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开云app安装不了怎么办
药师
护士
卫生资格
高级职称
住院医师
畜牧兽医
医学考研
医学论文
医学会议
开云app安装
网校
论坛
招聘
最新更新
网站地图
中医理论中医临床诊治中医药术语标准中国方剂数据库中医疾病数据库OCT说明书不良反应中草药图谱药物数据药学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转贴]偏解核心理论带来“学术痛苦”,论任应秋阴阳五行观对现代中医发展的影响
    

初学教室:[转贴]偏解核心理论带来“学术痛苦”,论任应秋阴阳五行观对现代中医发展的影响

偏解核心理论带来“学术痛苦”

论任应秋阴阳五行观对现代中医发展的影响

张 军 成都中医药大学博士生

《中国中医药报》总2233期

  有人认为,在二十世纪后半期,由于党和政府中医政策的支持以及中医药界的努力,中医药事业有了大发展。有人预言,在新世纪中医药学术必将发扬光大,傲立于世界科技之林。但是,也有不少人非常担忧地说:“中医药学术已经处于某种险境之中。”
  这种危险最突出地表现在大量青年中医药人才向西医的“异化”。现代中医教育在努力培养中医继承者、中西医结合高级人才的同时,也伴生出不少中医的叛逆者、反戈者。我们认为,其主要原因在于,数年含辛茹苦的学习既未使现代青年目睹中医拔刺雪污、药到病除之效,也未使他们真正理解中医理论自身的合理与大道。他们从小饱受现代西方科学理念熏陶,头脑中充满着根深蒂固的现代数理逻辑思维模式,对建立在中国传统文化基础之上,运用“阴阳数术唯象逻辑思维”的中国传统医学,总觉格格不入而难以接受。因而,对中医药的信心与兴趣无从生起,以至学习五年(本科)或八年(硕士)甚或十二年(博士)后仍不能“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贪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身”。
  那么,是什么使那些本应成为“高级中医师”的人异化为了西医生呢?是什么使他们怀着期盼进入中医学殿堂却带着失望和遗憾离开呢?为什么进入中医药院校长达五年、八年、十二年连基本的从业信心都树立不起来呢?
  我们认为,这诸多令人疑惑的结局,与教育了一代代新型中医师的中医高等院校统编教材《中医学基础》对“阴阳五行理论”片面的阐述有着非常大的关系。由于“阴阳五行”理论在古代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中的普适性,尤其是频频出自看相、算命这些“风流羽士者”之口,使“阴阳五行”理论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即成为新文化思想先驱者们口诛笔伐的首要对象。“文革”十年浩劫,“阴阳五行”更是被视为封建迷信之代名词,沦为“老鼠过街人人喊打”的境地。中医学术界长期视其为应当批判、扬弃的“糟粕”,更不用说系统地整理与提高了。现代初学中医者多从《中医学基础》开始,首先接受的便是“阴阳五行学说”。而历版教材关于“阴阳五行”理论的阐述大多源于已故名老中医任应秋先生所论述的“阴阳五行”思想。
  任应秋先生毕生致力于中医学术的研究,创立了“中医各家学说”,生平著作等身,为中医学术理论的提高和中医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作为新中国成立前后中医学界之代言人,他率先从唯物辩证法、矛盾论及唯物主义角度对“阴阳五行”理论做出现代阐释,并得到了官方的认可而广泛传播。从现在来看,难免被打上时代的烙印,凸显观点上的种种偏差。
  众所周知,上世纪中叶,在任应秋先生生活的年代,思想学术界将唯物辩证法的“对立统一规律”视为“无产阶级的科学的宇宙观、方法论”(《哲学辞典》)。任何文化意识形态领域的学术探讨都不得离开这一重要原则,任应秋先生在自愿或不自愿的情况下,将中医学的“阴阳理论”归属到“矛盾论”范畴来学习和研究。他将“阴阳五行”理论割裂开来,从唯物辩证法、矛盾论范畴阐释中医的“阴阳学说”;从系统论、控制论范畴阐释“五行理论”,力图在这些现代哲学理论中寻求攀缘附会的联系,以此来暗示中医阴阳五行理论是“并非形而上学的而具有辩证法的萌芽”(《任应秋论医集》,以下任应秋的观点,均引自该书)。他没有全面、系统还原中医经典著作关于“阴阳五行”理论的原貌,而是在片面、零散介绍的基础上做出批判性的总结;没有把中医学所特有的“阴阳五行”理论与其在哲学、社会政治等方面的运用分别出来,没有说明作为古代哲学概念和理论的“阴阳五行”怎样能演绎出人体医学的生理病理、病因病机结论;也没有把中医学的“阴阳五行”理论与看相、算命等方面的运用严格区分开来。
  任先生在《中医学理论六讲》中对“阴阳学说”的阐释,开宗明义即将其定义为是一种“朴素的对立统一规律的学说”,并指出:“阴阳学说在古代毕竟还是自发的,朴素的,不能与马克思主义科学的矛盾法则相提并论。它的朴素性突出地表现在阴阳范畴和唯物辩证法所说的矛盾范畴有着本质的区别。……矛盾范畴是对世界上一切具体矛盾现象的最抽象、最一般的概括,因此它比阴阳所概括的内容要广阔得多,阴阳仅是矛盾中的一类而已。”
  “阴阳理论是朴素的、不完备的唯物辩证法”。这一论断被毫无争议的引入历版高等院校统编教材《中医基础》“阴阳五行学说”章节。面对这样的结论,受过现代教育的中医初学者不禁要问:有了现代高级的对立统一规律学说,还要古代“自发的、朴素的阴阳学说”做什么?中医的“阴阳理论”有什么值得讲、值得学?“自发的、朴素的”不就意味着落后吗?进而,现代中医接班人首先就会想到要将“阴阳学说”进行现代化改造,或者直接将其扬弃,代之以现代高级的对立统一规律——矛盾论?
  任应秋先生认为,《内经》中的阴阳理论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所说“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及《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等论述是“保持着农业社会的原始意识”。试想,在现代工业社会、信息时代的今天,一种“保持着农业社会的原始意识”的理论自然是幼稚的、落后的、散发着腐朽气息的理论,这样的理论还有存在和学习的必要吗?
  他认为,《内经》中所说“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四气调神大论》)“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等是“在阴阳的原始基础上,用不完备的辩证法则把阴阳推进了一步,即是利用阴阳来说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矛盾及其矛盾运动”;并且认为《内经》中关于“四时、万物、终始、死生、逆从、……生长、收藏等等是说明一切事物是充满着矛盾,是在矛盾中变化着,所谓“阴阳往复,寒热迎随”是“发现了矛盾,是并非形而上学的,而多少具有辩证法的萌芽了。”
  这种将“阴阳五行”理论视为矛盾的统一体,时而对立,时而统一,过分强调对立斗争而忽视、弱化统一协调,就很难解释《内经》所言“阳生阴长,阳杀阴藏”这种宇宙自然以及人体阴阳之气的有机协调,更不能阐释中医学阴阳理论中所特有“三阴三阳开合枢理论”及由此产生的“六经辩证”大法。
  对于五行学说,任先生认为是“朴素的系统论”。他在从“五行学说的整体观”、“五行结构的动态平衡”方面阐述了五行的相生相克及胜复关系后指出:“五行学说作为一种朴素的理论,其本身亦存在着一定的缺点甚至某些错误。第一,……不能科学地反映系统结构的一般关系和一般规律。作为普通系统模型,显然是不适用的。第二,违反了特殊与一般的辩证法。因而在指导人们以系统整体观点观察问题的同时,势必发生限制和束缚人们思想的消极作用。它象一个框子,一方面妨碍人们根据新的材料概括出更具一般性,更科学的系统原则,另一方面则削弱了对各种具体事物内部结构的特殊规律的进一步探索。第三,五行学说过分地夸大了四时对事物的影响,错误地以为万物都以四时为死生之本,万物的运动变化都取决于四时的周期循环,从而把事物整体与外界环境的联系统统归结为以四时为中心的五行系统之间的固定关系,带有很大的主观臆造性。第四,……。所有这些缺点和错误,是自发辩证法朴素系统论由于历史局限所不可避免的,是人类思想早期阶段不成熟的表现”。
  如此看来,五行学说也是千错万错,即使有一些合理的内容也是微不足道、微不足学,仅仅是代表着“人类思想早期阶段不成熟的表现”的一种学说。因而在现代科学无所不能、各种哲学思潮风起云涌的今天,难道还会有值得学习、研究的价值?
  实际上,数十年来,“阴阳五行学说”不言废而自废,不言灭而自灭。偏解或丧失了“阴阳五行”的现代中医理论如砂磊石,如空中楼阁,而不少中医传人更是不知所从、信心尽失。可见,核心理论被贬、被偏解、被误导,中医之道能不危吗?
  那么,什么是中医特征的“阴阳五行”理论呢?中医学是怎样从阴阳的一般哲学概念演绎、推导出人体生理、病理含义的呢?全面、深刻地讨论此一问题非本文所及,广西中医学院刘力红教授所著之《思考中医》一书有深入浅出的阐释,可谓“继往圣之绝学”,大家可参阅该书。今仅就《素问》中最具中医特征的三阴三阳理论做一概要介绍,以示其与《中医学基础》所论之阴阳五行的区别。
  中医的阴阳理论与《易》有关,但又不同于《易》。《易》曰:“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而中医的阴阳理论则在“两仪生四象”后独创性的提出“阳明”与“厥阴”的概念,从而早在《内经》成书年代便形成了中医特有的“三阴三阳”阴阳理论模型;并借用人类文明早期即有的房屋“门户”的开、合、枢来形象地描述“三阴三阳”的阴阳离合机制,如《素问·阴阳离合论》说:“是故三阳之离合也,太阳为开,阳明为合,少阳为枢。是故三阴之离合也,太阴为开,厥阴为合,少阴为枢。”中医认为,随着三阴三阳开、合、枢机制的启动,天地自然及人体阴阳之气的运动变化便表现出不同的状态:升、降、出、入,而“升降出入,无器不有”(《素问·六微旨大论》)。
  具体地说,三阳有一个三阳的开合枢,三阴有一个三阴的开合枢。三阳所主的阳门是生长之门,三阴所主的阴门是收藏之门。①阳门开启(为太阳所主),同时阴门闭合(为厥阴所主),则阳气外出、升发、释放,在自然表现出“春三月万物发陈”、“夏三月此谓蕃莠”;在人体则表现出体表温度上升、面红、汗出、运动、工作及“卫外为固”等作用。②阴门开启(太阴所主),同时阳门闭合(阳明所主)则阳气由升发外出转入潜降、收藏,自然界表现出“秋三月天气以急地气以明”、“冬三月水冰地坼,地户闭塞,阳气伏藏”;在人体则为静止、休息、睡眠、体表温度下降等,这就是人体在生理状态下,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和一天二十四小时内,生命体征及激素分泌周期性变化的中医机制。
  各种致病因素(外感六yin及内伤七情)都可影响人体正常的三阴三阳开合枢机制,并导致阴阳之气升降出入的异常而诸病丛生。仲景之所以被尊为医圣,就是因为,他以“伤寒”为例,将《内经》三阴三阳开合枢理论创造性的发展、完善为六经辩证体系,将普适的、抽象的、哲学概念的阴阳五行理论演绎为具体的阐释人体生理病理变化的中医学概念,为万世法,“俾黎庶之疾疚咸遂蠲除,使万代之生灵普蒙拯济”。

[ Last edited by ylliu on 2006/5/23 at 17:31 ]
-----------非任老之误,乃时代之为也。
-----------所谓博士撰写之文章,不过推倒过去一切,另起炉灶而已。所谓现代中医博士,其实连中医的门还没摸着,难怪中医日益没落。
...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皖ICP备06007007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