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某某,女,59岁。初诊:2002年11月16日
主诉:出汗、口干2月余。
病史:2月来自觉神疲乏力,口干,动则汗出,夜间
盗汗,畏寒肢冷,腰酸头晕。胃纳可,二便调。MRI示腰椎骨质增生。舌淡红,边有齿印,舌上有舌缨线,脉沉细。处方:制
附子6g,
桂枝9g,
熟地15g,
山萸肉15g,
山药15g,
茯苓9g,
丹皮9g,
泽泻9g,
白芍9g,炙
甘草6g,生
姜3片,
大枣10只,
杜仲15g,
牛膝15g,
桑寄生15g,
天花粉15g,7剂。
11月23日二诊:药后症情改善不明显,舌脉如前。守方,改制附子为9g,
天花粉为30g,杜仲30g,牛膝30g,桑寄生30g,加料豆衣15g,
浮小麦30g,7剂。
11月30日三诊:药后盗汗消失,乏力、
自汗、头晕均减,口干、腰酸依然。舌淡红,边有齿印,脉沉细。处方:守11月23日方,去茯苓、丹皮、泽泻,加
黄芪30g,苍
白术(各)9g,
防风6g,生
山楂15g,7剂。
12月7日四诊:盗汗、头晕未作。自汗、乏力、畏寒、腰酸、口干大减。舌脉如前。守方,加重黄芪为60g,7剂。以后断续服药1月余,病情未作。
按语:患者既现畏寒肢冷,又觉口中干渴,白天动则汗出,夜分又复盗汗,病机较为复杂,但总以阳虚为主,而阳虚及阴,阴分亦亏。用药既温其阳、固其表卫,又益其阴,阴阳并调、刚柔互济。故用
金匮肾气丸阴中求阳,但加重附桂剂量,合桂枝加桂汤,使全方以扶助阳气为主,调和营卫。当服药7剂时,症情未见轻减,因自信辨证无误,坚持守方唯剂量与药物稍增,也是取效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