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子:对初学者对虚寒,阴虚,阳虚等名词认识问题
一直有看到初学者对于肾虚寒,脾虚胃实,阴虚阳虚等等在概念上不太清晰..
首先,阴阳是个抽象概念,世间上是无纯阴纯阳的事物,你可以将事物分为阴类阳类,但阳类(或阴类)的事物中,它们自身中并非无阴性(或阳性)的物质存在,它们之所以分为阴阳,只是相对来区分,何者接近阳,何者接近阴。正如太极图,一片白色中会有一个小黑点,在事物中,我们将其分出阴阳后,因为它本身也存在阴阳共存,所以划分以后的事物也具有阴阳两性,只是孰多孰少问题。正如《素问》: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也就是阴阳无限可分性。
那么何为阴何为阳呢,《素问》: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水火是最能代表阴阳的,过于抽象的就不说了,如果想理解好阴阳,就多想想自然界的水火的性质(形态、温度、趋势等等)。
那么虚实又如何呢,虚为不足,实为有余,人人畅晓。但一结合阴阳估计就有些人会惘了。虚实,是量的问题;阴阳,是质的问题。
我建议初学者,先不要去理会正气邪气问题,很多初学者将阴阳和正邪一合着思考就会混乱了,把阴阳虚实合起来以后得出的概念清晰了,那所谓虚实的概念就出来了。正邪也不过是阴阳,只不过对人有益为正,对人无益为邪,邪能转归为正,正也能化而为邪,正邪转化,乃阴阳互为作用的结果。
还有一个相对绝对问题,阴虚阳实,按正常标准衡量,阴少了,阳正常,但阳相对于阴较多,所以可称阳实。同样,阳多了,阴正常,阴相对于阳较少,所以可称阴虚。
最后就是寒热,寒热看上去和阴阳的概念差不多,但阴阳为大,寒热为小,也就是阴阳囊括了寒热,中医所指的寒热,除了测量的体温,还有自身感觉的温度。也有用来代阴阳而指功能性的,譬如:脾虚寒。脾不足,因而导致寒。
学中医是很辛苦的,辛苦的是在于阅读量,相对现代的人,恐怕很多都做不到了。如果你想学习中医,先去测试下自己古文,唐宋散文是必通,前秦诸子、秦汉经学,也起码有所涉猎。另外,唯物辨证法也需要去学习一下,这样就不容易让中医抽象的概念弄迷乱了。
-----------大道至简,说不清只不过自己没弄通而已
-----------不在于读多少书,关键在于用心去体会
-----------帖子不错,多读书肯定是必要的,但要是执着于名相,那么就变为害了。
用心体会是必须的。呵呵。
-----------解释的好,呵呵,要是都能这样解释,那医书就好明白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