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开云app安装不了怎么办
药师
护士
卫生资格
高级职称
住院医师
畜牧兽医
医学考研
医学论文
医学会议
开云app安装
网校
论坛
招聘
最新更新
网站地图
中医理论中医临床诊治中医药术语标准中国方剂数据库中医疾病数据库OCT说明书不良反应中草药图谱药物数据药学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一剂药方与三代情仇
    

正本清源:一剂药方与三代情仇

文:尤镝 特约记者:吴平华

 2005年8月26日,103岁的中医骨科泰斗杨天鹏刚刚去世,但围绕他的一起药方著作权案再次燃起。“张氏骨科”第四代传人张成轩拿着成都中院的开庭传票称,杨天鹏侵犯了其祖传秘方“枯君散”的著作权,鉴于杨已去世,他们将诉讼请求变更为要求杨天鹏的儿子代为削除影响/赔礼道歉。是诬告还是侵权事实,成都中院将10月25日开庭审理此案。
    
    2005年9月6日上午9时,在成都市一环路东三段一个不起眼的小巷里,一个微胖的中年男子给记者递上一张名片:著名骨外科世家、张氏骨科祖传第四代张成轩,张氏骨科祖传第五代张骄。张成轩解释张骄是他的女儿。
    
    解不开的半世纪情仇
    
    关于“枯君散”的著作权,张成轩告诉了记者他的版本。
    张成轩说:“爷爷叫张思源,人们尊称张源先生,医术很好。当时的老于土匪和“棒老二”都不敢来抢。爷爷去世后,远在仁寿的患者还来寻医。。。。。”张思源张思源去世后,其子张品舟(张成轩之父)继承了父亲的遗志继续行医。
    原四川省华阳县(现成都双流县)石羊场医院的前院落长池文南/何光文及医生王际群回忆说,“张品舟是个身怀绝技的好“骨科”1908年出生在成都蝻郊石羊场,为人豪爽,爱好喝酒,是当地闻名的世家名医”。
    张品舟在石羊场小有名气,而杨天鹏则因为在东路口开设的“元天堂”也在骨科界建立了一定声誉。张品舟与杨天鹏的结识还有一段故事。。。。。。。
    据张品舟的徒弟/前石羊场医院院长、80岁的何光文回忆说:“张品舟与杨天鹏的认识是因为一位上臂关节脱臼骨折患者而开始的。1952年,杨派弟子田某带来一位10来岁的女孩来到张品舟的诊疗室,女孩是肘部骨折。10来天后,女孩骨折愈合,田代表老师杨天鹏请张品舟到悦来剧院(现成都市锦江剧场)看戏。张品舟邀我一同前往。”
    “当时杨的招待颇丰,张品舟在看过戏后便在杨家喝酒,杨和妻子李普荣不停地劝酒。张品舟对酒有特别嗜好,经不住劝就豪饮醉。”“当日没能回家被杨安排住在杨家,只有我一人回到石羊场。”何光文补充道。
    “如此往来数次,张杨的关系越靠越拢,后来杨提出要抱养张的女儿张成群,张答应了。俩人由朋友变成了亲戚,张到杨家喝酒的次数就更多了,席间也就更随意,无话不谈,在酒精的作用下,张把祖传秘决的一些药方/汤头就随口说出。”
    “这样的关系持续不久,杨对张说张成群不听话,他想还给张,张于是领回了女儿。也许是由于这件事,张杨两家的关系逐渐转淡,到最后断绝了来往。与此同时,杨的医术名声大噪,张才明白自己与杨的关系纽带是自己的祖传秘方,在痛恨自己贪杯误事的同时,对杨耿耿于怀,并且告诫子女不许沾酒,两家的恩怨也传给了张成轩姐弟。”
    1959年4月,张品舟向社会无偿献出部分祖传验方,其中正骨敷药方(又名“接骨散”“枯君散”)被辑入华阳-----又双流县卫生工作者协会编著的《中医秘方验方汇编》第一辑,并于当年参加了“四川省中医中药展览会”。张品舟的名字和捐献的药方载入《双流县志》《双流县卫生志》中。
    1978年,张品舟去世。“父亲临终前,拉着我的手说,杨天鹏骗走了祖传秘方(“枯君散”就是其中之一),他死不瞑目啊。”张成轩告诉记者。
    
    张成轩一审败诉
    
    张成轩说,“1998年4月10日,在父亲去世十周年之际,我一纸把成都骨科医院送上了成都锦江区法院的被告席上。”
    据了解,成都骨科医院的前身就杨天鹏创办的“天元堂”诊所。
    “庭审中,我列举了包括其父解放前处方手迹,华阳-----双流县卫生局工作者协会1959年出版的《中医秘方验方汇编》和《华阳志*卫生志》/成都市成华区卫生局档案材料中心的张品舟献方手稿/实用例证等11条证据进行诉讼,要求法庭支持诉讼请求判令被被告终止对原告著作权的侵害行为,消除由于侵权带来的影响,公开道歉,被告赔偿原告经济损失及精神损失30万元。”
    成都骨科医院称:“枯君散”一方是杨天鹏之师云游和尚“元空长老”所传,通过该院临床验证之方,并于1996年出版《杨天鹏骨伤科治验心法》书时通过四川省卫生厅在全国医药书籍“查新”(1996年溯推至1985年)证实无此成方的情况下,在成都市卫生局和四川省卫生厅注册,得到许可的验方,不存在侵害原告著作权的行为。
    成都市锦江区法院受理此案后于1998年10月14日发出传票,10月19日开庭,20日该院向张成轩送达《判决书》。
    “此案是明显的先判后审的。”张成轩一脸怒气。
    成都市锦江区人民法院(98)字第512号传票上这样写道,“被传事由:继续开庭,应到时间:10月19日上午9时;时间:1998年10月14日。但成都市锦江区人民法院民事判决书(1998)锦民初字第521号判决书的判决时间是1998年10月15日,提前5天判决。”
    最后,法庭判决“驳回原告诉讼请求,案件受理费7010元,其他诉讼费4907元,共计11917元由张成轩负担。
    张成轩当庭抗议,表示要上诉。
    事隔25天后的11月15日,成都一报署名为“锦法“的文章”《此方非彼方》刊发。文章完全按照10月15日的《判决书》的内容所写。
    “得此判决消息,年逾八旬的母亲从石羊场赶到成都,哀求我,“不要打了,官司莫打贼莫做,两条都是败家路,杨天鹏是名人,他的手臂比你的腰还粗。。。。。”张成轩说。“母子俩相拥成一团,全家哭成一锅粥。母亲3天后卧床不起。”
    “当时压力很大,全家人都在指责说,“你打个啥子官司,你把老母亲气死算了。。。。。”
    2005年9月6日,,张成轩提起8年前的那一幕仍是叹气。当日下午3时,记者在成都市一环路东三段一间房子里见到了躺在床上的张品舟夫人———80岁的陈应棠女士。一提起这个官司陈应棠说话声音很小,手不停地哆嗦。一会儿,陈应棠开始哭泣、流泪说:“希望儿子打赢这场官司。”
    张成轩告诉记者,当时,张家在经历了一审后,全家更加团结。张成轩悄悄地瞒着母亲向成都中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名医杨天鹏
    
    2005年9月12日,记者在成都骨科医院见到了副院长周太安。周太安告诉记者,“这个官司已经是很久的事了……”当记者提出能否联系到杨老生的家属时,周以杨老生刚去世为由
    婉拒了记者的采访要求。
    杨天鹏在成都骨科界被喻为泰斗级人物,查阅资料,记者找到了由山西科技出版社1996年3月出版,杨天鹏先生编审,成都骨科医院副院长张继祥、曾一林主编的《杨天鹏骨伤科治疗法》一书。书里这样写道:他现在已经九十几岁高龄,但仍然精神健旺、思维敏捷、耳聪目明……
    杨天鹏老先生出生于1902年5月24日(清光绪二十八年壬寅四月十七日),原籍四川安岳县。其父在成都推车为生,其母在乡下务农。自己就读于私塾堂、由于家庭经济困难……后两年多就随父杨长兴推车维持生活……
    1940年,他在自贡开设“天元堂”诊所,1943年由自贡迁到成都,在东门口开设了“天元堂”诊所(现下东大街73号)。
    1956年,杨天鹏参加由成都卫生工作协会,并将自己的“天元堂”论据奉献给了人民政府,更名为成都市东城区正骨科联合诊所,并担任所长;1964年成为成都市东城区骨科医院;1982年更名为成都骨科医院由最初的几个人发展成为职工200余人,住院病床近300张的中医骨科医院。
    在1976年以前杨多次被评为四川省、成都市及东城区的先进工作者,被选为成都市东城区第四、第五届人民代表、成都市东城区政协常委、委员等职。
    在四川省第三次骨科学术研讨会上,他将自己的秘方“虎穴散”献了出来 。
    1987年5月的武汉会议上,杨被推选为中华全国中医骨科科学会顾问。其先后在全国和省级刊物上发表论文十余篇,代表作有《理筋手法应用心得》《肩肘炎的治疗经验》《胸部伤筋的治疗经验》。
    他独创的特色理筋手法有“八字分析法”“近节牵拉法”“四指拔络法”等。
    2005年8月28日的报以《103岁的成都骨科泰斗去了》为题报道了杨老先生的消息,文中称杨先生是“中华全国中医骨科学会顾问、成都骨科医院创始人、成都中医药大学教授、成都三大骨科名医之一”,“杨老先生生前也是中国最年长的老中医”。
    关键人物:元空长老
    杨天鹏去世了,这段往事本来该到此了结,但张成轩仍然希望为这跨越了两家三代的“枯君散”的著作权归属问题找到一个说法。张成轩指着《杨》书第十350页上的“接骨散”(又名‘枯君散’本院经验方)。文中列入了该方的18味药的组成以及功效、主治、制用法等内容。”“枯君散”以及连同该书第340页上的“生药散”都被张成轩家人认为是张家的祖传秘方。
    张成轩说,其实本案的一个关键人物就是“元空长老”。据媒体报道,杨天鹏称,解放前他游医到云贵一带遇上云游和尚“元空长老”,和尚见他诚实善良给穷人治病不收钱,就把“枯君散”这个秘方传授给他。张成轩给记者出示了1998年4月24日由杨天鹏“签字画押”的关于“元空长老”传给杨天鹏“枯君散”的情况说明。
    媒体所刊文章说:“解放前云游和尚,到今天不知‘云游’到哪里去了,一个死无对证的人成了本案的关键人物”。
    1999年3月,张成轩到四川省fo教协会咨询。中国fo教协会常务理事,四川省fo教协会副会长海山法师出具书面证词:在中国fo教派别中没有“元空”这一法号。张成轩认为:“你杨天鹏既然‘请出’了‘元空长老’。就应该举出确切的证据来支持自己的主张。”
    川内媒体也纷纷追寻“元空长老”其人,并载人们质疑:“元空”即原空,原来就是虚无缥缈的虚拟。
    1999年4月26日,张成轩在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庭审中当庭递交了“大量事实依据”,说明“枯君散”及其秘方是“张氏骨科”所创并拥有著作权。并提供了一分4300字的诉状《‘元空长老’子虚乌有,还我祖传秘方“枯君散”》诉状中层层剖析“元空长老”的说法,指出一审判决的蹊跷,请求法庭判被告退还“枯君散”的著作权与“张氏骨科”,让祖国医学知识的宝库更加纯结”。
    在庭上,成都骨科医院辩称,自己书中的“枯君散”的18味药中有13的剂量不同。张成轩当庭驳斥“剂量不同”说法,认为先有药方后配伍有剂量及剂型。张成轩认为,“退一万步说,如果真有元空长老其人,其事,被申请同属剽窃,因为长老的秘方不能成为其“本院经验方”。
    ……双方在经过激烈的庭审辩论后,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维持原判驳回张成轩的上诉请求。

官司两年,没有面对面交锋
    张成轩对二审判决不服,1999年6月3日,他向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提出了再审请求,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于2001年4月18日驳回了张的再审申请。
    之后,张成轩转而向成都市人民检察院提起抗诉申请。2002年4月1日,成都市人民检察院正式立案受理。
    
    2003年12月,张成轩七姐弟联合将杨天鹏告上了法庭,但在临近12月19日的一审开庭日期时,杨天鹏被确诊为患了老年型痴呆症。
    
    2004年5月8日,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做出了“中止诉讼”、并由基层法院对杨天鹏是否具有民事行为能力做出判决的裁定。
    2004年8月2日,锦江区人民法院宣告杨天鹏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并指定其子杨文鼎为父亲的监护人。
    一年后,张成轩收到中院的传票,定于2005年8月31日对这起“著作权人身权纠纷”进行审理。
    2005年8月26日,杨天鹏在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去世,杨天鹏的儿子杨文鼎对媒体说:“老人家是在成都某疗养院疗养期间,因发病引发脑炎于半月前往进市一医院的,走得比较安祥”。
    “虽说这个官司打了两年了,但到现在为止我们还没有在法庭上真正交过锋,”张成轩表示:“即使父亲不在了,儿子也照样要代父出庭,把我们祖孙三代拖了近10年的心病彻底了结。如果这次官司又输了我也不怕,到时我还要将写书的人连风同出版社、成都市骨科医院一起告。”对此,杨天鹏的大儿媳妇刘俊则对媒体表示:“这些都是上辈的事,我不清楚情况。”
    对于这场官司,成都市骨科医院副院长周太安曾经对媒体说:“法院已经终审判决我们医院没有侵权,应该说这件事情从法律意义上已经结束了。”骨科医院的常年法律顾问谢勤认为:“杨天鹏以前就把这个药方交给了医院,他对药方只有署名权。而在骨科医院院长主编的《杨天鹏骨伤科治疗心法》一书中,所将这个药方列为‘本院经验方’,说明他已经放弃了署名权。现在他去世了,我认为已经不可能再开庭了。”
    
    2005年9月9日,张成轩表示:“如果官司能够胜利,事实能够澄清,将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将祖传医术全部奉献给人民”。
    
    9月12日,成都市骨科医院副院长周太安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说:“杨老先生刚走,出于对过世老人的尊重,建议暂不报道,但是对于这个官司我要说明两点,一是张成轩的行医资格问题,具体情况你们可以到成华区卫生我卫生局解;二是这个官司应该是经过成都市锦江区法院、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两审都判决张成轩败诉,成都市中院作为终审判决的官司。”
    “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张成轩是利用名人拉生意。遇到这种人我们也没有办法。”
    “再说,按照习俗,杨老先生刚去世,三个月内是丧期,出于人道、道德来说,他没有起码的道德。”
    周太安还说,“在进行完上述调查后我们会告诉你最新的消息。”
    对此说法,张成轩表示:“杨天鹏去世与法院开庭时间法律上并没有联系,与道德无关。我不是利用杨天鹏拉生意,大家的眼睛是雪亮的。我行医都是非法的,那成都有关单位出版张成轩的书也是非法出版物吗?我女儿张骄的行医资格证、税务登记正等也是非法的吗?”
    看来,张家与杨家以及骨科医院的官司,并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
    
    据悉,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将此案的审理日期推迟到2005年10月25日,届时被告方将由其子杨文鼎出庭与张成轩对簿公堂。本刊将对开庭情况继续予以关注。

文章出处:天府成都
-----------昨日,张氏骨科传人张成轩起了个大早赶到省高院知识产权庭。为了争夺中药秘方“枯君散”的著作权,他与骨科泰斗杨天鹏一家已经打了9年官司,这个案子终于尘埃落定:在遭遇前两次失败后,张成轩终审再次败诉。

  张成轩已故的父亲张品舟是“张氏骨科”第3代传人,在中医骨科领域身怀绝技。1959年,张品舟把祖传秘方“枯君散”(又名“正骨敷药方”)公开献方,后收入《中医秘方验方汇编》丛书。1996年,张成轩偶然看到《杨天鹏骨科伤科治验心法》中收编了父亲当年所献的药方,于是将该骨科医院告上法庭。经过一审、二审均败诉。随后,不服气的张成轩再次向省高院知识产权庭提起上诉。谁料到,此次又失败了。法院认为,张成轩主张张品舟对“枯君散”享有著作权,但其所举证据不足以证明“枯君散”是张品舟所写。“正骨敷药方”是中医配方,记载的是利用中药治疗骨折的一种技术信息。这种通过配方名、主治、药物、制法、用法、附记的方式,对中医配方所进行的表述,是中医配方通常的表述方式,不具独创性,并非作品,因此不受著作权法保护。

  “我还要继续告下去。”虽然无奈,但张成轩表示准备状告《杨》一书的两位作者。
-----------核心提示:四川省高院近日对一起中医“祖传秘方”著作权官司做出终审判决,认定中医秘方不在《著作权法》保护之列,但属于专利、技术秘密保护范畴。
天府早报7月24日报道  一张“祖传秘方”,惹出长达九年的“马拉松”官司。原告成都张氏骨科第四代传人张成轩认为,成都骨科医院、以及成都骨科医院原院长杨天鹏侵犯了其父对于“祖传秘方”“正骨敷药方”(又名“枯君散”)的著作权,他五次将骨科医院、杨天鹏先后告上了法院。近日,这场官司终于在省高院终审后尘埃落定,张成轩最终败诉。省高院对此案件释疑:中医药方应当属于专利、技术秘密保护范畴,但不在《著作权法》保护之列。

案情回放

祖传秘方惹出9年纷争

1996年,成都老中医张品舟的家人偶然看到《杨天鹏骨科伤科治验心法》(简称《心法》)一书收编了张品舟当年所献的“祖传药方”,甚至连张家人易记易背的祖传药方口诀“三黄、三白、三乌”也被收入其中,但书中并没有明确药方作者为张品舟。经了解,《心法》一书由当时的成都骨科医院原院长张某、成都中医药大学骨伤教研室主任曾某任主编,被誉为成都中医骨科界泰斗级人物的名医杨天鹏则是编审。此事一出,两大中药世家即为“枯君散”药方的著作权,开始了九年的纷争。

张品舟(已故)是成都市知名中医,1959年,张品舟把祖传秘方“枯君散”(又名“正骨敷药方”)公开献方,后被收录到华阳、双流县卫生工作者协会编著的《中医秘方验方汇编》丛书当中。

5次诉讼被告变了3次

“祖传药方”被他人侵权,刚开始,张家人将诉讼的矛头指向成都

骨科医院。1998年,张成轩及其家人将成都骨科医院告上锦江区法庭,法院一审判决驳回了张成轩的诉讼

请求,张成轩提出上诉,二审法院维持了一审判决。由于对一审、二审的败诉不服,张成轩又向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提出了再审请求,但被依法驳回。

此时的张成轩已铁了心要将官司继续打下去,2003年,他转而将《心法》编审、百岁高龄的中医骨科界泰斗级人物杨天鹏告上法庭。但就在开庭前夕,杨天鹏去世,开庭时间被迫延期。此后,张成轩变更诉状,将被告变为杨天鹏的两个儿子杨文忠、杨文鼎。2006年9月16日,成都市中院宣判张成轩败诉,随即张向省高院提起上诉。

2007年2月10日,省高院开庭审理了此案。近日,省高院作了终审判决:维持原判,张成轩二审败诉。

高院释疑

中医药方应属专利技术保护范畴

对于九年的“祖传秘方”之争,双方当事人争议的焦点问题为:张品舟所写“枯君散”受不受著作权法保护?《心法》书中收集的药方“接骨散”是否证明杨天鹏侵犯了张品舟对以上药方享有的著作权?

根据《著作权法》的有关规定,著作权法只保护思想观念的原创性表述方式,不保护思想观念本身,这意味着作者不能将自己作品中所体现的思想观念据为己有。其次,作品具有独创性。作品应当是作者的选择、取舍、安排、搭配、综合的结果,既不是从已有的形式复制而来,也不是以既定的程式或程序推演而出。

省高院经过审理此案后认为:“正骨敷药方”作为一种中医药方,记载内容反映了治疗骨折的一种技术信息,应当属于专利、技术秘密保护范畴,但张品舟早在1959年已经把祖传秘方“枯君散”公开献方取消其技术保密。而该药方本身作为技术信息的表达方式,由药方名、主治、药物、制法、用法、附记等部分组成,其表述形式是中医配方通常的表述方式,不具有独创性;该药方药物组成的表述也是常见中药药名的组合,在表述方式上亦不具有独创性。故“正骨敷药方”虽为张品舟所写,但不受著作权法的保护。而杨天鹏是否侵犯了张父的著作权,法院也就不再予以审查。

来源: 天府早报
-----------张氏受骗贪杯将秘方说给扬氏,儿女亲也没有了.实在愚蠢.
张品舟把祖传秘方“枯君散”(又名“正骨敷药方”)公开献方,后被收录到华阳、双流县卫生工作者协会编著的《中医秘方验方汇编》丛书当中。“枯君散”自此就不是秘方了.
直接当事人都已去世.这官司没打头了.
就让该方造福世人也是张氏一门的公德了.一个处方两家受益.老扬氏得方受益虽有些欠德,但最多只能受点道义谴责而已.
早期急性白血病论坛 [http://jst123.bbs.xilu。com]版主xww.2007.8.12
-----------本报记者 蔡小莉 刘晋川

  历时9年、被告换了几次,为争中医药方“枯君散”,成都中医世家张氏骨科第四代传人张成轩前后打了5场官司,均以败诉告终。昨日,张成轩告诉记者:“我正在准备材料,准备过两天上诉。”屡告屡败,屡败屡告,张成轩有了“官司狂人”的称号。对于他的“顽固”,业界引发了关于如何保护中医药方的争论。日前,医学界、法律界专家纷纷对此发表看法。

  为祖传药方 “官司狂人”还要告

  1998年,张成轩的女儿张骄发现《杨天鹏骨伤科治验心法》一书中写有“正骨敷药方”,她认为该药方就是自家的“枯君散”。同年,张成轩及其家人将成都骨科医院告到锦江区法院,法院一审驳回张成轩的诉讼请求。他随即向成都中院提出上诉,成都中院维持原判。2003年,张成轩将成都骨科医院原院长杨天鹏告上法庭。开庭前夕,杨天鹏去世,张成轩变更诉状,将杨天鹏的两个儿子送上被告席。去年9月16日,成都市中院宣判,张成轩再次败诉……今年11月8日,他“保护祖传药方”的第5场官司又以败诉告终。屡败屡告,张成轩被媒体称为“官司狂人”。

  “我还要上诉。”张成轩对记者说,自己的兄弟姐妹都不支持他继续打官司,有人还认为他败坏了张氏骨科的名声。但张成轩仍然坚持,“这是我们家的药方,我要把它要回来。就算一直输(官司),我还是会继续告下去。”他表示,此次上诉前景不容乐观。“如果输了,我还要从头告起。”

  医学专家:中医药方很难保护

  今年8月,省高级法院认定,中医药方不属于《著作权法》的保护对象。既然如此,作为中华民族传统瑰宝的中医,其药方该如何保护呢?11月23日,记者采访了成都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教授廖品东。

  廖教授认为,传统中医医生普遍缺乏保护意识。“我所在学院的55名教师中,近5年只有1人为其发明的肩周炎治疗器械申请了专利。”除保护意识欠缺外,廖教授称“保护范围不好界定”也是一个问题。“现存中医有400多味药,组合可以达到上万种甚至更多,但每一种中医药方均由主料和辅料组成,最终起决定作用的是主料。将辅料稍作更改虽不影响药效,但会改变药方名。药方一旦外泄,其他人只要在辅料上稍作修改,法律上也不能认定其抄袭。”

  对于张成轩打官司一事,廖教授也有自己的看法。“中医有上千年的历史,比如宋代的《圣济总录》中就记录了数万种药方,很多现有的药方,都能在此书中找到根源。杨天鹏的书出版时间虽在张品舟(张成轩之父)献方之后,但很难说该药方是谁先研究出来的。”

  法官建议:申请技术秘密保护

  药方保护很难,难道真的没有办法吗?我市一名长期处理知识产权诉讼案件的法官给出了建议。这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法官告诉记者,根据《著作权法》有关规定,著作权法只保护思想观念的原创性表述方式和表达方法,不保护思想观念本身。“中医药方所需的药材已经存在,组合方式也是以每种药材‘加多少’的形式出现,不具独创性,不在《著作权法》的保护范围内。”

  他说,中药药方反映的是治疗疾病的一种技术信息,应当属于专利、技术秘密保护范畴。“一旦申请专利,也就意味着药方必须公开。这样一来,任何一个药房均可按方配药,拥有专利者无法得知。”他建议,中医药方可以以技术秘密的形式加以保护,这在一定程度上能避免药方外泄。

  观点碰撞

  市民杨先生 中医药方应该保护,但向张成轩这样傻打官司肯定不行。我认为法院的判决有道理,对张来说,既然不能通过诉讼途径达到保护自家中医药方的目的,就没有必要在这方面过多纠缠。

  成都中医药大学研究生丽芳 中医的初衷是最大限度地为患者治病,造福人类。将中医药方尤其是治疗效果好的“秘方”公开,能造福更多患者。我认为中医药方不存在保护问题。

  四川省第一人民医院医生温元强 中医是中国国粹,如何保护其药方,确实是一个难题。中医药方有上万种,拿一种药方来说,如果组合方式稍有变化,就会变成另一种独立药方。就张成轩的官司来说,我认为他打官司是为了这剂药方背后的经济利益。

  成都中医药大学研究生谢雷 现实中,中医药方的保护很难实现,老师带学生的过程中,会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心得、药方教授给学生。如果申请专利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费用,对于许多中医来说存在困难。我希望有关部门能成立一个专门机构,专题研究保护中医的特别方案,不能仅依靠申请专利和技术秘密的方式来保护中医药方。


来源:成都晚报
...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皖ICP备06007007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