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开云app安装不了怎么办
药师
护士
卫生资格
高级职称
住院医师
畜牧兽医
医学考研
医学论文
医学会议
开云app安装
网校
论坛
招聘
最新更新
网站地图
中医理论中医临床诊治中医药术语标准中国方剂数据库中医疾病数据库OCT说明书不良反应中草药图谱药物数据药学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转贴:从《黄帝内经》探讨中医学之源流
    

正本清源:转贴:从《黄帝内经》探讨中医学之源流

从《黄帝内经》探讨中医学之源流




--------------------------------------------------------------------------------

陆广莘 (中国中医研究院)

感谢科技部给我们中医界创造了一个好的条件。我曾经说过一句得罪的话:中国的国家科技部基本是西方科学技术部。但最近徐冠华部长的讲话特别强调科学技术的继承性,继承发展。上个世纪作为“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计划项目的“夏商周断代工程”终于使科技部成了中国的科学技术部。

刚才看了纪录片《黄帝内经》的样片,摄制组为中医药文化的弘扬做了很多工作,跑遍了全国。《黄帝内经》这本书是借黄帝的名字,作家是无名氏。《本草经》署名神农氏。《内经》署名黄帝,是希望传播得更广一点。

在岐黄学派以前,应该有更早的医药学派。从医学发展来说,由于经常与野兽搏斗,部族之间发生战斗,所以外科比内科发展得更早一些。后来又有雷公学派,《黄帝内经》里面就有跟雷公的对话。雷公学派更倾向于从解剖学上回答问题。岐黄学派出现前还有一个扁学派。为什么岐黄学派会有一个连绵的历史,到现在人们还尊重它?我揣测岐黄学派的成就在于:第一,它用大量篇幅讲针灸经络,虽汤药只有十三方,但是它奠定了药学思想,或者说奠定了防治思想。它第一次提出来“上工治未病”这么一个观念,把养生作为医学的首要事情,而治病的医生是下医。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才是治病,是见病之病。

20世纪以来,我们提出“什么是科学?”,“为什么中医不科学?”,或者说“中医科学吗?”这些问题,主要是针对中医能不能回答愈病之理而提出的。梁启超曾经说:“中医尽能愈病,总无人能以其愈病之理由喻人。”就是说没有人能够回答中医的愈病之理,他要求解释中医为什么能治好病。陈独秀1915年在给青年的一封信中回答了这样一个问题“说这是中国的医学,不知科学”。“不知道科学”包括三个方面,1. 不解人体的构造,没有建立在解剖学基础上。2. 不从事药物分析,没有研究药的化学物质基础。3. 细菌和病毒的传染更没听说过。陈独秀的信中说,要回答怎么治好病的,就要首先回答是什么病,病在什么地方,什么性质,什么原因?什么地方,什么性质是解剖学的问题,什么原因是细菌传染的问题。中医虽然治好了病却说不清楚。于是北大校长胡适提出,西医能说清楚患者得的是什么病,病在什么地方,是什么性质,什么原因,虽然治不好,但西医是科学的。所以我从这里理解:1. 什么叫科学呢?就是能回答患者是什么病,病在什么地方,什么性质,什么原因。就是能说清病因、病理、病位。2. 中医能治好他的病,就是说不清楚他得的是什么病。说不清楚他病在什么地方,得病是什么原因,所以中医不科学。所以我们从历史的考察来看,20世纪初,说中医不科学的根本原因,不是中医看不好病,而是看好病了以后,说不清楚患者得了什么病,也说不清楚为什么治好了病。所以20世纪的主题,是“中医科学化”、“中医现代化”,或者叫“中医国际化”。国务院发布的《中医药条例》10月1号要执行了。国务院法制局一位司长10几年来一直在负责中医药条例出台,他在全国人大介绍了一个背景,说中医药条例为什么这么写,其背景是针对中医西化带来的两大现象:1. 对中医自己的继承和发展后劲不足。2. 中西医之间的结合和互补乏力。很多西学中的同志也说过,中西医结合为什么现在处在低谷呢,就是没有像样的好中医医生。中医医生不少,跟他们谈现代的理论都懂,如基因、蛋白质学、生物信息学等等,但是中医理论他们却不懂。他们不能提出西医不同意甚至是反对,却在临床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因而形不成中西医之间的互补和结合,中医对中西医结合的贡献度下降了。

因此今天我们重温《黄帝内经》,用纪录片这样一种方式来宣传,我觉得意义很大。我认为,《黄帝内经》第一次以针灸学为主来体现中医的诊疗思想,或者药学思想。而我们现在药理学研究的就是这味药的有效成分,其中的化学物质能针对体内的某个靶点直接发挥作用。这些靶点是在以细胞为基本单位的生命中,影响细胞生存发展的内外因素,包括细胞膜的受体、通道,细胞膜外的环境、物质、体液,细胞内的DNA、酶、蛋白质,到现在为止共483个。凡是能够针对靶点起拮抗作用、阻滞作用、对抗作用,甚至补充作用的药物就是药理研究的对象。它研究的层次是细胞、分子水平之间的相互作用,因此在实验室可以大量开展。上海复旦大学校长谈家桢教授属于摩尔根学派,是我国基因学派的一位前辈。但是前年,他发表一篇文章说:“我们利用仪器在细胞的水平上对所从事的分子生物学现象的归纳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因为它不能反映完整生物体的生命和病理的变化,更不能反映进化了的高等动物、植物的生命现象。到现在为止,我们说的神经网络、内分泌网络、代谢网络、免疫网络,以及基因组学、蛋白组学、生物信息学和代谢组学,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什么?就是网络。网络这个概念已经不是在物质层次的理解了,而是从信息层次来理解,它的功能是调节。”

如果仅说“气”是一个精、气的物质,那我们还停留在物质层次的物质思维上。我们当年学苏联的哲学教科书,实际上把唯物论的认识论堕落成唯物质论的知识论。到了1978年我们医科院的院长曾经说“中医现代化的主要核心问题是把中医基础理论的物质基础搞清楚。”那么中医基础理论的基础是什么呢?理论的基础是实践。所以我同意陈云同志的话,“不唯上,不唯书。”领导说的话不都是对的。当年毛泽东同志写了一篇《反对本本主义》的文章,他强调“只唯实。”实,就是实践,就是实际,就是实事,就是实效。20世纪,我们党的生命主要依靠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医学的实事是什么?医学的实事就是疾病?20世纪统治了西方医学的疾病模型是生物学模型,它把疾病及其行为现象都用物理和化学的原理来解释。凡是不能用这个解释的,就必须都要从疾病的范畴里排除出去。这就是20世纪中医为什么受排挤的外部原因,而内部原因就是中医自我重塑问题。《中国国家地理》杂志有一个专刊“失落的中医”,谈论了中医的失落。外国人评价说“中国人对于科学和西医有错误的理解和认识,认为西医就是科学。”

那么什么是科学呢?文艺复兴以来,工业文明以来,我们所谓的科学是指分科之学,因而有百科全书。所谓科学基本上是研究物质世界的科学,所以它的认知方向是向后、向下、向外三个原则。第一是向后的,向后溯因分析的认识论,所谓认识论就是问现在的过去是怎么来的,地球的起源,宇宙的起源,太阳系的起源,生命的起源,细胞的起源等都是怎么来的。第二是往下的,即建构这个系统的基本物质是什么东西,是微观实体的本质,向微观下面找实体,认为实体是这个系统的最根本的原理。有人认为找到基因,就可以解决所有问题。但最近军事医学院的秦伯益同志写了一篇文章,他说有几个想不到:第一想不到人类基因数那么少,才3-3.5万个;第二想不到人类与动物基因之间的差别那么小;第三个想不到编码蛋白质的基因那么少,只有2%,其余占绝大多数的98%都是非编码蛋白质基因。

我们刚才看了纪录片《黄帝内经》,气,阴阳,五行,它基本上不是物质概念,也不是能量概念,而是信息层次的概念。首先,气是信息层次流通的概念。人的身体里面充满了气,哪里气不到,哪个地方就没有生命,要气化,气就必须流通。第二是阴阳信息调节的概念,阳主动,阴主静,阳主调动,阴主节制,所以阴阳不神秘,就是调节。信息就是起调节作用。五行是怎么来的,是五种生命的演化过程,生命是螺旋式前进的一个过程。中医的五脏是四时的五脏,所谓四时是指春夏秋冬,是指一年生的生物、植物的生长化收藏的过程。这代表了生命的三大要素:第一要流通,第二要调节,第三时间不可逆。20世纪物理学的最大的成就就是发现了时间是不可逆的,生命更是如此。因此在生命层次的低层次上的研究只能是作比较研究,所以近来《实验动物学》杂志改名为《比较医学》杂志,是有道理的。比较研究的方法,中医叫比类。《内经》提出“不知比类,足以自乱,不足以自明”,不知道比类,不知道比较研究,而照搬照套,就会自乱,而不足以自明。所以20世纪我们主要崇尚教条主义,洋教条,科学主义的教条主义,即把采用往后、往下、往外研究方法的物质研究的科学当作所有的科学研究的模式。生命不是,生命只能往前走,因此生命的实践是向前、向上、向内的功能目标动力学的实践。生命本身就是功能、目标、动力学系统。功能就是整体的系统功能,整体系统功能由于整体的整合、调节,所以它在整体层次上出现了实现的所谓本质,功能本质,不是下边的部件所能回答的。比如氢和氧化合成为水,水的功能绝不能用氢和氧的某一个单位来解释,也解释不了。整合,即有限的系统的本质。时间是不可逆的,它只能往前走,生命的目标无非两个,一个是对内的稳定,一个是对外的适应。对内的稳态,中医叫阴,对外的适应,中医叫阳。如果对内实现稳态,对外实现适应,这个人就健康,这就是健康生态。并不要求邪被彻底消灭。世界上的邪,可以让他们都存在,所以叫生态。细菌、病毒也是微生态。这样一个健康的生态医学模式是《内经》提出来的。西医学模式是问这个疾病从哪里来的,属生物医学疾病模式。生物医学模式是从物理、化学的角度出发考虑疾病的性质,然后恩格尔又加上心理和社会,构建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这意味着:除生物学的、生物物理的、化学的致病因素以外还有心理致病因素、社会致病因素。它从发病学、病源学,即病怎么来的这样一个认识论的角度去规定它的医学模式。而中医医学模式是目标模式,实践的目标模式,是健康生态的医学的目标模式,这与西医学不同,属于前、上、内的功能目标动力学。

现在,我提出以下问题。第一,《内经•灵枢》的大量篇幅讲针灸、经络,对我们的药学思想有什么启示呢?针灸和经络的实践出现了三个现象,一是施局部能影响远隔部位,二是施体表能影响内脏功能,三是不同手法可以改变相应部位的能量供应。所以才有“烧山火,透天凉”等针刺手法。这样的实践就必然影响了中医的药学思想,中医药学思想也必须作用于它的边界,生命系统的边界,包括皮肤、粘膜,并不一定想长驱直入到细胞膜上,也就是细胞的界内,这是一个相互作用关系的层次的问题。

第二个问题是,70年代证明皮肤有类似于胸腺的功能,现在有胸腺肽吗?而共同粘膜免疫系统是,抗原作用于某一个粘膜,比如呼吸道粘膜,然后在消化道粘膜,或别的系统粘膜上出现相应的抗体。一个系统的边界,它首先是会影响治疗作用的一个界面。所以有人提出来了界膜医学,界面医学。针灸实际上是一个界面医学。在西方,界面医学仅仅是在细胞膜上的界面医学,即受体、通道。而《内经》对人类整体的界面医学作出了巨大贡献。

第三个问题是《内经•病机十九条》里,有两段非常著名的话,一是“经言”,另一段是“论言:治寒于热,治热于寒”。经和论都是黄帝之前、岐黄学派之前的论述。黄帝说,我把这个原则交给医生,实践证明不行,怎么办?第二段论言提到“治寒于热,治热于寒”,很清楚这是一个对抗疗法,热证用凉药,寒证用热药。医生要作为一个常规,不能改变。但是黄帝说,他发现“有病热者寒则热,有病寒者热则寒”的情况,二者皆在新病复起时出现。原来的病还在,新的病又起来了,是什么病呢,药物病。

这个问题也在20世纪西药大量对抗性的治疗过程出现。受体的阻滞剂、通道的阻滞剂,持续运用的结果是重复出现了“二者皆在,新病复起”的情况。这就叫做“药物公害”。因此从这可以看出:岐黄学派对经言,是有所保留的;同时,实践证明论言的“寒则热之,热则寒之”存在缺陷。医学没有那么简单,不要认为中医就是“寒则热之,热则寒之”。我于1958年给北医的学生讲课,学生说现在西医的对抗疗法比你高明得多,针对性更强,可作用某一受体来降血压。那么我们必须要问:“中医也是对抗疗法吗?”实际上,《内经》里面已经对对抗疗法提出疑问,因此在诊疗思想上产生了飞跃,即“谨守病机,各司其属”,即从“粗守形”向“上守神”的论断观和疗效观前进。因此这个时候的中医诊疗思想,形成了一个成熟的上升的阶段,这是《内经》里的第三个最大的贡献。

我们研究的对象是“形”,是可见的;但是我们的判断是“神”。关于神的判断,“粗守形,上守神”,我们治疗的对象是“形”,但是我们要取得的效是“神”。“神”是什么,神是调节,我们取得的是调节的效,它不是疾病的治疗方法,它的特点是在高层次上,在信息层次上,在调节层次上,在诊疗思想层次上,且有活生生的例证,这就是中医的高明之处,是《内经》的高明之处。所以这部书才会流传到现在,大家还在学习,还在运用。
大型纪录片《黄帝内经》下载地址:
http://37tcm。net/forum/viewthrea ... id=OTko2P#pid203963
-----------不知此片为什么没有在电视台播出。
...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皖ICP备06007007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