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参考报》记者从公安部获悉,在公安部统一指挥下,浙江、山东、河南等地公安机关首次全环节破获了一起特大利用地沟油制售食用油的系列案件,摧毁了涉及14个省的“地沟油”犯罪网络,捣毁生产销售“黑工厂”“黑窝点”6个,抓获柳某、袁某等32名主要犯罪嫌疑人。
此案的侦破揭开了食用地沟油的神秘面纱———至此,一个集掏捞、粗炼、倒卖、深加工、批发、零售等六大环节的地沟油黑色产业链终于浮出水面。
原料:餐厨垃圾,又脏又臭
【破案经过】2011年3月,浙江宁海警方在“大走访”中接到群众举报,发现当地有人利用餐厨垃圾等炼制地沟油。3月28日至30日,宁海警方采取行动,先后抓获专门收购、粗炼地沟油的黄某等六名犯罪嫌疑人。
掏捞地沟油本来是一种环保的“循环经济”,可以用作生产生物柴油、肥皂等化工品的原料。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浙江省几家生物柴油厂反映,近年来,地沟油价格飙升,从2000元每吨涨到5000元每吨,但是还是收不到。
“我收的地沟油后来卖给山东济南的格林生物能源有限公司,他们说是要拿去做饲料油。”黄某说。
这家格林公司真的是拿去生产饲料油吗?黄某透露的一个情况引起了警方的关注———格林公司的采购员在采购时要测“酸价”,而据业内人士介绍,只有生产食用油才需要测“酸价”。警方据此判断,格林公司有用地沟油生产食用油的重大嫌疑。案件上报后,公安部高度重视,立即挂牌督办。
生产:分工严格,行动诡秘
【破案经过】根据警方调查的线索,今年4月至7月,警方对格林公司展开调查。7月4日,公安部统一指挥山东、浙江等地警方协同作战,成功捣毁济南格林生物能源有限公司用“地沟油”炼制食用油的“黑工厂”,查获非法生产线两条。
在宁海县看守所里,面对记者的提问,格林公司总经理柳某依然言辞闪烁“格林公司投资了约1000万元。我们把从各地收购来的地沟油进行脱色、脱脂、脱酸、脱臭,准备生产生物柴油和脂肪酸。”柳说。
据浙江省公安厅治安总队副总队长丁仕辉介绍,警方在对格林公司侦查时发现,该公司厂区上空飘散着生物柴油厂所没有的油香味,经常有大量的“白土”运进厂区———这种“白土”是食用油加工过程用于吸附异味的必用原料。
“当时我们在格林公司周围通宵蹲点守候,发现这家工厂戒备森严,工作人员行动诡秘,往往在凌晨把原料油运进来,把成品油运出去。”全程参与侦破此案的宁海民警洪聚峰说,“厂区周围安装了铁丝网和密集的闭路监控,采购、生产、销售等不同环节的人分工严格,互不知晓,我们判断里面肯定有名堂。”
更令人生疑的是,该公司还采取了一些反侦查措施。6月2日早上,该公司一辆运货车驶出厂门,洪聚峰开着一辆当地牌照的普通轿车尾随跟踪。但洪聚峰很快发现,还有一辆轿车跟在自己后面。紧接着,运货车没有直接上高速,而是绕城区兜了一个圈子。当他们发现洪聚峰驾驶的车辆也跟着兜圈子时,后面的轿车上前超车,并急速向洪聚峰驾驶的车辆靠过去,企图通过制造交通事故来判断洪聚峰的意图。
“当时幸好我及时打轮,车子没撞上,但那次跟踪就没法继续了。”洪聚峰说,“后来柳某在接受审讯时交代,每次都会派一辆车跟着运货车,把运货车送到高速路口才返回,由此可见犯罪分子警惕性之高。”
销售:牟取暴利,假冒名牌
【破案经过】根据格林公司成品油的流向,郑州宏大粮油商行进入警方视野。7月14日,公安部指挥浙江、河南等地警方抓获该商行负责人袁某等17名犯罪嫌疑人。在这起案件中,警方共查获用“地沟油”炼制的食用油成品100余吨、已灌装为假冒品牌食用油100余箱。
浙江省宁波市公安局副局长王伟标介绍,犯罪嫌疑人为避讳地沟油这一“不雅”称谓,对深加工时的油称为“毛油”,出厂后称为“红油”,销售时称为“米糠油”“
棉籽油”;应付政府监管部门时,则称为“饲料用油”。
为牟取暴利,郑州宏大粮油商行经营户袁某把这些来路不正、自己不敢食用的油,批发给郑州郊县的一些粮油店,或者经灌装零售给周边的宾馆、饭店、工地食堂、夜排档、油条摊。警方在搜查时还发现,部分地沟油还被贴上某著名食用油品牌商标。
8月10日,北京市食品安全监控中心对浙江公安机关送检的油样出具了检测结论,指出格林公司用地沟油生产的食用油含有多环芳烃等多种有毒有害物质,其中有相当部分具有高致癌性。
“两年不到的时间,上万吨地沟油进入市场。根据我们目前掌握的情况,格林公司还有其他销售下线,目前正在进一步调查取证。”洪聚峰表示。
“像我这样的厂还有不少,有的规模比我要大得多”
地沟油制售食用油案件凸显监管缺失
“我们在侦破这起案件过程中碰到了很多困难,暴露出我国食品油制售环节的监管缺失。”负责侦破此案的浙江省公安厅治安总队副总队长丁仕辉说。 丁仕辉介绍,掏捞、粗炼地沟油并卖给工业企业进行回收,这是符合环保和节能政策的,并不存在犯罪,但是有些不法人员却贪图利益,将地沟油卖给可能制造食用油的厂家。
“油卖给谁,干什么用,我们是不管的,谁的价高就给谁。”犯罪嫌疑人黄某对记者表示,他在贩卖地沟油的过程中,除了公安,没有任何行政执法部门对油的去向进行监管。
《经济参考报》记者了解到,格林生物能源有限公司并没有生产食用油的许可,可是在近两年时间内,该公司没有生产过一吨生物柴油,而生产销售的地沟油却过万吨,账户往来均为粮油企业。公司总经理柳某称,在此期间,当地质检、工商等职能部门没有对其进行过检验和调查。“在我们那里,像我这样的厂还有不少,有的规模比我要大得多。”柳对记者说。
在批发环节,作为油品销售商的犯罪嫌疑人袁某对记者表示:我们这里进货很多时候是没有质检报告和出厂证明的,工商部门一般也查不到。一般来买这种油的人是小饭店、食堂老板,因为比同类油便宜一些,所以销路不错,很少有库存。“危害实在让人触目惊心。”
“地沟油案件,看上去链条清晰,实际上,由于环节众多,而且不同环节在‘罪与非罪’上界限不太清晰,这给警方侦查带来了不少困难。”宁波市公安局副局长王伟标说,比如,仅仅收购地沟油原料一般不构成犯罪,对地沟油进行深加工也不一定是犯罪,因为它可以用于正当目的;把地沟油当作食用油销售很可能涉嫌犯罪,但这个环节往往比较隐蔽。这也是地沟油传闻很多却鲜闻案发的重要原因。
公安部治安管理局局长刘绍武表示,这起案件的侦办实践证明,食品安全案件环节多、链条长,隐蔽性强、跨区域广,行政违法和刑事犯罪相互交织等特点十分鲜明。此次案件的成功侦破,是各警种密切合作、区域警务合作、公安机关与行政主管部门合作的成功典范,对全国公安机关进一步打击“地沟油”等食品安全犯罪有着重要意义。
警方掌握的大量证据充分证明,使用地沟油炼制食用油的工艺流程,仅是简单的物理分离,大致分为水解、蒸馏、分体3步,与炼制生物柴油的化学反应过程截然不同。此前一些专家所称“用地沟油炼制食用油技术工艺复杂,一般人难以掌握,且炼制费用昂贵、得不偿失”,是不符合事实的误导。
除此之外,本案背后更折射出我国在地沟油监管机制方面存在的三大问题。
一是标准缺失。“从外观、色泽上看,用地沟油炼制的食用油与正常的食用油很难区分。”“现在国家对什么是地沟油并没有一个明确的认定标准,如果只是按照现有的食用油标准,甚至会得出地沟油符合标准的荒谬结果。”王伟标建议,“有关单位能不能研发出一种检测技术,让老百姓可以很方便地辨别是不是地沟油呢?”
二是监管不力。在警方侦破的这起地沟油案件中,在掏捞、粗炼、倒卖、深加工、批发、零售等各个环节,我们都没有看到有关部门的身影……结果,涉及多个环节的地沟油犯罪往往成为监管
盲区。
三是出口不畅。只要有餐厨垃圾就会有地沟油,地沟油原本可以作为生产生物柴油等化工品的原料,但格林公司为什么要冒险生产食用地沟油呢?“因为我们生产的生物柴油根本卖不出去。国内的加油站控制在中石油、中
石化手里;它们不收,我们的产品就没有销路。”柳某说。
公安部治安管理局副局长徐沪建议,国家应尽快出台针对地沟油炼制食用油检测标准,并对真正用地沟油生产生物柴油的企业给予政策支持。
第一现场
充满神秘气息的地沟油厂区
在民警的带领下,记者沿着一条泥泞的小路,来到浙江宁海县
桃源街道隔水洋村一处隐蔽的小树林里,地方很小,几十平方米的露天空地,原来用来粗炼地沟油的一口大缸还立在那里,黑漆漆的缸里面盛满了从下水道里捞上来的各种剩饭、剩菜,散发出的阵阵馊臭令人作呕……
在特大地沟油制售食用油案件侦破过程中,《经济参考报》记者随着办案民警来到了地沟油的粗炼、生产、销售现场,试图探明地沟油流向餐桌的途径。
粗炼现场:老远就能闻到臭味地点:宁海县桃源街道隔水洋村
在浙江宁海县桃源街道隔水洋村,记者发现,虽然炼制地沟油的地点距离附近民居还有一段路,但当地村民却饱受其害。“老远就能闻到臭味;烧完的渣滓里面,像什么肉骨头、鱼虾、
蟹壳,啥都有。”正在旁边种地的村民杨根木对记者说。
当地村民杨时官告诉记者,那些人晚上悄悄地将餐厨垃圾从外面拉进树林里,然后用大锅高温炼煮,将漂在上面的油捞出来,用桶盛出来,用车子运走,不知道运到什么地方去了。
生产工厂:整个厂区充满神秘气息地点:济南格林生物能源有限公司
从表面上看,山东济南的格林生物能源有限公司十分正规,没有什么疑点。厂区厂房布局错落有致,各种设施一应俱全。但那些用作生产生物柴油的设备却崭新如初,没有一点生产柴油的痕迹。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却是大量尚未加工的地沟油原料。
公安民警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查守候,发现了这家名为生产生物柴油的企业有很多地方值得怀疑。
在远离市区的地方,该公司厂区上空始终飘散着生物柴油厂所没有的油香味。在仓库内,存放了大量用铁桶盛放的粗炼地沟油,这些都是从浙江、四川等地收购来的。侦查人员在厂区内发现了有大量的“白土”———这种“白土”是食用油加工过程用于吸附异味的必用原料。
而厂区内,到处都安装了监控设备,外来人员稍有接近就会被保安发现并阻止。厂内的工人不得随意走动,更不能向其他车间的人打听生产的产品和流程。整个厂区充满神秘气息。
更令人怀疑的是,该公司进货和出货的时间全部是在凌晨,生产生物柴油的企业却开出了运输食品油的槽罐车。当公安人员试图跟踪车辆的去向时,却遭到了另一辆轿车的反跟踪。
销售商行:在同行中的名气不小地点:河南郑州宏大粮油商行
在粮油市场诸多商行中,犯罪嫌疑人袁某的河南郑州宏大粮油商行并不显眼。但她在同行中的名气却不小,因为她能搞到便宜的“米糠油”,很多人专门向她购买这些比市场上便宜得多的食用油。
在商行内,一套用来灌油的设备引起了侦查人员的注意,在房间内堆放了大量的空油桶,而这些油桶的外包装都是某国内著名品牌的食用油“我们这是给自己员工发福利时自己灌灌的。”在证据面前,袁某的解释如此苍白无力。
记者了解到,还有不少交易并不在市场内完成,而是直接从厂家用油罐车进行运载到用油单位,油品的质量相关质检和工商部门根本无法直接接触到。
记者:方列 邹伟
来源:经济参考报
-----------食品安全的背后折射的是集体道德沦丧、法制缺失。
-----------很可怕,不敢在外面吃饭了
-----------很关心怎么处罚这些人,才能杀住后来者。
-----------我等屁民只是待宰的羔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