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一个发挥中医药特色的良好医院平台,中医药事业必然要逐步萎缩,中国特色的卫生事业就无从谈起。因此,我们建议国家把县级中医院与县级人民医院一并纳入基层卫生体系建设,优先发展。尤其要明确医改中的中医药投入比例、财政补偿政策和激励机制,更好地体现中西医一体两翼的中国卫生事业的特色,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日前,甘肃省卫生厅厅长刘维忠在接受人民日报、科技日报等媒体记者调研采访时,直陈他的医改思路,“要用较少的医疗费用维护最广大群众的基本健康,必须要走中医特色的医改之路。”
选择这样一条医改之路,并非是刘维忠拍拍脑袋就做出的决定。甘肃, 地处我国西北,不仅自然条件恶劣、经济总量较小,而且农村人口众多、医疗服务能力又弱,刘维忠通过深入调研后,在专家论证的基础上,提出了“以最简单的方法解决最基础的问题,用最低的费用维护居民健康,走中医药特色的甘肃医改之路”的发展思路。两年多来,中医药参与医改工作已初见成效,全省中医药事业也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中医药解决了救灾难题
作为全国首批两个中医药发展综合改革示范省之一的甘肃,虽然经济落后于其他省,但中医优势却根深蒂固,中药材资源也颇为丰富,这为刘维忠走中医药特色的医改之路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便利条件。
在玉树地震、舟曲特大泥石流救灾医疗救援工作中,正是依靠中医药的优势作用,让广大受灾群众和伤员不仅在最短的时间内得以恢复,而且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17岁的女孩苏凤蕾是一个不幸的孩子,在舟曲泥石流中不仅失去了父母,而且她自己的左脚也被泥石流压了十几个小时导致
骨折,被救起时,她的左脚踝关节周围的皮肤、肌肉已全部烂掉,骨头已经发黑,西医专家决定截肢,而刘维忠请来的老中医却主张保脚,通过内服和外用中药,凤蕾的伤情逐渐得到了控制,48小时后,经西医专家会诊,凤蕾不用截肢了。后经取皮移植,3个月后凤蕾全愈出院。记者在兰州见到了凤蕾,谈及当初经历的这场浩劫,她对刘伯伯(刘维忠)充满了感激,“如果不是刘伯伯请来中医专家用中药为我治疗,这一辈子我可能就失去了左脚。”凤蕾告诉记者,她的理想是“长大后也要学中医”。
刘维忠还记得2010年夏天,舟曲泥石流发生后,1700多人死亡,加上天气炎热,救灾初期停水停电,饮用水也成问题,更谈不上洗澡,参与救灾的许多战士和群众都出现了烂裆和烂皮肤的现象。刘维忠找到甘肃省名中医刘东汉教授,请他开出了一个方子:
黄柏加
苍术,用大锅熬成药汁,直接涂抹于患处,然后撒上
滑石粉,仅用3—4天就有效解决了这一棘手的难题。
据统计,舟曲泥石流期间,治疗
抑郁症、皮肤
湿疹、
感冒、
腹泻的中药,每人份平均才花两毛钱,每人总共的治疗费用加起来也不足1元钱。
创新模式减少医患矛盾
近几年,甘肃把中医药确定为省卫生厅的四项重点工作之一,不断更新观念,拓宽服务空间,创新发展模式,使全省中医药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由于诸多历史原因,省内一些地区有重西轻中,淡化中医的情况,为此,甘肃省提出了加快中医药发展的基本思路:一是以大力开展“西医学中医,中医学经典”活动,促进中医药人才培养,鼓励中医药继承创新。二是积极拓宽中医药服务体系,全面加强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鼓励和引导中医药积极参与公共卫生、健康教育、社区卫生和农村卫生工作,促进中医药行业全面发展。三是扩大中医药社会宣传,努力形成发展中医药的合力,搭建中医药发展良好平台。四是协调相关部门出台优惠政策,为中医药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在刘维忠的规划中,对中医药的发展还有着更深层次的考量。他认为,中医药价格低廉,能够节约医疗费用,缓解财政支出压力,减轻人民群众医药负担,还能够带动甘肃中药材产业的发展,关键是老百姓也乐意接受。刘维忠告诉记者:“自从甘肃省卫生厅在各级综合医院开展了中医科会诊和中医康复理疗工作后,效果立竿见影。如省人民医院普外科的脾脏摘除手术,以前病人术后常常发烧,住院最长可达3个月。不仅医院压力大,科室主任压力大,病人意见更大。而现在,通过术前术后用中药和扎针的方式,术后三四天患者全部出院。病人掏钱少了,医院病床周转率高了,医患矛盾也减少了。”
中医特色更符合人民需求
刘维忠透露,在甘肃省医改配套方案中,专门列出了发展中医的专项意见。在新农合和城市医保中,出台了中医药报销标准提高30%、起付线降低20%的优惠政策。除此之外,甘肃省还积极开展地产中药材资源调查和常见疾病谱排序,要求每个县根据疾病谱和中药材资源编写10个中医处方,老百姓使用中药纳入新农合全额报销。今后,还将继续争取全省城乡居民使用中药和中医适宜技术全额报销。
正是有了刘维忠这样的决心,甘肃省的中医药工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截至2011年底,全省共有中医药机构93所,固定资产总值16.1亿元,中医病床15210张,中医类别
开云app安装不了怎么办
(含助理) 1.89万人,中医医院承担了全省约1/4的门诊服务量和1/5的住院服务量。中医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体系已初具规模。
作为甘肃省卫生厅厅长,刘维忠肩负着保障甘肃人民健康的使命,他深知:“甘肃是穷省,政府和群众支付能力十分有限,如果一味沿用发达地区的卫生发展模式,既不符合省情,也不符合民意。要在经济欠发达、卫生资源有限的前提下把全省卫生工作做好,得靠中医药的简、便、验、廉,得靠甘肃的中医药资源优势。”
尽管在网上遭受了各种质疑和嘲讽,刘维忠依然顶着压力继续走自己的路。他坚信:走中医特色的医改之路才更加符合甘肃目前的省情和人民的需求。
记者:罗朝淑 欧阳波
来源:科技日报
-----------甘肃省第二人民医院 可开展75种中医适宜技术
“没想到老祖宗的"土中医"如今也步入大雅之堂了,在这里接受中医治疗真是太舒服了。”11月12日在新开诊的甘肃省第二人民医院中医传统治疗与康复中心,正在接受针灸治疗的铁路局职工高女士高兴地说。
今年甘肃省第二人民医院在所有临床科室设立中医综合治疗室。近日,设有按摩推拿室、熏蒸室、药浴室、经络导平室、针刺室等9个治疗室的中医传统治疗与康复中心开诊。中心有治疗床37张,可以开展针刺、灸、火疗、按摩、熨、敷、渍、浴、蒸、涂、烤电、拔罐、穴位埋线等75种中医适宜技术和西医激光、远红外线、中药离子导入等中西医结合内外兼治方法。
中心开诊后,55名甘肃省各地州市县医院院长相继前来参观取经。据了解,今年上半年,省二院中医门诊病人同比增长110%,中医会诊增长158%,中医参与疑难病的讨论增长180%,中医适宜技术的应用增长了160%,中草药的应用位居同期全省综合医院第一名。
来源: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网站
-----------甘肃:3年内所有县级综合医院成立中医管理科
11月15日,省卫生厅、省人社厅和省食药监局印发了共同制定的《甘肃省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方案》提出,力争到2015年底,在全省建立以乡村和社区医疗卫生机构为主体,县级中医医院为龙头和支撑,其它医疗机构为补充的基层中医药服务网络。
根据《方案》,2015年底,我省95%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0%以上的乡镇卫生院、70%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站、65%以上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100%的县级综合医院、妇幼保健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所提供中医药服务,80%以上的县级中医医院达到二级甲等以上水平,70%社区卫生服务站、65%的村卫生室配备适宜的中医诊疗设备。所有县级综合医院成立中医管理科,在门诊设立中医科和标准化中药房,住院部设立不低于总床位数5%的中医病床。
记者:王耀
来源:甘肃经济日报
-----------甘肃医改的中医特色:以低费用维护居民健康
“以低费用维护居民健康,走中医药特色的甘肃医改之路。”这是甘肃省卫生厅厅长刘维忠所作出的分析。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调研采访组日前来到甘肃。刘维忠对记者说,结合甘肃经济总量小、自然条件差、农村人口多、医疗服务能力弱的省情,该省在医改中发挥中医作用,“以最简单的方法解决最基础的问题”。
刘维忠将该省发展中医药事业的主要做法归为四点:突出中医药地位;制定优惠政策;充分发挥优势,全面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实现基层中医药服务网络三个“全覆盖”。
具体实施过程中,甘肃省内各地探索着适合本地实际的创新途径,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调研采访组此行走访了兰州、武威等地,中医药融入医改的举措在这些地区尤为突出。
在武威,当地政府将中医药事业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在机构编制、人才培养、基础建设、资金投入等方面加大对中医药的倾斜支持力度。为缓解看病贵的问题,该地新农合对县级以上医疗机构的中医药服务报销比例在原来提高10%,起付线降低20%的基础上,报销比例再提高10%,起付线再降低10%。
武威市卫生局负责人介绍说,武威乡镇卫生院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设有中医科、中药房,其中70%达到标准化水平,配备了基本中医诊疗设备和中医药技术人员,至少能够提供10-12项中医适宜技术服务。
在兰州甘肃省第二人民医院,这里提倡中西合璧、互惠互补,医院建立了中医科室与西医科室的协作激励机制,推行中医进西医科室查房会诊制度,发挥中医药“简、便、廉、验”的优势作用和中西医结合的综合疗效。
甘肃省二院宣传科科长严国香说,自持续推进中医会诊查房制度以来,2011年中医门诊达7505人次,占全院门诊人次的7.2%,比2009年增长145%,各西医科室的中医查房形成常规,平均住院费、自费药品比例下降,病人就医感受明显好转。
甘肃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则大力发展中医针灸特色疗法,该院办公室主任邢喜平说,医院以针灸来诊疗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及针灸优势病种,目前开展优势病种有:面瘫、偏
头痛、神经性
耳鸣耳聋、
呃逆、颈肩腰腿痛、风湿性关节炎等。
对于针灸诊疗的新技术、新业务,甘肃中医学院附属医院亦有创新,如埋线疗法、小针刀疗法、刺络放血疗法、芒针深刺疗法、百会灸疗法、穴位贴敷疗法等。就穴位埋线而言,通过针具和药线在穴位内产生刺激经络、平衡阴阳、调和气血、调整脏腑,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刘维忠介绍说,截至2011年底,甘肃的中医医院承担了全省约1/4的门诊服务量和1/5的住院服务量,该省在控制单病种医疗费用和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
目前,甘肃仍面临经费欠缺、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严重不足、中医药机构设备设施简陋等问题。为此,甘肃卫生厅建议加快中医药立法工作的进程,加强中医药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建立符合中医药发展规律的人才培养新机制。
来源: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