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足道 德生
我从岭北流落到岭南,中经印尼。治疗时行病症,习惯开大枣生姜,差不多成了“姜枣先生”。谁若送我个“何姜枣”的绰号,我必欣然笑纳。有知己同仁以“岭南湿热”规劝,换以“银翘薄荷”之属,从众,以图一时之短效而求长久之安定,于我实在有些勉为其难。权衡再三,我宁可卷铺盖走人,再度浪迹天涯,也不能冤屈了大枣生姜!
我初到fo山,本该谦虚谨慎。无奈“疗效”是中医根本,“辨证”是中医核心,由不得我人云亦云,随波逐流,喜新厌旧;无奈治病救人的医学至理,需要学人持之以恒,由不得“少数服从多数”;无奈作为一名真正的医生,由不得企踵权豪,孜孜吸吸,唯名利是务。
我对生姜大枣的自信近乎固执,盖源于医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明列。虽书于伤寒解表汤方之末,却为经方必备。虽为“佐”为“使”,却必不可少,缺之不成方、弃之难见效。
大枣,即红枣(乌枣、黑枣),为鼠李科枣树的成熟果实,性味甘温,功能补益脾胃、养血安神、柔和药性;主治胃虚食少、脾弱便溏、气血津液不足、营卫不和、心悸怔忡、妇女脏躁。
生姜,为姜科植物姜的新鲜根茎,性味辛温,功能散寒发表、温胃止呕;姜皮还能利水消肿;合而主治胃痞、腹胀、肢体浮肿;兼能缓解它药燥烈之性。
大枣生姜,四季常有。平日未病之时,单取大枣10枚(去核),生姜3片,稍事煎煮,谓之“姜枣汤”,喝汤食枣,即有温胃健脾,生血养颜之功。面色枯黄、气血亏损之年轻妇女,常服可期面色荣润,白里透红,靓丽天成;远胜涂脂擦粉、浓妆艳抹、挥之即逝。
姜枣实乃中华药、饍珍品,天生人类好友。
姜枣是否可用?不在尔等个人好恶,全在岭南湿热之地是否有“寒”。盖依中医“阴阳相抱,如环无端”大义,除外南北两处极地(为阴阳之终始),余处皆阳中有阴、阴中有阳;寒中有热,热中有寒——寒即阴也,热即阳也。细察中医“寒热”一词,纯属一个模糊“相对”概念,不若西医有精确界限、固定标准——究竟是 “O℃”上为热,下为寒,还是 “37℃”上为热,下为寒?难说。
姜枣是否可用?不在尔等个人好恶,还须视患者是否有“虚”。盖依中医《黄帝内经》真言:“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老弱妇孺自不待言,即年轻气盛、血气方刚者,过劳心力,醉伤酒色,亦不能妄言“无虚”。
岭南固多湿热,然而绝对不乏“寒邪作祟”。我首先在印尼遇到类似问题。和印尼雅加达“四季如夏”(全年日均气温常在35℃)不同,fo山仍有四季,只是春、秋两季弥短,夏、冬略嫌过长。季节变化、日夜更替温差,亦常在10℃以上。和印尼雅加达一样,卧室、客厅、小车、公交、银行、电信营业厅、会堂、酒店、宾馆、地铁、游轮、飞机、火车……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空调、电扇,更给fo山带来“非时之气”,“湿热”之中平添“寒燥”。稍有不慎(或贪凉饮冷),就能感受到咽干鼻燥,甚则感冒发烧,继而百病纷至沓来。
理论上分析推断如此,证之临床实践如何?我来fo山不足一年,接诊患者数千人次(最高一天为109人次,非电脑开方实难应对),时行病症皆为寒邪作祟,只有一例为“暑热”(烈日之下护花的环卫工人)。季节更替、气温陡变之时,fo山日报一则气象预报提醒,常能减少成千上万的“流感”(在中医看来实为“时行”)病人,可说为百姓做了一件大好事,同时减轻了医生的压力。自然也无意之中冷淡了医院门前的车水马龙,断了医院成百上千万元的财路。
除了同行相劝,更有患者相逼。
2011年4月,fo山石湾。某六旬大姐春夏之交感冒咳嗽,在本地前辈处服药,月余不瘥,经人推荐来我处一试。听药房嘱自备大枣12枚、生姜3片,返回诊室发难:“我在隔壁都是开银花、薄荷之类凉药,你怎么叫我放生姜大枣……这么热气的东西?”点好的中药要求退换重开,无论怎样耐心解释,不依。我若顺从她违心改单,照样开一些银花、薄荷之类,她就只能冤枉花钱,撇我而去,另请高明。于是我也不依。僵持不下,惊动护士长帮着劝解,才勉强拿回家去。我不放心,2日后电话追访,终因疑惑,搁置家中不肯煎服。大姐啊大姐,是我固执己见,还是您不懂装懂,执迷不悟?
2011年11月,顺德乐从。某五旬老弟入冬感冒咳嗽多日不愈,慕名来诊。复诊诉服药无效,咽痛反而加重,一口咬定生姜大枣太过热气,不容我辩解。我红着脸感谢他无效还来复诊,红着脸加倍仔细询问病情。探及他近日夜尿增至3次,追问他起床穿上睡袍否?没穿。冷否?不觉冷。再问:近日北风呼啸,气温低否?低。我立刻抓住“救命稻草”向他耐心解释:不觉冷不等于不冷。近日气温陡降,夜间尤低。您从热被窝里出来,走到卫生间不觉冷,站在那里撒尿至少得3-5分钟,大便时间更久,岂有不受冻之理?我初诊给您的“温馨提示”(服中药注意事项)首列:“慎避风寒,謹调饮食。”,并口头特别强调此为“保健八字方针”。违反医嘱必然服药不效。您一边服药一边受寒,所以服药非但无效,反致咽痛加重。您不能不思自省,反责医生处方不当。不能冤屈了我的大枣生姜!
一串“连珠炮”,反击成功。对方无以应答,心服口服,爽快答应:此单回去重加生姜。
fo山本是名医辈出之地,今日虽被西风扫了落叶,仍不绝传人。就有一位本地同道伏在我耳边悄语:“本地人(医)多不知‘寒郁化火’”(或谓“客寒包火”)。甚是话语投机。此病必“寒温并用”难愈。若一味寒凉清热泻火,则如扬汤止沸。患者不知,不罪;医者不知,则误人误己。
医生与患者,医为主导。医生固然要体察并顾及患者心理,但不可放弃医理原则,胸无定见,一味顺从,竟被一知半解、似懂非懂、自以为是的患者牵住了牛鼻子——把自己降到了患者水平;既误了患者,也会误了自己。
有一典型案例,虽法庭不见记录,但笔者终生铭刻在心:
家乡有一农妇,带12岁女儿打针,心疼女儿又吝啬四毛钱,坚决不肯打青霉素皮试,竟拿女儿性命做赌注,立下生死命状:“我自己的女儿,打死我自己负责!!!”天哪,人命关天,她虽是生母,哪有资格承担此责?天哪,糊涂乡医果真被这活着心不疼死的悍妇母叉牵了牛鼻子。一针下去,……!呜呼冤哉!呜呼哀哉!刀架在脖子上也不能开这一针啊!你可以推她“另请高明”啊!佩服这乡医也真命大,全仗了“民不举官府不究”,居然如此重大医疗事故没吃官司。若真要追究起来,那口头协议(毒誓)纯属“无效”,乡医可是“过失杀人”罪责难逃!纵罚他剐他又于事何补?他虽然侥幸逃脱阳世一劫,可是阴间阎王爷那里如何交待?其后如何面对江东父老?!
謹记之,以回赠同道并同仁,兼答患者及家属。
当否,再拜求教!
青鱼fish 发表于 2011/12/27 10:06
有段时间每天喝红枣茶,,后来就上火,嘴上起泡,溃疡,请问上火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