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开云app安装不了怎么办
药师
护士
卫生资格
高级职称
住院医师
畜牧兽医
医学考研
医学论文
医学会议
开云app安装
网校
论坛
招聘
最新更新
网站地图
中医理论中医临床诊治中医药术语标准中国方剂数据库中医疾病数据库OCT说明书不良反应中草药图谱药物数据药学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对历史的一种温情与敬意——读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医患杂谈:对历史的一种温情与敬意——读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对历史的一种温情与敬意——读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郭晓东

一九五二年三、四月间,钱穆先生访台北,应邀作一系列演讲,以“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为题,分汉、唐、宋、明、清五代,略述各项制度的因革演变,并指陈其得失所在。后在台中养病,又应约写一部“研究中国历代政治制度”的教材,因截稿期限急迫,遂以讲稿稍加补充修改,正式以《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为题付梓成书。本书虽只择汉、唐、宋、明、清五代讲述,但如钱先生在该书前言所说,此五朝代是中国历史上最为重要的五个朝代,大体可代表中国历史之全过程,而每一朝代中,又提要勾玄地依次讲述了政府组织、选举与考试、赋税制度、国防与兵制等方面,要言不繁,论述精僻,实不失为一部简明扼要的“中国政治制度史”,从本书的序言中可以看出,钱先生本人也颇以此自许。此书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被香港大学定为报考中文系的必读书,在港台地区具有相当大的社会影响。

然而本书又不同于一般为叙述而叙述的历代政治制度史教科书,作者的用意更在于通过对历代制度因革演变之叙述,来检讨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之得失。对中国传统的政治文化如何评价,东西方文化的优劣得失,是近代以来知识分子所共同关注的一大问题。在前近代,这本不足为一问题。随着鸦片战争的爆发,一代学人面对着两千年来未有之变局,一切原本不足成为问题的问题遂成为最为紧迫的问题。与此时代潮流相应,国人在对国史的研究中,往往或明或暗地有一西方史的模式作参照系,钱门高足余英时先生言,如果这种比较演变为一方是进化的高级阶段(西方),另一方停留在较低层次(中国),许多历史和文化的歪曲便随之发生。(余英时:《一生为故国招魂》,载《钱穆与中国文化》,第22页,上海远东出版社,1994)而事实上也正是如此。钱先生说:“近代的中国人,只因我们一时科学落后,遂误以为中国以往历史上一切文物制度全都落后了。”(《中国历史研究法》,第32页,三联书店,2001)这一点在对待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看法上表现得更为明显。于是,有梁任公所谓“二十四史非史也,二十四姓之家谱而已”等著名的论断;于是,中国传统之一切政治与历史皆以“专制黑暗”一语而被抹杀。此种种对待本国历史的态度,无疑是过为偏激的,甚至发展成为一种历史虚无主义的态度。钱先生在《国史大纲》的引论之中,就已对之提出批评,整部《国史大纲》也无不或隐或显地在为“中国传统之政治与历史皆专制与黑暗”这一二十世纪以来颇为流行的观点而极力辩诬。但《国史大纲》毕竟是一部纲要性的通史,不可能专讲政治制度,而要为传统政治辩诬,还需正面讲明中国历史中的政治与制度到底是怎么回事,故按钱先生的说法,他在很早以前,“就想写一部中国政治制度史”。(《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序)

论衡历史得失,不免要涉及到一个评价态度问题。在《国史大纲》的卷首开篇,钱先生首先对读者提出的就是几条阅读该书的基本信念,其中非常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求读者要对本国历史持一种“温情的敬意”的态度,而非“对本国已往历史抱一种偏激的虚无主义”,“亦至少不会感到现在我们是站在已往历史最高之顶点,而将我们当身种种罪恶与弱点,一切诿卸于古人”。这几句话对于理解钱穆先生为人为学都极重要,它既体现了作者对读者的一片苦心,同时也可说是钱先生夫子自况之语。在钱氏所著史书当中,无不表现出对中国历史、对传统文化的脉脉温情与深深敬意,这一精神亦至始至终贯穿于《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之中。但我们要注意的是,这种“温情与敬意”的态度,并不是一种复古主义者的感情用事,而是“会通与此制度相关的一切事实来研究”,(《中国历史研究法》),第33页)从客观的史实出发,力图还历史以真相,比如钱先生在本书中分析说,君权与相权的分设,政府对皇室的制衡,足以证明传统政治体制并非出于一二人之私心,不可以专制黑暗四字抹杀,但明清两代确实又出现相权日益收紧,皇权极力膨胀的现象,特别是清代,钱先生承认确实是专制黑暗,但钱氏同时指出,清代政权只是出于一“部落政权”之私心,不足以代表汉唐以来中国传统政治之大趋势,不可因清代之专制,便误以为传统的政治制度便是如此。因此,钱氏以为,对历史的评价,不能只从个人所属的时代出发,不能只凭自己时代的判断来吞灭历史的判断。值得重视的是,在本书的前言中,作者从理论的高度明确地区分了“历史意见”与“时代意见” 这一对范畴。所谓“历史意见”,指的是一项制度实施之时代的人们由切身感受所发出的意见,而“时代意见”则是指后人单凭其所处的环境和需要来批评历史上已往的各项制度。(前言,第6页)钱氏尤其指出,我们在研究历史上任何一项制度时,都应该注意到每一制度之背后当时人的观念与理论,没有一项制度能够凭空而产生出来的。(第23页)这种制度背后当时人的观念与理论,在我们今天看来,或已成为一种“历史意见”,但对当时人来说,无疑是代表着他们时代精神的“时代意见”。唯有代表着当时的“时代意见”,它才有存在的合理性,才能历数百年乃至上千年而不变,才能真正成为一种“历史意见”。故钱先生认为,“时代意见”与“历史意见”二者应该是精义相通的。(前言,第7页)如果说一个人在评价历史而又不知这种“历史意见”,那是他的无知;若其明知“历史意见”为何而又以自己的“时代意见”来肆意吞没“历史意见”,那就是狂妄,是数典忘祖。毫无疑问,对于历史研究来说,这两种情况都是要不得的。

综观全书,无论是讨论政府组织中的君权与相权关系,还是论选举与考试制度的因革,钱先生最为殷勤致意的,还是力图证明中国古代的政治文化并非漆黑一团,在这本不足二百页的小册子里,从一开始的“序言”到结尾的“总论”,反反复复在批驳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专制黑暗”论,着墨之处多达十余处,殷殷之情,溢于言表。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钱先生在本书中并不仅仅是在发怀古之幽情,在为传统政治文化极力辩诬的同时,钱先生表现出来的仍然是史家的冷静与理智,对传统政治的不足之处,同样了然于胸,诸如对于皇权逐步上升,政府权力日益下降等情形,钱先生就认为是中国政治传统中的一大毛病。当然,无论是论得还是论失,作者的意图更多地是要借此使人们认清中国传统政治之大趋势,以及其内在之根本意向,以期返本而开新。钱先生以为,若认不清传统中国政治之大趋势,从而对传统政治持排斥与不满的态度,就会影响到对全部历史传统文化的不满,但若全部传统文化被推翻,一般人对其国家以往传统之一种共尊共信之心也就丧失了。但政治之稳定,制度之成立,实依赖这一社会共尊共信的心理力量。(《中国历代政治得失》,第168-169页)由此亦可看出,钱先生对历史的“温情与敬意”,并不是目地崇信,实是一种理性抉择的结果,传统文化是不能被打倒的,它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根本所在,根本不立,则所谓开新亦无从可言,皮之不存,毛将附焉。但立本并非守旧,立本只是为开新筑基。历史毕竟不可能倒退,在新的时代潮流下,只能与时俱进,钱先生坦言:“我们现在将如何酌采西方的新潮流,如何拿自己以前的旧经验,来替自己打开一出路,来创新法,运新才,这当然是我们这一代人的责任。”(《中国历代政治得失》,第177页)可以说,从十九世纪中叶以来,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都在作这一努力,而在“与国际接轨”成为一时尚话语的今天,情形更是如此。与此成鲜明对比的是,国人在对待文化传统,在看待我们的历史时,大多数人却依然对之采取拦腰截断的态度,或弃之如敝履,或躲之唯不及,然没有历史,何有民族?钱先生说:“我们实无此能力来把自己腰斩了还能生存。”(《中国历代政治得失》,第36页)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恐怕我们还是得多想想钱穆,对古人少一点苛求,对历史多一点微笑。

(原载《读书》2003年第10期)
...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皖ICP备06007007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