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开云app安装不了怎么办
药师
护士
卫生资格
高级职称
住院医师
畜牧兽医
医学考研
医学论文
医学会议
开云app安装
网校
论坛
招聘
最新更新
网站地图
中医理论中医临床诊治中医药术语标准中国方剂数据库中医疾病数据库OCT说明书不良反应中草药图谱药物数据药学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楼宇烈:联系传统文化看待中医
    

中医讨论:楼宇烈:联系传统文化看待中医

2006年,部分科学家提出废除中医的建议,提议把它从中国现有的医疗体制中排除出去。此举引发了网上的热闹争论。据中国科学技术研究所的调查统计显示:民国初,中国有中医80万,1949年为50万,而现在只剩下27万。然而,更具体的县级中医院调查表明,这27万中也仅有10%的医生开中医汤药处方。

4月9日晚,著名学者,北京大学哲学系楼宇烈教授来到北大治贝子园,应邀参加哲学系文化节系列活动,并从现实出发,作了题为“中医与传统文化”的精彩讲演——

解决之道:文化自觉、求异存同

“虽然60%的人主张不能废除中医,但看病首选中医的却只有20%。”针对中医的堪忧现状,楼老开篇就指出中医是同传统文化的命运密切联系在一起的,现在可谓“同病相怜”,都处于非常尴尬的地方。

问题的根源或许不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提出的“中西医结合”,而应是执行中的偏差,导致出现了“用西医的理论瓦解中医理论,用西医的手段代替中医手段” 的情况。楼老叹道,本来中国最有希望出成就的领域的就是医学,我们有几千年传承,也有几百年对西医的学习。

他说,日本的例子或许值得借鉴:明治维新时期,政府下令废除汉方医。但后来又开始意识到汉方医的地位,慢慢恢复它的行医权利,医科大学中汉方医成了必修课。70年代,开始和西医结合,搞“废医存药”、药材提炼精华的路子,后来发现不行。90年代他们开始反思:中医之所以有用,是综合起作用的结果,非常微妙,故不能一味搞药,这和西医是非常不同的。于是停止了这种做法。可我们今天恰恰在重复日本70年代的老路。

这条老路,本意是打通中医和西医,但归根到底却成了用西医来解构中医。这正是因为打通前提和方法出了问题——缺乏真正的自我认识和一味求同。

楼老激动地说,关键还是文化自觉。“有了文化主体意识,才有资格对话,才能真正取长补短。问题就在于我们抛弃了主体意识。科学这个概念本身就是发展的,有些原来不是科学的现在也成了科学,所以不能把你不认识的东西,当作愚昧排除。因为我们的思维方式被西方文明改造了,反而导致无法理解自己的文化。”

的确,只有重新找回文化主体意识,才能纠正认知的方向、正确认清自己的文化,并且从一味求同转向求异存同。

楼老说,我们不要把西方的东西直接说成是我们的东西,或是把我们的东西改变成了西方的东西。要认识到“异” 的方面,求异存同,互相尊重。这样才能互相吸收合理的可用的东西,补足我们真正不足的东西!

从传统文化正确认识中医

——不过要达到文化自觉,还是需有基本的了解。

——中医是传统文化的结晶,两者本就相通。

从文字经典上看是这样:汉代是中国经典形成的时期,其中的五经中有很多内容和中医分不开,尤其是礼经和乐经,《吕氏春秋》《淮南子》也是。

“董仲舒的《春秋繁露》更可以看作一部养生的书”。“其实读一点《黄帝内经》就是在读中国哲学”,楼老接着说,要学习传统文化,先通过中医的桥梁,再追朔达到它的核心、根源,是一种很好的方法。

从精神层面看,亦是如此。楼老密切联系中国古代哲学,讲述了中医的几个基本理念——整体关联、自然合理、动态平衡和体悟实践。而这些也正是中国文化的特征。

中医关注有机关联的生命体而不是机械拼凑的整体。同时注重天人的整体性和天人感应,不主张对立,强调无为而治,因势利导,“不得以私志入公道”。

自然合理是说符合事物的本来面貌就是合理的。对于一些事物必须尊重它的自然本性、尊重个性,按照事物的本性去推动它。这不同于西方“科学合理”的思维方式,落脚点成了“掌握本性,为我所用。” 强调普世性。其实道是随着每个事物变化而变化,一个感冒就千差万别。现代科学向模糊性、非线性、随机性的回归,很好的说明了问题。

中医主张人达到了阴阳平衡就是健康。养生,治病无不贯穿着平衡的思想。同时,平衡也是最好的管理治国哲学。

而中医的体悟实践,讲求有所受用,比如号脉,正是医者和被医者的心灵沟通。这就不同于西医的理论推理,空洞抽象而没有生命。而中医的经验积累,亦不是纯粹外在的东西。

“中医治人”

楼老进一步说明了中医的根本特征。“唯独中医是把四时环境、寒热冷暖、心胸涵养和兴趣爱好等集中在一起,来探讨生命疾病的问题。”它不是单纯的疾病医学,而是集养生、治病、恢复于一体的自然医学。也是融合了哲学、宗教、艺术的文化医学。

古代中国的理念中,治病治国都是相通的(《汉书•艺文志•方技略》中提出“论病以及国,原诊以知政”,《国语》“上医医国,其次救人,固医职也。”)两者都是如《素问》中倡导的一样“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所以中医更强调的不是治病,而是改善人的生命状态。这里可以借助关于中道之医的诠释:“上医治国,中医治人,下医治病”。

得了病,不光治病,药只是辅助手段,关键是自己的努力,改善精神和调整饮食起居。人是活的生命体,物质生命的人精神生命的人结合在一起,精神占了主导地位。七情六欲都会损伤有机体,所谓“五色令人目,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病也不能一下治好,消除病根方可。否则一不注意,又会来犯。“西医立即见效很吸引人,但病因却埋得更深,五脏六腑都掏空了,你还沾沾自喜……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三分治,七分养,要等恢复元气。”

平时,只要注意,也就不会得病。概括来说即中国很早提出的生理、心理、哲理三方养生。黄帝内经中的养身之道很简单,说“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劳作。” 饮食者,生命之本也。食疗的核心不是药膳进补,而是合理的饮食结构——博食,配食,熟食,热食,节食和时食。另外,也要身心同修,提升素质。正是意识到这点,很多西方人士从健美瘦身转而修炼瑜伽禅定。楼老说自己是每周六义务教唱昆曲,练丹田之气。

“有病不治,常得中医。”是楼老留给我们参悟的话。同时他赠给大家关于身体健康的六字箴言:明理、节欲、养情。

最后楼老回到传统文化,向大家热烈地倡议:

共同维护文化传统、文化创新。不是斩断传统,走向现代,而是要在根子上学习。要学习西方更应学他们对自己文化的自尊自信,不要再做传统文化的掘墓人了!
-----------赞成

[ 本帖最后由 诛仙草c 于 2007/8/14 11:43 编辑 www.lindalemus.com/Article/]
-----------乐经,这个怕是没人知道它是什么东西了吧,秦火之后就失传了。礼经,现在也只能抱残守缺。把春秋繁露和吕氏春秋当养生书来看,赞同。汉书的那些个志,值得读一读。
...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皖ICP备06007007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