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开云app安装不了怎么办
药师
护士
卫生资格
高级职称
住院医师
畜牧兽医
医学考研
医学论文
医学会议
开云app安装
网校
论坛
招聘
最新更新
网站地图
中医理论中医临床诊治中医药术语标准中国方剂数据库中医疾病数据库OCT说明书不良反应中草药图谱药物数据药学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谁能帮我解谜啊?
    

中医学子:谁能帮我解谜啊?

    我出身在贫寒农家,看到周围的乡亲们很多因病致穷或者人财两空,看到现代医学那么不人道,我高考时填报了中医学专业,希望能用中医来解决穷人的看病问题。入学以后才发现,原来中医药大学和传承中医并非一致。
    失望之余,我并没有放弃中医,我还是会花时间来学习中医,虽然我知道我不够勤奋,否则不会现在是个二百五的水平,但心向往之,听说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氛围好,便考上了广州中医药大学的研究生,来到这里发现再次上当。一晃到了毕业就业的时间,虽然知道中医院是挂羊头卖狗肉,是个巨大的伪中医,虽然毕业前也试图能找家西医院的中医科工作,因为那里或许中医的味道还浓一些,但我还是来到了一家中医院工作。这家医院不讲信用,对医生、对患者、对同行等等,现在医院又刮风了,因为要在后年创二甲医院,医院的前身是西医院,大部分医护人员及全部的领导是西医出身,大家积极贯彻中医药管理局的政策,“积极挖坑,把中医推进去埋了”,重复着所有中医院的老路,甚至有长江后浪推前浪的趋势。所以我很失望,我向其它医院投了简历,机会来了,四川一个县医院(西医院)中医科向我招手了,我该不该去啊?我曾经想过,我本来就想好好学习中医,希望继承和发扬中医,做一个合格的中医,为穷人看病,现在有机会了,我却犹豫了,我怕,我怕自己没能力实现自己的目标,我怕我会穷得连读书时欠下的债务都还不起,我怕我的亲人生病时我赶不到,因为离家远而且交通不便,所以我请求大家帮我解解谜,分析一下!谢谢!

-----------你说的都对,要就自己出来单干。高手在民间。
-----------在现实面前,理想算不得什么。虽然我支持中医
----------- 本帖最后由 laohusheng 于 2012/12/7 00:56 编辑 www.med126.com

回复 枝头明月 的帖子

       出路就在眼前!道路自己选择!康庄大道是没有的。如果心存疑虑!不妨先去看看!考察一下嘛!呵呵呵呵呵!说得不一定对啊!
       我今年61岁,是2007年开始学习中医的,一路走来,家人反对!朋友反对!找不到知音!母亲糖尿病、心脏病。。。。。。就是不相信中医,弟弟也都反对!看着母亲在医院被西医折腾,又心疼又生气!只有顺其自然。好在我有自己主业,不愁吃饭问题!我刚认识一个朋友,在湖南益阳,很年轻,祖传中医世家,原来门面现在开不下去,社会打压太历害!还有一个中年朋友在广东中山,一面做保安一面啃中医,也在坚持!坚持就是胜利!撤退就是失败!
       我始终相信,中医是光明的前途!孙中山先生: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我想这名话用到中医上在贴切不过了!我还要坚持!坚持!再坚持!再难也要顶下去!好在也不觉得太难!要想做真中医,任重道远啊!总而言之:心放正,什么都好!阿弥托fo!呵呵呵呵!不知道对你是否有帮助?!祝愿你!年轻人!

----------- 本帖最后由 hhbffq 于 2012/12/7 08:55 编辑 www.lindalemus.com/sanji/
枝头明月 发表于 2012/12/6 19:46
我出身在贫寒农家,看到周围的乡亲们很多因病致穷或者人财两空,看到现代医学那么不人道,我高考时填报 ...


现在临床患者的疾病治疗过程非常复杂混乱,如使用了西药,得首先了解西药的撤药综合症问题(如治疗-高血压癫痫病、糖尿病等各类疾病的西药与各类激素的长期使用——都不能骤停)——否则骤停西药-只服用中药汤剂-病情仍然会恶化(产生撤药综合征),这时你必将惹上官司,赔个倾家荡产——这是中医个体开业所面临的严峻问题,不能不严加注意!而医院有一整套管理制度可以预防此类风险,遇到疑难病可以开会诊单请专家会诊,无须你一个人大包大揽一切——所以医院虽然目前的现状不能令人满意,但可以锻炼你对临床疾病的诊疗常规操作规范(这是主治医师的基本要求);另外,现在中药的质量也存在很大的问题,即使辨证论治正确,也会发生疗效差的问题——所以个体开业得等到你的实际水平达到副主任医师水平之时才是合适的!
你现在是中医硕士吧,在医院里坚持3~5年临床-然后可以争取考上国家名中医的博士研究生(如最年轻的国医大师张学文的博士研究生)-这是你在医院3~5年的时间内必须做到的准备功课,否则即使你勉强考上,你也是跟不上名中医的临床思路的——张学文的有关论著的电子书网上都可以免费下载,争取把张学文的临床经验全面加以掌握,然后你今后有机会跟师学习,就能在学业上突飞猛进了!
以上建议仅供参考-祝你成功!
======================================================================
国医大师:张学文

2011年01月04日13:28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张学文,男,汉族,1935年10月出生, 陕西中医学院主任医师、教授,1953年5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在首届国医大师中,已经74岁的张学文年龄最小,被称为“年轻的国医大师”。殊不知,张学文是陕西唯一的国医大师,也是西北五省唯一的国医大师。他从医50余年,执教40余载,在中医急症、温病学、疑难病等领域均有较高造诣,对一些病机理论有颇多创新。由于他擅长治疗中风等急症,又有中医急症高手之美誉。

勤奋好学 熟谙经典
三次进修奠定学术坚实基础
  “鸡鸣而起,星高而息”是张学文幼年苦读医书的真实写照。对《内经》、《伤寒杂病论》等经典,他视为珍宝,爱不释手,每有体会则点批强记。
  1935年,张学文出生于陕西汉中的一个中医世家。年幼时,他在祖父和父亲的指导下,背诵《医学三字经》、《濒湖脉学》、《药性赋》、《汤头歌诀》等,很快跨进了中医药的神秘之门。
  “鸡鸣而起,星高而息”是张学文幼年苦读医书的真实写照。从15岁起,他随父亲学习中医,临证诊病,辨认药材。张学文回忆,每天父亲都听自己背诵《药性赋》、《汤头歌诀》,稍有错误,马上给予纠正,并要求反复吟诵。自己也从不敢懈怠,早背诵,晚抄写,直到学会记牢。对古代经典著作,他视为珍宝,爱不释手,每有体会则点批强记。
  18岁,张学文参加原汉中南郑县统一考试。他至今还记得当时考试的情景。考官问考生,知道“龙虎汤”的举手,张学文左右看看,自己是唯一举手的。在50名考生中,他是年龄最小的,个头最矮的,交卷最早的,成绩是第一的。以优异成绩出师后,他开始了独立的从医生涯。1953年,张学文到该县武乡镇父亲创办的“致和堂”诊所应诊。
  1956年,张学文考入“汉中中医进修班”学习,重点攻读了《内经》、《伤寒杂病论》等经典著作。日后之所以能成为临床大家,与他对经典医籍的熟读深悟、强记硬背、灵活运用分不开。
  1958年,张学文又考入陕西省中医进修学校(陕西中医学院前身)中医师资班学习,毕业后留校任教。
  1959年,他参加卫生部委托南京中医学院举办的“全国首届温病师资班”学习,师从全国著名中医内科专家孟澍江教授。在此期间,他大开眼界,学习兴趣日益高涨,特别对温病学说等学派产生浓厚兴趣,对其学术细细研究品味,并撷取其精华。

妙手施治 屡起沉疴
把千人生命从死神手中夺回
  他自拟“绿豆甘草解毒汤”,使许多急性中毒患者起死回生;他采用中药汤冲服安宫牛黄丸方法,使乙脑学生3天清醒;他运用“益肾、活血、退疸”手段治疗急性黄疸型重症肝炎,患者7天后病情减轻。
  “中医不是慢郎中,在历史的各个时期,中医都是非常重视急症的。”张学文解释,古代传染病多,死亡率高,中医在急、危、重、难病中发挥了很大作用,尤其在急症上的治疗优势功不可没。多年来,他精心钻研和实践,在中风、高热、昏迷、中毒等病证的机理探讨和治法方药研究中,总结出一套切实可行的经验。
 
恪尽职守 有求必应
将“万事德为先”作为人生准则
  从医50余载,始终坚持“对病人似亲人”的祖训,把治病救人当成自己的日常工作。打电话的,到家中求诊的,他热情接待,有求必应。遇到困难者,他也尽自己最大能力,一帮到底。
  “治病救人就是我的日常工作。”张学文认为,患者有病很痛苦,如果看病再被折腾,会加重病情。为此,他都尽力满足患者的要求。多年来,虽然身居多职,他仍坚持定期出诊;无论是外出讲学还是开会,他都一视同仁地为患者免费诊病。
  在陕西中医学院一附院,记者见到张学文刚为一位患者诊病结束,又赶到病房查房。他仔细为患者诊脉,查看舌苔,叮嘱患者服药、生活注意事项,并一一指导学生。在走向另一间病房途中,被一中年妇女拦住,说有病人叫他。张学文急忙赶去看望,原来这位病人听到张学文的声音,让病友家属喊他为自己诊病。已是晚上8点多钟了,在张学文诊所门前还有几位老人排队。一个说,张大夫限挂20个号,自己担心挂不上号,中午11点就来了;另一个说,是下午1点多来的,再晚就排不上号了。
  第二天7点刚过,张学文就来到诊所,一直工作到下午两三点。诊所面积不大,条件非常简陋,几个电扇呼呼地吹着,张学文被患者团团围住。站在诊桌旁的一患者说,这里挂号费低廉,一服药也只有10多元,很便宜,老百姓都能承受。另一候诊患者说,听朋友说张大夫的药灵,态度好,收费低,自己才从甘肃慕名赶来的。
  遇到生活困难的患者,张学文总是用最经济实惠的方药为他们治病,甚至亲自为患者交纳费用。咸阳礼泉农村一位贫困患者饱受心脏病折磨,张学文知道后帮其解决了一些困难,还精心治疗使其康复。前不久,这位患者专程送来一份珍藏了20年的发黄药方,以表达感激之情。
  如今,他每周分别在陕西中医学院一附院、二附院以及诊所出诊,病人依然络绎不绝。看到这种情况,张学文感到很不安。他坦言自己年纪大了,已经力不从心,不像年轻时有求必应了。怎么解决这个难题,有人提议预约挂号,张学文担心外地病人挂不上;提高挂号费,惟恐把贫困患者挡在了门外;让学生应诊,认为慕名而来的患者不乐意。总之,目前要尽力而为,做好一切工作,对得起患者,对得起国医大师这个称号,张学文如是说。

师古不泥 大胆创新
新观点、新方药、新成果接连不断
  他提出“颅脑水瘀证”新观点,将瘀、水、热、毒四大病因有机结合为一个整体,从而开辟了我国中医治疗多种脑病的新途径;他改变传统中药给药途径,研制了一系列方药,参与制订《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等。
  “中风病属急症之一。中风病常常发病急骤、病情危重,变化多端,而气血逆乱、瘀阻脑络是中风发病的关键。”张学文将中风病发生发展概括为四期六证。四期为中风先兆期、急性发作期、恢复期、后遗症期;六证为肝热血瘀、痰瘀阻窍、瘀热腑实、气虚血瘀、颅脑水瘀、肾虚血瘀。他提出的“颅脑水瘀证”的新观点,将瘀、水、热、毒四大病因有机结合为一个整体,从而开辟了我国中医治疗多种脑病的新途径;拟订“化瘀利水、醒脑通窍”大法进行治疗,还研制了“脑窍通口服液”,临床效果良好。
  治疗中风病,传统的口服煎剂给药法对于危重病人来说多有缓不济急之弊。张学文师古不泥,大胆创新,将临床证明的有效方药通过实验改成了中药静脉滴注剂、肌肉注射剂、肛肠灌注剂、片剂、口服液等剂型。他拟订的“清脑通络片”处方,曾多次获奖。并由陕西中医学院转让给天津天士力药厂正在申报新药。
  由于改变了传统中药的给药途径,药效发挥更加突出,临床疗效明显提高。如用“通脉舒络液”配合中药汤剂辨证治疗中风急症237例,总有效率达99.1%,治愈率达74%,与传统疗法及西药对照观察比较,具有疗效高、疗程短、安全可靠、后遗症少等优点。由他主持研究的这项课题荣获1986年度国家中医管理局重大科技成果乙等奖。
  其实,当时研制纯中药静脉滴注剂是冒很大风险的。对刚研制的制剂,张学文并没有给患者试用,而是先给自己和另一位助手静脉滴注1周,亲身体会安全无毒后才给病人使用。此后多批次制剂生产出来都是这样。30多年来,这种院内制剂在临床用于治疗内、外、妇、肿瘤各科属气虚血瘀证患者逾万人,均取得了显著疗效,且无一例严重毒副作用发生。
  “七五”计划开始后,张学文先后任全国中医内科学会中风急症协作组副组长、组长以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中风病急症协作组组长。在短短8年间,中风协作组取得11项重大科技成果,多次受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表彰。特别是他参与制定的《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为中医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的制定开创了先河。此后,又先后参与制订了中风病护理常规、预防及康复规范和中风病证候辨证量表以及中风先兆证诊断及疗效评定标准。
  探究张学文成为国医大师的内在原因,乐于临证、勤于笔耕是其关键。他发表的学术论文有70余篇,先后出版的《张学文中医世家经验辑要》、《医学求索集》、《疑难病论治》及《中风病》等10余部专著,凝聚着他为振兴中医急症事业的一片心血。

言传身教 弘扬岐黄
时时履行中医传承使命
  他执教40余载,聆听过其教诲的学子不计其数,培养的弟子也有百余名,很多学生已成为享誉全国、闻名海外的高级中医药专家。
  “治学严谨,精益求精,传授医术不厌其烦。对学生不但有学术要求,为人品行要求更高。同时,他率先垂范,实为楷模。师从导师多年,受益匪浅。”张学文的研究生、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教授良铎这样评价张学文。
  1997年,张学文听说陕西中医学院不少山区来的特困学生生活困难,常常只吃馍夹辣椒,便主动将自己的国务院特殊津贴捐给了两位大学生,一直到他们毕业。
  在临床上,他将自己多年积累的宝贵经验毫无保留地传给学生。看病时,他边为患者诊脉,边告诉学生,“五十不止身无病,数内有止皆知定。”意思是说,脉搏跳动的快慢、强弱以及有无间歇,依此可以判断患者病情的轻重。
  张学文的研究生、陕西中医学院院长周永学体会,老师切脉后善于和患者沟通,其实他是运用了心理疗法。一些温和鼓励的话语,对心境不佳的病人影响很大,起到了增强信心的作用。
  周永学还记得,当时老师带他在乾县开门办学时,百姓前来看病,老师开方必有丹参,一时竟造成乾县无丹参。老师对丹参情有独钟,在中医学术界素有“张丹参”雅称。老师对伏天怕冷的怪病,采用温阳活血的方法进行治疗,让病人坚持服用含有丹参的中药,1年后逐渐康复。
  运用丹参时,张学文说,丹参具有凉血解毒、消肿止痛、排脓生肌功效,治疗毒疮疥皆可应用。同时也告诫学生,凡脾虚便溏者、妊娠者慎用丹参。另外,丹参之用量,古今差别很大,要先从较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
  在教学上,张学文率先对本科生和研究生进行了中医内科急症的强化教学。几十年来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高级中医人才。他不辞劳苦,常常奔波于全国各地讲学、诊病,传播中医急症研究的新思路、新方法和新成就。近年来,他退而不休,先后为广东、浙江、陕西带教高级学徒7人。如今,很多学生已成为享誉全国、闻名海外的高级中医药专家,成为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的生力军。
  “开朗、乐观的老师,使我们的中医学习变得轻松而愉快。”广东省中医院针灸科主任符文彬是张学文的学术继承人,他说,老师每年两三次来广东讲课,通常水都不喝一口,一气讲到下课,老师对脑病、温病研究得很透,处方用药很特别。跟师上门诊多次,印象最深的是老师的笑容。
  在发挥余热的同时,张学文打算做好3件事:一是写书,完成“疑难病重症危症医案”、“全国名老中医讲习班讲稿集粹”以及《中国中医昆仑》约稿的写作任务;二是教书,继续做好传帮带,把多年的诊疗经验和心得体会传给后学;三是看病,尽自己最大努力帮助患者,特别是为贫困患者解除病痛,减轻他们的精神和经济负担。
  一个“杏林恩师”牌匾悬挂在张学文的客厅里,这是学生们在他70岁大寿送的。4个苍劲有力的大字,表达了学生对老师的感激和敬佩之情。“耿直为人,认真做事,实事求是,是我做人的原则;治病救人,培养学生,是我日常的工作;继承发扬、整理创新祖国医学,是我终生奋斗的目标。”张学文的治学格言,道出他为人从医的远大志向,也彰显其独特的人格魅力。(记者 周颖)

张学文小传
  1935年,生于陕西汉中一中医世家
  1949年至1953年,随父学习,参加原汉中南郑县统一考试,以优异成绩出师
  1953年,进入原南郑县武乡镇“致和堂”诊所应诊
  1956年-1959年,先后在“汉中中医进修班”、陕西省中医进修学校(陕西中医学院前身)中医师资班学习,毕业后留校任教;又进入“全国首届温病师资班”学习,师从孟澍江教授
  1963年-1987年,先后担任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内科主任,陕西中医学院医疗系主任、副院长、院长等
  1990年,成为首批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
  2008年,被评为陕西省首届名老中医
  2009年,被评为首届国医大师


-----------确实是个多难的命题,哎
-----------你学的还不够,你得再好好学,学好了自己出来干啊  ,像我一样,我现在可以用中药给别人治疗高血压癌症等别人治疗不好的病,比在医院好多了,在医院还得受那些西医‘砖家’的压迫。现在很多患者都很信任我,因为效果好,病人才信任啊。我可是苦学了十年才得现在的成果啊。
-----------学医的目的,本来就是为了解除病人的痛苦,不是为了做传教士,所以无论中式、西式、学院的、民间的,只要它是能有效、安全、价廉地为人治病的方法,都应该学过来。如果能够做到这样,可能就是当今的张仲景了。目前西医盛行,作为医生,不懂西医肯定不行,这个现实不能回避。且不说西医有什么长处,一个已找西医看过的病人来找你,你总应了解他前些时的诊治情况和现在还用一些什么药吧?这就要求你有西医知识,还要求你有找出未能收效的原因。所以我认为学中医不应排斥西医。如果你医术了得,肯定有许多患者要找你,去广东省中医院看看,便知我言不谬,那里许多医生,不预约就无法挂到号。如果你认为去四川不理想,那就留下来努力提高自己,既然是研究生了,我相信你有这个能力。
-----------广西王永吉老师是广西桂林吗?
-----------支持到四川去,楼主,练好技术后回家乡开诊所,服务百姓。
...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皖ICP备06007007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