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开云app安装不了怎么办
药师
护士
卫生资格
高级职称
住院医师
畜牧兽医
医学考研
医学论文
医学会议
开云app安装
网校
论坛
招聘
最新更新
网站地图
中医理论中医临床诊治中医药术语标准中国方剂数据库中医疾病数据库OCT说明书不良反应中草药图谱药物数据药学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老中医受追捧新医生入行难  中医为啥出现断层现象?
    

中医讨论:老中医受追捧新医生入行难 中医为啥出现断层现象?

10月25日中午,天空飘着细雨,在市区新桥街偏僻一角的张玉恢诊所,刚刚忙了一上午的70岁非遗“杨继洲针灸”传人张玉恢正在思索着什么。张医生从医32年了,一手绝活在针灸推拿界也算是小有名气。此刻,他正趁着中午短暂的休息,构思着写一本书,写一本如何将杨继洲针灸推拿传承下去的书。

  10月22日是世界传统医药日,中医作为传统医药。近几年来,衢州中医药事业有了较快的发展,在市中医院上街门诊部、各医院的中医科和街头巷尾的中医诊所,一批批老中医受到百姓的追捧,甚至还有些名中医门诊是人满为患。而透过这光鲜的背后,我们也发现,一些医院的中医师出现断层、后继人缺的现象。是中医不受病人重视,还是中医医生这一行难入……记者就此展开采访,并推出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名中医担忧后继无人

  在衢州,像张玉恢这样的老中医还有不少。这些老中医医技高超,在业界都有非常大的知名度,其中一些中医师退休后依然活跃在衢州中医的舞台上。10月25日上午,在市中医院上街门诊部的诊室里,记者看到一些已过退休年龄的老中医正在给病人搭脉看病,而在诊室外,排起了长长的队伍,门诊病历放了满满一桌,前来看病的病人中,不少都是冲着这位老中医来的。

  而在中医界,年轻的中医师却不多见。记者做了一番调查,市区三家医院的中医科,共有中医师20名,其中15人年龄都在40岁到60岁之间,而40岁以下的中医师只有5人。虽然只是抽样调查,但在一定程度上凸显了名中医的老龄化趋势,尤其是在基层医疗单位,随着一批老中医的退出,名中医可能会陷入“后继无人”的困境。

  业内不少老中医师对此更是忧心忡忡,担心自己的后面能否有人接得上来。市人民医院的一位人士表示,该院中医科有7名医生,其中6人年龄都在四五十岁,且都是副主任中医师以上职称,都是业内的专家,但只有一名年轻医生,有三位中医师快要退休了,一旦退休,谁来顶上,这已是摆在他们面前的问题。

  中医毕业生工作难找

  老中医吃香,但路总是一步步走过来的,他们当年很多也是从师傅身边的“学徒”干起,但现在一个问题是,年轻的中医毕业生要想入行,却有一定的困难。

  毕业已经三个多月了,学中医的孙茜找工作仍然没有着落。半年多来,孙茜一直在为工作奔波,从杭州到衢州、从大医院到小诊所,孙茜碰了一鼻子灰。

  孙茜在大学期间,成绩一直在处于本专业上游。自年初在杭州找工作至今,孙茜得到最多的答复是:“不是看你在中医学院的表现如何,我们看的是经验。”“我们不需要中医或中西医结合专业的毕业生。”毕业后,孙茜回到衢州找工作,多家医院告之“中医医生已经饱和了”,婉拒了她。

  “本科读了5年,和西医毕业生相比,我们中医专业很多学生都没有找到工作。”孙茜说,同班同学的就业状况都不甚乐观,而孙茜不少学西医的同学已经进医院上班了,差一些的也去了诊所或是卫生院。

  与孙茜相比,小吕算是幸运的。中医学院中医专业毕业的他,如今在一家医院从事办公室文秘工作,但小吕自嘲:“4年的中医是白学了。”他大学所学专业与现在的工作没有“瓜葛”。而在他的同学中,与他有相同经历的不在少数,真正从事中医专业的少之又少。

  与中医毕业生找工作难形成一定关联的是医院对中医人才需求很平淡。翻开近几年衢州公开招聘医生的岗位需求发现,与中医相关的职位招考并不多。

  名中医退休谁来坐堂

  老中医退出,新的中医师又一时难以为继,长此下去,谁来坐堂?

  “虽然老中医越老越吃香,但这其中有一个积累的过程。”一位老中医表示,中医人才的培养需要一个金字塔式的梯队,并不是每一位年轻的中医师今后就能成为名中医,起码需要一批年轻的中医师,经过多年,甚至数十年的磨练,才可能成为名中医。“人才储备都没有,如何谈发扬光大?”

  “写书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传承杨继洲针灸推拿,让更多的人能够学到这项医术。”张玉恢却另有想法,他说写书的念头是在去年萌发的。想着自己年纪越来越大了,总有一天会做不动,带一个徒弟只能教一个人,出一本书,可以教很多人。

  大医院面临着名中医老龄化的问题,而在一些卫生院和诊所,甚至没有中医科和中医师。在石梁中心卫生院,该院院长告诉记者,他们想开设中医科,但因为没有招到有经验的中医师,一直没有实现这个想法。

  一位业内人士分析,造成中医断层的原因很多,中医学习周期长,坚守难;西医疗效快,不少患者更依赖西医,导致中医这个队伍不完整。对于中医的传承与发扬,还是一个需要大家思考的问题,而且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扭转过来的,这需要社会更多的关注与行业内更多的坚守与努力。

记者:徐晓波

来源:衢州日报
-----------我找到一个推拿科的工作,先做着呗
-----------西医疗效快,不少患者更依赖西医

疗效快?可笑可笑。
-----------衢州市民看病首选西医 年轻中医不被信任

11月1日上午7点多钟,在市区最繁华的市中心十字路口,街上的行人稀稀拉拉,而在距离该十字路口仅20多米远的市中医院上街门诊部,前来挂号的人却已经排起了长队。门诊部大门很小,没有起眼的字迹,别说外地人,就是一些本地人都不知道这里还有家医院,但不少看中医的人都知道,这个不起眼的门诊部,却聚集了衢州的不少知名中医专家。

据了解,该门诊部日门诊量大约在500人次左右,这个数字与一些医院的日门诊量相比并不见得很多,但与一些医院的中医科日门诊量只有30多人次相比,全市其他医院中医科的门诊总量也许还不及此门诊部。“热”与“冷”的呈现,道出了中医在衢州目前的一个尴尬局面。在缺乏名中医的背景下,与医院的西医相比,中医备受冷落。自上周,健康版推出关注中医发展的报道之后,不少市民打来电话,也都表示了对中医的担忧。是市民看病喜欢找西医的观念问题,还是医院对中医发展的态度不明确?记者就此展开了调查。

  多数市民看病首选西医

  如果你患上了病到医院去瞧病,你会选择去看西医还是中医?近一周来,记者在各医院门诊部进行了一番调查。

  根据统计的结果,有60%的患者看病首选西医,西医看不好再看中医;20%的患者中西医结合看;20%的患者首选中医。

  不选择中医的原因:其中34%的患者认为中医见效慢;25%的患者认为中药难吃;18%的患者认为如今的中医没以前那么神了;12%的患者认为中医疗效不好;11%的患者认为这就是一个习惯问题,从来没有想过看中医。

  而在选择看中医的群体中,什么样的情况下看中医呢?有27%的患者选择疑难杂症;27%的患者选择慢性病;17%的患者选择病后调养;14%的患者选择没病调理;9%的患者选择常见的骨科病;6%的患者选择小毛病。

  市民看病观念偏重西医

  前日,在市人民医院输液室,记者碰到正在输液的患者小马,他表示,自己肚子疼,当然是想马上治好,消除疼痛。医生诊断后,吩咐他打了个点滴,一瓶点滴快打好了,小马已经感觉不疼了。

  “如果是看中医,等熬好药,吃上几天才能好,自己肚子都疼得不行了。”小马说,在他的印象中,中医对慢病和调理有一定疗效,治疗肚子疼,疗效还是西医的快。

  记者在一家医院里曾看到,西医儿科与中医儿科两位医生在同一个办公室里,看西医儿科的排起了长队,而中医儿科的医生前面冷冷清清。这些“爆棚”与“冷清”的场面,一些医院的中医科室与西医科室里经常出现。

  柯城区人民医院中医科李溯分析,老百姓尤其是年轻人对中医存在误区,往往认为中医见效慢,其实中医只要辨证准确起效很快,某些中药优势病种不亚于西药。

  “看西医很方便,西医分科很细,要看什么病就挂什么科。”一位徘徊了许久、最后选择看西医的患者说,除了中医院,不少综合性医院的中医,仅仅只有一两个中医科室、几名中医师,让人都不知道怎么挂号。

  除此之外,他还认为,西医医生的诊疗水平差距不会太大,检查还可以借助一些仪器,而中医水平高低不平,中医完全是看医生的水平,现在名中医不多,也不知道到底找谁,每次去挂名中医专家号,总是排着长长队伍。而且中医看病要“望闻问切”,往往需要很长的时间,有的时候等不及了,干脆就找西医。

  对年轻的中医缺乏信任感

  “找中医看病,肯定得找老中医。”陈大妈的心声代表了很多市民的观点。陈大妈说,过去看病都是找中医,前两年找中医看病,感觉一些医生的水平大不如以前的中医师。“如果一个人看病遇到了不高明的医生,会逐步形成‘中医没水平的印象’。”事实上,并非中医治不了,而是有水平的中医越来越少。

  10月29日,在衢州某医院中医科,一老一少两位中医一起门诊,老中医的桌上放了满满一桌的病历,门外还排着数人,而与他一墙之隔的年轻中医,一上午也没看几位病人。这位年轻的中医生表示,他想考西医的医师资格证,转行做西医,他的同学中也有不少转行做西医了。

  “不是我不相信年轻的医生,但他们帮我搭脉,我真的有点担心,他们到底行不行?”患者王女士告诉记者,中医和武术一样,非常讲究言传身教,就凭在大学读几年书,就出来看病,让人怀疑。“所以,我去中医院看病,都去看名老中医。”她说,光搭脉一项就不是很好学的,能感知脉搏的细微变化背后隐藏的疾病,没有多少年的经验积累,下苦功,是不可能懂的。在这一情况下,很多患者自然会找名老中医,老中医吃香是不难理解的。

  医院发展中医的信心欠缺

  按道理说,医院是发展中医的主要阵地,但有业内人士透露,利润薄也是影响中医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中医讲究“望、闻、问、切”,使用诊疗设备少,检查和手术不多,收费价格较低。在当前百姓反映看病费用高的情况下,费用低这本来就是中医的一个优势所在,但同时也成为其发展的一个软肋。在一些中医院里面,虽然挂着是中医院的牌子,实际支撑其业绩的仍得靠西医。

  市中医院名医、非遗杨继洲针灸推拿传人金瑛介绍,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为例,针灸一次5针到10针,收费只要40元,推拿一次四五十元。针灸看起来是把银针刺入人体即可,但扎针毕竟不同于“插秧”,需要在中医辨证论治的基础上,确定取何经何穴,针入是深是浅,留针是长是短,进出针是快是慢……具体到每一操作,难度不小。而且,针灸要消耗药棉、酒精、针具,用具消毒,床单洗换等,均需费用。

  非遗杨继洲针灸推拿传人张玉恢表示,比如治疗近视,用中医推拿的方式也有一定作用,也可以用激光治疗近视的方式,但两者收费相差就比较大。

  而反观西医,拍个片近百元,做个检查,都是一笔不小的费用,对于医院来说,西医是主要收入来源。如果长期以此局面出现,自然也不难理解,医院的发展重心会偏向于西医。有医学界人士认为,中医的发展还是离不开医院的重视,寻常百姓的心态认为中医见效慢,这都需要通过实际慢慢去扭转,而且当前也有这样的认识,其实中西药搭配不失为一条路子,这都需要医院与中医们好好摸索。


记者:徐晓波

来源:衢州日报
...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皖ICP备06007007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