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开云app安装不了怎么办
药师
护士
卫生资格
高级职称
住院医师
畜牧兽医
医学考研
医学论文
医学会议
开云app安装
网校
论坛
招聘
最新更新
网站地图
中医理论中医临床诊治中医药术语标准中国方剂数据库中医疾病数据库OCT说明书不良反应中草药图谱药物数据药学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中科院的院士们,请树起科学态度的榜样!
    

中医讨论:中科院的院士们,请树起科学态度的榜样!

中科院的院士们,请树起科学态度的榜样!

作者:王世保

    中国有句俗语:人在矮檐下,怎能不低头?现在这句话正好反映在中医的处境上,对于这个日趋势微的中国固有的医疗体系,似乎谁都可以在其头上摸两把、甚至还要踢两脚,而这个已经陷于苟延残喘境地的本属于全人类的瑰宝却是没有丝毫的反抗和挣扎之力。如果说那些普通的民众根据自己有限的学识对中医不负责任地提点批评、发点意见,倒是没有什么大害,其影响微乎其微;但是那些身居庙堂之上的中国科学院的院士们也是不负责任地对中医瞎批评、乱提意见,就显得极不应该了。
    作为中国的最高科研机构的成员,代表着中国最高的科技水平,也是中国科学界的榜样,这些代表说话不仅会极大地影响公众的评价倾向,也能彻底地左右中医发展的战略方向。没有深入了解中医及其文化传统,仅是根据自己与中医完全异质的科学意识来进行判断,显然就会雾里观花,说出一些有失科学态度的误导中医发展的话来,给中医的发展带来消极的影响。
    从目前来看,发表对中医的看法的有多位中科院的院士,这里既有德高望重的著名科学家,比如钱学森;也有在某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的科研工作者,如陈竺和朱清时;还有从事科学普及工作的,如何祚庥。他们既有反对中医的,如何祚庥;也有同情或者支持中医的,如钱学森和朱清时;也有具有决定中医发展走向的,如陈竺。无论是钱学森还是何祚庥和其他几位院士,从他们的观点来看,无一不是从其专业的科学意识来审视异质的中医学。古人说的好:隔行如隔山。这些越出本专业界限的院士们对中医的意见到底有多少合理性的成分?
    首先,我们看看反中医的何祚庥院士。这位大名鼎鼎的中科院院士以科普作家自居,其普及科学当然无可指责,这是我们这个社会正需要的,但是他却以一种狭隘的科学主义意识去对中医进行评头论足,就显然是不合适的。
    这位曾经在反气功领域取得辉煌成就的院士近年来又把火力集中在反对中医上,如果说反气功还有着一定的政治基础的话,那么这次反中医不仅缺乏政治基础,也丧失了群众基础。他在抛出“中医的90%是糟粕,10%是精华”、“阴阳五行理论是伪科学”、“陈晓旭是被中医害死的”以及“中医治不了癌症”等著名的话语之后,便成为了万众之矢,遭到了学界强有力地反驳与批判。象“中医的90%是糟粕,10%是精华” 、“阴阳五行理论是伪科学”和“中医治不了癌症”这样的命题纯粹是何祚庥院士在自己对中医的排斥心理的基础上作出的主观臆断,而“陈晓旭是被中医害死的”更是其人恶意攻击中医的污蔑之辞。
    何祚庥院士承认自己并不了解中医,但是作为一个本应该具有实事求是和严谨作风的老科学家为何却如此不负责任、不道德(王国强语)地对自己不了解的文化领域胡乱发表言论呢?我想除了跟这个时代的浮躁之风有关外,还是其人缺少一种包容的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再来谈谈钱学森和朱清时两位著名的科学家。与何祚庥院士不同的是,钱学森和朱清时两位科学家都是中医的同情者和支持者,他们希望认识中医,也希望发展中医,但是由于缺乏中国固有文化的理论框架,这二老只能透过他们自我意识里的科学理论框架来谈论自己对中医的认识与发展之道。
    钱学森在其流传甚广的一篇文章《中医现代化问题》中表述了其对中医的认识以及中医未来发展战略方向的思考。这篇文章所反映的观点恰好体现在现实中的中医发展方向上。这很是令人担忧:中医在西方文化环境中已经丧失了自己的文化独立性,成为了科学的附庸。中医的发展方向不是由中医学界根据中医自身的文化属性和学科特征来定,而是由一个与自己毫无相干的科技部来制定。科技部制定中医政策的来源恰是这些著名科学家对中医和中国固有文化一知半解的一些错误的观念。当中医把自己的命运交给那些不懂中医的专家手里,也就注定了走向衰亡的厄运。
    在《中医现代化问题》里,钱学森错误地把中医各种理论的来源归于易经,并把五行学说的来源归于气一元论。事实上,中医的每一种基础理论并不是来源于某一本书的某一种理论,而是源于古人在千万年以来与疾病做斗争的实践以及对天地万物变化的现象中总结出来的,它有着自己坚实的观察和实践基础,比如五行学说就是古人长期对天文和物候的变化的观察基础上得出的,它有着深厚的天文学背景。此外,这篇文章还有大量的用现代科技对中医理论以及古代文化牵强附会地解释。这足以证明钱学森在非专业的中医和中国固有文化领域里,其观点是肤浅的,有许多理解也是错误的。
    在《中医现代化问题》里,钱学森重点指出了中医未来的发展方向,那就是要实现中医与西医和现代科学的结合,走向现代化。从他的论述之中,我们不难看出科学主义一直在主导着他的思维。有趣的是他在前面明确地指出了建立在科学基础之上的西医在其理论发展上已经开始走入穷途末路的时候,却又继续让中医把西方的科技纳入自己的范围内,去走西医那条已经进入死胡同的道路!这显然是科学主义的心理在作怪!钱学森总结了以往中医与西医和现代科学结合研究失败的教训,认为这是方法论不同的原因:西医采取还原论,中医采取系统论。无可否认,钱学森是国际工程控制论方面的权威和开拓者,但是他却把这种建立在西方理性逻辑思维基础上的系统论投射在中医的建立在直觉类比的整体论身上,并简单地认为只要西医采取了系统论,就能实现与中医之间的结合。事实上,中医的整体论与西医的还原论之间的区别并不是把对象作为整体或者部分那样的简单,这还涉及到思维方式和进行认识的初始理论框架。系统论是把对象作为一个整体,但是系统论在认识这个整体的时候却采取了一种理性建构的方式,而且其赖以认识的初始理论框架仍然是在还原论基础上建立的理论。这就决定了整体对象的内容也有着本质的不同,在中医那里是未经破坏和建构的自然事物,而在西医和现代生物学这里却是在还原论基础上构造的人工造物(器官、组织、基因和分子等)。因此,西方文化中的系统论与中医中的整体论有着本质的不同,它们根本不是同一个层次上的东西。
    另外,钱学森在《中医现代化问题》里也作出了一个令中国科学界兴奋不已的论断:中医将引暴科学革命。只要我们深入分析就不难发现这只会是一种令中国科学界空喜一场的主观臆测。20世纪末发生在科学中的系统论和控制论革命,是西方文化发展的必然轨迹,符合其内在逻辑的演进。当还原论最终带来的是支离破碎的理论片段时,这必然会引致西方的自然科学家走向反面。在20世纪末西方的自然科学里,系统论的观点不仅表现在生物学上,也表现在物理学、心理学和其他的一些学科上。这是西方自然科学自身发展的结果,并不是来自于另外一种文化的影响。这场系统论的科学革命也才刚刚开始,它正在深入而又广泛地影响着西方文化中的各个学科领域。
    每一种认知体系都只有一种最适合自己发展的理论形态,因此,中医和现代西方科学是并行的两种认知体系所发展出来的两种文化形态,它们本是人类文化中共生的两组事物。任何强行的统一最终会走向失败,这是违背自然规律的必然结果。
    朱清时院士在其《中医是复杂性科学》一文里表达了与钱学森相类似的看法,他仍然没有脱离科学主义的藩篱。
    最后谈谈陈竺院士。如果说在钱学森和朱清时两位院士那里,如何发展中医还是一种遥远的展望的话,陈竺院士则提出了自己的设想,并力图勾画出一道明晰的新医学的发展路途。
    自从担任卫生部部长之后,最近一段时间陈竺院士频频发表自己对中医的看法,其中核心的观点就是要发展出超越中西医的新医学。且不说这种观点有多少空想的成分,单说就其身居卫生部部长的职位,仅仅谈这样的学术性的观点就显得很不合适。卫生部作为中医的最高管理部门,首先考虑的是如何去管理中医,进而如何去振兴中医,如何去壮大中医队伍,如何去提高中医队伍的医疗水平,如何去用中医解决目前广大基层的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这些问题是需要从管理角度去考虑的,而不是从学术性的角度考虑中西医内部如何去融合出新的医学就能解决的。几十年的实践证明:中西医融合带来的只是中医队伍的急剧萎缩、中医队伍的整体医疗水平下降,中医的优势正在悄然消失。这些铁的事实恐怕是陈竺院士不得不面对的吧!
    再说其学术性的观点,我想陈竺院士提出这种想法不是没有根据的异想天开,而是基于其多年对系统生物医学研究得出的一种设想。但是,系统生物医学采取一种系统的观点就能为中医与西医和科学找到共同语言了吗?没有!远没有!这种结合缺乏两个牢固的根基:第一,中医采用的是直觉类比思维,而系统生物医学采用的是理性建构的思维方式;第二,中医认识的对象是不受干扰的自然整体,而系统生物医学认识的对象却是原来基于还原论认识基础上的认识对象,诸如器官、基因组和蛋白质组等,而这些对象与中医认识的那些对象有着本质的区别。因此,这两点区别足以把中医与系统生物医学划出一道不可逾越的横沟。因此,陈竺院士的踌躇满志的观点从目前来看并没有得到证实,更多的是一种空想,那么还处在空想阶段的属于个人的学术性的观点就拿到公众领域里去指导中医的发展,我想这是很不负责任的,也是一种不符合科学态度的做法。
    就象我们要理解物理学中的命题一样,必须要有基本的数学素养和物理学基本知识,才能准确地理解命题所要表述的内涵;同样,要理解中医就必须具备一些中国固有文化的素养和中医的基本理论知识。
    在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医基本理论素养上,这些可敬的院士却恰恰是缺乏的,他们的自我意识里并不具备理解中医的理论框架,有的只是投射在中医理论之上的模糊的科学意识。我丝毫不怀疑这些院士在其相应的专业科学领域里是权威和开拓者,但对于两个本质不同的文化领域,即使是智慧过人的院士也应持着实事求是的科学的态度,“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但是,我们的这些可敬的院士们却在没有深入理解中医的前提下,把自己的科学意识投射在中医身上,以为他们自己投射上的科学意识就是中医,并以次作出判断,向公众提出中医“如何如何”发展的思路,这是一种有欠严谨的科学态度的草率行为,也是很不负责任的。
    这种不知强以为知的态度是与科学的精神相违背的,也反映了中国学界浮躁的学术作风,它也必将为中医的发展带来消极的影响。
    这是一个文化多元的时代,不同的文化之间要学会相互包容和尊重,我希望这些代表着中国科技水平的院士们也能本着多元共存的原则尊重中医作为异质于西方文化的文化独立性。在评论中医之前,还是要卸掉本专业领域权威的架子去多学习学习中国的固有文化,要学会用另外一个不同于科学的视觉去理解中医,而不是戴着科学的变色镜,把水中的月亮当着悬在高空的真实的月亮!
    撇开狭隘的科学视界,我们会发现一个全新的已经被古人所熟识的自然景象,这是科学永远都不可能触及到的自然领地!
    戒骄戒躁,守住我们的学科边界,不要用那种狭隘的科学主义意识对自己不熟悉的领域妄加评论和指导,这是一个科学家所应具有的最基本的素质。希望我们的这些科学家群体的代表们也要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树立起科学态度的榜样,以净化我国的学术风气。
-----------中医、西医研究的对象都是人,学问之间互相影响、渗透,是学问发展的大趋势,借鉴、吸收科学成果对中医没有害处,只是中医不能因此丢掉自己的特色而已。中医目前已经式微,说话要审时度势,因势利导,对支持中医的人也大批一通,对中医没有好处。
...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开云App闪退解决方案
皖ICP备06007007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