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南作为中国中草药的传统产地牞素有“天然药库”之称。近年来,中药产业在陕南经济发展中引人注目,前景也被普遍看好。但一些药企认为,目前,陕南中药饮片市场陷入混乱与难监管的现状,这不仅影响到中医中药的生存和发展,影响到广大群众的用药安全有效,而且已经成为企业做大做强中药产业的
拦路虎。加强中药饮片的规范化管理势在必行。
陕南地处秦巴之间,中药材资源极为丰富。据不完全统计,陕南的中药材品种达1290多个,其中国家挂牌收购的有600多种,常年收购量占陕西全省的70%以上。但长期以来,中药饮片因其特有的性质,仍旧处于监管不力的状况,在生产、流通、使用诸多环节和饮片质量等方面存在着相当严重的问题。
近年来,中药饮片的质量问题让中医从业人士颇感
头痛。汉中的一名老中医感叹:“过去是‘药对方,一碗汤,中病即止’,现在是‘病对、方准,药不灵了’。中药饮片的质量已经大不如前。”
中药饮片质量难保证
郝学贤是南郑县一家药业公司负责人,在谈到中药饮片质量问题时,他说,近年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布的药品质量公告显示:中药饮片不合格率一直高于西药和中成药。另据抽样调查,75%以上的药品经营、使用单位存在从非法渠道采购饮片行为,许多药品经营、使用单位不能按要求储存、养护饮片。药品稽查查出的案件中48%涉及饮片。
郝学贤告诉记者,饮片质量与药材产地密切相关,如
地黄中的梓醇含量:河南武陟产的含量为0.81%,浙江仙居产的为0.001%,差距达810倍。目前我国药材主产区主要集中在欠发达的山区,生产和管理无法做到规范化,有的药农在种植时大量喷洒农药、化肥等,使药材质量不断下降,直接导致中药饮片质量下降。
“加工炮制不规范是导致饮片质量下降的重要因素。”汉中的一位药剂师说,炮制是药材在应用前必需的加工过程,炮制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饮片的药效。如加工
天麻按规定是用蒸的方法,而现在一些小作坊图简便都用煮的方法,造成药材有效成分含量下降。
一些药企反映,由于个人和小作坊炮制中药的成本比企业的低,所以他们的销售价格对企业造成很大冲击。这种由个人和小作坊与企业的价格之争已经形成了恶性竞争,让不少正规药业举步维艰。
价格之争背后的管理难题
前年,陕西省药监局把全省的中药有限企业召集在一起开了个座谈会,了解到到会的二十多家企业中赚钱的只有几家。很多药业都无奈地感叹道,自己的价格再低,外面市场上的价格还是比自己的低,自己作为企业又不敢弄虚作假、降低成本,所以在这场价格之争中败下阵来。
在整个医药行业利润下降的背景下中药饮片领域仍显得“坚挺”,甚至一度被称为“暴利”,但从陕南几个药企的近况来看,如果规范化生产,难言暴利。真正暴利的是那些小作坊,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映了中药饮片市场混乱的现状。
南郑县药监局的一位工作人员介绍,药材市场或集贸市场销售中药饮片由来已久,饮片来源稳定,销售客户固定,饮片的加工、批发、分销形成网络,结成利益团体,由大中城市的大中市场到零售、使用单位,层层辐射下来,人人都可在其中获得利益,虽经历一次又一的清理整顿,但始终割不断其利益链条。
个人和小作坊与药业展开的价格竞争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药饮片的顽疾所在。但对目前的中药饮片市场而言这似乎还没有触及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统一中药饮片炮制技术标准,从生产、经营、使用、检验上加以规定似乎显得更为急切。
规范管理是出路
据了解,目前中药饮片缺乏统一的生产质量标准,中药炮制工艺存在国家标准与地方标准,《中国药典》标准和各地方标准收载中药饮片炮制工艺不统一,各地方标准之间相同饮片炮制工艺不一致。各地生产的中药饮片已经超过2000种,而现行的2005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共收载的中药饮片质量标准仅33种,其他品种的生产全部执行地方《中药炮制规范》。
从陕西来看,真正意义上的饮片炮制技术标准和质量评价体系处于缺失状态,这也给饮片市场监管带来了困难。标准的不统一还给饮片企业的生产经营造成了巨大的困难。现阶段,陕南药企行业缺乏必要的相对统一和协调,真正意义上的中药饮片名品、名牌、名企还没有形成,致使国内外厂商难分好坏,影响陕南中药饮片在国际市场的声誉和健康发展。
神农一位药业公司的负责人呼吁,国家应对中药饮片的概念作出明确规定,制定统一的中药饮片炮制标准,尽快出台中药材和中药饮片实施批准文号管理品种目录,对未施行批准文号管理的中药饮片,也应制定国家标准,并从生产、经营、使用、检验上加以规定。中药产业已经逐渐成为陕南一些地方的支柱产业,市、县两级政府也把中药产业作为重点产业予以发展,并试图使其规模化、基地化和品牌化。但从陕南中药产业做大做强的角度看,解决中药饮片市场混乱与难规范的问题应是当务之急。
来源:陕西日报 作者:张英 王帅
-----------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