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6月22日电 据澳洲新快网报道,近日,澳洲华人厨师Albert找中医师扎针,竟然差点丢性命。针对此次针灸穿肺事件和中医在澳洲的发展现状,记者先后采访悉尼中医学院院长杨伊凡和澳大利亚针灸中医协会秘书长黄焕松。两人均肯定近几十年来中医在澳洲取得的长足发展,但也都同样承认业内“良莠不齐”,部分医师存在职业操守问题。
澳中医长足发展30年
明年起实施全国注册
据黄焕松介绍,中医登陆澳洲可追溯到19世界中后期的淘金潮时期,而自上世纪7、80年代后开始掀起第一轮高潮,众多中国和东南亚地区的中医师和中草药师来澳,从当年唐人街几间兼买中草药的杂货店发展至现在中医诊所遍布全澳各地。仅该协会而言,全澳已有2500多会员,新州便有800多人从业。杨伊凡指出,目前全澳共有5000多名中医从业人员,中医诊所和药店多达3000余间,规模空前。
杨伊凡介绍称,在全国中医药针灸联合会的积极推动和当地业界的游说下,维州于2002年出台中医立法,成为全澳首个推出中医从业标准的州。其它地区亦欲积极仿效,但均因为政府更迭而暂未确认实施,直到日前在中国政府的推动下,澳洲联邦卫生部同意自2012年7月起,在全澳实施中医注册制度,这将是首个通过全国中医注册体系的西方国家。黄焕松亦表示,此举奠定了中医在澳洲被认可的地位,对中医疗效是一种极大的肯定,也是业界多年来积极游说政府取得的成果。
不过,在全国注册正式开展之前,新州中医仍处于“灰色地带”。
协会标准各一影响从业水平
医师良莠不齐立法去伪存精
杨伊凡和黄焕松均承认,尽管整体上取得了极大提高,就目前而言,悉尼的中医行业现状仍“良莠不齐”。
黄焕松表示,自1978年第一间私人医疗保险公司承认针灸以来,现有50多间保险公司愿意向中医针灸诊所提供回扣。对中医师而言,他们从业所需的最基础“门坎”,是必须附属于正规的中医协会。也就是说,各协会招收会员的标准,直接影响到中医从业技术水平。而能否加入正规中医协会,直接关系到从业人员的经济效益。一位不方便透露姓名的中医师早先曾向记者承认,这笔回扣是很多不良医师争抢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本案中的当事中医师也涉嫌挂在其它符合资格的诊所名下,以代开收据提供保险回扣吸引顾客。
黄焕松指出,各协会入会标准并非完全一致。就AACMA而言,承认申请入会者在中国或澳洲大专院校取得的中医学士学位以上文凭。持其它海外文凭或无文凭者,必须通过协会的严格考核。不过,就他所知,部分协会并无此考核要求。
杨伊凡认为,在澳从业的中医师,必须具有4年及以上中医相关文凭,推拿、按摩从业人员须至少持有2年以上学位证书。杨伊凡承认业内存在“灰色地带”,如部分按摩店聘请的按摩师可能并无从业资格,这与黄焕松提到的“存在无资格行医”的情况如出一辙,但两人均表示此类人群数字难以统计。他们指出,正因如此,中医全国注册政策更势在必行,相信届时能去伪存精。杨伊凡称,维州当年实施中医立法后,800多申请人中仅600余人通过,8年来这一从业数字也仅增加至1000出头,足以说明立法监管的力度及其重要性。
“
气胸”缘自医德?
职业保险原应强制购买
针对这次针灸事故,杨伊凡表示,不能因此将中医一棍子打死。他称,中医的医疗事故率远远低于西医,即便是合格的中医师,事故也不可能完全避免。据杨伊凡指出,相对而言,“气胸”是针灸中较为容易出问题的地方,“角度、深度、穴位和力度,稍微掌握不好,便可能出问题,其它肌肉方面治疗则一般不会有事”。
黄焕松表示,任何医学均存在危险性,关键在于医师不可粗心大意。他称,针灸出现“气胸”的情况很少见,“至少在我来澳20多年的经历里,我在悉尼只听说过两宗‘气胸’事故”。
他指出,医师应有“责任心和医德”,发现病人接受治疗后出现不舒服现象,应密切关注并建议前往医院检查。“如果情况危急,应立刻叫救护车”。
至于职业保险,杨伊凡和黄焕松均表示,这是从业中医师必须购买,以保障自身和病人的权益。黄焕松指出,除职业保险外,AACMA还强制性要求中医师参加急救课程。不过,“穿肺”案中的事主Albert曾告诉记者,因这名中医师未购买保险,导致其索赔无门,堪堪在鬼门关口走了一遭,却可能不得不自行承担所有相关经济损失。
据了解,自2008年8月1日起,新省政府在修改后的卫生条例里规定,包括中医针灸在内的无需注册的医疗从业人员必须了解治疗程序和治疗缺陷,并在病人出现严重危险时作出紧急应变,包括致电紧急服务等。在全国中医注册条例出台之前,病患可向新州医务投诉委员会投诉。
记者:马小龙
来源:中国新闻网
-----------等传统中医在国外发扬光大了,我国才会醒悟原来中医这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