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时读论语,读到仁者爱人,泛爱众,而亲仁,总有拍案叫好的念头,博爱啊. 再读到墨子兼爱,又是大呼. 再读到孟子批墨子无父为禽兽,则是大大的疑惑不解了.他们不都是一样倡导博爱么,哪来那么多的深仇大恨,以至于孟子这样修为的人必欲置墨于死地而后快,恨不得再踏上一只脚? 再读到孔子斥人"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而曰"吾党之直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 便更觉迷惑了.
当然,夫子四十而不惑.我等凡人,有点儿疑惑便是很自然的了. 但时间也能慢慢让人明白点儿东西.后来就明白了施由亲始这个关键. 墨家后学夷子调和儒墨,提出"爱无差等,施由亲始",我看是近于道了,但仍招儒家后学孟子的无情批判. 孟子说施固由亲始,是以爱非无差等,这是孟子的神经绷得太紧了,其实这个时候他们之间已没什么区别了,会意忘言即可. 这时候孟子的话变的可以理解了,而且是那么的正确. 孟子说杨朱为我是无君,墨子兼爱是无父,无君无父是禽兽. 本质上是杨朱墨子走向了两个极端,施由亲始才是儒家倡导的正确的中庸之道. 为我固不可取,其害易知,兼爱披了层美丽的外衣,看起来很美,其实有实现起来的困难,其害虽不易知却亦不小.
为何要施由亲始? 这里有两层含义. 一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有个笑话说有人拿了一张饼不知道从哪里下嘴而饿死, 这样的事情在现实中不太可能发生, 但类似的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就不小了, 墨家讲兼爱, 怎么去爱? 对着张饼子,你知道从离嘴最近的地方下口,对着爱,则需要儒家先圣告诉你, 施由亲始, 从你身边的人开始. 然后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只有这样, 你才能明白怎么去爱人, 才有了爱的能力, 才有了泛爱众的基础, 不然, 兼爱之说便是空谈. 这也是为什么讲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一家不治何以治天下. 第二层含义是弱水三千只取一瓢. 真正能做到泛爱众,唯有上帝, 我等凡夫俗子, 怕是有心无力. 弱水三千, 芸芸众生几十亿, 只取一瓢饮, 深爱你身边的亲人. 一来你的爱不至于过于分散,便能爱的最好了. 二来这样每个人都有了被爱的保证, 每个人的世界都变得温馨, 路无冻死骨啊. 每个人都需要爱, 不是么? 这时候你便知夫子何以为圣人了.
现在讲和谐社会, 我非常赞成, 这有点儿近孔孟之道了, 有点儿文化复兴的味道了. 能做到人自身的和谐, 人与人的和谐, 人与自然的和谐, 这三点做到了, 便是理想国了. 怎样去做? 仍然是施由亲始, 从爱你身边的人开始.
现在讲与时俱进, 我也非常赞同. 都在讲复兴中国文化,但具体复兴的是什么? 绝对不是纯粹意义上的复古与守旧. 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根本要素是包容,因此要求与时俱进. 最后一个大儒梁漱溟, 一生致力于中西文化的交融. 梁漱溟搞乡村建设运动, 有两个目标: 团体组织, 科学技术. 实际上现在Sci & Tech 离不开 Team work, 而这两者便是现代社会的立足之本. 梁漱溟80年前即有此思想, 可谓先知. 梁漱溟期望未来社会是一个自律成风的社会. 他的这个期望我看在希腊已有了那么点儿影子. 在希腊乘汽车地铁, 即便你不买票, 也没有任何人或障碍物影响你上下车, 但我从没看到有人逃票.
中医的复兴呢? 是不是也应该与时俱进? 逆水行舟, 不进则退. 哦, 有点儿跑题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