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黄 河
竹沥又称淡竹沥或
竹沥水、竹油、竹汁等,临床上多用于治疗肺热
咳嗽,痰多,
气喘,胸闷,中风
昏迷,痰涎壅塞及小儿痰热惊风等症。
竹沥的加工方法在古代本草及医学书籍中未见记载,直至唐朝的孙思邈《千金要方》始有收载,“取淡竹断两头节、火烧中央,器盛,两头得汁”。这是烧制竹沥最早的文字记载。尔后,历代均沿此法制作。近些年来,江西、浙江、湖北、山东等省产竹地区,就地加工,并将烧炙后所搜取的竹沥水煮沸,酌加防腐剂,过滤,灌封,灭菌等工序制成鲜竹沥,便于贮存和服用,深受病患者的欢迎。此外,还有
竹沥膏,服用也较方便。
竹沥味甘,性大寒,入心、胃、大肠三经。《名医别录》曰:“疗暴中风、风痹,胸中大热,止烦闷”。
朱丹溪亦说:“治中风失音不语,风痉虚痰在胸膈,使人癫狂,痰在经络四肢,非此不达不行”。如孙思邈《千金要方》的竹沥饮子:竹沥水,生
姜汁各5~10ml,和匀服下,治中风口噤。又方将竹沥水煎热,频频饮之,能清热除烦,治时气烦躁及孕妇
子烦。沈金鳌《沈氏尊生书》中的
竹沥达痰丸:
半夏、
陈皮、黄苓、
白术、
人参、
大黄各10g,
茯苓12g,制
甘遂1.8g,
礞石4.5g,
沉香2.4g,竹沥、姜汁各5ml,泛丸。治痰火喘急,昏迷不省,厥逆惊痫等症。临卧时服,临床上每用之均有很好的疗效。《肘后方》用竹沥水加开水兑服、治
消渴尿多症,有润燥止渴的作用,临床中验之皆能奏效。近年来常用竹沥水治疗脑血管意外,
瘫痪不语等症,疗效颇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