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刘颖
在非洲许多国家,许多人提起中医都会竖起大拇指,称赞中国大夫为“神医”。几十年来,中医在非洲国家得到发展和推广,为解除非洲人民的病痛发挥了很大作用。
以南非为例,在南非2001年确立中医药的合法地位后,中医药在当地得到了迅速发展,现在仅约翰内斯堡就有不下50家中医诊所。南非卫生机构的统计资料显示,目前南非至少有1000名注册中医大夫,其中包括使用中医方法治疗的西医大夫。在肯尼亚,中医的发展虽然还处于初级阶段,但中医对于一些疑难杂症和慢性病的良好治疗效果正在民间口口相传。
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中国向非洲派遣了一批批医疗队,其中不乏中医师。他们的辛勤工作和精湛医术逐渐使中医为非洲人民所熟悉和接受。在一些国家,从国家元首、政府官员到普通百姓,都成为了中医的忠实拥护者。
对于在非洲传播很广的一些传染性疾病,中医体现出它的独特疗效。应时任坦桑尼亚总统尼雷尔于上世纪80年代访华时提出的邀请,中医专家于1987年来到坦桑尼亚。迄今,中医治疗
艾滋病在坦桑尼亚已有20多年历史,使逾万名艾滋病患者得到治疗,取得很好效果。在治疗
疟疾方面,中药制剂
青蒿素在肯尼亚和布隆迪等很多疟疾流行的非洲地区得到广泛应用。
而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瑰宝,针灸治病在非洲更是受到广泛欢迎。从东非的坦桑尼亚到西非的马里,从南部非洲的赞比亚到北非的突尼斯,针灸在非洲许多国家都享有盛誉。以马里为例,中国驻当地医疗队仅治疗过的当地官员就有近千名,其中包括总统顾问、外交部长等。在突尼斯,针灸声名远播,被人们称为“神针”。一位议员经治疗减轻病痛后,向突尼斯卫生部长建议在该国发展中国针灸。突尼斯执政党机关报《自由者报》曾大篇幅报道中国医疗队针灸治病救人的事迹,赞扬他们为突中友谊作出的贡献。
在非洲的中医师们除了在当地治病救人外,还注重培养当地人学中医。而非洲人民也非常积极主动,争先恐后地奔赴中国系统学习中医理论和方法。上世纪60年代以来,有1000多名非洲各国学生到中国学习中医,有的甚至拿到了中医硕士和博士学位。
几内亚人塞古·卡马拉便是这其中的佼佼者之一。1973年,卡马拉告别大西洋之滨的家乡,前往遥远而神秘的中国学习。他先是就读于北京语言学院(现北京语言大学),随后在广东中山医学院(现
中山大学医学院)攻读医学本科。1980年学成回国、工作了一段时间后,卡马拉于1982年再次进入中山医学院,用4年时间专攻针灸专业。学成回国后,卡马拉开始致力于针灸治疗。在他的努力下, 针灸这门历史悠久的中华医术在遥远的非洲大地上生根发芽,福泽百姓。
尽管如此,中医在非洲的发展仍面临一些问题,如合格中医人数过少、中医诊所规模过小、一些人对中医仍比较陌生等。不过,考虑到中医成本低、副作用小和操作方便等优势,加上众多学习中医的非洲留学生为交流合作提供了良好基础,中非中医药领域合作前景向好。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记者赵卓昀
中医在肯尼亚的发展目前仍处于初级阶段,虽然还没有得到当地政府和社会的普遍接受,但中医对于一些疑难杂症和慢性病的良好治疗效果正在民间口口相传,使得越来越多当地民众开始逐步了解和认可中国传统医学。
肯尼亚华侨华人联合会医疗文教分会负责人黄毅就是最早来到肯尼亚的中国医生之一。现年41岁的他毕业于
广西医科大学,1998年与同是医生的妻子农莉冰一起来到肯尼亚行医。
据黄毅介绍,中医在肯尼亚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不规范到比较规范的发展过程。1999年到2000年间,由于当时肯尼亚政府对中医管理较松,行医者只需向该国文化部申请即可获得相关许可,一时间出现了一大批“中医诊所”。“但其中不少人并没有正规资质,只是借行医为名卖药。因此这些人虽获利颇丰,但也带来了一些问题,甚至出现过误诊致死的重大事故,”他说。
2003年前后,肯政府对中医管理进行了规范,改由卫生部对口管理,当地一些不合格的中医诊所此后相继关闭。在这番去伪存真后,内罗毕目前共有五六家诊所,行医都较为规范。
黄毅说,由于肯尼亚是前英国殖民地,因此从医学界到国民都普遍信奉西医理论,对与西医差别很大的中医较难接受。为此,当地中医诊所大多是通过中西医结合的方法,逐步让患者接受中医疗法。
到中医诊所就诊的患者多数是患有一些慢性病,如
高血压、风湿性关节炎、
糖尿病等,以西医常规方法治疗效果有限,因此希望尝试一下中医疗法。而其中一些人的确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如,当地一位律师将其患有高血压和糖尿病的父亲送到黄毅的诊所就医,医生对其采取了西医降糖药配合中医辅助治疗,并加强饮食控制的疗法,成功将其血糖指标长期控制在较低程度,令患者十分满意。还有一位3岁左右的小女孩因患有
鱼鳞病四处寻医却无法治愈,来到黄毅诊所后接受中医疗法,3个月病情就开始好转。“有的患者出于感激,还主动给大夫塞小费,”黄毅说。他说,现在每天到诊所就诊的患者有15人左右,包括来自肯尼亚各阶层的人士,既有黑人也有白人和印巴裔居民,还有不少在当地工作的中国人。
由于中医进入肯尼亚的时间还不长,尚没有完全获得当地人的认可,因此中医诊所主要靠病人之间相互介绍来逐步扩大其影响力。但随着中医在当地的行医活动越来越规范,接受中医疗法取得理想效果的病人越来越多,了解和认可中医的当地人也在日渐增多。
与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许多发展中国家一样,肯尼亚也面临严重的医生短缺问题,全国约3800万人口中医生仅有5000多人。世界卫生组织预计,到2015年,肯尼亚需要2.4万名医生,而该国实际的医生总数届时可能只有6100人。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记者郭春菊
在位于坦桑尼亚首都达累斯萨拉姆东北城区的“穆欣比利”国立医院,有一个医疗专家小组,他们运用中医疗法探索诊治艾滋病的途径,并提供其他医疗服务,成为坦桑医疗界和普通百姓了解中医药的窗口。
据该院中医组组长白文山介绍,随着2004年底坦桑政府对艾滋病患者开始免费提供西方国家援助的艾滋病抗病毒药物,目前中医治疗组的患者以HIV感染人群为主,还有部分难以耐受抗病毒药物毒副反应的患者。
白文山说,中医药对延缓患者由HIV感染进入艾滋病期、改善抗病毒药物的毒副反应、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具有积极的意义,受到广大患者的欢迎。但目前中医组也面临着加强技术力量和增加投入的问题。
“穆欣比利”国立医院副院长罗希娜·利皮尤加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1987年,运用中医疗法诊治艾滋病项目在坦桑尼亚开始实行,当时还没有治疗艾滋病的其他药物。西方国家援助的艾滋病抗病毒药物引入后,一部分艾滋病患者开始接受西药治疗,但仍有一些患者继续接受中医治疗,并取得一定成效。
利皮尤加表示,当前应加强在坦桑尼亚宣传和推广中医,让更多病人和医生了解中医。此外,中国医生还可以与当地医生合作,开发坦桑尼亚本地草药的应用。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