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英杰
苦参属豆科槐属植物,药用其根,性寒味苦,入心、脾、肾三经,有清热解毒、明目止泪、燥湿利尿、祛风杀虫、安五脏、轻身定志等作用。笔者就近年来我院临床应用苦参治疗多种疾病的经验进行初步的整理,介绍如下。
1 苦参配伍
黄芪、
龙胆草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中医认为乙肝病毒是时疫病邪,有重浊粘腻,易于停着,类似“湿邪”为病的特点,也兼有损伤正气较著的特点。处方:苦参9~15g,龙
胆草6~12g,黄芪6~9g。方中苦参味苦性寒,善清热燥湿;龙胆草清热燥湿,专泻肝火;少加黄芪补气健脾、升阳举陷。三药中以苦参为主药,其作用机理可能是由于
苦参素调节肝脏的酸碱环境,从而起到降酶、抑制病毒的作用。因其对免疫功能有抑制作用,可配合服用
何首乌、黄芪、
灵芝草等粉剂。对急性
黄疸性肝炎湿热型患者用苦参单剂煎服,加
维生素C、
肌苷片等,临床观察其退黄、降酶快,最短3天,平均10天可达退黄效果。对
慢性肝炎病毒携带者,苦参与干扰素、拉米呋啶联合应用效果良好。如治邹某,女,35岁。2005年10月29日初诊。罹患慢性乙型肝炎五载,肝功能轻度异常。近2月来肝区间有胀痛不适,嗳气较多,食后明显,善叹息,大便不实,尿黄,右侧乳房时有胀痛(B超检查为小叶增生)。舌苔薄黄,脉细弦。证属肝郁脾虚,湿热瘀结。治拟清化湿热,疏肝健脾。处方:苦参12g,龙胆草9g,黄芪8g。7剂后,肝区已不痛,嗳气减轻,右侧乳房偶有胀痛,大便稍干,舌苔薄黄,脉细弦。上方加何首乌、黄芪各10g,灵芝草15g,嘱保持心情愉快,坚持服药。至2006年5月21月复诊,除右侧乳房仍有小结节外,余无他苦,两次复查肝功能均正常。
2 苦参配伍
人参、
麦冬、
五味子治疗
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多属心之阳气亏虚,心血瘀阻,但临床亦非尽然。对于多食肥甘厚味之品而致湿热内蕴之身体肥胖者,可酌加少量苦参以清热燥湿。处方:苦参、五味子各3~6g,人参9~15g,麦冬6~9g。临床观察显示,室性早搏及快速心律失常,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不能控制时,加服少量苦参后,心律失常可消失1/3~1/2,有效率达62%。其机理可能是一种非特异性的“
奎尼丁样”效应机制,即通过影响心肌细胞膜钾钠离子的传递系统,延长绝对不应期,降低应激性,从而抑制异位起搏点,发挥抗心律失常作用。
3 苦参配伍
杏仁、桑
白皮治疗哮喘
哮喘多由于痰阻气道,肺失肃降所致,对于素食肥甘厚味酸咸之品,积痰蒸热上干于肺,阻于气道而成的热哮,常用苦参6~12g,杏仁6~9g,
桑白皮10~15g煎服,疗效满意。方中桑白皮清热化痰、降气平喘;杏仁化痰止咳;苦参清热燥湿。实验研究发现,苦参对小鼠用组织胺引起的哮喘有明显的平喘作用,其强度和持续时间随剂量的增加而增加。氧化
苦参碱能显著降低细胞膜流动性,提高细胞膜稳定性,影响细胞膜表面IgE受体移动,从而能有效地抑制抗原与特异性IgE受体结合诱导的肥大细胞脱颗粒释放组织胺,其抑制程度与药物浓度呈正相关,但不影响非特异性刺激引起的肥大细胞释放组织胺,这些现象与膜稳定剂色甘酸二钠的作用相似。上述作用可能是苦参能够治疗I型变态反应性疾病的
药理学基础。
4 苦参配伍
百部治疗皮肤病
由于苦参清热燥湿止痒,可用于治疗
荨麻疹、
湿疹、皮炎、皮肤
瘙痒症和皮癣等多种皮肤病,效果很好。处方:苦参、
川椒各9g,百部15g,
雄黄6g,煎水外洗。有实验研究介绍,采用苦参水煎剂给小鼠灌服1g,观察其全身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苦参在小鼠体内对T细胞、B细胞和腹腔巨噬细胞的免疫功能性均有抑制作用。
总之,苦参对多种疾病都有显著疗效,从我们的临床观察中发现,其副作用较少,大量应用时可能出现胃部不适、恶心、
呕吐、
便秘等消化道症状,偶有发生头晕、脱发、皮疹等。不良反应与剂量有关,当用量每日少于30g,一般不会出现上述反应。
-----------经验可贵,解释西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