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开云app安装不了怎么办
药师
护士
卫生资格
高级职称
住院医师
畜牧兽医
医学考研
医学论文
医学会议
开云app安装
网校
论坛
招聘
最新更新
网站地图
中医理论中医临床诊治中医药术语标准中国方剂数据库中医疾病数据库OCT说明书不良反应中草药图谱药物数据药学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钱超尘:汪机事迹著作及从医考【转】
    

中医学子:钱超尘:汪机事迹著作及从医考【转】

汪机事迹著作及从医考

作者:钱超尘
作者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100029)
《中医文献杂志》2006年6月24卷2期 文献研究

  加入收藏夹      【摘要】  汪机,号石山,明中期著名医家,医术卓著,著述等身。本文据现有文献详考汪机事迹、现存著作及其弃儒从医的思想根源。
【关键词】  汪机 生平事迹 现存著作 弃儒从医原因
    汪机,字省之,号石山居士。安徽省祁门县人。生于明天顺七年,卒于嘉靖十八年(1463~1539年),享年77岁。其生年上距明始建国(1368年)95年,其卒年下距明代国亡(1644年)105年。明代享国凡276年,故汪机生活的年代应属明代中期。
    祁门县在医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诞生了不少著名医家,与汪石山大致同时的,在中国医学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祁门县名医,除石山外,还有徐春甫,其所著《古今医统大全》是一部非常优异的医史文献著作,刊行后不久就远行日本,并被翻刻。徐春甫生卒具体时间史无记载,但他拜汪石山的叔伯辈汪宦为师却有明文记载,因此,徐春甫与汪石山为同时人应无疑义。徐春甫的《古今医统大全》“汪宦”条说:“汪宦,字子良,新安祁门人,汪机之族彦。幼从兄汪宇习举子业,颖敏夙成,后弃儒就医,潜心《内素》,有神领心得之妙。证王氏之谬注,如分鳞介于深泉净滢之中,诚有功于岐黄,启迪天下后世医学,如瞽复明,《质疑》、《尺寸》等论可见矣。为人质实,不以有学自矜,从游者甚众。所著《医学质疑》、《统属脉法》、《证治要略》等书行世。”祁门县另一位名医王典,嘉靖中供职太医院,与石山同时。《古今医统大全·历世圣贤名医姓氏》说:“王典,字邦贡,号意庵,新安祁门人。笃志学古,肆力诗文,究《素问》诸子之书,得医之奥,治疗辄有神效,存济甚多。嘉靖中,擢太医院,入圣济殿,医太子有功,升御医,名益著。”陈嘉谟是一位著名的本草学家,祁门县人,与汪机年龄相仿。嘉谟生于1486年,较石山小23岁,卒于1570年,他在所著《本草蒙筌》一书中对汪石山大加赞颂:“本草旧多有刻,如《大观》,则意重寡要;如《集要》,则词简不该。至于吾邑汪石山续集《本草会编》,喜其详略相因,工极精密矣。”而陈嘉谟的《本草蒙筌》又深得李时珍《本草纲目》的赞誉。总之,祁门作为诞生著名中医之地,不仅仅诞生一名汪石山,它还培育了一大批杰出的医学家,为中华民族的医学事业增加了光彩。他们的英名、事迹与著作收录于今人编纂的《新安名医考》、《新安医籍考》、《新安医学史略》、《徽州现代中医志》等著作中,表明后人对祁门前贤学术继承与发展的决心。从汪石山的著作及其在《明史·方技传》、《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等书的记载来看,汪石山是祁门诸多名医中最为突出的一位医学家。
    汪石山事迹
    汪石山,《明史·方技传》无专传,附见于《李时珍传》:“吴县张颐、祁门汪机、杞县李大可、常熟缪希雍皆精通医术,治病多奇中。”青史具名,可谓不朽。   汪石山事迹多集中在以下诸史料中。
    1.汪石山《医学原理·自序》:“余幼习举子业,寄名邑庠,后弃儒业医,越二十年,得以医道名世。编订《素问钞》、《本草会编》、《运气易览》、《外科理例》、《痘治理辨》、《针灸问答》、《推求师意》、《脉诀刊误》、《伤寒选录》等书。”其生平家世,以李镜山《石山居士传略》最为详细。石山先人从外地移居祁门县石山定居,元末由石山迁居石山之南朴墅,“乡人本其所自出,尊之曰石山居士”。早年学习《春秋左传》,为庠生,后“弃去科举浮文,肆力医家诸书,参以《周易》及先儒《性理奥论》而融会于一,皆余医所未闻也。”李镜山《石山居士传略》附《石山医案》后。
    2.徐春甫《古今医统大全·历世圣贤名医姓氏》:“石山居士,姓汪氏,字省之,渭之子。业《春秋》,补邑庠生,习父医,尤得其精妙。郡人求治,多效,日益众,居士弗容辞。既而曰:士不至相,则其泽之所及,不若医之博也。遂弃儒就医。大肆力于《素》《难》诸书,罔不考订。历记所疗为《石山医案》,编次《素问抄》、《运气易览》、《推求师意》、《痘治理辨》、《本草会编》等书数十卷行世。”
    3.道光七年《祁门县志》及民国三十三年《祁门县志》对石山事迹均有所载。《祁门县志》云:“汪机,幼尝为邑诸生,母病呕,遂究心医学,凡岐黄扁仓诸遗旨,靡不探其肯綮,殊证奇疾,发无不中。名高难致,病者有听謦咳,顿喜遂瘳,所全活甚众。”
    4.高足陈桷回忆其师品德容貌云:“舜颜贝齿,玉质丹唇。襟度吞云梦之泽,英迈盖苍梧之云。学足以溯河洛之趣,医足以逼岐黄之真。出入造化,弛张鬼神。栖情于烟霞泉石,却步于云路鹏程。激励之论,足以回狂澜于既倒;回天之术,曾以极夭扎于同人。庙算神谟,余盖得之万一;生死肉骨,迨不知其几人。蓍蔡之德未艾,乔松之寿方臻。是盖卢扁之能契其妙,而其摩诘之能状其亲也与?”
    5.陈桷为其师所写小传云:“先生姓汪氏,名机,字省之,别号石山。世居徽祁之朴墅,早岁习儒补邑庠弟子员。性至孝。因思事亲者不可不知医,复精于医,赖以存活者众。镜山李先生《别传》详矣。所著有《素问抄》、《本草会编》、《脉诀刊误》、《推求师意》、《伤寒选录》、《外科理例》、《运气易览》、《痘治理辨》、《石山医案》、《针灸问答》诸书若干卷行于世。先生生于天顺癸未九月十六日酉时,殁嘉靖己亥十二月初四日戌时。   嘉靖辛丑五月朔旦桷续题。”
    6.程文杰于率溪书院写有如下词句:“貌古心明,言和行固。咀英华以充日用之强,耻奔竞而却云霄之步。学以为己是图,医以济人为务。居穷不失其自然,处变不失于常度。所以为一代之伟人,起四方之敬慕。”
    7.汪石山先生自我评价,见于石山先生自撰之《石山先生像赞》:“观兹厥像,藐焉寒微,其容和粹,其貌清癯。心存仁术,主好儒书,颠已垂白,手不停披。平居不敢干名而犯义,交际不敢口是而心违。事求免于流俗,礼求和于先儒。谦约节俭,乐易疏愚。不求闻达,甘守穷庐。宁为礼屈,勿为势拘。不知我者,谓我狂妄,其知我者,谓我坦夷。噫,愿我所行,未必尽和于道,然造次克念,唯求无愧于心与!”
    8.汪石山的父亲是一位儒医兼通而尤精医术的著名中医。徐春甫《古今医统大全》载,石山的父亲名汪渭:“姓汪氏,名渭,字以望,人称古朴先生,新安祁门人。少习儒业,精医学,存心济物,志不在名,活人甚多。”
    上述史料出于石山自己之手或其弟子友朋之手,皆可凭信。给人们留下这样的印象:
    其一,汪石山出身于儒医世家,其父汪渭、叔伯汪宦、汪宇习儒而汪宦为名医。这样的家庭出身对汪石山的一生产生深远影响。他在《自赞》中称其一生“心存仁术,主好儒书,颠已垂白,手不停披。平居不敢干名而犯义,交际不敢口是而心违。事求免于流俗,礼求合于先儒。宁为礼屈,勿为势拘”,是其一生行医处世的思想基础,充分地反映了石山的思想主流以儒家思想为主导。
    其二,石山在明代中期政治环境非常恶浊的形势下,独能清廉自守,以百姓之心为心,以庶民之瘼为瘼,不攀缘权贵,不求闻达诸侯,充分体现了其高风亮节的人格。程文杰说他:“咀英华以充日用之强,耻奔竞而却云霄之步”,他的弟子陈桷说他“栖情于烟霞泉石,却步于云路鹏程”,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其三,汪石山弃儒从医,固然有多方面的原因,但与他积极用世,厌恶明代中期生员的丑恶行径有密切关系,我们在研究石山学术思想的时候,务必注意他弃儒从医的这一事实。这是石山思想一大亮点。
    其四,石山精《内经》、《本草》、《伤寒》、《脉经》、运气学说及临床各科,如针灸、按摩、推拿及外科等,几乎是全科医生。尤其值得注意者,石山对朱震亨的医学思想既有继承又有发展。他的宝贵的医学思想及精妙医术是中医界的宝贵精神财富。
    汪石山著作
    石山不但是一位著名的临床家,而且还是一位成就卓著的著述家。著作如下:
    《读素问抄》  三卷,在元·滑寿《素问抄》的基础上又有补充。首刻于嘉靖五年(1526年),时石山63岁。
    《运气易览》  三卷。成于嘉靖七年(1528年),刊刻于嘉靖十二年(1533年),时石山70岁。
    《医读》  七卷。首刻于清·康熙八年(1669年),距石山卒年130年。
    《伤寒选录》  八卷。成于壮年,年逾70尚在修改,后由弟子陈桷、程子镐整理成书。
    《补定脉诀勘误》  二卷。明·戴启宗撰《脉诀勘误》,石山续有补订。石山在《序言》中对得到《脉诀勘误》一书之艰难状况有感人的回忆:“余始闻是书于歙之旧家,彼视为秘典,不轻以示人。余备重资,不远数百里,往拜其门,手录以归。然而传写既久,未免脱误,余于是补其缺而正其讹,又取诸家脉书要语及余所撰《矫世惑脉论》附录于后,以扩《勘误》之旨,诚诊家之至要也。”明嘉靖二年(1523年)首刻。时石山63岁。
    《矫世惑脉论》  一卷。
    《诊脉早宴法》  一卷。
    《本草会编》  二十卷。此书已佚。李时珍《本草纲目》曾引用之,认为此书“以类相从”,便于实用。
    《针灸问对》  三卷。首刻于明嘉靖十一年(1530年),时石山年67。这是一部穷搜博考《素问》、《灵枢》、《难经》及后世针灸诸家的针灸集成之作。
    《推求师意》  二卷。明嘉靖十三年(1534年)首刻,时石山年71。通过这部著作,可以考知石山的医学渊源与朱震亨有直接关系。此书之渊源传授、撰写、刊刻有一个曲折的过程。朱震亨的高足戴原礼得其师心法,推阐师意,成《推求师意》一书,石山于歙县一位医学名家见到此书,抄写而归。认为“观其中所语,皆本丹溪先生之意,门人弟子推求其意而发其所未发者”,于是将手抄本出示给陈桷、项恬两位弟子,题名为《推求师意》,由二位弟子主持刊行。《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对此书评价甚高:“原礼本震亨高弟,能得师传,故所录皆秘言微旨,非耳剽目窃之可比。震亨以补阴为主,世言直补真水者,实由此开其端。书中议论,大率皆本此意。”在《石山医案》提要中又指出:“机所校《推求师意》一书,实由戴原礼以溯震亨,故其持论多主丹溪之法。然王氏《明医杂著》株守丹溪,至于过用苦寒,汪机复为论以辨之,其文今附《医案》之末,则机亦因证处方,非拘泥一格者矣,其随试辄效,良有由也。”
    《医学原理》  十三卷。这是石山晚年的医学理论著作,在所有石山著作中,石山对此书特别着意推荐。他认为关于治疗内科杂病、妇科、儿科诸病的经验、理论、得失、心法等等皆汇集于此。他说:“《医学原理》所论病机、药性悉本《内经》、《本草》,治方、脉法皆据名贤格言。朝究暮绎,废寝忘食,经历八春,而始克就,唯欲吾之后人乐守是道,以承吾志。观病机即知病源之始终,阐脉法即知病症之生死,读方旨即知立方之主意。各条端绪,涣然于心,庶不负吾平生之所好也。果若吾言,则是集非为虚文,可以事亲,可以养身,可以活人,其为利也实溥矣,又何羡于良金腴产之是遗,以损其志而益其过耶!”
    《外科理例》  七卷。成书于嘉靖十年,首刻于嘉靖年间祁门朴墅汪宅。《序》称:“辑已成编,复得新甫薛先生《心法发挥》读之。观其论治,亦皆一本于理,而余窃喜暗与之合,于是复采其说,参于其说中,庶得以为全书,而学者无复有遗憾矣。”《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对石山大量引用薛己《心法发挥》一书给以很高评价,认为石山已是自立家门、名望显豁的大医学家,竟然对年龄小于自己的医家著作予以赞许与引用,证明石山非常谦虚。《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指出:“考新甫为薛己之字,己父铠为弘治时太医,则为弘治、正德间人。是书杖疮门中,记疗治武宗时,廷杖谏官事。则机在正德中,早以医名,二人同时,而虚心从善如是,持论平允。”
    《痘治理辨》  一卷。成书于嘉靖十年(1531年),首刻于嘉靖十三年(1534年),时石山71岁。
    《石山医案》  三卷。嘉靖十年(1531年)陈桷编辑成书,程曾序,时石山71岁。始刻于明嘉靖年间祁门朴墅汪氏祠堂。
    总之,石山医著凡14种,74卷,后精选以下8种著作计29卷汇刻成《汪石山医书八种》,包括:《石山医案》三卷;《读素问抄》四卷;《运气易览》三卷;《针灸问对》三卷;《外科理例》七卷、附方一卷;《痘治理辨》一卷、附方一卷;《推求师意》二卷;《脉诀勘误集解》二卷、附录二卷。
    通过对石山著作的回顾,我们可以从中得到这样的启发:
    1.石山在医学思想上与朱震亨“阴常不足,阳常有余”论有直接关系,但不拘泥株守,而是有所发展。
    2.在汤剂与针灸的关系上更加重视汤液的作用与运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针灸问对》云:“又论古人充实,病中于外,今人虚耗,病多在内,针灸不如汤液。考机《石山医案》凡所疗之证皆以药饵攻补,无仅以针灸奏功者。盖唯深知其利病,故不妄施,所由与务奇技者异也。”
    3.石山不但精于临证,而且以巨大精力从事古典医籍的整理与研究。他的《读素问抄》、《运气易览》、《伤寒选录》、《补定脉诀勘误》、《推求师意》诸书皆为文献研究之作。
    4.石山刻苦钻研医学经典的精神是造就他成为一代大医的先决条件。如撰写《医学原理》经历八年寒暑,忘寝废餐,始成此书。为订正《脉诀》的讹误,从祁门到歙县多次徒步往返,备以重金抄录《脉诀勘误》,终成《补定脉诀勘误》一书。
    5.重视培养后进,培育青年人成长。陈桷是石山高足,石山毫无保留地传授知识与技能,陈桷也是一位尊师好学的人,帮助石山整理刊刻书籍,石山书籍的流传,特别是《石山医案》的流传,与陈桷的贡献密不可分。
    6.石山对中医古典著作极为精熟,《灵》、《素》、《难经》、《伤寒》、本草等书无不精通,这是大医成才千古颠扑不破的真理。
    石山弃儒从医
    石山早年学习儒学,为生员,精《春秋左传》。其父汪渭、族人汪宇皆习儒,而其父以医为终身之业,当邑名医。考石山弃儒从医有以下两个原因。
    其一,据石山传,石山当时已为庠生。凡通过县邑考试者名为庠生或诸生,通称生员。由于屡试不利,在他父亲的开导下乃放弃儒学从事医学事业。《汪石山传略》说:“早岁习《春秋》经,补邑庠弟子员,屡试不利。”其父汪渭(字以望)开导他说:“昔范文正公尝自祷曰:不为良相,愿为良医。意谓仕而不至于相,则其泽之所及,顾不若医之博耳。盖翁尝以医活人,至数千指,故以此喻。居士悟,即弃去科举浮文,肆力医家诸书,参以《周易》及先儒《性理奥论》而融会于一,皆余医所未闻也。”
    其二,石山享年七十有七。《石山医案》程曾序云:“其从事于医殆四十余载”,以从事医事四十七年论之,则30岁前皆致力于儒学。在有明一代,凡为生员者,其家可以减免赋税劳役。顾炎武在《顾亭林文集·生员论·中》一文中说:“今天下病民者有三:曰乡宦、曰生员、曰吏胥。是三者,法皆得以复其户,而无杂泛之差,于是杂泛之差,乃尽归于小民。生员朋比胶固,牢不可解。书牍交于道路,请托遍于官曹,其小者足以蠹政害民,而其大者,至于立党倾轧。”厚利所在,民之所趋。一般之家,皆力主弟子从事于生员考试,进而从事更高级的考试,成为官府一员。石山在30岁以前,走的也是这条道路。当时生员在社会上的声誉颇为不佳,他们中的有些人互相勾结攀附,制造事端。顾炎武《顾亭林文集·生员论·中》云:“废天下之生员而官府之政清,废天下之生员而百姓之困苏,废天下之生员而门户之习除,废天下之生员而用世之才出。今天下之出入公门以挠官府之政者,生员也;倚势以武断于乡里者,生员也;与胥史为缘甚有身自为胥史者,生员也;官府一拂其意,则群起而哄者,生员也;把持官府之阴事,而与之为市者,生员也。”从石山称自己为“石山居士”观之,石山对当时生员之不良行为是有所认识的。“居士”的含义是在家中清廉自守,不涉官门吏胥的意思。他在“自赞像”中称自己“不求闻达,甘守穷庐,宁为礼屈,不为势拘”,比较明确地反映了他不附权贵、不与当时生员交往的明确态度。就是在医疗实践中,如果权门势要不以礼貌的态度求治,他决不应诊。《汪石山居士传略》说:“若王公贵人,稍不为礼,不应也,其自重又如此。”
    石山从医以后,意志十分坚定。这与他的疗效卓著受到患者赞誉以及他父亲的支持夸奖有密切关系。《石山居士传略》说:“其母孺人病头痛呕吐十余年,居士起之如故。以望公晚年三染疾,亦三起之。公曰:医力如此,牲鼎何足羡哉!于是益加研究,诊治病者,百试百中,捷如桴鼓,声名益彰。”
    小  结
    汪石山40余年的医疗实践和中医文献的整理研究工作,给后人留下一笔十分宝贵的文化遗产。从文化史角度上讲,他的著作,闪耀着熠熠光辉。明末清初顾炎武、清代乾隆年间的全祖望等汉学大师非常瞧不起明代中期以后的学术界,认为这个时期的学术界学风非常坏,他们自己不研究学问,还要冒充有学问的人,于是非抄袭即偷窃,非程朱语录不读,束书不观,终日从事于游谈。这种评语评论儒学界可以认为是恰当的,但是评论中医的学术成就完全不同了。以与石山大致同时的中医界的人来说,就有李时珍(1518~1593年)、徐春甫(与石山同时)、陈嘉谟(1486~1570年)、李濂(1488~1566年)、李中梓(1588~1655年)、张介宾(1563~1640年)等,他们不谈心性,言必有据,无论是研究药物,还是医疗,以及进行文献的研究整理,都是扎扎实实,屏弃空谈,在收集大量资料的基础上得出结论,符合从事科学研究经常使用的归纳的方法。其中,石山是比较突出的一位。
    汪石山逝世至今已经460余年,他给后人留下的精神财富是不朽的。有关他的事迹、著作、医疗经验、他的弟子、再传弟子以及后世传人是如何继承他的医疗经验的,等等,都应该纳入研究的议事日程。


...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皖ICP备06007007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