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看武侠小说时,被那精彩的情节、神奇的武学迷得如痴如醉,魂不守舍,然后,情不自禁地对小说的作者金镛先生产生兴趣:这是怎样的一个人?他一定很精通武学吧?多年以后,才知道金镛先生仅是一介书生,并不懂丝毫武功。
一个没有练过武术的人,却能将武学的原理、招式的奥妙写得出神入化。论及嘴上功夫,金镛先生让无数武林人士望尘莫及;但若擂台实战,很多人一拳就会让他
休克。由此可见,有些人只是会说,不一定会做。说得好的人不一定做得好。
中医界也是如此:有一批学者,擅长理论研究及教学,这些人比较会说,不一定会看病;有一批医生,擅长临床实践却掘于言辞。通常,会做的只能人只能凭疗效慢慢积累患者的信任,而会说的往往先声夺人,很容于名振于世,但盛名之下难符其实。
现在,有些所谓的学者,病没治多少,却整天热衷于改革中医理论,四处推销其新潮学说,若有人反对或不愿接受,则冠之以保守、僵化、落后之名。实则华而不实,推销的不过是些学术泡沫。
有人动不动就说,中医经典已延用了数千年,还在啃祖宗的老本,一些理论早该改了!那么,人类吃了数千年的大米却还在吃,是不是也该改了?用输营养液,吃营养胶囊取代吃饭,看起来是不是又卫生又方便,又科学又时尚?
有些精彩的诗词,改动一字则损其神韵;有些经典的名画,多加一笔乱其意境;此谓之添加败笔!-----画蛇添足、狗尾续貂。
中医能不能改?能!但不是谁都有权胡编乱改的!中医是用来治病救人的,你得有深厚的临床经验,深明中医的精髓及缺陷之所在,而后才能合理改变。无临床实践积累而妄自簒改中医理论者,只不过是纸上谈兵,为祸不浅!
赵括,论及兵法,头头是道,战败之后,累及数十万将士被活埋,国破家亡。空谈误国早有前车之鉴。
“不为良相,当为良医”。儒生,古代的知识份子,与中医有着深厚的渊源。“秀才学医,笼中捉鸡”。儒生熟读四书五经,国学功底深厚,学起中医来,很容易就能入门。他们文字功夫好,表达能力强,对很多中医论点有着精彩的描述,为中医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另一方面,擅长空谈而疏于实践的儒医也不少,他们留下的许多臆测之辞也深深地误导了后人。
有些高学历的现代儒医,坐而论道,闭门造车,以文乱法,将中医改得面目全非。中医之祸,以此为甚!
只能说:卫生部从教育入手,演变中医的操作是成功的。他们在中医内部培养了一批代言人,窃居高位,著书立说,心甘情愿且不知疲倦地挖掘着埋藏中医的墓穴!
折腾,你们接着死命地折腾......
-----------掘于言辞------拙于
-----------现在,有些所谓的学者,病没治多少,却整天热衷于改革中医理论,四处推销其新潮学说,若有人反对或不愿接受,则冠之以保守、僵化、落后之名。实则华而不实,推销的不过是些学术泡沫。
有人动不动就说,中医经典已延用了数千年,还在啃祖宗的老本,一些理论早该改了!那么,人类吃了数千年的大米却还在吃,是不是也该改了?用输营养液,吃营养胶囊取代吃饭,看起来是不是又卫生又方便,又科学又时尚?
有些精彩的诗词,改动一字则损其神韵;有些经典的名画,多加一笔乱其意境;此谓之添加败笔!-----画蛇添足、狗尾续貂。
中医能不能改?能!但不是谁都有权胡编乱改的!中医是用来治病救人的,你得有深厚的临床经验,深明中医的精髓及缺陷之所在,而后才能合理改变。无临床实践积累而妄自簒改中医理论者,只不过是纸上谈兵,为祸不浅!
-------------------------------------------------------------------------------------------------
说得好!
-----------欢迎却波渔翁先生光临!
-----------先生写的好
-----------没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