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金芳
有网友撰文痛心疾首地说,废了中医又废龙,2006年,中国文化瞬间贬值!联想到前两天,有十个博士倡议“抵制圣诞节”,认为国人浑然不觉地加入到圣诞的狂欢行列是“文化上陷入集体无意识”的表现,其根本原因是“中国文化的主位性缺失和主体性沉沦”。在强劲的西方文化面前,我们是不是迷失了自己?这种怀疑确实代表了部分民众的担心,然而,这种忧心本质是一种站在“弱国”角度上的杞人忧天。
西方文明的强势输入,凭借着的是经济霸权。但是,将物质文化与深层次的精神文化混为一谈,这是一种典型的“皮相之见”。文化没有优劣之分,异质文化的渗透和融合,也不是达尔文式的“优胜劣汰”。相反,我们应该相信中华文化的普适性和包容性。就拿中国的传统节日来说吧,最重要的特征是极强的世俗性和泛神性,“祭神如神在”,众神皆为我所用。圣诞节本是一个典型的宗教节日,但被引入的过程同样不可避免地被“中国化”。在中国,圣诞节已经脱离了原有神圣的宗教意义,而被演化成一句简单的问候,抑或人们上街购物、寻找快乐的理由。
儒家文化的包容性使我们有理由相信,既使基督文化像当初从古印度引入的fo教文化一样深入人心,也只不过是在庙宇中多了一把交椅,在人们心中,多了一尊可供朝拜的神而已。我们的生活并不会因此而改变多少,从古至今的中医还是那个中医,阴历还是那个阴历,而我们的龙图腾,依然是区别炎黄子孙和其他民族之间的重要心理标志。日本“脱亚入欧”,实施“全盘西化”已有多年,但是,日本仍然还是一个处于儒家文化圈中的国家,一个很不起眼的例子,就是日本前首相小泉,在国际场合,他的签字笔依然是毛笔。
事实上,传统文化贬值最强的时代不是现在,而是过去的那一场文化浩劫。在文化大革命中,从西方引入的马克思主义文化一统天下,不但儒学被当作封建专制打倒,fo教、道教、基督教等有神论宗教都被当作迷信思想一一“破除”。但如今看来,这种借助国家统治机器的强制文化阉割,并不能从根本上将中华传统文化“去势”。“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旦气候条件适宜,中华传统文化仍然会像
小草般遍及天涯海角,其实,这个道理很简单,因为拥抱着小草的,是大地母亲。
来源:金羊网-新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