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深圳市出台全国首个中医药系列标准与规范,中药饮片和方剂数字化编码成为中药材的“二代身份证”。虽然中药材领域制度规范等存在极大缺失,然而,中投顾问医药行业研究员郭凡礼指出,这项标准和规范有其创新之处,但也只是个“花架子”,实际作用不大,中药材领域根本性的政策规范仍然缺失。
首张医药“身份证”填补市场空白
深圳于2011年9月提出制定《深圳经济特区中医药系列标准与规范》,9日召开了面向深圳市中医院以及中药材生产经营企业的动员大会,表示这套标准与规范正式进入实施阶段。上述标准和规范共三册,包括《中医、中西医结合医疗机构设置标准与行政许可实施办法》,《中药饮片与方剂编码规则及其应用》和《中药处方与调剂技术规范》。
记者从会上了解,上述标准和规范是深圳医疗单位、卫生行政、中医药管理、卫生监督、药品流通、市场管理的行业标准。这也是全国出台的首个中医药系列标准与规范的地方标准。
而标准与规范中的最大亮点,就是以数字化为切入点,自主研发出了一整套中药饮片编码和中药剂编码规则,将繁琐杂乱的中药名用简明的数字语言编码标识(条形码)来表达。“一物一名”、“一名一码”, 物、名、码统一,1298味中药饮片和 703首方剂都拥有固定、唯一的“身份代码”。
编码规则牵头负责人、深圳市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委员会中医处处长廖利平曾表示,中药饮片拥有固定的、唯一的数字代码,就能很好地与医院HIS系统结合,从而实现中药数字化、信息化。
国家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指出,目前,我国的任何商品都有条形码,药品是特殊商品,也不能例外。西药、中成药品种都有条形码标识,唯独中药饮片没有,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因此,深圳对中药饮片和中药方剂进行编码系统的研究,确定其编码规则并推广使用,在全国填补了一项空白。
研究员:标准和规范“作秀”成分多
然而,单单一套带有编码的“身份证”并不能解决太多中药材市场的问题。比如,中药材价格剧烈波动的问题,仅仅一套由康美药业这样一个民营企业承办编制的中药材价格指数是远远不能起到调控作用的;比如过去几个月里,广东十几家中药材饮片生产厂家被收回GMP证书,中药材质量监管的问题频发却无法有效的解决。
中投顾问医药行业研究员郭凡礼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个虽然是全国首个,但它的意义并没有那么大,(把药材)弄成条码型,数字化了,创新了,但实际上对于消费者而言,对于药品质量而言,没有任何影响。我个人认为,可能‘作秀’的成分更多一些。”
郭凡礼表示,药品必须要监管,这是毋庸置疑的。中药材领域很多制度需要完善,比如说,药材定价机制、成本核算、质量监督等等,这些最基本的政策和规范目前都没有,现在弄得这些都是“花架子”。
在新医改前面几年国家对中药材才开始重视起来,但是前期有关中药材的制度和法规都是空缺的。后来逐渐有了《中药品种保护条例》、《中药品种指导原则》,最近的就是国务院发布的《中药材发展指导意见》。
郭凡礼还指出,这些政策对中药材市场会有一些规范,但是最基本的还是空缺的,比如说质量好坏的监管以及定价和成本核算的标准,这一块是很重要的,也是最需要国家关注的。
记者:宋丽
来源: 每经网
-----------又一个收费项目,
-----------应该还是有一定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