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梁知行 于 2012/8/29 16:45 编辑 www.lindalemus.com一个西医大夫3-5年就可以在临床发挥作用,一个中医大夫从学搭脉、问诊到开方,需要十几年的临床积累。“中医学成周期很长,学徒待遇低,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不高,导致中医人才流失。” 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性文化遗产“北京同仁堂中医药文化”代表性传承人关庆维告诉记者。种种迹象表明,目前中医行业已将“履行传承使命、破解人才困局”逐渐提上了日程。
上大学学中医
没有天之骄子的感觉
王彬是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男科大夫,陕西人,小时候得过一次“小中风”,经多家大型西医院诊治无效,被一位自己开诊所的老中医用三副汤药治好后,觉得中医很神奇,继而对中医产生了浓厚兴趣。高考时不顾父母的强烈反对,毅然报考了北京中医药大学七年制临床专业。回忆起自己上大学时的感觉,王彬说,“上大学那会,老家的人听说我在北京读大学,顿时眼前一亮。当我说是北京中医药大学时,眼神就黯淡了下去。上大学那会真没有天之骄子的感觉。”
“进入大学后,我了解到班级同学的高考分数都很高,有两位同学距清华大学的录取分数只差几分,其中一位读完大一就选择了退学,重新报考了清华大学。”
“由于在中医院校读书,独特的知识结构和校园文化使我们和同龄大学生逐渐产生了”代沟“,在主观上逐渐出现一种落伍的感觉。直到大学四、五年级进入临床实习后,随着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增强,这种失落感才逐渐被自信心取代。”
“学中医确实需要较长的周期,没有毅力是难以学好的。学中医也是需要悟性的,如同学习书法、绘画、音乐一样,只有努力是不够的。当时大学的老师鼓励我们,说我们是在”替往圣,继绝学“。我们做的是传承中医的事情,说大了是传承中华文化的事情。”王彬表示。
新一代中医
国学底蕴不足
国医大师陆广莘告诉记者:“现在不少中医国学底蕴不够,对中医经典名著没有深入地研读,很难成为好的中医。”。
民间中医大夫小徐当年迷恋上中医跟他母亲看病有关系,“当年我妈妈身体不好,我在北京四处打听,寻找名医治疗,直到遇到现在的老师之前,我发现以前我辛辛苦苦找的那些中医医术不敢恭维。”目前小徐在和一位民间名医学针灸。“现在有不少好的中医在民间,这些医生有的没有执照,但是能治疗好多疑难杂症,医疗行业有”外不治癣,内不治喘“之说,但有的民间老中医就能治疗。”
“就拿针灸来说,做针灸讲究”五运六气“,但是现在有不少中医不懂五运六气。”小徐说道。据了解,五运六气学说是《
黄帝内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古人探讨自然变化的周期性规律及其对人体健康和疾病影响的一门学问,其中包含了天文、历法、气象、物候、医学等多学科的学术内涵。2003年“非典”期间,五运六气独特的诊疗作用引起中医界对其重新关注。
民间中医
呼吁保护政策
天津中医界资深人士王彬生认为:“中医讲究疾病,小病为疾,大病为病,目前中国农村患者的小疾大多还依靠民间中医诊疗,传统中医保护了他们的健康。”
“对骨科疾病,古人根本就不用片子,手一摸就知道大概情形。现在中医资格考试,考外语四级,老中医是通不过这样的考试的。”小徐很感慨。
北京白云观中医诊所所长李宇林在谈起民间中医人才时说道:“国家对民间中医应给予保护政策,特别是精通岐黄、谙熟本草的老中医,地方政府应当做珍贵的文化资源,好好传承下去。”而现在由于《
开云app安装不了怎么办
法》的推行,很多民间的老中医都处境艰难,丧失了行医资格,有的甚至是医术娴熟的几代名医传人、祖传中医,因没有“合法”执业资格而行医无门。
学经典著作
重视名老中医“传帮带”
“中医的经典著作很多,例如《黄帝内经》、《金匮要略》、《
伤寒杂病论》、《温病条辨》等(传统中医四部经典),有个热爱中医的外国人把这些经典上的方子熟背如流,现在的中医大夫有几个能做到这一点?”王彬生对现在中医界的浮躁感到痛心。
李宇林认为,“纸上得来终觉浅”,单单研读医理远远不够,中医药文化博大精深,灵活多变,讲求因人而异、辨证施治,优秀的中医药人才要“读经典、跟名师、多实践”,跟一个医术娴熟的老中医学习医理、临床实践,比读书本感悟得多且提高得快。他回忆起年幼时乡里有一位贯通医理的老道士,喜欢云游四方,拜访中医名师,每每听他说起求医问道的经历时,总是感触良多、受益匪浅。
现在大学读医学专业的年轻人,在大学四年里对中医有些热情,但步入社会后往往大失所望,不管是中医院还是西医院的中医科,几乎都成了一种装饰,制度没保证、待遇上不去、百姓多疑虑、医者没信心,导致中医药人才流失严重,特别是优秀的纯中医药人才相当匮乏。李宇林说,要积极发挥名老中医“传帮带”的作用,培训出一批理论基础扎实、临床水平较高的优秀中医药人才队伍,特别是要整合民间中医药人才,让更多优秀的民间秘方、疗法得到保护和传承。
不要过度依赖辅助检查
坚持使用“望闻问切”
有业内人士表示,现在科班出身的中医有98%不再用中医传统的治疗方式看病。患者求医的过程是诊、治、断三个阶段,断是需要医学知识的,诊的阶段是利用现代科学手段,物理化学手段来作为判明情况的依据,这是只见物不见人。中医对同样的一个化验结果,因人不一样,病人的生存状况、精神面貌不一样,治疗的方法也不同。过分重视物理化学方法检查出来的结果,只见物不见人,只见局部不见整体,这样会把中医整体理论体系取代。“目前的中医院中医长期依赖物理化学手段来作为判明情况的依据,这样就把中医的思维方式变成西医的了,把中医存在的根本给颠覆了。” 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中医药事业国情调研组负责人陈其广对此现状表示了忧虑。
王彬表示,目前中医院对中医诊疗技术的使用率是有要求的,年轻的中医大夫应该严格要求自己,坚持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围绕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两大核心进行诊治,而不要过度依赖试验室和辅助检查。
业内认为,术业有专攻,中西医是两种不同的理论体系,建立在不同的哲学基础上,融会贯通很困难,比如说学国画和学油画,一个人要么国画学得好,要么油画学得好,国画和油画都画得很好的人极少。中医的理论基础是传统文化,需要一定的古文知识。“现在中医教学改革需要探索,目前中医课本进入小学,有利于推进高校的中医教学。”业内人士表示。
记者:刘亚力 夏姗姗 文田艺
来源:北京商报
-----------大环境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