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11月17日讯 刘女士看过中医拿到药方后,到医院外面药店抓了药。然而喝了近半个月也没见效。找到那位中医一问,才知道医生开的药方带有“暗语”,她拿到的药根本不全,所以半个月的中药白喝了。
11月3日,因身体不适,市民刘女士到省城某医院看病。拿着医生开的中药药方,刘女士到外边的一家药店拿了药。服药近半个月,病情却未见好转。
16日下午,刘女士再次来到该医院,找到当时给自己看病开药方的大夫。大夫得知刘女士是在外面药店拿的药,告诉她:“我开的药方前面有三到六种药,只有医院药房的药剂师知道是什么,你到外边药店拿药,药店的人根本不知道是什么药,所以你喝的药不全。”
刘女士这才细看医生开的药方,在药方的开头,写着“调血方”三个字。据她回忆,当时在药店拿药时,店员以为“调血方”是这个药方的名称,所以,店员就跳过这三个字,将后面所列的药材拿给刘女士。
而按照这位中医大夫的说法,“调血方”其实是药方的一部分,只有医院的药剂师知道“调血方”具体包含什么药材。由于不懂得药方上的“暗语”,刘女士在药店拿的药里少了“调血方”中的药材,自然影响了疗效,近半个月的中药算是白喝了。
而刘女士说,当时大夫开药方时,并没有告诉她只有在医院药房才能将药方上的药拿全。对于大夫的做法,刘女士的丈夫王先生的评价是“太不厚道了”。该中医院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很多中医大夫都有一些独家药方,为了保密,在开药方时往往不会将所开药材的名称明确写出来,而是代之以“代号”“暗语”,刘女士遇到的情况应该就属于此类。
记者就此采访了一些市民,他们大多反对医生的做法。一位市民告诉记者,患者有权利知道自己吃的是什么药,在药方
中使用“代号”“暗语”侵犯了患者的知情权。对此,一位医学界人士告诉记者,中医行业有其特殊性,为了保护中医秘方,采用“代号”也是不得已的行为;并且,患者选择到某家医院看病,医生在开药方时,肯定会默认患者将到医院的药房拿药,不告诉患者药方里有“暗语”,也是可以理解的。
记者 黄鸣
来源:齐鲁晚报
-----------不得已而为之,这也是社会“进步”的要求。
从心底很感激仲景师的年代因没有这些行规而能使效如鼓桴的经方流传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