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夫开方拿提成,已经不是啥新鲜事儿了。经过多年整治,大处方仍然不时泛起。一些医院的大夫,实际上充当了某些医药厂家的“推销员”和为医院盈利的“营销员”。
什么是大处方,难道就没办法杜绝了吗?通常而言,小处方开的药量小,种类少,让患者花钱少能治病;而大处方开的药量大,种类多,一开至少五六种药、七八种药,甚至十几种药,或者开的都是价格昂贵的药,虽然治病,但让患者花钱较多。
近日,记者探访省会一些医院和社区诊所,发现一些医院的大夫,多开药、开贵药、让患者多花钱的现象并不鲜见;而一些诊所的大夫,在“
黄金有价药无价”的诱惑下,依然坚守道德和良心的底线,让小处方浸透着生命的温度。
拉肚子看急诊,遭遇大处方
前一段,记者的一位同事住院。这位同事的好友上午准备去探望他。结果他的好友在前往医院途中突然拉肚子,
腹泻不止,就直接去了一家省会医院的急诊室。
这一折腾,他的好友下午才来到他的病房。一见面,好友显得容光焕发,并称赞医生医术高明,“开了三天药,一瓶还没输完,病就好了。上午身体跟虚脱了差不多,下午啥事儿都没了。”
这位同事问他的好友看病花了多少钱,好友说贵是贵了点,500多块钱。事后,这位同事把这事讲给一家省级医院的副院长听,这位副院长说,腹泻时身体不适,主要是体内缺水。加几支药,输半瓶液就好了,算一算,不过几十元。这位副院长还直言不讳地说,这几年省会许多大医院建设很快,就是建立在患者多花钱的基础上的。而这位同事的好友,则不得不把剩余两天的药全部废掉!
2010年春节前,记者到一家省会医院门诊东区采访,遇到70多岁的王老先生,王老先生胃有点不舒服,在老伴儿的陪同下来看病。王老先生说:“昨天来,大夫给开的全是抗菌素类的药,一划价,600多元,俺两口嫌贵,没有要。今天,俺两口又来了,换了一个大夫给看。这次大夫给开的药是:马来酸
曲美布汀片2盒、
匹维溴铵片3盒、
肠泰合剂7盒,总共花了300多元。同样是一个患者,看的是同样的病,不同的大夫给开药,药价前后就相差300多元。”
一些大夫看病,被疑看人下菜
记者的这位同事,住院期间住的是三人间病房。他的另两位病友一个是省直某单位姓耿的退休干部,因
糖尿病引起并发症住院;另一个是外地姓王的小学教师,因
下肢静脉曲张住院。这位同事说,王老师有一个大学毕业不久的儿子在郑州工作。入院时,身上带的钱就所剩无几,住院一直靠儿子攒下的那点钱支撑,一日三餐都是稀饭、馒头。手术后,王老师用药以消炎为主,但每天住院的花费也都在四五百元左右。因为手头紧,王老师每次总是500元、500元地往账上存钱。几乎每天早上,王老师都能接到护士的通知:“账上快没钱了,拿不了药了,赶紧去交钱吧!”
到手术后第9天,住院费用已经让王老师吃不消了。老耿就让他去找大夫,说身上没钱了,看大夫怎么说。接下来医院给他用的药就少了许多,也接到了通知:过几天再换次药,让他出院。出院当天,王老师看了前一天的一日清单,还有400多块钱。王老师总算松了一口气,说回家的路费不用再找儿子要了。但是,当王老师下楼办出院手续时,护士又送来一大堆药。大约半小时后,王老师阴沉着脸回来了,原来护士送来的药价值500余元,账上余款不但不够,而且还得再补交50多元。王老师算了算,住院共花费18000多元。住院前,他曾咨询过大夫,需要多少钱,大夫说大约万把块钱。王老师苦笑着说:“哪里是‘万把’块钱,是‘万八’块钱呀!”
在省会某人民医院,记者遇到来自郸城县的刘老汉,他在儿子刘小波的陪同下来做健康检查。刘老汉说,一个多月前他凭着对省会医院的信任来看病。大夫一诊断,说他患了肝病,让他动手术。结果打开胸腔之后,大夫又说他患的不是肝病,只是一个病变,让他一个月后再来做一次康检。可是,就是这一次手术,让他花费2万多元,是他一家好几年的积蓄。
刘小波说:“我是个小学教师,收入有限。这不,我们才刚到医院,大夫就让我父亲做了核磁共振、加强CT检查,花了3000多块钱。大夫还怀疑我父亲有肝病,让做进一步复查,又该花钱了!”
大医院没看好,诊所医生看好了
因为诊所离家近,有时带孩子去看病,记者认识了郑州市管城区一家诊所的高大夫。高大夫给患者看病时,基本上坚持一条原则:采取饮食调节能治好的不吃药;吃药能治好的不打针;打针能治好的不输液。在闲聊中,高大夫说:“一般的
感冒、
咳嗽、
头痛、发烧,根本用不着打针、输液,只要吃一两天药,多喝些白开水就行了。多喝白开水有利于促进肌体的新陈代谢,有时候不吃药,几天后也能自然康复。只有咳嗽严重、嗓子化脓、持续高烧不退或持续低烧时,才需要输液。”
几个月前,记者头痛、发烧、鼻塞,以为自己患了“甲流”。刚好和一位同事到省会一家某大学附属医院采访,正巧碰见这家医院一位大夫,这位大夫是医学博士,给开了个方子,记者按方子花了80多元钱买药,吃了两天,一点也没见好。记者也不想再去大医院了,因为每次去大医院给孩子看头痛、发烧之类的病,都要花五六百元。
于是,记者又去找高大夫,高大夫给开了两天的药。一种药一次吃一片,一种药一次吃两片,两种药都是片剂,总共8元钱,一吃就好了。所以,现在自己生个小病,包括孩子一般闹个感冒或者发烧什么的,记者都是去这家自己信赖的诊所。
前两天,记者来到郑州市金水区红专路上某单位家属院的卫生所,有两位患者正在输液。记者和这家卫生所的沈大夫攀谈起来,她说:“一般来卫生所看个小病,有一二十块钱就行了,没说花费超过上百元的。有时看个感冒,就拿几片药,才几块钱。”
沈大夫正说着,一位妇女带一个不到两岁的孩子推门进来,这位妇女说:“孩子这几天喝了牛奶后,老是拉肚子,大夫你看给开点啥药?”沈大夫说:“别让孩子空腹喝。回家后多喝点面汤就行了,不用吃药。”这位妇女带孩子走后,沈大夫说,在她们卫生所一般输液一次只要二三十元,顶多三四十元。看一些常见的小病,完全没必要去大医院。
终结大处方,医德为先更要靠制度
就在发稿前,一位中年妇女来到本报编辑部,向记者讲述了发生在某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的一幕。她说,她原本不想提起这件事,因为她母亲已经不在了,而且,她的弟弟也不让她再提起这件事,母亲都已经入土了,不想再惊动老人家(的灵魂)。但出于道义和良知,她想向媒体说说。
她母亲是退休干部,住院花费可以报销。在母亲弥留之际,为了挽救母亲,更准确地说是为了延缓母亲的生命,她母亲被推进重症监护室进行抢救。住院清单上显示:抢救4个小时,输液30多瓶、花费6790元。她气愤而又不解地说:“4个小时怎么也不可能输液30多瓶啊!难道说医院想让我母亲在临终前,在药液里进行一次灵魂的洗礼吗?虽说住院花费可以报销,但医院也不该把国家的钱财以这样的方式给‘报销’了呀!”
针对大处方这一现象,记者专门采访了有关方面的业内人士,他们分析认为:大处方的存在,实际上是在医院仍为卖方市场、医患关系失衡的情况下,许多医疗机构之间缺乏充分竞争、科学竞争和以人为本的服务意识,一些医院医生医德缺失所带来的弊端。
要想减少和杜绝大处方,必须把医德建设放在首位,同时更要靠医疗体制和机制改革,引入竞争服务机制,打破公立医院和私立医院的身份界限,建立健全对医院和医生的监督监察制度,改革医院内部分配制度,医疗服务行业实行投资多元化等加以解决。否则,大处方就不会彻底消失。
据悉,3月1日,我省已正式启动“基本药物制度”。当天全省共有政府办的401个乡镇卫生院和15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同时基本药物实行集中招标采购、统一配送、零差价销售及相应报销的政策制度体系。基本药物进价多少,卖给患者就是多少。许多人期望,“基本药物制度”能尽快扩大到每一个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甚至扩大到更多的二级、三级医院,让大家都能切身体会到医改带来的实惠。
但愿这项制度的启动实施,能够对大处方有所抑制。
(记者 韩春光 谭 勇 记者 蔡建华 杨振东)
来源:河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