,自必用之;對附子可用可不用的,只要無特別禁忌症,我認爲也可用;若確屬附子禁忌症範圍的,則不宜用”[11]。“可用可不用的,只要無特別禁忌症,我認爲也可用”,此說足以說明他對附子一藥的喜愛和應用之廣。

    徐氏對附子的應用得自家傳和師授,又有他自己獨到的經驗。如他以附子治療一些急性傳染病合併心衰與清熱藥同用,就是對其父經驗的繼承。脫水見明顯陰虛徵象,他認爲陽亦隨之而虛,用附子理中才是治本之策。

    附子治療血證,除面紅赤、脈洪大等實熱症狀明顯者外,他以爲都可以用,如支氣管擴張見有咳血的病人,常在宣肺化痰的同時,配附子以溫腎陽,黃芩、茜草之類清肺止血。高血壓病人中脈細、夜尿頻數者不少,特別是第二、三期病人,常常表現爲“上盛下虛”,他用附子溫下,常可使“上盛”減輕,此即“引火歸原”[11]。慢性蕁麻疹,久發不已,症情頑固,具有虛實寒熱夾雜的特點,法當寒溫補瀉並施,重用附子振奮機體抗病能力, 三黃瀉火泄濁,即《傷寒論》附子瀉心湯之意[12]。看來這一經驗是他對祝味菊先生附子、大黃同用治風疹塊有特效[1]的繼承。而附子與磁石、龍骨同用這樣的配伍方法,則在醫案中屢屢出現,從中可以看到祝味菊、徐小圃先生對他深深的影響。


    章次公(1903-1959),江蘇丹徒人,早年就讀于上海中醫專門學校,畢業後長期行醫滬上。人多知章氏是傑出的中醫臨床家、教育家、革新家,對蟲類藥很有研究,卻不知章氏也是擅用附子之大家。筆者對1999年出版的《章次公醫術經驗集》所收錄醫案作了番統計,共有醫案726則,其中運用附子者有144則,占19 8%。醫案分內、婦、兒、外,四科共設56個門類,而附子涉及四科34個門類,占59 6%。可見章氏運用附子涉及病種之廣。章氏用附子的學術淵源與他和祝味菊、徐小圃交往較多有一定關係。他曾在祝氏與陳蘇生合著的《傷寒質難》的序言中自稱佩服祝氏的“心狠手辣”。章氏醫案中也有用溫潛法而獲效的。如治唐幼,受驚,入寐驚惕,因汗多而小溲少,手足不溫,就予溫潛法。並在案語中明確說明“此徐小圃先生法也”[13]。筆者曾請教章氏弟子朱良春先生。朱老說這是章氏與徐小圃先生接觸較多,並虛心向其學習的結果,並說當時醫界同道互相尊重、互相學習而風氣純正值得我們今天學習。

    章氏用附子經驗頗多,這裏簡介在溫熱病中的果敢運用。溫熱病用附子並非治療之常規,而是權變之法。因“體弱之人,而病極嚴重之溫邪,纏綿時日,正氣更傷”,“夫正氣旺盛則生,衰竭則死”[13],此時“醫者當權衡其輕重緩急,不可墨守成規”,“在此驚濤駭浪之中,只有扶持正氣最爲緊要”[13]。而“苦寒香開之藥,勢難再進”[13],“純用清溫開泄,禍不旋踵”[13]。在此緊要關口務必辨證明確,而要點在於神色和脈象。如見面寒黃晦、脈搏細數[13](暑溫、濕熱門李案),面黃神萎,兩脈浮數[13](暑溫、濕熱門施案),神氣蕭然、兩脈沈細不鼓指、兩脈不整調[13](暑溫、濕熱門潘案),脈微欲絕[13](溫熱門陳案),面容黯淡[13](溫疫門金案),必須著力扶正強心,保護陽氣顧護陰液。用藥則常以附子配生地。因當此局面,常常一面津液乾涸,一面心臟衰弱,若專用附子強心,則其津液益乾涸;若專滋津液,則心臟衰弱無效,於此只有採用兩全之法,即以附子與生地同用,強心滋液,雙管齊下,心臟既得維持,津液亦不至於涸矣[13]。或徑用全真一氣湯,改熟地爲鮮生地。還有將全真一氣湯與紫雪丹並用,一面育陰扶正,一面慧神祛邪,頗具新意。而用藥後確能收熱漸退、心臟已無問題之療效[13],不得不讓人佩服章氏認證之準確,投藥之膽識,配伍之巧妙,效果之優良。


    陳耀堂(1897-1980),江蘇武進縣孟河鎮人,丁甘仁先生入室弟子,長期在上海行醫。陳氏開業後曾向一四川來滬而善用附子的老中醫請教用附子之法[14],此後臨床也習用附子治療疑難雜病,終成爲善用附子的一代大家。至於這位由川來滬的老中醫究竟何人,筆者曾請教陳氏哲嗣陳作霖教授,據陳教授回憶很可能爲祝味菊先生。陳氏曾撰文介紹其運用附子之經驗。

    筆者認爲下述經驗獨具特色:
陳氏用附子配當歸于陽虛失紅便血等症。蓋脾土虛弱,不能統血,血去陰傷,陽氣亦虛,此等症久治不愈或時愈時發,其內有瘀阻,瘀血得熱而行,其悟之于仲景側柏葉湯,吐血而用幹薑,故遇瘀血證輒用附子、當歸加去瘀之品,多能見效。還常用附子配白薇、銀柴胡治低熱、虛熱。患者形寒怯冷虛汗倦怠,用一般退熱藥無效者,他每以附子加白薇、銀柴胡、生牡蠣、浮小麥及生薑、大棗,投之輒能應手奏效。陳氏認爲用附子配石決明、牡蠣治陽虛頭痛頗佳。


    一般頭痛症,人多不敢用附子,惟恐厥陽獨亢,用附子以陽助陽。但不知肝臟體陰而用陽,故有陰虛頭痛,亦有陽虛清陽不升之頭痛,他用附子使清陽上升,用石決、牡蠣以使浮陽潛降,治之多有愈者[15]。這一方法即溫潛之法,可能淵系祝味菊先生。


    通過上述討論可以發現,這是一個在20世紀上海乃至全國均有一定影響的具有學術繼承關係、共同學術特點的醫學流派。這一流派運用附子的經驗極爲寶貴,值得今人繼承發揚。
-----------很想知道现在的上海还有谁是善用附子的?
好像都找不到了!
...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皖ICP备06007007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