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中医学院神农之后
中医,即相对西医而言。在西方医学没有流入我国以前,中医就叫“医”。还有“歧黄、青囊、杏林、悬壶”等名称。日本人称为“汉医”。
《汉书·艺文志》的“有病不冶,常得中医”。 出现“中医”之称。这个 “中”有“中庸”之意。中医认为,人体的阴阳保持中和才会取得平衡不会生病,有“持中守一而医百病”之说,并非特指中国,况且“中医”这一词在很长的时间也没有在中医社会中流传。
有关中医的定义很多,可参考百度上的解释:(尽管本人对其中的有些观点有异议,但它基本上是准确的。)
中医(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指中国传统医学,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等的一门学科。它承载着中国古代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和理论知识,是在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辨证法思想指导下,通过长期医疗实践逐步形成并发展成的医学理论体系。在研究方法上,以整体观相似观为主导思想,以脏腑经络的生理、病理为基础,以辨证论治为诊疗依据,具有朴素的系统论、控制论,分形论和信息论内容。
中医一般指中国以汉族劳动人民创造的传统医学为主的医学,所以也称汉医。中国其他传统医学,如藏医、蒙医、苗医等等则被称为民族医学。日本的汉方医学,韩国的韩医学,朝鲜称的高丽医学、越南的东医学都是以中医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在现今世界的医疗体系中,中医学被归类为替代医学中的一支。
中医学以阴阳五行作为理论基础,将人体看成是气、形、神的统一体,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探求病因、病性、病位、分析病机及人体内五脏六腑、经络关节、气血津液的变化、判断邪正消长,进而得出病名,归纳出证型,以辨证论治原则,制定“汗、吐、下、和、温、清、补、消”等治法,使用中药、针灸、推拿、按摩、食疗等多种治疗手段,使人体达到阴阳调和而康复。中医治疗的积极面在于希望可以协助恢复人体的阴阳平衡,而消极面则是希望当必须使用药物来减缓疾病的恶化时,还能兼顾生命与生活的品质。此外,中医学的最终目标并不仅止于治病,更进一步是帮助人类达到如同在《黄帝内经》中所提出的四种典范人物,即真人、至人、圣人、贤人的境界。
总而言之,是中医就应有以下四则
1.中医有其特有的理论体系:阴阳 五行 气血 脏腑 经络理论。
2.中医有其特有的诊断方法: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探求病因、病性、病位、分析病机。
3.中医有其特有的治法治则:如汗、吐、下、和、温、清、补、消等治法。
4.中医有其特有的治疗手段:用中药、针灸、推拿、按摩、拔罐、食疗等手段。
采用以上四则治病救人的方法,才是中医疗法。
采用以上四则方法治病的医生,才是中医医生。
这就是纯中医。
如果不能完全以上述四则方法治病的医生,我看应该称“半中医”,或者说是“半吊子中医”。当然,有许多“半吊子中医”也有很高明的医术和很好的疗效,但这并不完全是传统中医的功劳。同样“半吊子中医”也有很多的失误,这也不能说就是全是中医的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才是科学的态度。
网上有许多“纯中医”的支持者对“半吊子中医”往往蚩之以鼻,我看大可不必,历朝历代的医家“不按传统套路出拳”者多的去啦,没有这些人,中医学能有发展吗?
有关“纯中医”和“半吊子中医”之间的矛盾,我将在后文中分解。
“半吊子中医”也有程度上的不同,有的就接近“纯中医”。有的就离中医比较远了。
至于一些只是用中医的一点名词概念炒作的人,那就是个“假中医”或“伪中医”了。随着人们对健康问题越来越重视,医学名词概念常常是最热的炒作题材。如西医的“SOD”和“基因组”;中医的“排毒”和“益智”等等等等。在社会是有很多打着中医旗号的假中医诊所和假中医,还有许多假中药,这些是我们必须要分清的。目前网络上有些反中医的人士常常把这些假中医当作中医来反,无知又可笑。
还有一些并非是中药的东西也被炒作成中药,特别是一些自称为中药保健品的。如中医极少用的雪莲,它是一种少数民族的医学用药。又如原产于欧洲和西亚的勿忘我花,是紫草科的一种植物,最早在云南作为花卉有大面积引种栽培。近几年不知什么人胡乱给它加上了“清肝明目,滋阳补肾,养血调经”的中医功效。严然成为中药保健品之一。这些也将在后文详作分析。在社会上还有一类东西常常被人误以为是中医,如气功、武术等,它们也用一些中医的理论,与中医也有许多的相通之处。但它们不是中医,或者说它们不是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