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有书的把书翻开到天人解,经脉,人身十二经络, 三阴经, 三阳经 ,然后是手足各一, 左右各一 , 我们很多医家讲的就是,关于对应的二十四脉呢, 在历史上我们脉诊上形成了独特的二十四脉 ,然后再加上督冲任,然后形成了二十七脉, 这就是为什么临床上很多人将脉法声称二十七脉的一个理由呀,.
但是呢,这种说法呢,虽然就是感觉听了是比较花哨, 就象大家以前看过那个脉决就知道,七表八里九道, 在临床上呢,这种分法,其实是实际作用是不大的,因为就是说,真的临床要想心内会通达的话, 必需要搞清楚,每种脉象的来源,它是怎么产生的,然后呢各种脉象之间它的相互会通之处和关系,不应该把每种脉象,所以一谈到脉法的话,就要讲到的是内经脉法,内经一般讲的是,内经六脉,内经一般谈的脉法是,大小缓急滑涩,就是通过这六种脉象来判断,或者是那个通过四季脉象加缓脉,然后评判这个五脏六腑的脉。
关于经脉的起止呀,这我就不多念了,这个是要熟读的,熟读了以后,读的多了以后自然就会背下来,我们主要讲一下就是说,这人身呀,就是说根据三阴三阳,分为手经足经,在黄元御先生的这种理论中吧,足经,足三阳这个足经吧,就是我们所谓的伤寒论中的六经辩法,伤寒论中讲的六经,主要讲的是以足经为主,然后是辩病论治,这个足三阴经皆升肝脾肾皆升,手三阴皆降,手三阴降呢,他是在上心肺,心包,在临床上呢,我们现在要搞明白的就是说,论病的时是以足经为主,所以首先就是说,我是怕呀,不管什么的都主要讲的是,就是说肝脾肾胆胃膀胱,尤其胆胃之气,二阳少阳阳明这气降为主,所以在临床上就是很多疾病都要把握这二点。
有人说手三阴皆升,那是什么意思呀,什么叫升,升和降是有什么区别呢?为什么说手三阴是由胸走手降于手,因为我们-----心肺之经以脸降为顺的,还有这个厥阴心包经,对手三阴如果不能够敛降。手三阳自手走头,手三阳从手走头其气升,这所以就是说我们在临床上,它这个经气虽然往上升,别看是从手走头这种升,它的脏腑对应是这种大肠小肠还有这种三焦他是其气升走这路升。
一身的元阳的升动啊,还有大肠小肠之气,大肠主津,小肠主液,一身的津液要升腾,就是说肠道大肠小肠要升清降浊,浊气要下达,清气要上升,这个上升的清气呢,就是他们所四大临床上,就是小肠大肠之经气不升的话,就会便秘燥气停于下。为什么呢,因为这个手足阳气的不升,在临床上,我们大家就是说接触的最多的是,你看,就是说大家可能会想,大肠经气怎么会升的呢?是不是呀,这个肠胃是以濡动通降为顺,这就是因为这个手阳明他从于足阳明,从于胃,现的是阳明的气,阳明不降大便就会干燥,主要就是排出困难问题,这种人哪还是要,关于胆胃与手足的升降我就讲这些。大家如有什么疑问。
桂枝的平冲降逆的这个作用,其实这个在临床上,冲逆,因为就是说,冲逆之经的通降逆呢,一般都是从肝经来说,就是说,冲气不降是阳明,这是对整个,就是说,吴茱萸汤也是从阳明,厥阴隶属于阳明,但是呢这个临床上呢,就是说厥阴经为什么会冲逆呢?为什么就是说冲脉啊,厥阴呀冲脉都往上冲逆呢?这冲脉隶属于阳明,然后冲脉起于厥阴经的,根阳明经都有交会之处,主要是阳明经,所以呢在临床上就冲脉隶属于阳明。
本来我们在临床上呢,关于这个营卫呢,大家不要过多于纠缠在这个营气之形上,营气之形固然要知道,但是这个主要呢在于卫外而为固,是要敛降的,所以呢营气你可以类比成三阴,卫气呢也可以类比三阳的这个敛降,但它们在处于最表一层呢,你又可以,胃需要敛降,敛降到阳之气,经络中足少阴肾经,流注顺畅,经络之气呢运行是表的一层,然后呢,有升化,有收藏。
脏腑之气呢是精气,我们讲的脏腑,叫神脏,是不是啊,你经络之气运行顺畅,你如果神气淡散不藏,总是处在一种腑脏的角度,这如五脏之经总是不能够宁守的话,脏腑之精还是要亏乏的,脏腑之精亏乏了,肾精亏乏了。
所以即使经络流注有碍的话,但是呢,这个人平时是,宁静就是说淡泊,所以说呢,我们在学中医看病的时候,我们是个大夫,即要调整经络之气的升降,以药之六气,来调人身之六气,又要那个什么呢,又要嘱咐病人如何去养生,如何养,如何进行,恬淡虚无,然后日落而息,作息一定要规律,升呢,升发,有升则有降,有收则有藏,所以说呢,在于临床上,对于经络之气的升降进行合理的这种调摄了以后,这个脏腑随着用中药以后,相反,病人的情绪状态也是足以影响药物的变化。
比如说,因为病人的逆向,这个临床上也是有的,大家要好好体会,不能说遇见这种问题以后,就武断地认为是药物不行,是病人怎么怎么回事,要考虑到,我们这个以候。
关于营气就要讲到《灵枢》的脉度的问题,平日一日一夜一万三千五百息,这个平人一日一夜一万三千五百息呢,但是现在人的呼吸的次数是不一样的,现在人呼吸的次数大概是多少呢,大概是一万三千五百息的大概是这个的二倍,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这个古人呀的要达到那个数息,他这个脉息呢,是逐渐缓慢,逐渐柔细的 ,是比一般人要慢的,在这种情况下才能体会到这个经脉的流注的次第,这种那个正常人一半这个呼吸次数呢,为什么会一半呢,今天我就讲这么多,大家现在就是关于今天这些讲的这些问题,回去思考一下,有什么问题,拿来可以讨论讨论。
现在就是说一般讲的,冲任,冲任不调,冲任之气,以降为顺,这两者不调的话,任脉主降,所以呢任脉阴气不化的时候,可以导致这个阴经之气不降,所以呢在临床上如果少阴肾经,-----冲主血海,这个冲脉呢,在临床上就由于厥阴肝经导致这个冲气的上逆,阳明经的这个气机不能敛降,很多都根冲脉有关系,所以就是说由于妇科的瘀血问题,导致其它的一系列症状,他统称冲任,比如说太阳不开,所以,比如临床上讲的就是说,足太阳经由头走足,行人之背是吧。
太阳不开呢有几种,太阳不开呢,外感六yin导致太阳不开,也可以因为内伤之病在内,然后是,但太阳不开呢,我们人身嘛 ,他有外感六yin时候,他也是分几种变化的,比如胃不舒吧,头痛呀,或者是,肺部的僵直这种现象,寒邪寒湿下受,寒湿下受呢,这些发烧呀,虽然外在烧,但是下元还是比较寒,所以根椐临床上很多,周一发,有桂枝,还有白芍,有郁热的话,你要清达,要清散郁热,然后这个太阳经才能敛降下来,如果是纯粹是太阳经已经敛下来了,是不是由头走足走到脚的地方了。
问:呼吸定息脉五动,润于太息脉六动,一息六动,。
这个一息六动,就是错误的,关于这个润年阴历年的话,每隔几年就是润年,然后呢,隔几年又是润月,所以呢在这个润于太息呢,是讲究这个,我们这个呼吸的他的长度是不定的,是不是呀。
这个方子本来,外台上也有这个方子,这两者呢在剂量上稍为有一点差别,在临床上的,就是说,现在人得病多以肝脾不升,胆胃不降,然后这个是为主现,这里面又体现出来就是,以肝脾不升为主从阴化,以胆胃不降为主就从阳化,还有普遍病人是上热下寒,上愈热而下愈寒,所以呢柴胡桂枝统,就是说涵盖面多,有体现少阴的一方面。
所以这个方子的变化,大家可以看这个方子,除过柴胡桂枝干姜三味药,是不是呀,这三味药一般不加减,其它的诸药皆可加减,但是柴胡桂枝干姜也可加减,但是我先讲讲其它诸药的加减,第一个,柴胡桂枝干姜汤,就是说第一个是天花粉,现在根大家讲一下,就是瓜蒌根是的,天花粉呢是什么,因为二阳不降,胆胃之气不降,在三焦有热了,口干口喝。口不干口喝者,还不需饮水者,天花粉换半夏,黄芩是上焦有口苦,已经有明显的少阳火,即使没有口苦,如果少阳火气不盛,不太明显,但是已体现出来了肝阴亏乏的一面,因为苦寒坚阴呀,这个苦燥呀,所以这个黄芩要换白芍。
牡蛎呢,牡蛎又是水精之所结,海里的东西,它也是敛相火的,所以呢,这个病如果说从阴化,柴胡呢,柴胡半斤,柴胡又叫小大黄,柴胡气味苦平,主心腹积聚,然后推陈致新,这个药本身苦泄的作用是比较强的,虽然它有芳香透达的一面,所以在临床上呢,胃气弱者,柴胡要少用,一般用12g,如果呢,确实有少阳经的郁热要透达的话,可以多用,用到15到20,但是呢,如果是急病病人,没有显示出来,胆胃的那个燥热上扬的话,上焦二寸部脉沉弱的话,柴胡可以去掉。
桂枝呢,如果肝郁,然后胆胃有风火上扬,已经看了从燥化,或中焦连中焦阳明也从燥化了,脾湿之象,所以说呢,柴胡桂枝干姜汤呢只是一个框架,大家在用这个方子的时候,就体会方无定方,法无定法,很多大夫虽然守方,这个清代医家方有执先生讲过,守法不如守方。
在方子中,小儿发热眼白充血,这个小儿发热呢,是什么发热,如果是外感发热呢,是不是啊,这个季节呢,这个季节是指于春季,春季呢就是说,肝气生长之气比较盛,再加上小孩呢,小孩本来生气蓬勃,如果一旦眼白呢,眼白属肺,眼白充血呢,这时候考虑就是说,肺金之气不得清降,肺金之气不能够,金不能够治木,所以要左金治木,在左金治木的这个前提之下,再看看是从阳化,从阴化,如果从阴化的话,干姜茯苓必需还要用的,然后再配合于这个清肝肺之品,即然说眼白充血的话,这个病就是说,入营分入血分,当然了,就是说这不光是肺金的热。
然后呢再根椐就是天魂地魄,这几个汤头反复的变化,溶入到柴胡桂枝干姜汤中,这个方中才能够充满,如果是单纯的用柴胡桂枝干姜汤这个方子的话,有甘草,这甘草就不是单独甘草了,是不是,中焦湿阻的时候,可以去甘草,中虚的时候,这甘草可就不是甘草了,这个甘草可能代替了黄芪,人参,所以呢在用方上吧,如果大家临床上少的话,可能是一上来没有定式,没有依归的话,看很多病虽然脑子里有个印象,不知道何以。
天魂地魄,理中,或者是黄牙汤,然后左边是达郁,右边是下气,把这几个方子溶在这个方子,这样的话,你看,也就只有这么五六个方子。
过去有个医案,好象是,也是个经方派的,他就说,他开了一首方,方名以后,他就指着一味药,说这第一味药,柴胡,它代表着大柴胡汤,用一药来代一方,这个意思是说什么,这个意思是说,这一味药就表达了这个大柴胡汤的方意,这里面,所以呢,我们就从这个柴胡可以看出来,这味柴胡是泄有余。
大家看这个麻疹呀,这个疹子呢,按中医来说,就是说它可隶属风疹范畴之类,在中医上就是说,发斑,在临床上我们治疗这个斑疹的过程之中,就是说疹子呀,即然是疹发阳明,我们就考虑这个阳明之热要泄,所以呢治疗这个风疹的过程之中呢,清泄阳明,就是清宣透泄阳明是必要的手断,首先呢这个从寒化的,我们就要去温透,发出来了就好了,从阳化的,我们就需要清泄,在临床上呢其实有这种情况,中焦已经有从寒化之象,外在有郁热,火神派一般治疗皮肤的斑 ,一般以桂枝汤为法进行加减,以桂枝汤调和营卫的方法进行加减,然后呢--在临床上具体治疗的时候,我们就是要具体的去看。
如果病人二寸脉大的话,要考虑是表气不开,这个表气不开的话。有没有从阳明论治的,有啊,这在临床上屡见不鲜,知道那个防风通圣散这个方子吧,防风通圣就是和解表里,还有就是五积散,都是从阳明泄的,以致于都从阳明走。--清泄用调胃承气,用调胃承气吃过以后,然后在从他中焦—行。
今天就讲到这里,下节课我们,这个六气解以前我也是讲过的,下一堂课主要给大家讲脉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