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开云app安装不了怎么办
药师
护士
卫生资格
高级职称
住院医师
畜牧兽医
医学考研
医学论文
医学会议
开云app安装
网校
论坛
招聘
最新更新
网站地图
中医理论中医临床诊治中医药术语标准中国方剂数据库中医疾病数据库OCT说明书不良反应中草药图谱药物数据药学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三聚氰胺再现中国乳业
    

正本清源:三聚氰胺再现中国乳业

[导读]行业整体回暖之际,却连续被揭出上海熊与陕西金桥三聚氰胺超标之事,这再度拷问监管之责。“一旦竞争加剧,奶源重新紧俏,就容易有企业铤而走险”,这势必影响乳业的未来。
2009年的最后一天,来自上海市食品安全联席会议办公室的消息,让“三聚氰胺”的字眼再次拨动了公众的神经:一家位于上海的乳品有限公司因涉嫌生产、销售三聚氰胺超过国家标准的乳制品,被监管部门依法查处。

此时已经距离发生在2008年9月的全国性的三聚氰胺事件一年有余,中国乳业已经全面复苏。由中经产业景气指数研究中心和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联合发布的数据显示,2009年前三季度,国内乳品产量累计高达1423万吨,同比增长3.42%,乳业产品销售率整体超过95%,行业景气指数为95.5点,距离最高点仅差4.5点。

然而,这家名为上海熊猫乳品有限公司(下称“上海熊猫”)的企业却让外界再次感受到三聚氰胺幽灵飘荡的丝丝寒意。就在20多天前,位于陕西的金桥乳业有限公司也被查出5.25吨问题奶粉,其中11袋275公斤奶粉三聚氰胺超标。

记者了解到,此次问题依然出现在奶源上,而且可能是使用了当年的遗留有毒奶源。业内专家王丁棉介绍,一批当时处于生产与终端之间的中间领域的问题奶粉并没有被给予足够的监管,这令人对此次事态的范围是否会进一步扩大抱有疑虑。

据本报记者了解,对于上海熊猫乳品问题的查处,早在2009年4月已经进行,但在之后长达8个月的时间内,一直处于对公众“保密”状态。

对于,此前负责调查此事的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宣传部人士表示,一切情况说明,均要以此前政府的新闻稿为参考。但记者在新闻稿中也并未看到对于延迟通知的任何解释。

在熊猫乳品被曝光的第二天,也是2010年新年的第一天,全国许多手机用户都收到了一条来自三鹿等22家奶制品责任企业对问题奶粉事件的道歉短信。短信中写道:“决心以此为戒,杜绝不合格产品,诚恳接受社会监督。”

行业乱局重新抬头

无论是上海熊猫还是陕西金桥,被查出的问题产品,均是使用了此前被查出含有三聚氰胺的奶源所致。

根据陕西方面公布的信息,金桥乳业的问题奶源来自在2008年10月复检时,将不合格样品偷梁换柱后,一直存放在库房中,并在去年再度拿出使用。而上海熊猫也是使用回收炼乳,但来源不明。

“这说明在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之后,对于一大批流通在市场上的问题产品的监控仍存在空白。”王丁棉告诉记者,早在去年6月,曾有一饲料商向他透露,自己从一奶粉经销商手中购买了六七万吨三聚氰胺严重超标的奶粉,准备用作饲料。当时,王丁棉给他的警告是,“小心坐牢”。

在王丁棉看来,政府有关部门对于一批当时处于生产与终端之间的中间领域的问题奶粉并没有给予足够的监管,包括问题产品从企业售出后,卖给了谁,并没有真正跟进落实下去。而这一空白,也直接导致了金桥和上海熊猫事件的发生。



事实上,在2008年的三聚氰胺事件中,曾被公众所质疑的一个地方在于,回收的近万吨的三鹿奶粉如何销毁、销毁途径,大部分没有完全公开的信息。也有多位网友发帖询问,三鹿之外的涉嫌三聚氰胺的乳品企业,为何听到的是召回信息,却惟独没有销毁公告。

此前,包括王丁棉在内的业内人士的另一个担忧是,目前紧俏的奶源问题不得到解决,也势必影响未来乳业的安全。

乳业的复苏、企业的扩建,正带动对于奶源新一轮的争夺。

事实上,上海熊猫与陕西金桥事发于中国奶业整体复苏之际,或非偶然,“一旦竞争加剧,奶源重新紧俏缺,就容易有企业铤而走险。尤其是不掌握奶源的小企业。”王丁棉忧心忡忡,“这种状况下,最不能大意的就是质量检测。奶源一旦紧缺,就会加水,或者添加其他什么物质;另一方面,企业因为抢奶,则可能会对产品的质量尺度放宽。”

8个月前的案件

而上海熊猫事件另一疑问是,为何政府部门在查处了8个月之后,才把情况通报给公众?有上海当地的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一些行业内人士其实也在此前就知道了这一事件,但是被告知要“保密”,“不能说”。对于原因,他仅表示,“目前乳业恢复形势很好”。

在去年年底案件公开之前,上海熊猫乳品已在系统内被几次点名,但外界所知寥寥。而最先给予极大关注的,乃是一家名为浙江熊猫乳品有限公司(下称“浙江熊猫”)的企业。两家企业均为乳品生产企业,且名称相同,仅是所在地有所不同。

浙江熊猫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公司早在去年4月底就在国家质检总局的一份杂志中看到了这一消息,但并未引起多大注意。去年11月26日,全国食品安全整顿工作办公室主任、卫生部部长陈竺在电视电话会议上表示,对于顶风作案、屡教不改的食品生产经营者,一定要重拳打击,严厉处罚,并在会议上特别点到了“公安部挂牌督办了上海‘熊猫’炼乳使用含三聚氰胺原料案”。

陈竺的“点名”,让浙江熊猫感到不安,于是,他们“赶紧出了一个律师声明给经销商”。

上述浙江熊猫人士口中的杂志消息,实质乃是国家质检总局在2009年4月29日下发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等地质监局的《关于上海质监局查处上海熊猫乳品有限公司违法生产伪劣乳制品情况的通报》(国质检执函【2009】201号,下称“《通报》”)。

根据记者获得的这份《通报》,上海市质监局在4月23日,发现了“上海熊猫乳品有限公司生产的少数批次中老年高钙奶粉(标称生产日期2009年4月1日)、含乳调味品和原料中三聚氰胺含量超过临时管理限量值规定”。


《通报》同时表示,上海质监局在当时随即按照市政府的指示会同有关部门对该企业全面进行检查,并发现了其使用回收的炼乳作为生产原料的恶劣情况。此后,上海市质监局已责令上海熊猫乳品停止生产,封存了所有的问题成品和原料,并组织力量查清问题成品流向、全力组织召回工作。而上海市公安机关已对涉案人员立案侦察。

据悉,目前上海熊猫乳品的食品卫生许可证、食品生产许可证和营业执照已被吊销,公司法人代表、总经理及副总经理等3名犯罪嫌疑人已被依法起诉。

“现在处于公诉阶段。”上海市质监局宣传部方面告诉记者

问题企业起底

元旦前的案件披露,让浙江熊猫再次遭遇误会。一个重要原因是,浙江熊猫的名气远大于上海熊猫。资料显示, 浙江熊猫是中国规模最大的炼乳生产企业,位居同行业第一。

浙江熊猫方面的人士告诉记者,在发布法律声明之前,公司已经对上海熊猫的情况做过调查。上海熊猫为原籍在温州苍南的几个自然人股东投资组建,其注册地在上海奉贤区,为独立法人。上海熊猫乳品有限公司原名为上海宝熊乳品有限公司,后经四川省一家企业授权、许可使用了“熊猫”字号(该企业注册了奶粉类的“熊猫”牌商标),更名为上海熊猫乳品有限公司。

而浙江熊猫为浙江省粮油食品进出口股份有限公司控股投资组建的有限责任公司,其公司字号“熊猫”来源于浙江省粮油食品进出口股份有限公司授权许可的注册商标“熊猫”牌(注:该商标注册产品范围:炼乳等)。

“浙江熊猫公司和上海熊猫公司为不同的投资主体在不同的地区组建的有限责任公司,均为独立的企业法人,两者之间没有任何的投资或产权的法律关系。”

据记者了解到的情况显示,上海熊猫由温州人王岳超在2001年创立,王岳超是大股东,其他的3名股东均是他的亲戚。王曾自称自己从事乳品生产经营有10多年,在来上海前,他在温州即生产乳品。

上海熊猫与三聚氰胺的瓜葛,在2008年9月三聚氰胺事件中已经展现。在那年9月16日晚上,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公布了国家质监总局对全国婴幼儿奶粉生产企业的491批次产品的紧急专项检查结果,有22家企业69批次产品检出三聚氰胺,上海熊猫生产的“熊猫可宝牌”婴幼儿配方奶粉抽查了5件,有3件不合格,其三聚氰胺的最高含量达到619.00毫克/公斤,仅次于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三聚氰胺最高含量2563.00毫克/公斤)。

记者联系到转让商标的四川雅安熊猫乳业有限公司,其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公司在1999年初将自己所拥有的“熊猫”商标使用权转让给了上海熊猫,允许其生产“熊猫”品牌的奶粉。不过,这一商标使用权为十年,在2009年1月2日已经过期了。


记者:杨颢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这背后反映的不仅仅是道德良心的问题,政府监管的缺失责无旁贷
-----------吃什么都不放心,连婴幼儿都不放过
-----------不仅仅是奶呀。食品安全是个大问题。
-----------最近,国内乳业两宗使用三聚氰胺超标乳品案被曝光。日前上海市食品安全联席会议办公室发布消息称,上海熊猫乳品有限公司因涉嫌生产、销售三聚氰胺超过国家标准的乳制品被查处,产品召回涉及7个省(区、市)。上海熊猫乳品公司董事长王岳超等三人已被批捕,下周将提起公诉。而更早前,位于陕西的金桥乳业有限公司也被查出5.25吨问题奶粉,其中11袋275公斤奶粉三聚氰胺超标,去年12月金桥三名高管被批准逮捕。

  乳业专家指出,三聚氰胺事件再现暴露出我国乳业上下游对接还不完善,“奶源供应与市场需求之间失衡是根本原因所在”。

  -最新

  广州暂未发现问题产品

  记者昨日走访广州部分市场,暂无发现有问题产品。在广州岗顶、石牌附近卖场走访,记者发现商场里售卖的奶粉品牌和炼奶等乳制品产品并没有上述两问题品牌。一卖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该超市售卖的炼奶品牌一向只有巢和风行两种。

  广东省质监局昨天向记者表示,该局对乳制品监管和抽查工作高度重视,自2008年发生三聚氰胺事件后,该局加强了对省内乳制品生产企业的监管,至今为止未发现有三聚氰胺超标现象。

  此外,记者昨天从国家质检局发布2009年第3批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质量公告中看到,在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抽查中,质检部门抽查的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58家企业生产的58种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全部合格,未发现有三聚氰胺超标。

  上海相关部门表示,目前,问题乳制品已得到全面控制,未造成社会危害。

  分析

  原因一??

  乳业复苏超预期奶源供应又失衡

  部分企业为了利益最大化铤而走险造假

  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之后,国内监管部门对乳制品行业进行严厉整顿,关停、关闭、淘汰了一大批企业。同时,为加强监管,还出台《食品安全法》以及《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奶业整顿和振兴规划纲要》等一系列保障乳品安全的法规。

  然而,为何多个法规的出台和实施,仍不能阻止不法商家添加“三聚氰胺”?多位乳业专家一针见血地指出,上述事件暴露出我国乳业上下游对接不完善。“奶源供应与市场需求之间失衡是根本所在”。

  中投顾问食品行业首席研究员陈晨认为,国内乳业的恢复力度似乎超过了业内的估计,在乳业大力恢复的当下,上游奶源的供应和下游市场的需求出现失衡,这就导致一些企业在奶源上存在一些违规行为。由中经产业景气指数研究中心和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联合发布的数据显示,2009年前三季度,国内乳品产量累计高达1423万吨,同比增长3.42%,乳业产品销售率整体超过95%,行业景气指数为95.5点,距离最高点仅差4.5点。

  西部乳业协会有关负责人王伟民指出,行业复苏令奶源供应紧张问题再次凸现。“去年9月份后国内奶源供应紧张,抢奶事件又发生。”据其介绍,部分企业为抢奶源,私下与养殖户交易,以高出几毛钱的价格抢购养殖户原先协议买主的奶源。“去年9月之后至今在陕西的奶源收购价最高点已达3.8元/斤,平均收购价为3.5—3.6元/斤,而去年上半年奶源收购价仅为2.6元/斤”,王伟民称,“现在收购价比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发生前还高”。

  北京东方艾格农业咨询公司乳业专家陈莲芳昨天告诉记者,国内乳业复苏之后,奶源需求再度出现紧缺,“预计原料奶短缺比例达20%。”据陈莲芳分析,造成目前原料奶紧缺的原因,一方面是养殖母牛数量大幅减少。由于去年上半年受经济危机、三聚氰胺事件影响,原料奶需求剧减,国内养殖户很多都减少养牛量,或将母牛当肉牛屠宰。“估计2009年主产区非正常淘汰的奶牛数量超过100万头。”另一方面国内乳业市场复苏超出预期,据国家统计局统计,去年乳品产销量增长超过99%,而上游原料奶供应由于有生产周期———奶牛一般要养二年才能产奶,导致奶源供不应求。

  市场需求大幅增加,奶源供应又跟不上,造成原料奶价格大幅上涨。据业内人士称,去年9月份之后,国内奶源价格猛涨,涨幅超过2007年达到历史最高峰值,“去年上半年与下半年奶源价格相比,涨幅超过50%,甚至100%”。

  部分企业为了利益最大化,比如销售更多产品、降低成本,就铤而走险使用造假奶生产乳制品。根据陕西方面公布的信息,金桥乳业的问题奶源就来自在2008年10月复检时,将不合格样品偷梁换柱后,一直存放在库房中,并在去年销售旺季时再度拿出使用。而上海熊猫也是使用回收问题炼乳。

原因二??

  监管有漏洞问题奶粉未追踪流向

  专家担心问题奶源不止上海陕西两家企业

  监管不力被认为是三聚氰胺幽灵再现的另一主因。中投顾问食品行业首席研究员陈晨认为,此次三聚氰胺含量超标事件再现,说明相关部门监管打击的力度不够。

  大品牌、大企业一般不敢造假,“大品牌一旦造假被发现,损失沉重。”陈莲芳指出,像一些小企业、小品牌则无所谓,因为这些小企业和小品牌毫无品牌价值,奶源短缺时为了卖更多产品,就会造假。据陈莲芳介绍,在三聚氰胺事件之后,国内乳业市场淘汰了一大批乳品生产企业,然而更多乳企也相继冒出,据他透露,三聚氰胺事件后,国内新冒出来的乳企有700多家,有部分乳企是原来被关闭又重新开工的。有专家指出,国家监管部门对大品牌、大企业监管严格,但对中小乳企则缺乏管理,“监管部门对众多中小企业管也管不过来,人手有限,精力有限。”

  乳业专家王丁棉认为,目前我国对乳品的监管存在漏洞,“在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之后,对于一大批流通在市场上的问题产品的监控仍存在空白。”王丁棉表示,政府有关部门对于一批当时处于生产与终端之间的问题奶粉并没有给予足够的监管,包括问题产品从企业售出后,卖给了谁,并没有真正跟进落实下去。而这一空白,也直接导致了金桥和上海熊猫事件的发生。

  有专家担心,使用问题奶源的现象可能不仅上述被查出的两家企业。

  -专家建议

  如何避免“淡季倒奶,旺季抢奶”?

  国家可尝试“计划”乳业生产

  “淡季倒奶,旺季抢奶”,在三聚氰胺事件之后,乳业上游仍处于恶性循环,根本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多位乳业专家认为,根本问题得不到真正解决,奶源供应失衡,或者一时供不应求,或者一时奶源短缺,乳品产业将长期处于不健康发展,有关产业升级、带动三农、提高国内人均乳品饮用量等问题都难以实现。

  北京东方艾格农业咨询公司乳品专家陈莲芳指出,国内奶源供应量、价格大起大落的根本问题不解决,隔一二年就会再出现“安全大事件。”据他介绍,目前在上游养殖环节,很多养殖户对奶牛饲养量不敢扩张,怕奶牛养多了,奶源供应量大,淡季时收奶价被压低、亏本。

  包括王丁棉、王伟民等业内人士也认为,目前发生在乳业市场的造假事件,几乎都是“奶源作怪”,国家应该控制上游奶源价格使其平稳。陈莲芳建议,我国乳品产业不宜实行完全市场竞争,对于这一特殊产业应实行计划生产。据他介绍,在欧盟等国家,政府对于这一产业是介入干预的,实行计划经济,按需生产,不许生产者随意增加产量,否则将罚款,这样可保证上游奶源供应平稳,同时也能防止奶源价大起大落而影响奶农、消费者、企业三者的利益,进而保证乳业安全。


(欧志葵 实习生 杨)

来源:《南方日报》
-----------诚心向祖国,可现今的国人大多无信仰,道德底线不维! 哎,叹国人之悲哀。

愿积极、正面的fo光能照射更多同胞的心田。 阿弥陀fo!
...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皖ICP备06007007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