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学了这一段时间的论语,觉得孔老夫子要求的这一套太难了,做不到。其实,这种感叹,并非你一人有,就连孔子的学生都这么说:
冉求曰:“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汝画。”(《论语•雍也》)
冉求是孔子的一个很不错的学生,他都曾说过孔子的这一套难以做到。孔子听了很生气,说:“你觉得力不足,你你半途而废了,你现在完蛋了。”“今汝画”,有人认为是“你现在画地为牢了”的意思;也有人认为“画”其实是“尽”,古代“畫”和“盡”形状相似,混淆了。两种解释都讲得通,都是在说冉求不能再进步了。
孔子从来不认为躬行仁义有“力不足”的情况。 “有能一日用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论语•里仁》)你能整整一天把心放在“仁”上面吗?人人都能做到,不存在力量不足,只是大家不愿意做而已;或者说,大家还没做,就说做不到。
“仁”是什么,人就是自己的内心。你只要把心放在自己心里,不去分心,不去胡思乱想,安心地、认认真真地把当下该做的事情做好,这就是仁了,或者说,这就是仁的第一重境界。我们现在想想,自己做到了么?是不愿意做到还是力量不足?
首先,把身边的事情尽量做好。就像这个学堂,这么大的房子,让大家同吃同住,同学习同工作,现在这里的环境,要不要大家共同维护?我说过多少遍了,各人的桌子,要收拾整齐,书籍、材料要放好,以便寻找,药房更要用心维护,保持干净整洁。同时大家要安排好自己工作、学习的时间,不要虚度了光阴。大家做到了么?还有欠缺。比如今天纯净水喝完了,大家就开始烧自来水喝,晚饭后出去散步,谁都没想到顺便打个水,是我下午下班回来后去打的。这说明,大家的心还没有集中起来。是力量不足么?不是,有意识或无意识的惰性就会让你对身边很多需要做的事情熟视无睹。
有个成语叫“麻木不仁”,当你对身边的事情麻木了,该做的事都不做,这就叫麻木不仁。我们不能完整地概括何谓“仁”,但哪些事情是不仁,我可以给你列举出来。
颜回“三月不违仁”,一连三个月,都在用心,这就是功夫。你坚持不了三个月,可以先坚持一天,然后连续坚持两三天,慢慢锻炼,先把自己锻炼成一个处处用心的人。让用心成为一种习惯。这样,境界就会逐步提升了。把这些平常日用做好了,你就走在了孔子的大道上。没有让你“挟太山以超北海”,也没有让你“为众生甘舍头目脑髓”,说做不到,那是对自己太不负责了。
-----------这样处处用心,岂不是活不到100岁?
-----------
yangyangboo 发表于 2011/8/17 09:45
这样处处用心,岂不是活不到100岁?
朝好的方面用心,是为了不放逸。久而久之,形成习惯,受益终身。
何况,那些不用心的人,也未必能活一百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