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眼角膜后,医生向张海涛三鞠躬
两个多月前,这位平顶山年轻人在病中,决定“死后要捐出所有器官”给需要的人。
7月25日晚11点11分,张海涛的眼角膜被成功取出。7月26日下午5时许,张海涛的眼角膜先后成功地使3名眼疾患者受益。
张海涛捐出了眼角膜、身体,却只有一个小小的愿望,希望受益者“帮我记住母亲的生日”。
两个多月前
重病缠身决定捐献眼角膜
张海涛今年35岁,生前是平顶山市湛河区北渡镇汴城村村民。1996年底,张海涛从部队退伍后,在珠海市公交汽车公司找了一份开大巴的工作。
2002年,海涛因头晕、头疼,到医院检查,被确诊患了头颅
脊索瘤。随后,他在广东
中山大学附属医院做了手术,但去年4月,海涛的病情再次发作。当月,他在海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做了第二次手术。
术后,他右侧手臂麻木,行走有些困难,但是家中先后花去20多万元,已无力再支付医药费。没办法,海涛只好回家静养,直到两个多月前。“那天他正在家活动着,突然就瘫在地上了,从那之后就再没站起来过。”张海涛的大哥张长海说。
据医生介绍,头颅脊索瘤是颅内罕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约在几十万分之一,“几乎是不治之症,在欧美国家也没有更好的治疗办法”。而张海涛的病情复发时,病体距
脑干只有2毫米,根本无法再做任何手术。
当70岁的老母亲不知哭晕多少次,哥哥弟弟也想尽了一切办法的时候,海涛却提出,要把自己的眼角膜捐献给需要的人。
委托大哥全国寻找眼库
经过在网上查询、对比医院,海涛和大哥最终选择给深圳眼库捐献眼角膜。5月初,取得联系并将一份申请寄到了深圳眼库。5月15日,一份委托书的传真从深圳眼库发到了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深圳眼库委托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负责处理张海涛捐献眼角膜的事。
为更好地照顾海涛,5月16日下午,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将海涛接到医院。在为海涛做了全身检查后得知,海涛的器官符合捐献的条件。“我不行了,只想把东西(器官)捐给人家,减轻别人的痛苦,不收任何费用。”5月17日下午,记者在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第一次见到张海涛时,他正虚弱地躺在病床上。
知道病情罕见后想捐出身体及所有器官
“孩子说,只要有用,他愿意捐出身上的任何一个器官,他还说,能在死后给社会、给别人做点贡献,他就可以走得安心了……”6月19日下午,在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9楼眼科病房,张海涛的父亲转述孩子的话时,禁不住老泪纵横。一旁是静静躺着的张海涛。
由于进食困难,张海涛已瘦得只剩下骨头。老母亲不时为他翻动身子,“孩子浑身不住地疼,有好几次把筷子都咬断了,现在已经说不出话了。”“海涛知道自己的病情很罕见后,就让我帮他联系着捐献肝脏、肾脏、心脏等器官。”海涛的大哥张长海说。
张长海先和中华器官捐献委员会会长陈忠华联系,陈忠华被深深感动了。6月16日,受中华器官捐献委员会的委托,郑大一附院的丰贵文教授赶到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这位肝脏、肾脏移植方面的专家热泪盈眶地说,自发提出捐献如此多的器官,在我省尚属首例。
当日,丰教授便带走了海涛的血样,确认各项指标合格后将准备下一步的捐献工作。
与此同时,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也与海涛的家人取得了联系。“现在我们要做的就是帮助海涛实现他的心愿,让他无牵挂地离去。”张长海说,除了捐献眼角膜、肝脏、肾脏等器官外,海涛还提出了捐献遗体供医学研究的想法。
前天
医护人员和记者向海涛三鞠躬
7月25日晚,在海涛停止呼吸后的10分钟内,记者赶往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海涛从下午开始呼吸就变得急促起来。”张长
海红着眼睛说,“(晚上)9点多的时候,海涛笑了笑。我感觉不太对劲,就赶紧叫医生。当时海涛的体温是39.9摄氏度,医生拿酒精擦他身子想将他的体温降下来,但已经没什么用处。随后抢救了20分钟,9点50分,海涛停止了呼吸。”
而海涛今年18岁的侄子张宏泽说:“三叔的行为是伟大的,我支持三叔。他可以活在别人的心里。”
10点45分,海涛的大哥张长海跟海涛作了最后的告别。太平间内,以李志敏主任为首的小组开始做眼角膜切除准备。
11点整,海涛的眼角膜切除手术正式开始。
11点5分,张海涛的右眼角膜被顺利取出。
11点11分,张海涛的左眼角膜被顺利取出。
整个过程只用了11分钟。
11点25分,全体医护人员和现场记者向海涛遗体三鞠躬告别后,将遗体推进低温保存室。据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主任李志敏介绍,人在停止呼吸后,必须在6小时内取出眼角膜。取出后,眼角膜要低温冷藏,并尽快送达有条件保存的地方,并且在24小时内移植成功。
海涛的大哥张长海很遗憾地说:“海涛本想把所有器官都捐献出来,可是因为各个器官衰竭而未能如愿。”
大雾“锁”住高速公路仍特别为海涛放行
为了能给器官捐献创造良好的条件,深圳航空公司专门为器官捐献者开辟了一条“器官捐献绿色通道”。昨天清晨5点,记者陪同海涛的家人以及李志敏主任,带着海涛的眼角膜赶往郑州机场。虽然平顶山的许平南高速公路平顶山段因大雾弥漫而停止开放,但为了能够将海涛的眼角膜及时送达郑州机场,高速公路工作人员破例让载有海涛眼角膜的车辆进入高速公路。
7点30分,郑州机场2楼候机大厅内,李志敏主任亲手将装有海涛眼角膜的保温桶和一份海涛捐献眼角膜的检验报告单递到深圳航空公司员工沈源手中。沈源说,他们会以最快的速度,将海涛的眼角膜带到深圳,并转交给深圳眼库的姚晓明博士。
昨天
昨天上午11时20分,张海涛的眼角膜搭乘ZH9950航班顺利抵达深圳。下午2时,三名患者赶到深圳市眼科医院,等待接受移植手术。
“他那么年轻,我挺难受!”
——— 来自武汉的49岁患者李美华“我不紧张,只是挺难受的,听说他很年轻。”李美华的脸上并没有太多欣喜的表情,她已听说张海涛的家境贫困却无偿捐献眼角膜的事。“我想报答他,可是又觉得冒昧。”李美华的丈夫叶文华称特别希望通过一种方式来感谢张海涛的家人,“希望通过一种长期的方式或者红十字会帮忙联系。”
下午3时,李美华被推出手术室。张海涛的第一片眼角膜,成功植入李美华的左眼。
“他是个好人!”
——来自江门的2岁女童方霖的妈妈
方霖因患先天性眼
角膜皮样瘤,原本清澈的两个眼球都被脂肪块包围,脂肪块甚至已覆盖了她右眼的瞳孔位置,并挤出了眼眶。
方霖一家人一大早驱车从江门赶到深圳,全程仅花了一个多小时。“他真是个好人!”方霖的妈妈何碧娴和丈夫诚恳地向记者表达对张海涛的谢意。何碧娴说,将来等孩子懂事后,会告诉她,那双眼睛是一个叔叔给的。
“替我谢谢那位大哥!”
——在深圳工作的23岁患者张竹琦
在深圳工作的23岁的张竹琦,是张海涛眼角膜的最后一位受惠者。她因为右眼角膜缘病变,如果不尽快进行眼角膜移植可能会影响到玻璃体及瞳孔内侧神经系统,届时可能要对眼球进行整个摘除。“替我谢谢那位大哥,真的感谢他。”不善言辞的张竹琦对记者轻轻说,如果没有他,自己可能会失去生命,是张海涛让她的生命得到了延续,她会好好活下去,替张海涛好好活下去。
今天
“请帮我记住母亲的生日”
昨天下午5时许,张海涛的眼角膜被成功移植进三个人的眼中。张海涛的大哥张长海告诉记者,弟弟最大的心愿是,生前没能对母亲尽孝,让母亲操心了,自己去世之后,希望接受自己眼角膜移植的人,能帮他记住母亲的生日——农历二月初九。
当记者将张海涛的心愿传达到三位受惠者及其家属时,大家都非常感动,纷纷表示一定会记住老人的生日。“张海涛的母亲是位伟大的母亲。”李美华的丈夫叶文华告诉记者,他们会帮助张海涛实现心愿。而方霖的母亲也表示会牢牢记住老人的生日,一旁的张竹琦也表示,如果有可能,她会到平顶山看望老人。
今天,张海涛的遗体将被送往郑大一附院,用于医学研究和教学。
张海涛终于如愿。
(东方今报)
-----------南无阿弥陀fo!
-----------可悲可敬的人,大德也
-----------阿弥陀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