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冷空气活动频繁,进入流感高发期,以前
感冒之后,除了吃药,打几针也是常见的治疗方法。但不知何时起,从大医院到基层医疗机构,几乎都不见打针的踪影。“感冒了?输液吧!”现在,大多数患者会听到大夫这样回答。
在世界卫生组织用药提倡方式中,口服、皮下肌肉注射(打针)和静脉滴注 (输液)中,前两者被医学界公认是最安全、最益于患者身体健康的方式。那如今为何输液如此盛行,打针却悄然淡出呢?1月10日,记者对此展开了调查。
现状
放眼望去输液大厅内都是吊瓶
1月10日上午,记者走访省城多家医院发现,各医院输液室内都是人满为患,但放眼望去都是吊瓶,没有一个打针的患者。
在省人民医院,40多岁的刘女士因感冒正在输液。说起打针,她说,“我也纳闷,原来打针治感冒很平常,好像是高烧不退才输液,但现在只要感冒就得输液。”
“能吃药不打针,能打针不输液”。
山西医科大学一药学专家说,吃药、打针、输液这三种方式,输液的入药过程省略了体液和细胞的免疫环节,药液通过血液直接作用心脏,可能产生的副作用最大。
分析
为啥都输液:利润更大,人体抗药性增强
既然打针风险小,为何医院仍选择输液呢?面对记者的询问,省城长风街某社区诊所内,一位行医20余年的老大夫算了一笔账。
以常见的
普通感冒为例。“吃药治感冒,最多不超过20元。”若是打针,常规药剂为安痛定+
地塞米松+病毒唑+
阿米卡星等,价格一般为15元左右,以一周为治疗周期,加上注射费等相关费用,总开销一般为百元左右。“相比吃药、打针,输液费用最高。”这位老大夫说,输液治感冒的常用药为抗病毒+抗感染+协同药+液体+输液器+床位费+输液手续费,患者用药越好,费用就越高。“即便是在普通诊所,每天也得百元左右,如果输上6天,至少要花600元。在大医院看病,价格还得翻一番。”
按此计算,从打针到输液,普通感冒患者所花药费要涨近6倍。
此外,人体“抗药性增强”也是普遍采取输液治疗的原因之一。“近年来,大量使用抗生素造成人体内病毒的抗药性越来越强。”省城一业内人士说,“十几年前,治发烧感冒,医生只需开一支80万单位的
青霉素,打一针就治好了。而现在,普通感冒就得近800万单位的抗生素。”他算了笔账,如今要治疗普通感冒,按打针的给药量算,患者要挨十多针。“就算匀开,每天两针,也得打5天。疼痛不说,治疗效果还差。所以,如今看病只能选择输液。”
而且,由于病毒的“适应性”,患者常使用抗生素药物,也使体内不断产生“新一代耐药菌”,导致原有抗生素失去治疗效果。“所以,治病的药是越用越好,药量是越来越大,费用也自然猛涨。”
不过,省妇幼保健院小儿呼吸科门诊李大夫也表示,“打针治感冒,理论上是没问题的,但就儿童来说,并不提倡打针治疗。”因儿童臀肌发育差,年幼时机体抵抗性差,易病。若大量频繁进行臀肌注射,注射次数越多,幼儿臀肌纤维坏死几率就越大。随着儿童发育、骨骼生长,会因肌肉坏死形成“
蛙脚病”。2004年,广东连州黄太村曾发现,500多名小学生中有100个“蛙脚人”,患病主因就是大量肌肉注射,有的孩子一天就打9针。不过,李大夫也承认,不打针不意味着要输液,大量输液也会带来潜在危害,特别是儿童。
专家呼吁
打针不应被取代
“不必要的输液对患者来说,就是花钱买痛苦,对国家来讲,更是医疗资源极大浪费。”省中医学院一位医学专家提供的资料显示,肌肉注射近年来在医院逐渐消失,实际上是滥用抗生素的最好证明。有资料显示,在国外,输液治疗有严格控制,门诊输液率一般只在10%以下,我国的输液率却高达60%—70%。
“打针虽然有弊端,但不应完全被输液取代。”这位专家表示,尽管国家对输液实行优良制剂规范,规定输液中每毫升不得有超过25微米的微粒,但输液管道、护士操作等环节,都有可能使看不到的微粒随液体输入人体,这些微粒会附在血管壁上,久而久之会造成静脉炎、肺动脉炎、肉芽肿、栓塞等。
“各种抗生素被大剂量、频繁使用,既锻炼了细菌的耐受能力,又减弱了人体免疫力,长期下去,究竟还有什么药能治人类的病……”采访结束时,这位专家说了自己的忧虑。
(记者:辛戈 刘江)
来源:山西晚报
-----------不输液,还有其他选择吗?悲哀啊
-----------那有好医生呀
-----------现代科学尽干些毁灭人类的事。
-----------输液坏处多多,西医更是吃人不眨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