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民间中医困境之十:发扬光大民间中医的特长“民间医生的一些特长或许就是史上绝无仅有的绝活,失去了就永远失去了”。广州市天河区中医(中心)医院院长陈煜辉博士建议制定鼓励政策发扬光大民间中医的特长。
“中医是实践医学,而民间中医是组成其中的一部分,现行医疗范围应该考虑覆盖到这部分民间医生。”广州市天河区中医医院院长陈煜辉博士从法律层面剖析了民间中医面临的最大困境,对于确有专长的民间中医,他认为要制定鼓励政策,让其特长有机会发扬光大。
民间医生最大困惑:没有执业资格
陈煜辉博士对民间医生的范畴有不同的看法,他认为游离于正统医生之外的,未取得职业资格的,但确有一技之长的(有偏方能够治病或有特定的治疗技术),这样一类医生才叫民间中医。
现行法律制度规定,行医必须具备职业医师资格,而民间医生最困惑的就是没有执业资格。虽然现行有政策允许具备特定条件的传统医学师承和确有专长人员医师参加资格考核考试,但由于考试门类繁多,内容设置不尽合理,导致许多民间中医无法通过考试。陈煜辉说,如果没有执业资格,从法律层面讲,无论大医院还是个人诊所(国家发牌正式注册的机构),都不能聘请这些人行医。所以民间中医即便要引进到社区医院,也必须具有执业资格。
破解困局突破口:法律让民间中医合法化
如何让民间中医合法化?陈煜辉表示,建议国家中医药主管部门可考虑制定针对民间医生的切实的法律依据,或类似于同等学力考试的规定和要求,除他们引导发扬一技之长之外,强化中医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同时,应鼓励确有专长的民间中医发挥其特长。民间医生很多专长都是零碎的,但是他们的一专一长或许就是史上绝无仅有的绝活,失去了就永远失去了。国家可考虑制定鼓励政策,如把技术贡献给国家,或者交给有资格的医生,让他们跟着民间医生学习,国家给予相关的补偿,这样既保证了医疗行为合法,也可以把民间医生的特长专长发扬光大。
改进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中医MBA
中医人才培养模式有待完善,中医学院现行培养制度下的中医毕业生不尽人意,中医没学好,西医更差,被戏称“里外不是人”。陈煜辉指出,高校课程设置、考查等教学问题应该引起我们的反思。当前对于中医人才的培养,回归师带徒的做法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
师带徒“拉郎配”是我国目前培养名中医的主要做法。不过,实行过程中,有“师傅”、“徒弟”提出反对,主张自主性选择徒弟或师傅。陈煜辉认为,师傅或徒弟不满意,可能是师傅的水平有限,也可能是徒弟的资质天分不够,其实国家也正在探寻一种更合理的师带徒方式。
“我参加了一个中医大师传承培养项目,类似于国外培养MBA,我认为是对现有中医传承模式的再探讨,做法有别于拉郎配。”陈煜辉介绍说,这个中医人才培养项目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
同济大学主办,并由国内公认的颜德馨、邓铁涛、路志正、张祺、周仲英、朱良春六位中医大师作为导师亲自带徒。先在全国进行考试选拔培养对象,报名资格要求博士学位、副主任医师以上资格、45岁以下,通过笔试、面试筛选后,录取10个人进行培养三年。六老轮流讲课,把绝活传给我们,突出“学习中医经典”和“注重临床实践”两大特色,还聘请国内著名古文老师讲授道教、儒教、fo教等与中医的关系,从传统文化的角度培养中医思维能力。“我感觉受益匪浅,可以说,中医大师传承班开了中医MBA的先河。”陈煜辉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