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动于中当前离线 - 阅读权限
- 100
- 积分
- 1776
- 注册时间
- 2006/6/10
- 最后登录
- 2012/2/28
- 在线时间
- 4294小时
- 精华
- 6
- 日志
- 1
- 主题
- 52
- 帖子
- 1600
| 2#发表于 2008/11/14 16:34|只看该作者 浅论《皇极经世》邵雍终生隐居,潜心玩易,身后将他逆往知来的全部预言以极其特殊隐秘的象数化语言留在倾生精力撰写的<<皇极经世>>一书中.邵雍身后,他的著作由他儿子邵伯温篇为十二卷六十四篇.首六卷<<元会运世>>凡三十四篇,次四卷<<声音律品>>凡十六篇,次<<观物内篇>>凡十二篇,未<<观物外篇>>凡二篇.前六十二篇是邵氏自著,未二篇是门人记述.书中有多种图表,用以推演义理.他的这部易学专著对后世影响非常之大.
<<皇极经世>>是一部运用易理和易数推究宇宙起源,自然演化和社会历史变迁的著作,以河洛.象数之学显于世.[皇极]一词来自<<尚书.洪范>>孔颖达疏:皇,大也;极,中也.以此书名,意为以最大的规范来经纬世事.
<<皇极经世>>是一部预测古往今来国运盛衰.生死奥秘的奇书.它的预测远到开天辟地.人类毁灭,近至历朝历代之兴亡.邵雍在书中以元.会.远.世为经线,以声音律吕为频率,以六十四卦象和伏羲先天八卦图为纬线,把对天地万物的神奇预测极其隐蔽地蕴含在他独创的博大体系中,倘若谁能参透玄机,就必须玩活就个魔方,因此,就得首先找到这旋转这个魔方的枢纽.
元.会.运.世是邵雍推算宇宙万物的生灭及人类历史的兴亡而创立的一套天体学理论.他在推演漫长无际的宇宙生化规律时,感到日常所用的时间单位不够用,因此再创了一套数理公式.他以<<易经>>六十四卦圆图为体,将八宫与元.会.运.世.时.岁.月.日.时相配合,再将宇宙天地及人类社会的历史纳入其中,从而创立了一套上可测天.中可测人.下可测地的博大预测体系.那么元会运世这套预测体系的奥妙何在呢?千百年来能勘破此中奥妙之人少之又少,因此学术界一般把<<皇极经世>>之学视为绝学,大多数人都知难而退.
所以,如欲破解这一哑谜,首先必须弄懂这四大时间单位是如何计算.我们若从通常使用的年为基础进行换算,那么一世便是三十年,一运等于十二世,相当于三百六十年,一会等于三十运,相当于一万零八百年,一元又等于十二会,换成年为十二万九千六百年.这里有一个规律可循,这就是元.会.运.世四者都是遵守着十二.三十这两个数隔位相乘.邵子为什么要起用这两个数呢?他认为,这两个数代表着天地运动的节律.只要我们细心观察一下,便会发现这个节律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也存在.例如一年有十二个月,一月有三十天,一天有十二个时辰等.这些都表明十二与三十是两个极重要的数字,它们就好象天地运行的脉搏一样,掌握了它的奥妙,便能对宇宙万物的盛衰进行推算.邵雍就是按照这一原则创立了他的预测模式.且看他是如何把易理与数理融为一体的.
原来,由八卦交互重叠而成六十四卦后,八经卦以先天八卦次序从复卦开绐,按伏羲先天六十四卦圆图,依顺时针方向轮流值事,每五卦为一会三十运(10800年),但其中不包括乾.坤.离.坎四卦.每一值事卦下又有六个之卦,各管一运.六十卦正好与一个文明周期三百六十运相契合.{注:为什么邵子不用六十四卦而用六十卦呢?他有他自己的解释.他说.乾为独阳,坤为专阴,独阳不生,专阴不成;而离.坎为春秋之门,故在预测天下大事时不用}这样就产生了一幅卦象与时间有机结合的预测系统.
例如:1998年.按邵氏纪年法,为文明大周期之69045年,按元会运世的规律推下来,处于月之午七.星之乙一百九十二.辰之申二千二百零一世的第十四年.经会卦.经运卦都是姤卦.经世之卦为鼎卦.那么即是说我们现在1995至20005年行的是鼎之旅卦.今年2004年的年卦是地山谦卦.各位易友如果对推算国运.世纪大事有兴趣的,可自行按卦推算. -----------我们从邵雍的有关诗中得知,其所谓的《皇极经世》的内容是“中间三千年”的历史大事记。又从其弟子张岷的记述(《张岷述邵雍行略》:先生治《易》、《书》、《诗》、《春秋》之学,穷意、言、象、数之蕴,明皇、帝、王、霸之道,著书十余万言,研精极思三十年。观天地之消长,推日月之盈缩,考阴阳之度数,察刚柔之形体,故经之以元,纪之以会,始之以运,终之以世。又断自唐、虞,迄于五代,本诸天道,质以人事,兴废治乱,靡所不载。其辞约,其义广;其书著,其旨隐。)邵雍“著书十万余言”,则进一步得知原本《皇极经世》必不是今见之冗长版本,除却《观物篇》(程颢《邵雍先生墓志铭》:有《问》有《观》,以饫以丰。)数万字之外,原本《皇极经世》也只能是“经世”的“三千年”历史大事记内容。 由此可见,今见之《皇极经世》中之“以运经世”及《观物(内)篇》是为邵雍亲笔著述内容,而其余则为其子邵伯温辑入并有所扩展之内容。 四库馆臣谓邵雍之书“能明其理者甚鲜”,其原因则在于“其书浩繁”,而邵雍弟子张岷则称邵雍著述“其辞约,其义广”,显然矛盾。究其根本,“浩繁”的原因就在于邵伯温的整理过程中加入了很多东西,特别是其祖父的声音律吕之作,又扩展了“以元经会”及“以会经运”的版面,遂使得是书积板达“千三百余板”。如此,焉能不“浩繁”? 其实,我们今天研究邵雍著作,其主要内容就在原本《皇极经世》、《观物(内)篇》及张岷的听讲笔记(即《观物外篇》)。诚然,我们数落邵伯温之过时,亦当不忘他的贡献则在于《观物外篇》的整理存世。而邵古的“声律韵类古今切正,为之解曰正声正字正音者合三十篇”则不在邵雍的“先天之学”范围之内,亦不当为所谓“易外别传”的内容。 我们考证邵雍原本《皇极经世》的内容,目的则在于“执简御繁”。明确了原本《皇极经世》的主要内容,对于研究中正确取舍今见本《皇极经世》(或《皇极经世书》)的有关内容,会有所帮助。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