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开云app安装不了怎么办
药师
护士
卫生资格
高级职称
住院医师
畜牧兽医
医学考研
医学论文
医学会议
开云app安装
网校
论坛
招聘
最新更新
网站地图
中医理论中医临床诊治中医药术语标准中国方剂数据库中医疾病数据库OCT说明书不良反应中草药图谱药物数据药学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原创]半夏
    

本草求真:[原创]半夏

半夏
一、半夏体质证的判定方法说明如下:
    1、望诊:半夏体质的判定较之于其他体质有比较明显的特异性,因为此类体质的形体特征差别很大,既可以有胖者,也可见于瘦者。形体的胖瘦并不是判定的要素之一。同理此类体质的脸部特征也有很大悬殊,头的大与小,脸形的阔与窄均可见。半夏体质的判定重点在于眼睛,包括眼神的望诊。半夏体质的眼裂较大,眼神较专注而多情。所谓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在半夏体质身上体现得最为明显。半夏体质的心理活动和情绪的变化不仅很容易且及时地写在脸上,而且首先通过眼睛而表露无遗。眼明心亮、眼明手快都是用来形容半夏体质的。半夏体质的眼神是灵活多动而有神气的,半夏体质的眼睛是敏感、多情,而且是会传情的。能够做到眉来眼去、眉目传情、暗送秋波多半是需要具备半夏体质证的。浓眉大眼、明察秋毫也多半适合用来形容半夏体质的,半夏体质的心理是敏感的,是最容易害羞的体质类型之一。如果是半夏体质与阳热体质的复合体,那无疑在其脸上是最有可能见到羞色和红晕的。在临证时我经常与半夏体质开些无伤大雅的玩笑,通过这个方式时常会从患者的眼中捕捉到害羞或不好意思的神情。但这不是绝对,仅是在临证时发现这种情形的出现判为半夏体质或出现半夏证的概率较高。如是年纪较大已兼见有其他转变后的体质类型者,其眼神特征就没有统一的规范。
    京剧是中国的国粹,京剧的脸谱艺术是国粹中的精华。从颜色来分别,红色代表着忠义之士;白色,是指大奸之人;黑色,表现性格鲁莽的正派角色等,具有鲜明的特征。同样,不同的体质也有其各具特色的脸谱。根据临床经验所得,对于先天性的原始体质类型中比较有典型特征的脸谱试归纳如下:
    柴胡体质的脸谱特征是:脸形上大下稍窄,呈倒梯形,头部大小均可见,颧骨较高,眼裂较小,脸部的线条特征有如普通型桑塔纳那般棱角分明,肤色泛青,缺乏光泽,纹理较粗。刘翔因为获得了第二十八届雅典奥运会的男子110米栏的冠军后其在临近决赛时脸部严峻专注的表情屡屡在电视重放,那张刚毅的志在必得的脸部特写镜头就是柴胡体质最为典型的脸谱,也是中国人最为常见的脸谱。
    典型的半夏体质的脸谱特征是:脸形上下同距,脸呈圆形或国字形,头部较大,眼裂 较大,脸部的五官是比较生动且悦目的,脸部的线条曲线好比是奥迪A6豪华型高级轿车,线条呈流线型,曲线柔和而丰满,大方且美观。《五朵金花》和《阿诗玛》的主演杨丽坤、央视娱乐节目主持人文清、电影演员刘晓庆、小品演员范伟、宋丹丹等都具有比较典型的半夏脸谱特征。
    桂枝体质的脸谱特征是:脸形上下等距,呈细长条形,头部较小,脸部较窄,皮肤纹理细腻,肤色白晰,细皮嫩肉,唇色较暗或淡,男性的桂枝体质患者有女性化面容的倾向。大家比较熟悉的是小品演员巩汉林、央视娱乐节目主持人管彤。
脸谱特征也有交错的现象,如林忆莲和杨澜是柴胡眼与半夏脸的复合体,日本电影明星高仓健和日本作家川端康成是柴胡脸与半夏眼的复合体。
    2、问诊:易出现咽部的症状或呕或吐症。这需要通过问诊来加以确定。主诉症状出现呕或吐的症状并不能认定是半夏体质,有的可能仅是出现了半夏证,或是半夏体质兼见有其他体质类型但是非半夏证或半夏类方下的呕证。有时临证时遇到的半夏体质并没有明显的外观特征,是通过问诊后才得以确定的。在临证时我经常问患者平时是否有咽堵痰多的症状?是否有经常不由自主地咯痰清嗓的现象?是否常常在刷牙时欲呕?这是判定半夏体质问诊的第一层次的内容。这三个问诊内容对体质判定的准确性是最高的,是最具普遍性,也是最常见,患者最容易作出回答的。其次是询问患者是否有夜寐咽中有明显痰鸣或痰堵至呼吸不畅,张口呼吸或不得平卧,如呈平卧睡眠则咽堵更明显、侧卧则缓的症状,这方面的问诊内容一般见于成年人,或形体较肥者,且男性多见,在发生的概率上较第一问诊内容为少,需要患者的家人来作出回答,所以将之列为第二层次的问诊内容。第三是询问患者是否会经常声音嘶哑或失音或每每感冒以咽喉部的疼痛作为首发症状。这方面的内容多见于女性患者,在判定半夏体质的重要性居于比较次要的地位,是作为病理状态下的症状,唯有在经常发作的前提下对半夏体质的判定才有意义。最后在以上诸项内容得到否定的回答后才询问患者既往是否曾经出现坐车晕车呕吐,或针对婴幼儿向其父母询问是否经常吐奶。毕竟晕车呕吐的发生通过个体的经常性的锻炼可以得到改善,而且非半夏体质在某些主观客观因素的影响到下也会有偶尔一两次晕车呕吐的发生,再者在发生晕车呕吐前先有咽部不适或咽堵痰多爱咯等的前躯症状出现者判为半夏体质才有更高的准确性,而吐奶的发生与客观因素也有很大的关系,所以将之列在问诊内容的最后一个层次,对于半夏体质的判定也是支持性最为弱者。在以上诸项内容,患者不能作出明确答复时,有时我会问患者平时是否容易受到惊吓,且是否有心悸的症状,或是否有恐高症。对于婴幼会问及与其母或其父长相的趋向性、是否爱哭、是否易被惊醒等。这个层面上的问诊内容是因为有的半夏体质平素身体健康,少有不适,且是处于半夏体质证隐证状态,第一至第三层次的问诊内容表现得不明显或者是根本不具备,为了体质的预见和预防并进行健康教育或对婴幼儿及青少年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策略所做的问诊设计。特别是对于婴幼儿体质的判定更具有意义。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1、以上诸项问诊内容不得一一与西医的某些病名,如慢性咽炎、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声带小结相对应。我不否认半夏体质在这些疾病的发生概率上较其他体质类型为高,但有不少半夏体质有类似以上所列西医诊断病名相似的症状,但却没有相应的客观体征来支持这类疾病的诊断。2、作为体质判定的要素之一的问诊内容所涉及到的每一个具体的症状的出现不排除有的是某种因素的刺激下产生的,如经常抽烟的烟民大多有咽堵痰多或受咯痰清嗓子或刷牙欲呕的现象,又如睡眠时咽中有痰堵或痰鸣而影响睡眠等,这类情况的出现更多地是判为半夏证。相反有的个体并没有抽烟,形体也不胖,甚则年龄还小就有以上所言第一层次和第二层次的问诊内容的症状出现,这种情形对体质的判定更有意义。
    这些问诊内容只不过是为了寻找支持半夏体质判定的证据。如果不是有体质辨证的思维,面对这样的提问,即使是一名老中医可能也会不知所以然。在柴胡体质、桂枝体质、半夏体质、阳热体质与当归体质这五大先天原始的中国人的基本体质类型中,唯有半夏体质最具有不可更改性。即使已兼见有其他的体质类型,即使是年已花甲,但半夏体质的特征仍然存在,仅有特征隐与显、具体某一判定的症状轻与重的差异而已。
    3、闻诊:半夏体质在就诊的过程中,医者通过与其的交流和沟通,可以发现该类体质遣词用语很是谨慎小心,或是对自已的病情过于关注,或是向医生刨根问底,或是夸大病情的严重性,事实上,这种所谓病情的严重性夸大是作为旁观者的认识,在患者本人看来其对病情严重性的认识是一点都不含糊的,这是由其半夏体质的特征所决定的。积累了足够的半夏体质的经验认识后,在与患者面对面的短短的诊治时间内,医者通过充分调动自已的五官,可以捕捉到这类患者敏感的特性,或是对医者所做出的病情解释理解的敏锐,或是对医者言外之意的及时反应,或是语速很快,词汇量丰富,或是发表自已的意见时眉飞色舞、表情生动,甚则是容易接受一些不良的暗示等等。半夏体质诉说起病情来唠叨个没完,痛苦的症状很多,但总没个头绪,而且描述症状细致入微,会向医生很具体地描述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在什么情况下出现什么样的症状,而且症状的描述都以患者自已的感觉为主,多形容词词汇。
还有的患者的病例详细而整齐,资料完备而全面,对其他医生对自已所下疾病了解的全面而专业,甚至会拿出一些自已认为有效的方药给医生做参考。
   4、切诊:怕痒。半夏体质的怕痒更多是心理层面的因素在作怪,所以医者在为这类患者进行体格检查时往往是医者还末触及患者的肌肤,患者已忍俊不禁或是肌肉不自觉地紧张了。
二、半夏体质在常态和病态时可能出现的症状表现:
    在具体阐述半夏体质可能出现的症状之前,先请各位读者回想一下,在自已曾有过的经历中,我们在情绪紧张或痛苦时,是否经常会出现头脑中一片空白、两眼一阵发黑、双耳嗡嗡作响、食不知味、夜难安寝、胸中发闷、心中悸动、咽中作堵、词难达意、甚则说不出话来呢?这些症状的出现在不良情绪消失后也自然而然得到缓解。这些都是心理变化的躯体化症状,大多数人都曾经经历过,是属于正常的生理心理反应范围,大家都容易理解和接受。
    半夏体质的特征,我的老师黄煌教授根据半夏厚朴汤方证“妇人咽中如有炙脔”,意即咽中本无炙脔,但患者却有炙脔之感觉,悟出半夏体质的重要一个特点是感觉的异常样症状,并对之加以引申和拓展出了许多的症状。我要补充的是,异常样的感觉是在半夏体质处于病理状态时出现的症状,作为一种体质,在常态时是以敏感的特征来表现的。这种敏感的表现为多方面,表现的形式也是丰富多彩的。下面结合半夏体质在常态与病态时可能出现的症状具体归纳为几个方面:
    1、视觉敏感:善于观察周围的人、事、物,洞察力强,喜洁癖,爱整理,眼里容不得杂乱或脏乱、认路能力强。——头鹰样的眼睛。所谓的触目惊心、目瞪口呆都是指视觉受到外界刺激后出现的躯体反应。
    在病理状态时,半夏体质的视觉敏感则表现为视觉的异常,要么幻视,要么视力下降。或畏光羞明,或视物旋转、犹坐舟车,或不知秽洁,或频频洗手的强迫症,后二者可视为幻视的另一种表现形式。一为太过,一为不及。幻视意即无中视有,是一种视觉的心理感觉异常,绝不全是器质性原因所致。而视力下降不论是器质性疾病或是非器质性疾病都可见到。
    幻视是患者的一种主观感受,具有这类症状的患者有的并不能明确地陈述病情,但医者通过望诊也可发现异常:或是目有惊色,左右躲闪;或是目光呆滞,对医者的问话毫无反应; 或是两目直视,目中无人;或是怒目视人,眼露凶光。在表情方面,或是表情生动夸张(太过),或是面无表情,见人无语而赧颜(不及)。之前在半夏体质证提及的眼睛的望诊所见是指在常态下或是有病症但病情尚不太重时的前提下。
具体地分析半夏体质在视觉的敏感或感觉的异常症状时,我们会发现,从常态下的视觉敏感、外界刺激时的躯体化反应再到病理状态时的视物旋转、强迫症或视力下降等,只是程度上不同而已,但实质都是心理敏感这一最根本的原因在作崇。下面所列其他方面的反应同理可推。
    2、听觉敏感:睡觉时要求周围的环境安静,稍有响声即被吵醒,对突然的较大声响敏感,反应性强,会被惊吓。所谓的闻风丧胆是指听觉受到刺激后的心理变化而出现的躯体症状。
   在病理状态下,半夏体质的听觉敏感则表现为听觉的异常,要么幻听(太过),要么听力下降或耳鸣,甚则失聪(不及)。
   3、嗅觉敏感:对异味较常人反应敏锐,如气油味、鱼腥味、吵菜味、污浊的空气味、烟雾味等。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中,最先嗅出异味的往往是半夏体质。——猎犬样的鼻子。
   在病理状态下,半夏体质的嗅觉敏感则表现为嗅觉的异常,要么幻嗅(太过),要么嗅觉减退或消失(不及)。
   4、味觉敏感:指舌头上的味蕾对甜酸苦辣的感受能力。常态下表现为对某一种味觉有特殊嗜好,而对另一种味觉的食物则不能接受。所谓的味同嚼蜡是在心理变化后反应在味觉上的表现。
   在病理状态下,半夏体质的味觉敏感则表现为味觉的异常,要么幻味或嗜食某味(太过),要么是味觉减退或消失(不及),如不辨五味。
   5、体表皮肤感觉功能的敏感:感觉功能包括浅感觉(痛觉、触觉和温度觉)、深感觉(运动觉、位置觉和震动觉)、复合感觉(皮肤定位觉、两点辨别觉、形体觉和体表图形觉)。半夏体质常会有浑身这处不适那处不适的症状,疼痛或不适的剧烈程度与患者器质病变的程度不成正比,甚则在根本没有什么器质性病变的前提下常有剧烈的痛苦的不适或疼痛的主诉。但这些症状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与情绪的波动、心理的变化有关,或者说受其左右,来得快去得也快。在常态时最为常见是的有的人平时很怕人挠痒痒,有的是在他人的手指触及腋窝时才会有痒的感觉(一般为柴胡体质所具特点),半夏体质则是在对方作出要挠痒的姿势时就已自感搔痒难忍了。这是触觉的敏感。有的人如果出差在外,第一个晚上因为换了个陌生的环境睡眠而觉得浑身不自在,难以安睡。有的人会晕车是因为车的颠簸而诱发晕车的。这是位置觉的敏感。所谓毛骨悚然、鸡皮疙瘩、惊出一身冷汗、手足冰凉、不寒而栗、怒发冲冠、如坐针毡、焦头烂额均要在不良情绪的影响下或是在外界的刺激下才有可能表现出体表皮肤感觉功能的一系列具体的症状。
    在病理状态下,半夏体质的体表皮肤感觉功能敏感则表现为触觉的异常,要么幻触,要么是触觉感觉功能减退。对于指迷茯苓丸所治之两臂疼痛之症,黄师一针见血地指出此所谓两臂疼痛是患者的一种自我感觉的异常,有疼痛的异常感觉但找不出引起疼痛的器质性原因。传统中医将此归于“痰停中脘,流引四肢”,让初涉中医之学子有如坠入云雾中,关于此方的功用、主治、方解背得滚瓜烂熟,倒头来仍然不知其所以然。识得其中之要旨的读者,自能由此触类旁通以引申出许多症状。
    6、咽反射敏感:仲师对半夏体质敏感的特性,可以寻找得到的具体症状的描述,以半夏厚朴汤证的“咽中如有炙脔”最为明显,也最具代表性。目前看来,敏感不仅仅只是体现在“咽中如有炙脔”这一症状上,但仲师为什么单是列出这一症状呢?其中必有深意。六七十年代生人都比较保守,那个时代的中国也比较封闭,社交活动少,还记得在高中时每当老师提问同学问题时,每个同学都在心中暗中祁祷老师口中说出的那个名字千万不要是我,万一“不幸”(对于那个时代而言确实是“不幸”!)真的落在某一同学的身上,站起来回答时要么是声音变调,要么是发不出音,要么是结结巴巴等,这都和心理紧张致咽喉部痉挛有明显关系。或者我们在听领导讲话,常常会听到领导在开始讲话前不由自主地先清清嗓子,时不时从咽喉部咯出一点痰出来后才开始正式讲话。再联想宋代词人柳永的名作《雨霖铃》中有这么一句:“执手相看泪眼,竞无语凝噎”,在原词中,柳永还不忘自作解释道:“只因自古多情伤离别”所致。作者无心的一句词正好印证了仲师的“咽中如有炙脔”大多发生在“多情之人”或是别离之时(包括各种情绪的影响或持续存在)。因噎废食也是半夏体质的最好注解,是黄师对可能使用半夏所提出食欲异常的其中一个表现形式。
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有呕家这样的提法,这是指某种经常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的体质,黄师认为呕家即是半夏体质的另一种称呼。半夏作为一味止吐(呕)药人所共知,半夏体质易出现呕或吐症也没有疑义,但细加区分,恶心与呕吐的发生有属于心理性所诱发的,有属于躯体的自我保护性质而作出的一种条件反射性反应,有属于病理性的,有属于神经性。一过性的或者在病理状态下出现恶心或吐应用半夏是属于半夏证,而不能一概判定为半夏体质,而且有时非用半夏或半夏类方也可以解决问题,在《伤寒杂病论》中不少有呕或吐症的条文中是不用半夏这味药的,如吴茱萸汤、干黄连黄芩人参汤、四逆汤猪苓汤、五苓散、茯苓泽泻汤、桂枝汤橘皮汤、大黄甘草汤等。从具体的症状的不同来区别各味药的应用更能说明问题:如是腹中疼痛且有明显拘急紧缩感后出现的呕吐为白芍证;如是吐涎沫兼见有寒象者为干姜证;干呕或吐涎沫兼见有颠顶痛的为吴茱萸证;如是水入则吐且有小便不利者则为茯苓泽泻白术证;如是吐而兼见有胸闷或腹胀者为陈皮证;如是自觉有气上冲后才作吐者为桂枝证;如吐是在具有“脉微细、但欲寐”的前提下发作的则为附子类方证,而且按照仲师原文的加减法,在少阴篇时的呕症是加用生姜的;如是心下按之痛甚或拒按,兼见有舌红苔黄腻、口臭的“食已即吐”者为大黄甘草证。作为判定半夏体质要素的呕或吐症当是指心理性的因素更多一些,也更重要。而且这种类型的呕吐在发生之前大多(非全部)先有咽喉部不适或发紧或痒的先兆,例如半夏体质在发生晕车呕吐前,都是先有咽喉部不适痰多或咽堵或咽痒或咽部有“肥肥”感觉(此为患者的原话表述语言,而且是不少半夏体质不约而同在陈述咽喉部不适时所选择的相同的形容词)的前驱症状,然后是恶心,继则有的出现呕,剧者才发生吐。呕或吐症也非必然发生,视其诱发因素的强弱、持续时间及患者的敏感程度而定。以是否经常有呕或吐的症状出现固然是判定是否可能属于半夏体质的要素之一,但要确切地区别出现呕或吐症是否是属于半夏体质或半夏证,还应细分此种呕或吐在发生之前是否有咽部不适的前兆。由此也就不难理解,仲师为什么独以“咽中如有炙脔”作为半夏厚朴汤证唯一的证据,为什么仲师对于出现了呕或吐症也有不用半夏的时候。这也是我要将平时是否咽堵痰多等症状列为半夏问诊第一层次内容和半夏证第一主证的原因所在。由于半夏止呕止吐作用显著,任何类型的呕或吐加用半夏应该说没有原则性的错误,但如果方中没有据证而用相吻合的药,疗效绝对会打折扣,非半夏体质或者其呕或吐不具有咽喉部不适的前躯症状不用半夏而用了与其证相合的方药也会有显效。而只要是半夏体质,即使就诊的当下没有呕也没有吐症,但有咽喉部的症状,有的情况下就必须用半夏,而且有时是非用半夏不能解决问题。
    客观地说,以“咽中如有炙脔”为主诉者也不是一概用半夏厚朴汤治疗,有的是要用桂枝类方或麻黄类方或甘草类方且方中不必用半夏这味药等进行治疗。而“咽中如有炙脔”这一症状需要用到半夏时也可以加以引申为:咽堵痰多,平时爱咯痰清嗓,晨起刷牙爱呕,夜寐咽中有明显痰鸣或痰堵至呼吸不畅,张口呼吸或不得平卧,如呈平卧睡眠则咽堵更明显、声间嘶哑、失音、咽喉部的疼痛等等。什么时候咽中如有炙脔时不用半夏或半夏类方呢?什么时候无咽中如有炙脔之症而是咽喉部的其他引申症状却要用半夏厚朴汤或其他半夏类方进行治疗呢?这还是离不开体质的识别和半夏证是否存在的判定。从咽部敏感程度的强弱来认识仲师对半夏厚朴汤方证的界定,咽中如有炙脔已是患者处于感觉异常的病理状态下才会出现的症状,而作为判定体质证的要素,我们要的是具有一定普遍性在常态下就会出现的证据:即是否咽堵痰多、是否平时爱咯痰清嗓、是否晨起刷牙会呕、是否夜寐时咽中有明显痰鸣或痰堵而影响呼吸等等。这些都是咽部敏感程度还末达到感觉异常之前所出现的症状,对于体质的判定仅有量的差别,没有质的不同。
    或许有的读者要说半夏性温燥,用于痰湿之症则可,用于阴虚或热毒似乎欠妥。我要说的是半夏之专能是作用于咽喉部。取其专能不得拘于学院派长期遵循的药物的性味而受其约束。试观仲师的麦门冬汤、大半夏汤,绝对是用于阴虚之体,为何方中还要用半夏?再观小陷胸汤小柴胡汤大柴胡汤和后世方清气化痰汤都有热象可寻,为何却不弃半夏?最根本还在于药物是最其专能,药证是寻找出其他药所不备独具之能,至于性味方面的偏性完全可以通过其他药物来弥补,而需要纠正的在某一个体身上的某一证或几证又可能恰恰是他药药证的内容。
    由于半夏体质常有各种各样的感觉异常的听、视、味、嗅、触及心理的异常,所以在末判定为半夏体质之前,医者对于一个主诉症状繁多且复杂的半夏体质,往往会有不知从何下手的迷惑,而且极易受患者主诉的左右而陷入“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怪圈中,不能抓住最根本的问题而在一些枝节上反复考虑不得要领。作为患者在面对医者,有时是将之当作一个倾诉的机会而唠叨个不停,医者如果服务态度好并能够当一名认真耐心的听众,即使医者不具备心理疾病诊治的经验或常识,甚至根本没有这个概念,这样的一个过程对于患者来说还可勉强当作一次心理渲泻。但如果医者对于这样的唠叨不厌其烦,在脸部流露出一定的情绪反应,本已属于心理敏感的患者或心理已有疾患的病人更是一种打击。或者医者对于多种主诉症状而在决定处方用药迟疑不决时,患者会对医者的信任打了折扣。半夏体质往往在一些他本人所想当然认为主要的痛苦的症状上唠叨不休,而疏忽了对医者最具有决定体质证或方证的症状的诉说。医者如果在头脑中已有了半夏体质的概念,遇到这类患者在怀疑有可能是半夏体质时,通过问诊加以确定为半夏体质后对患者诸多复杂症状也都可以找到合理的解释了,而且可以有针对性地时进行健康教育。半夏体质所出现的咽部的症状对于患者来说是司空见惯和习以为常的,是很少当作病症来加陈述的和关注,但这对于医者体质的判定却是最为关键的。这就要求医者独具慧眼,抓住咽喉部的相关症状,包括引申症进行问诊确定,不因其他所迷惑。由此来理解仲师独以“咽中如有炙脔”作为半夏厚朴汤唯一方证的意义所在,对于体质的判定和半夏证的确定更具有前瞻性和预见性。
   以上诸项敏感的特性都要在咽反射敏感的前提下对半夏体质的判定才有意义。在判为半夏体质后一般情况下也要有咽反射敏感的症状出现才可以使用半夏或半夏类方。如果面对的是一个无具体症状可以寻找出其他体质证或方证,但又具有比较典型半夏体质证的患者,在当下无半夏证时选用半夏类方进行治疗也时见显效,这正是体质辨证意义之所在。
    7、心理敏感:以上五官的敏感的产生都离不开心理敏感这一最基本的因素。半夏体质如果有过环境异味的嗅觉刺激或某种食品的特殊、过强味觉刺激或听觉或视觉的不良刺激,给其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在心灵深处的某个角落里留了一个烙印,那么在今后的某个场合遇到类似的刺激因素的存在,往往是在刺激还末发生时,患者已有恶心欲呕的躯体反应出现。这是心理敏感的躯体化症状。最具典型的是平时坐车频繁晕车呕吐者,可能某一次坐长途车晕车过甚,呕吐甚剧,给他造成了很大的痛苦,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待下次又要坐车远行,启程的时间还末来临,患者听说要坐车,或者启程的当天,还末到达车站,已有恶心欲吐的症状出现了。有的半夏体质在要坐车之前看到车立即就咽部不适,随后诱发恶心呕吐,但如坐在车上后又平安无事。又如半夏体质对食物甚为挑剔,有的食物是因为味道特别而不能接受,有的食物是因为食用部位或食品来源特殊心理不能接受而不吃。如果某一位半夏体质不敢吃蛇肉,但同一桌一起吃饭时,在末获知是蛇肉的情况下,患者吃了无明显异常反应,但一旦得知刚刚咽入的食物是自已素来不能接受的蛇肉时,可能才咽下蛇肉不久,还来不及消化,患者已有恶心呕吐,甚则腹痛欲便的症状。还有的半夏体质在人多的地方或是卫生条件很差的厕所或是七八十年代常见的排式末分隔的公共厕所中排不出大小便,诸如此类,不一而足,但往往都有恶心欲呕或吐的伴随症状。所谓的惊心动魄、心惊肉跳、心有余悸、扣人心弦都是要在先有心理敏感的先天性因素存在才比较容易诱发出现的躯体化症状。
    多思多虑、多愁善感、多情多心都是用来形容半夏体质,落叶悲秋,落花心伤最容易在半夏体质身上出现。半夏体质喜欢文学名著或古典音乐,较之其他体质类型更容易溶入作品所创造的意境中,情绪随之而起伏跌落,甚则一段时间内深陷其中不能自拨。在观看电影的过程中落泪哭泣,心伤心痛者半夏体质多见,也最容易出现。正因为他们对周围的环境、人和事的变化观察仔细,体会深刻,所以他们才有可能创造出情深意切、感人肺腑的各种文学作品。
    在病理状态时,此种心理的敏感则表现为心理调适能力太差,心理脆弱,自控力差,有自杀倾向。或自卑或自负。或抑郁或狂燥。或自闭或豪放。
又如有的男性患者出现心理的阴茎勃起功能障碍,其中一种是境遇性的,表现为在妻子或女朋友(更多是处于谈恋爱阶段)在月经期时阴茎能充分勃起,但一旦女朋友的月经干净后可以进行性活动,患者又不能勃起。或是曾经在性活动过程中遭受惊吓后呈持续性心理性勃起功能障碍的。或是在开着灯可以,关着灯不行。或是在室内可以,在室外不行。或者是和二妈同以,和原配不行等等。女性的半夏体质同理可推。
    8、记忆力好:这是指半夏体质善于调动视觉听觉味觉嗅觉和躯体感觉的器官在头脑中形成具体的绘声绘色的图象来加强对人、事、物的记忆。所谓一目十行,过目不忘在半夏体质最有可能出现。
在病理状态时则表现为要么太过,即对既往的事情甚到是儿时的鸡毛蒜皮的事情包括细节都有深刻的记忆。或是不及,即表现为记忆力锐减,思维迟钝,甚则提笔忘字,或是自已的名字和身边的父母都忘记。
    9、能言善辨,伶牙利齿:此项能力的具备是有一定天赋成分的,除外记忆力因素是能言善辨、伶牙利齿的必备条件之外,半夏体质所具有的某一方面的敏感特性和某一领域过人的才智,也是口才好的原因之一。他们并不需要特别地有意识的训练,表达的条理性、逻辑性和语言的修饰自能面面顾及,而且往往是在其所兴趣的话题,更是妙语连珠、滔滔不绝。
在病理状态时则表现出为要么太过,言不避亲疏,哭笑无常,语无伦次,嘻笑怒骂;或不及,沉默寡言、口闭不开、舌突不能转动或口吃。
    10、完美主义者、理想主义者:半夏体质的性格特征是:胆怯、害羞、敏感、多疑、富于幻想、自我中心、完美主义和理想主义等。心高气傲、怀才不遇,孤芳自赏是很适合来形容半夏体质的心理状态的。完美主义是一种半夏体质心理投射到世界观、价值观后反映在视、听、味、嗅、触、情感、人际关系、艺术才能等的综合体现。如洁癖是心理上对清洁度、完整性或整齐完备率的过度追求,是心理和视觉上的完美主义,这类患者就诊必见其皮鞋铮亮,服装挺括,一尘不染,在这一方面既严于律已,同时绝不会宽于待他人,对他人的衣着和环境的整洁也是十分苛求的。又如对爱情的完美主义,由于对理想化的爱情的向往或过分追求,往往是爱之愈切,伤之愈深,因为不管对方如何努力,与另一方的完美境界总有一段距离,所以他或她要么选择逃避,要么总是在不停地追求着更加完美的另一半,所以他或她又多情但也很专情。对艺术的完美主义态度和不懈追求是最高艺术产生的源泉,心有余而力不足又是这类体质痛苦的原因。因某一方面的病痛反复多方就诊的半夏体质对身体上的稍许不适也是保持着完美主义的态度,不能接受也不能忍受哪怕在常人看来不应成为病痛理由的一丁点儿的症状,加之医者对这类患者不能从心理层面上去理解和解释存在的症状,所以难免对其诊治态度上敷衍了事,对病症的解释上不当回事,治疗上轻描淡写,或是对一些心理疾病的躯体化症状夸大其词、危言耸听,如此更是加重病人的精神负担,同时也在强化着他们的完美主义的态度,物极必反,完美主义持续性地得到强化,就有可能走向极端。作为一种精神上寄托来说,自杀也是一种精神上完美追求的方式。相对而言,逃避的态度,孤避、郁抑、焦虑等负性性格的形成又末尝不是如此呢?完美主义和理想化的心态与现实之间的巨大反差和可望而不可及的梦想,是造成半夏体质心理性疾病的主要原因。
    在病理状态时,则表现为忧郁寡欢,多疑善虑,负疚追悔,孤僻独处(不及);或是固执倔强,急燥易怒,狂乱纵欲,甚则自杀或犯罪(太过)。或是在两极之间徘徊不定。
    完美主义的性格体现在为人处事上,半夏体质多是忍辱负重,宁愿委屈自已,不愿累及他人,且处处为他人着想,往往是通过牺牲自已的感情、健康、既得利益等以求改变现状,希望以此来过到完美的境界。如此半夏体质的心情是深闷的,感情是压抑的,久而久之就会出现抑郁证。在某些症状表现方面与柴胡体质相类似,如口苦咽干目眩胸闷等。
    11、智商高:在某一领域有天赋或易于入迷而取得成就。有的能力是以上诸项敏感的综合能力体现,如有的半夏体质认路能力强,是方向感、视觉和记忆力多种能力的体现。
    视觉敏感的半夏体质,对于色彩的搭配、颜色的应用、线条的处置和美丽的一瞬的捕捉是有天赋的,再加上心理的敏感,或者应该说敏锐更恰当些,天生爱幻想,在他们眼中闪现出的是自然的美景与其本人心灵的幻想合二为一的画面,所以在其笔下的画是有灵性的,变幻莫测的,是最容易打动人,也是最不为常人所理解的,再加之自身的努力,如此成为画家也是水到渠成了。从体质去理解音乐家、作家、诗人、艺术家等都离不开其敏感而脆弱的心灵和敏锐的五官感知这层因素。
在病理状态时,则表现为或是痴呆,智若幼儿(不及);或是突发灵感,思如泉涌,才智过人,灵光突现(太过)。
    12药效反应的敏感:半夏体质对药效的好坏体会最为深刻,也最先出现药效反应。有的半夏体质会告诉医者,中药在煎熬时飘散出来的药味,在末服药之前凭此就可以感觉得到这剂药是否有效果,这不能单纯认为是心理作用。因为半夏体质的嗅觉很敏锐,稍有不适于自已嗅觉的味,患者就能有感觉,所以这种现象并非患者的心理暗示或其他原因所致。还有半夏体质没有中医知识,但他会告诉医生,半夏量太大,咽喉部会干痛不适,而且这种不适的症状,如在方中加用麦冬可以得到明显缓解;桂枝较温燥,服用含有桂枝的配方后咳嗽会好转,但有烦燥之象,如是在方中加用石膏,烦燥症会消失;有咽喉部不适症状时,要有痰且痰是从咽部咯出而不是从胸部咳出时用了半夏最有显效,否则会顾此失彼;枣仁的安神作用较龙骨牡蛎好,龙骨牡蛎的止心悸的作用比酸枣仁强等等。而这些又恰恰是经典配方里的药物组成,即麦门冬汤小青龙加石膏汤等。如果在临证时遇见半夏体质告诉医者每每服完中药后他都坐等药物出现疗效,这并不是什么神经质或夸大其词。对于半夏体质来说,身体上有不适的症状,是他生活中的头等大事情,他会放下手头上任何事情,先去找医生诊治,而且会很细心、很耐心地亲自煎药,把煎药服药的过程当作一个工程来认真对待。
    正因为半夏体质对药效反应的敏感,所以对于此类体质我首选制半夏,尽量不用生半夏。在历代名家验案中所记录的中药“效如桴鼓”、“一剂知,二剂已”、立竿见影在半夏体质身上最有可能出现。

    半夏体质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既多情而又专情,既执着而又多变,既固执而又善变,即可能是天才,又可能同时是一个疯子;既是思想的巨人,又是行动的矮子;既是专业领域内的佼佼者,又是生活的低能力者。既可能是一个高智商,又是精神分裂病人或罪人。
    临证时接诊半夏体质,在患者开口陈述病情前,患者的一些肢体语言,穿着打扮,候诊过程的态度、无聊时打发时间的方式都可以流露出半夏体质敏感的特性,如仪表整洁得体,站姿坐态的端庄稳重,在一旁候诊时见有恶病质者的畏惧表情,见有不修边幅者的不屑神态,对待医者礼貌谦让的态度等,或是久站一旁欲找个座位坐下时对坐位整洁与否的认真态度和仔细检查;或是在一旁听到其他病人在陈述痛苦病情时,因为形容词的形象逼真或是病人的痛苦表情,在听到(或)看到后让其不由自地心感厌恶后有恶心欲呕或吐或咽堵,当场有咯痰的表现;或是在就诊时在正式开口陈述病情前习惯性地有个吞咽动作并有咯痰;或是陈述病情认真地字斟句酌地陈述病情,如有环境的嘈杂会让其心生反感面有愠色,甚则在医者还末做出表示时患者已先向一旁的其他患者表示不满了;或是病人集中于一间狭小的诊室内,拥挤不堪让其胸闷不适,自觉地手扪胸口站在临近窗户的位置等等。
    五官,有指是鼻耳口舌目,有指是鼻耳目口心,有指是鼻耳目口身。不论何者为正确,归纳诸项提法,不外是耳鼻口目心身舌这七项。而这七项,耳是与听觉有关,鼻是与嗅觉有关,口是与味觉和语言有关,目是与视觉有关,心是与心理有关,身是与痛、痒等体表皮肤感觉功能有关。
    需要说明一点的是,在判定为半夏体质的前提下,以上诸项敏感的特征才有临床意义。半夏体质并非都具备全部的特点,但判定为半夏体质后总能发现在其身上存在的某一项或一项以上的敏感特性,有的是强于此而弱于彼。所谓的“三月不知肉味”,当某位半夏体质沉缅于某项自已痴迷的工作或沉醉于某个艺术境界时,那么他的另一或几方面的功能必然会暂时性退化。这种现象在非半夏体质也常出现,但都是一时性的,或容易复原。而对于半夏体质来说,陷入极易,抽身很难。这也是其发病的原因之一。开关的治疗。这就涉及到心理治疗范畴了,在此就不说述了。
或许有的读者要问以上所言的情况在常人大多可以出现,并非半夏体质所特有。遭受同样的外因或是外感六yin或是内伤七情不同的体质类型反应态度不一,出现症状不同也不同。
    要说五官的异常感觉样症状,在其他体质身上也会出现,如桂枝体质“易于惊狂、失眠、多梦、烦燥不安,易于出汗,自觉发热而又恶风,对寒冷敏感,对疼痛敏感,常表现为关节痛、头痛、腹痛或少腹拘急,并易有脱发、昏眩、失血、咳喘等”(《张仲景五十味药证》第一版)。这其中的对疼痛敏感,对寒冷敏感,易于惊狂、失眠、多梦,烦燥不安,昏眩、咳喘等症也都是半夏体质常见且易出现的症状,但最大的区别在于体质的不同。其二在症状的诱发因素方面,半夏体质因为心理所致的因素更大些。且在决定是用桂枝类方或是半夏类方时,桂枝之气上冲药证必见,半夏之药证必有。
    以上诸项敏感因素在外界因素的刺激下极易出现病情的发作与加重。而诱发的因素不外乎亦是以上所言七项内容。即声、光、图、影、味、痛、痒、情绪的波动、气候的变化、季节的更替、工作强度的大小、持续处于某种情绪状态中(不一定是不良的情绪)或长时间专注某项工作等。以上所列诸项诱发因素有时是二种或二种以上同时作用于某一个体,如雷电击是声光的双重刺激,恐怖电影是图、声、光、影的四种刺激同时存在。这些诱发因素的强度不一定是超过常人所能接受的阈值,有的仅是持续的时间较长,或在出现的时间上和地点上出乎患者的意料之外,或者说诱发因素对于患者本人而言是恐怖的、令人恶心的、不堪入目的、不能忍受的,但对于常人来说则是很平常,甚则是赏心悦目的或悦耳动听的。非半夏体质在相同的诱发因素作用下也会出现相应的反应,但相对于非半夏体质而言,少有后遗症,且出现的症状消失较快。
    半夏体质所具有的以上敏感特性,在日常的诊疗工作中或者是日常的生活中,医者所能观察了解到和患者所能反馈表现出来的症状仅是局限在敏感状态的这一层面上,或者说在生病时受外界因素的影响而有超过敏感这一层次有轻微的神经质的症状。如果病情持续时间较长或者刺激患者的诱因持续存在,陆续会有一些异常的感觉症状表现出来。这是其一。其二,半夏体质随着年龄的增长,有体质兼见和转变的因素存在,在患者就诊的当下并不具备半夏证或不表现出半夏类方证的情形也是不鲜见的。但这并不影响到对其半夏体质的判定。
    除了五官的症状外,半夏体质在病理状态下二便、睡眠、精神状态和饮食的异常在不同的个体身上存着两极分化的现象,既可以有失眠,又可以有多寐;既可以有便溏次多,又可以有便秘;既可以有尿频或尿不禁,又可以有尿闭;既可以有贪食纳旺,又可以有畏食不食厌食;既可以有阳强,又可以有阳痿……在不同时相上同一患者也会出现截然不同的症状。但症状的相反并不影响到对其体质的判定,且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病情的发作、加剧和缓解甚则痊愈与七情、心理有明显关系。
    黄师在《张仲景五十味药证》第二版中对半夏所主治感觉异常样症状,是作如下引申和描述的:“麻木感、冷感、热感、堵塞感、重压感、痛感、痒感、悸动感、失去平衡感、恐怖感、音响感。由感觉异常导致的异常的反射和行为,如恶心、呕吐、食欲异常、性欲欲常、语言异常、睡眠异常、情感异常等,都有使用半夏的可能。”结合前面我对半夏体质敏感特性的阐述,黄师所归纳的麻木感等十一项感觉的异常样症状,均可以用体表皮肤感觉功能和心理的敏感或异常来涵盖:麻木感、痒感、堵塞感、重压感、痛感——触觉;冷感、热感——温度觉;失去平衡感——位置觉;恐怖感——可以是多种因素作用于耳鼻口目心身舌其中某一个或一个以上器官所引起的心理的异常感受;音响感,是幻听的其中一种表现形式。食欲异常、语言异常、性欲异常、睡眠异常和情感异常也是在心理异常的前提下出现了的其中的五种表现形式。为了更好地识别这些异常表现,在具体的症状方面举列如下:
    1、食欲异常:除了之前所说的因噎废食外,还包括不食、畏食、厌食和过食、食欲亢进、嗜食某味、不辨五味等。
    2、语言异常:口吃、喋喋不休、胡言乱语、说话腔调突变、失音、声音嘶哑等,还包括之前在“伶牙利齿,能言善辩”项中所提及病理状态下所表现出的症状。
    3、性欲异常:主要是心理性勃起功能障碍,包括境遇性勃起功能障碍或是阳强等。
    4、睡眠异常:失眠、多寐、梦游、对环境的苛刻要求或特殊要求等。
    5、情感异常:主要是指之前提到的性格的改变。

    半夏体质属于先天性的体质类型之一,绝对是与生俱有的,非由体质转变可以形成的,而且都兼见有其他的体质类型。在青少年时期或三十岁之前所兼见的体质也以先天性体质类型为主,但随着年龄增长,体质处在动态的变化过程中,半夏体质所兼见的其他体质类型必是在向其他体质类型转化,或是柴胡体质向参芪体质或黄芪体质转化,或是桂枝体质向当归体质转化,或是阳热体质向大黄体质转化等等,不论如何转化,半夏体质所具有的敏感特性并不会发生质的更替,仅有量的增减,受刺激发生病症的阈值的降低,和半夏证的显与隐的差别。所以半夏体质在不同时段来诊治时所用方药不必都是半夏类方或是要用到半夏,也不是都会出现半夏证,但其敏感或异常感觉样症状则是始终如一的。关于半夏体质的健康教育处方和诊治技巧都是适合的。




-- 作者: vwxr
-- 发布时间: 2005/06/04 11:53am

受教!!!谢谢楼主!!!比喻形象生动,便于掌握运用!!!真是好贴!!!
-----------这样的好贴,不顶起来,实在可惜。

半夏体质可否理解成阳明证体质呢。
-----------半夏体质不能等同于阳明证体质。

半夏体质的提出不过是为医者临证当注意有这类人,心理敏感,存在着较多的自我感觉证群,纷繁复杂难以定夺方证时,从体质角度出发则可提纲挈领,一目了然!再一点,此类体质在出现姜附类方证,有可能出现排病反应,依人情病情下医嘱,或是蜻蜒点水,先斩后凑;或是瞒天过海,造成既成事实;或是全盘托出,观其反应,医者以决定是否接手。否则此类体质类型表现为四逆类方证,医者告知其可能出现的排病反应,欲处方下药,患者已心惊肉跳,难以接受。
-----------本人是您说的半夏体质,有些问题还比较严重,如舌胖大,苔白腻,有齿痕(吃了燥湿药也不行),咽喉不适(一受凉就有不适,特别是在吃了带鱼之后就立即有反映),少阴虚寒(吃了多少姜附也不见多在效果)。如何治疗?请教高手!

     特别是有一点,请你们研究一下,我们家的两个儿子也和我一样,只要是吃了带鱼咽喉就变坏了,咳嗽、声嘶,本人早就发现了这个问题,就是百思不得其解,请高手指导!

[ Last edited by 王大帅 on 2006/10/5 at 08:23 ]
-----------无鳞鱼为中医大忌,
素食则可全生
-----------网上有人说兄台背弃黄煌之师传。看先生的文字仍是从黄师的体质学说化出。
-----------《神农本草经》中记载:半夏味辛平。主伤寒,寒热,心下坚,下气,喉咽肿痛,头眩胸张,咳逆肠鸣,止汗。

《本经疏证》:半夏味辛气平,体滑性燥,故其为用,辛取其开结,平取其止逆,滑取其入阴,燥取其助阳。

而生于阳长之会,成于阴生之交,故其为功,能使人身正气自阳入阴,能不使人身邪气自阳入阴。使正气自阳入阴,则内经所谓卫气行于阳,不得入于阴,为不寐,饮以半夏汤,阴阳既通,其卧立至,是也;不使邪气自阳入阴,则伤寒论所谓若能食,不呕,为三阴不受邪,半夏则止呕专剂也。

伤寒寒热阳证也;伤寒寒热而心下坚,则阳去入阴证矣。咳逆里证也;胸胀而咳逆,则表里参半证矣。头为诸阳之会,阳为阴格则眩,咽喉为群阴之交,阴为阳搏则肿痛,肠鸣者阳已降而不得入,气逆者阳方升而不得降,汗出者阳加于阴,阴不与阳和。

凡此诸证,不必痿琐求治,但使阴不拒阳,阳能入阴,阴阳既通,缘可立已,是故半夏非能散也;阴不格阳,阳和而气布矣。半夏非能降也;阳能入阴,阴和而饮不停矣。不容殚述之功,赘此数言,孰曰尚有遗义哉?

大小柴胡汤、柴胡加芒硝汤、柴胡加龙骨壮牡蛎汤、柴胡桂枝汤,治伤寒寒热心下坚之剂也。

小青龙汤小青龙加石膏汤射干麻黄汤、厚朴麻黄汤、泽漆汤、越婢加半夏汤、桂苓五味甘草去桂加干姜细辛半夏汤,治胸胀咳逆之剂也。

小半夏加茯苓汤,治头眩之剂也。

苦酒汤、半夏散及汤,治咽喉肿痛之剂也。

半夏泻心、生姜泻心、甘草泻心汤,治肠鸣之剂也。

葛根加半夏汤、黄芩加半夏生姜汤、竹叶石膏汤、麦门冬汤、大半夏汤,下气之剂也。

本经主治,惟止汗一语,仲景无专方,余则悉相印。

或问半夏,伤寒寒热,非心下坚者不用;咳逆,非胸胀者不用;以及咽肿肠鸣,无不可属之下气。

今以葛根加半夏,黄芩加半夏生姜等汤系之,岂治呕即所谓下气欤?曰他物下气,未必不止呕,如本经橘吴茱萸之类是也;他物下气,未必尽止呕,如本经旋覆花杏核仁之类是也。半夏下气,未必尽因止呕,如心下坚胸胀咽肿肠鸣是也。半夏止呕,又未必不尽因下气,如金匮要略厚朴七物汤白术散竹叶汤是也。盖非气逆则不呕,故千金方妇人虚损篇,远志汤,若其人心胸气逆者加半夏,淡竹茹汤气逆者加半夏,竹叶汤气逆者加半夏,小柴胡汤胸中烦而不呕者去半夏,可见呕缘气逆,气逆由水与气相激,则半夏允为的对之剂矣。曰然则本经著他物之功,凡曰上气者,与此盖有别矣。其所以别者安在?曰考本经菖蒲五味子牡桂射干芫花杏核仁皆著其功曰:主上气,然未有不连及咳逆者,是知凡主上气之物,缘能使逆气自上焦而降。半夏等主下气,则仅能使气不自中焦逆,为其别矣。

虽然,金匮要略曰:火逆上气,咽喉不利,止逆下气者,麦门冬汤主之。论证则曰上气,论治则曰下气,又可见诸气凑于肺者谓之上气。气自中焦上逆,虽不必至肺,即谓之上气,亦无不可。特半夏主中焦气逆,不治诸气奔迫于肺也。且本经于杏核仁既曰主咳逆上气,又曰下气,则又可见上气下气终不可混。上气下气终不可混,则半夏下气之功,断在中而不在上,又何可混耶?

问小青龙汤渴者去半夏,小柴胡汤胸中烦而不呕者去半夏,渴者去半夏,岂烦而不呕口渴者,尽无用半夏者乎?曰是不然。

盖证必有因,因水与气相轧而成者,皆不得有渴,及不呕而烦。若其因有不同,则温经汤所主妇人下利,暮即发热,少腹里急,腹满手掌烦热,唇口干燥,举一病三者胥犯之矣。何者?其病之因缘瘀血在少腹故也。夫气主煦之,血主濡之,气留而不行,是气有余,血壅而濡,是血有余,气有余便是火,血有余亦生火。特气分之火能消水耗阴,能消水耗阴者,见证在正面,不能消水耗阴者,见证只在侧面,故不曰身热心烦,而曰手掌烦热,不曰口渴引饮,而曰唇口干燥,则又何害其中宫水停气搏,可用半夏哉?

若夫气分之病,呕与渴本相背驰,故曰先呕却渴者,此为欲解,先渴却呕者,为水停心下,此属饮家,呕家本渴,今反不渴者,以心下有支饮故也。此属支饮,又曰支饮者,小半夏汤主之,半夏之治呕,其反覆推明也如此。

至呕渴并见之候,如猪苓汤之咳呕渴,五苓散之小便不利,渴欲饮水,水入即吐,均不用半夏,其严又如此。即呕家有脓不可治呕,脓尽自愈一节,虽不言及半夏,而不用半夏之旨,已隐然阴寓于其中,尽半夏为治呕专剂。今者呕病中兼患痈脓,痈者脉必数,脉数者口必渴,则知其呕缘火气犯胃,非复气与饮搏矣。扩而充之,则非特呕而渴者不用半夏,虽谓之万病见渴则均不与半夏相宜可矣。

青龙柴胡陷胸承气建中半夏方名,缘有大小之称,将以寒凉为大耶?律之青龙则可,易而之他,则不可通矣。将以温热为大耶?律之建中则可,易而之他,又不可通矣。柴胡之大,不以能和,半夏之大,反以能和,陷胸之大,取以当病之急,承气之大,最忌用之不审。又他当用大者,不可先试以小,而承气独以是垂法;他既用小者,不可更继以大,而柴胡偏以是建功。既无一定之例可援,又无对待之义可审,是六方者,将无偶粘以大小之名,竟无丝粟意义于其间耶?是盖不然。

夫青龙,与云致雨者也;陷胸,摧坚搜伏者也;承气,以阴配阳者也;建中,砥柱流俗者也。是四方者,以功命名,则当大任者为大,当小任者为小。

惟柴胡与半夏,则以药命名,以药命名,则柴胡主疏,主疏则疏之大者为大,疏之小者为小;半夏主和,主和则和之大者为大,和之小者为小。

虽然,诸呕谷不得下,未得为小,胃反呕吐未必为大,而用大小半夏汤,将毋倒置耶?是又不然,盖呕而谷不得下,病在胃,胃反呕吐,病亦在胃,第谷不得下之呕,是胃逆有火,可见胃犹有权,至于朝食吐暮,暮食朝吐,宿谷不化,胃几于无权矣。

故小半夏汤?散其火,胃中自安,大半夏汤则将转硗瘠为膏腴,用人参不足,又益以白蜜,即水亦须使轻扬泛滥,不欲其性急下趋,化半夏之辛燥为宛转滋浥之剂。小半夏汤是耕耘顽矿而疏通之,使生气得,大半夏汤是活润不毛而肥饶之,使生气得钟。于此见半夏之和有大有小,可润可燥,不拘拘然局于化饮定中,又可见小半夏汤所谓驷马驾转车就熟路,王良造父为之先后者也。大半夏所谓何意百炼刚化为绕指柔者也。

同以姜夏二味成方,或为小半夏汤,或为半夏干姜散,或为生姜半夏汤,此姜夏之殊性可测识,姜夏之功能可循按也。夫姜夏同以味辛为用,姜之性主于横散,夏之性主于降逆。呕也哕也喘也,莫非上逆之病,特呕者有声有物,干呕与哕,皆有声无物。有物者为实,无物者为虚,干呕与哕,又有虚实之殊。

盖干呕者气动而不宁,哕者气定而相搏,是干呕者虚中之虚,哕则虚中之实矣。

观小半夏汤主诸呕谷不得下,主支饮不渴,主黄疸小便色不变,欲自利,腹满而喘,因除热为哕;半夏干姜散,主干呕吐逆吐涎沫;生姜半夏汤,主病人胸中似喘不喘,似呕不呕,似哕不哕,彻心中愦愦然无奈。

一则气逆而实,一则气逆而虚,实者佐以走而不守之生姜,虚者佐以守而不走之干姜。又夏之性烈于姜之性,然姜适足以制之烈,故实者倍于姜,虚则夏姜相等,此小半夏汤与半夏干姜散,非特意义不同,抑且制剂迥别,实则多与而叠与焉,虚则仅服方寸匕,又用浆水煎之,以和其性,固难并日语矣。

若夫生姜半夏汤证,全在病人意中,而不见诸形象,迷闷之极,谅不能以降逆一途冀其发越。故倍生姜捣治取汗,先煎半夏而后内之,使姜之气锐,夏之气醇,散力迅疾,降力优柔,其与小半夏汤用意正相胡越,尤断断不能相提并论矣。凡以半夏下气者,须识此裁成辅相之宜,乃不贻胶柱鼓瑟之诮。

半夏之用,惟心下满及呕吐为最多,然心下满而烦者不用,呕吐而渴者不用,前既言之详矣。

其治咽喉,犹有在少阴喉痛外者乎,其亦有宜用不宜用者乎?夫咽中伤生疮,不能语言,声不出者,苦酒汤,但咽中痛者,半夏散及汤,此少阴证也。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射干麻黄汤;火逆上气,咽喉不利,止逆下气者,麦门冬汤;妇人咽中如有炙脔者,半夏厚朴汤,此则非少阴证也。炙脔言其形,水鸡言其声,生疮不能语言声不出言其痛楚之状,不利言其有所阻碍。于此可见半夏所治之喉痛,必有痰有气阻于其间,呼吸食饮有所格阂,非如甘草汤、桔梗汤、猪肤汤,徒治喉痛者可比矣。

非特其治咽喉有宜忌也,即其治眩治肠鸣亦莫不各有宜忌,如曰卒呕吐,心下痞,膈间有水气眩悸者,小半夏加茯苓汤,曰假令瘦人脐下有悸,吐涎沫颠眩者,五苓散,于此即可见眩因于水,乃为半夏所宜,然水在膈间,则用,水在脐下,则不用,此眩之宜忌矣。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皆有肠鸣,皆兼下利,则知肠鸣而不下利者,非半夏所宜矣。

发汗后腹胀满者,厚朴生姜甘草半夏人参汤主之;先渴后呕,为水停心下,小半夏加茯苓汤主之;卒呕吐,心下痞,膈间有水眩悸者,小半夏加茯苓汤主之;妊娠呕吐不止,干姜人参半夏丸主之;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半夏厚朴汤主之。

伤寒固与杂证不同,表已解者,亦与杂证不异,妊娠又与杂证不同,然有病者亦何能大异于无妊之病,是故四方者,其中皆有小半夏汤在,乃所治之病迥不相侔,何耶?

夫小半夏汤,治中宫气水相忤,欲逆于上之剂也。水胜于气,则加茯苓,气虚水逆,则加人参,气水并盛,结而阻阂胃脘,则加厚朴紫苏茯苓,原理密相贯,半夏之功用,并未异于常也。

若夫伤寒表解里未和,其气既不上冲,又不下泄,徒胀满于胸中,不日晡潮热,不绕脐痛,不口燥咽干,不汗出,不小便自利,则不得为阳明而用承气;不手足自温,不脉缓,不时痛时止,则不得为太阴而用理中,然徒胀满,则于太阴为近,阳明为远。盖气无约束则胀,水无约束则满,既胀且满,又何能不上逆为呕,下泄为利耶?加理中之半于小半夏汤中,使半夏生姜,斡旋中宫,俾勿上逆,使人参甘草,填补中宫,俾勿下泄,然又恐其补胜于和也。故于承气中择厚朴之除满者,与补相对待焉,不得为补剂,亦不得为泄剂,又不得为汗剂,实为和中之剂,其著力处全在小半夏汤,半夏之用,明变化极矣。(厚朴生姜甘草半夏人参汤)

病发于阳而反下之,热入因作结胸,病发于阴而反下之,因作痞。所以成结胸者,以下之太早故也。同为邪气自外至内,而结胸言热入,痞不言下早,可见病发于阴者之非热,始终不可下矣。始终不可下者,反早下之,则阴邪必自外入内。阴邪自外入内,其溜于下部者无论已,其窃踞于阳位者,治法舍半夏其谁与归?是故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旋覆花代赭石汤,皆莫不有半夏,是半夏者,阴邪窃踞阳位之要剂也。

盖凡阴阳相协,乃成生气,故物性之热者,多生于冱寒,其性寒者,多生于暄暖。半夏生于三阳开泰之后,成于一阴才姤之时,则其钟阴气达初阳可知矣。能达初阳,则虽阴而不能润,惟钟阴气,故虽燥而仍能入阴,禀此阴阳相间之德,滑燥悉具之能,又何得不从阳入阴,治踞于阳位之邪哉?

虽然,痞仍有不用半夏者,大黄黄连泻心汤、附子泻心汤是也。结胸亦有用半夏者,小陷胸汤是也。夫惟有所入,则必有所挟,所入既有阴阳,所挟亦必有阴阳,设所入既为热,所挟又为热,两热相合,其锋必盛,所入既为寒,所挟复为寒,两寒相并,其凛必深。故治热不嫌大黄芒硝之峻,治寒不厌人参干姜之温。特其所踞之地,不可不究,胸中虽阳位,实饮之所聚,故纵用硝黄,仍不能离甘遂葶苈,即用参姜,仍不失兼半夏芩连也。若夫所入系寒,所挟则热,所入系热,所挟则寒,于是不能不以轻锐无著之寒,泄其所挟之热,以寒温错杂之制,治其所挟之寒,此大黄黄连泻心汤、小陷胸汤之所以主也。譬之水性,河最横,淮次之,江则宽广安行者也。乃今日者,淮之地见夺于河,其水反入于江,则淮之地既为河所占,则不能不以治河之法治之,淮之当治者,以既入于江,反不必治矣。半夏之治,是阴邪踞于阳位,阳位之邪,无论其自外而入,自内而合,凡现在所见之证,不属夫阴,则不得概用,于此不可见耶?

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硬,噫气不除,旋覆花代赭石汤主之;伤寒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腹中痛,欲呕吐者,黄连汤主之。半夏之所与,其剽劲乃尔。伤寒解后,虚羸少气,气逆欲吐者,竹叶石膏汤主之;火逆上气,咽喉不利,止逆下气者,麦门冬汤主之;胸痛不得卧,心痛彻背者,栝蒌薤白半夏汤主之;胃反呕吐者,大半夏汤主之。半夏之所与,又澹宕如是。在剽劲中正赖其驱饮醒中,不得侪卑贼卒伍也;居澹宕中,尤仗其下气和脾,则允为监制剧职矣。

夫物贵因时,用须审势,诸汤所主,头绪虽繁,然撮其要,不过胸痞呕吐上气心痛已耳。胸痞尚濡,宁用大黄黄连泻心汤,不用半夏;呕吐至食入口即出,宁用干姜黄连黄芩人参汤,不用半夏;上气莫甚于肺痈,喘不得卧,乃葶苈大枣泻肺汤。不藉有此,心痛最剧,是心痛彻背,背痛彻心,乌头赤石脂丸,岂藉加兹。以是而论,则半夏遂可无用乎?殊不知半夏之妙,正在不用处,有以见其用耳。合乎温燥队中,见烦则不用,见渴则不用,合于清润队中,偏为烦与渴之良剂,如竹叶石膏汤、麦门冬汤,虽不言烦渴,用清甘苦是其多,则岂尽能无,而大半夏汤中,人参白蜜以补以润,决非绝无烦与渴者,审乎此则为刚剂中锋锐,柔剂中断制,其功岂可泯耶?

有没有哪位师兄有印刷书,帮忙校对一下。先谢了。

[ Last edited by 王海峰 on 2006/11/30 at 23:36 ]
-----------半夏(何绍奇)


在我家乡的麦地里,半夏(俗称“麻芋子”)甚多,三叶,茎长不及尺,半夏其块茎也。拔起,去茎叶,在淘洗时撞去粗皮,晒干,即生半夏。麦黄在旧历五月,正值夏季的一半,故有“半夏”之名。

   半夏的传统加工方法,是用米泔、石灰明矾、甘草加水反复浸泡,或仅用明矾水浸泡,不仅费时费工,更重要的是损失了半夏的药效。曹颖甫《金匮发微》说半夏久经浸泡,是去精华而留渣滓,如欲立止呕吐,岂能得哉。我治呕吐、恶阻、痰饮、痰核、瘿瘤、失眠、痞满、眩晕,当用半夏者,都用生半夏,在四川工作的十数年间,从没出过问题,只有一次,我的学生把生半夏另包,嘱病者加生姜一块先煮半小时,病者是个老太太,回去以后竟然忘了,且误以为是贝母(半夏去粗皮后洁白如玉,故又有“水玉”的别名),自作主张,冲而吞之,咽喉旋即发麻,指天划地骂了我半天。我也亲自嚼过生半夏,起初淡而无味,只觉得有些粘牙,继则咽喉发麻,约一、二小时始缓解。

   我用生半夏的方法是:将生半夏与茯苓、生姜一起捣烂如泥,文火先煎半小时,尝一尝,不麻口了,再下余药。

   生半夏的用量一般在10g左右。我在北京曾治疗一例溃疡病兼幽门梗阻的患者刘念,呕吐得很厉害,我在处方中用生半夏15g,病家去同仁堂取药,药师说:哪有生半夏用这么大量的,一定是医生忘了打小数点,径自改为1.5g,服后效果居然也不错。

  生半夏用于妊娠剧吐有卓效,而且并不碍胎。我家乡县医院有一位年轻的西医外科大夫,其妻妊娠剧吐,吃食吐食,饮水吐水,经多方治疗仍不止,一筹莫展,已数日矣,看到我的一篇题作《半夏小识》的文章(当年县科委编印的一本小册子),遂用生半夏10粒,打碎,加灶心黄土60g,浓煎与服,结果药未尽剂,呕吐立止。如今他的孩子已经上大学了。

   1993年春夏,我在马来西亚色兰半州泰安堂坐堂,有位妇女叫山色拉的,28岁,妊娠二月余,恶心呕吐,食不下,食后腹胀,左胁痛,脉弱滑,舌淡,我用六君子汤少加柴胡、芍药,方中用生半夏10g,三服后吐止,胁亦不痛矣。乃去柴芍,并停用生半夏,又吐,乃再用之,三服吐止,易方调理而安。

   20世纪70年代初我在甘南碧口采药时,曾采到过与三叶半夏不同品种的掌叶半夏与水半夏,掌叶半夏的块茎大如芋艿,我们也当半夏使用。最近见到上海有人用掌叶半夏治疗肿瘤,并已初见成效,北京的大小药店却没有这味药。
-----------第034条:太阳与阳明合病,不下利,但呕者,葛根加半夏汤主之。
      葛根加半夏汤方:
      葛根四两   麻黄三两,去节,汤泡去黄汁,焙干称   生姜三两,切   甘草二两,炙
芍药二两   桂枝二两,去皮   大枣十二枚,擘   半夏半斤,洗
  上八味,以水一斗,先煮葛根、麻黄,减二升,去白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复取微似汗。
第041条: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服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
      小青龙汤方:
      麻黄三两,去节   芍药三两   五味子半升   干姜三两   甘草三两,炙   桂枝三两,去皮   半夏半升,汤洗   细辛三两
      上八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加减法:
      ……,若渴者,去半夏,加栝蒌根三两;……
第042条: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发热不渴。服汤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小青龙汤主之。
第067条:发汗后,腹胀满者,厚朴生姜甘草半夏人参汤主之。
      厚朴生姜甘草半夏人参汤方:
      厚朴半斤,去皮,炙   生姜半斤,切   半夏半斤,洗   人参一两   甘草二两,炙
      上五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第100条: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与小柴胡汤主之。
      小柴胡汤方:
      柴胡半斤   黄芩三两   人参三两   甘草三两,炙   半夏半升,洗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三枚,擘
      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去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后加减法:
      若胸中烦而不呕,去半夏人参,加栝蒌实一枚。若渴者,去半夏,加人参,和前成四两半,栝蒌根四两。……
第101条: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正邪分争,往来寒热,休作有时,默默不欲饮食。藏府相连,其痛必下,邪高痛下,故使呕也。小柴胡汤主之。
第102条:服柴胡汤已,渴者,属阳明也,以法治之。
第103条:得病六七日,脉迟浮弱,恶风寒,手足温,医二三下之,不能食,而胁下满痛,面目及身黄,颈项强,小便难者,与柴胡汤。后必下重,本渴,而饮水呕者,柴胡汤不中与也。食谷者哕。
第104条:伤寒四五日,身热恶风,颈项强,胁下满,手足温而渴者,小柴胡汤主之。
第105条: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者,先与小建中汤;不差者,与小柴胡汤主之。
第106条: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
第107条:凡柴胡汤病证而下之,若柴胡证不罢者,复与柴胡汤,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
第109条: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者,先与小柴胡汤。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
      大柴胡汤方:
      柴胡半斤   黄芩三两   芍药三两   半夏半升,洗   生姜五两,切   枳实四枚,炙   大枣十二枚,擘   大黄二两
      上八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温服一升,日三服。
第110条:伤寒十三日不解,胸胁满而呕,日晡所发潮热,已而微利。此本柴胡证,下之而不得利,今反利者,知医以丸药下之,非其治也。潮热者实也,先宜小柴胡汤以解外,后以柴胡加芒硝汤主之。
      柴胡加芒硝汤方:
      于小柴胡汤方内,加芒硝六两,余依前法。服不解,更服。
第113条: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方:
      半夏二合,洗   大枣六枚   柴胡四两   生姜一两半   人参一两半   龙骨一两半   丹一两半   桂枝一两半,去皮   茯苓一两半   大黄二两   牡蛎一两半,煅
      上十一味,以水八升,煮取四升,内大黄切如棋子,更煮一二沸,去滓,温服一升。
第131条: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心下温温欲吐,而胸中痛,大便反溏,腹微满,郁郁微烦。先此时,自极吐下者,与调胃承气汤。若不尔这,不可与。但欲呕,胸中痛,微溏者,此非柴胡证,以呕故知极吐下也。
第144条:伤寒十余日,热邪在里,复往来寒热者,与大柴胡汤。……
第146条: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小陷胸汤主之。
      小陷胸汤方:
      黄连一两   半夏半升,洗   栝蒌实大者一个
      上三味,以水六升,先煮栝蒌取三升,去滓,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
第152条:妇人中风,七八日,续得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者,此为热入血室,其血必结,故使如疟状,发作有时,小柴胡汤主之。
第154条: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加桂枝汤主之。
      柴胡加桂枝汤方:
      桂枝去皮   黄芩   人参各一两半   甘草一两,炙   半夏二合半   芍药一两半   大枣六枚,擘   生姜一两半,切   柴胡四两
      上九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
第156条:伤寒五六日,头汗出,微恶寒,手足冷,心下满,口不欲食,大便硬,脉细者,此为阳微结,必有表复有里也。脉沉,亦在里也。汗出为阳微,假令纯阴结,不得复有外证,悉入在里,此为半在里半在外也。脉虽沉紧,不得为少阴病,所以然者,阴不得有汗,故知非少阴也。可与小柴胡汤。设不了了者,得屎而解。
第157条: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此虽已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若心下满,而硬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
      半夏泻心汤方:
      半夏半升,洗   黄芩   干姜   人参已上各三两   黄连一两 大枣十二枚,擘   甘草三两,炙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第165条:伤寒汗出,解之后,胃中不和,心下痞硬,干噎食臭,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下利者,生姜泻心汤主之。
      生姜泻心汤方:
      生姜四两,切   甘草三两,炙   人参三两   干姜一两   黄芩三两   半夏半升,洗   黄连一两   大枣十二枚
      上八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第166条:伤寒中风,医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数十行,故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痞硬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医见心下痞,谓病不尽,复下之,其痞益甚,此非结热,但以胃中虚,客气上逆,欲使硬也,甘草泻心汤主之。
      甘草泻心汤方:
      甘草四两   黄芩三两   干姜三两   半夏半升,洗   黄连一两   大枣十二枚,擘
      上六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第169条: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者,旋复代赭石汤主之。
      旋复代赭石汤方:
      旋复花三两   人参二两   生姜五两,切   半夏半升,洗   代赭石一两   大枣十二枚,擘   甘草三两,炙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第173条:伤寒,发热,汗出不解,心下痞硬,呕吐而下利者,大柴胡汤主之。
第180条:太阳与少阳合病,自下利者,与黄芩汤;若呕者,黄芩加半夏生姜汤主之。
      黄芩汤方:
      黄芩三两   甘草二两,炙   芍药二两   大枣十二枚,擘
      上四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再夜一服。若呕者,加半夏半升,生姜三两。
      黄芩加半夏生姜汤方:
      于黄芩汤方内,加半夏半升,生姜一两半,余依黄芩汤法。
第181条:伤寒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腹中痛,欲呕吐者,黄连汤主之。
      黄连汤方:
      黄连   甘草炙   干姜   桂枝去皮,各三两   人参二两   半夏半升,洗   大枣十二枚,擘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夜二服。
第242条:阳明病,发潮热,大便溏,小便自可,胸胁满不去者,小柴胡汤主之。
第243条:阳明病,胁下硬满,不大便而呕,舌上白胎者,可与小柴胡汤。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濈然而汗出解也。
第244条:阳明中风,脉弦浮大而短气,腹部满,胁下及心痛,久按之气不通,鼻干不得汗,嗜卧,一身及面目悉黄,小便难,有潮热,时时哕,耳前后肿,刺之小差。外不解,病过十日,脉续浮者,与小柴胡汤。……
第279条:本太阳病不解,转入少阳者,胁下硬满,干呕不能食,往来寒热,尚未吐下,脉沉紧者,与小柴胡汤。
第326条:少阴病,咽中伤生疮,不能语言,声不出者,苦酒汤主之。
      苦酒汤方:
      半夏洗,破,如枣核大十四枚   鸡子一枚,去黄,内上苦酒著鸡子壳
      上二味,内半夏,著苦酒中,以鸡子壳,置刀镮中,安火上,令三沸,去滓,少少含咽之。不差,更作三剂。
第327条:少阴病咽中痛,半夏散及汤主之。
      半夏散及汤方:
      半夏洗   桂枝去皮   甘草炙。以上各等分
      以上三味,各别捣筛已,合治之,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若不能散服者,以水一升,煎七沸,内散两方寸匕。更煎三沸,下火令小冷,少少咽之。
第394条:呕而发热者,小柴胡汤主之。
第413条:伤寒解后,虚羸少气,气逆欲吐者,竹叶石膏汤主之。
      竹叶石膏汤方:
      竹叶二把   石膏一斤   半夏半升,洗   人参三两   甘草二两,炙   粳米半升   麦门冬一升,去心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内粳米,煮米熟,汤成,去米,温服一升,日三服。
-----------百合惑阴阳毒病证治第三
10.狐惑之为病,状如伤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蚀于喉为惑,蚀于阴为狐,欲饮食,恶闻食臭,其面目乍赤、乍黑、乍白,蚀于上部则声喝一作:嘎,甘草泻心汤主之。
【甘草泻心汤】方
干草四两 黄芩 人参 干姜各三两 黄连一两 大枣十二枚 半夏半升
上七味,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温服一升,日三服。
疟病脉证并治第四
2.病疟,以月一日发,当以十五日愈;设不差,当月尽解;如其不差,当云何?师曰:此结为癥瘕,名曰疟母,急治之,宜鳖甲圆。
【鳖甲煎圆】方
鳖甲十二分,炙 乌扇三分,烧 黄芩三分 柴胡六分 鼠妇三分,熬 干姜三分 大黄三分 芍药五分 桂枝三分 葶苈一分,熬 石韦三分,去毛 厚朴三分 牡丹五分,去心 瞿麦二分 紫威三分 半夏一分 人参一分 蛰虫五分,熬 阿胶三分,炙 蜂窠四分,炙 赤消十二分 蜣蜋六分,熬 仁二分
上二十三味,为末,取煅灶下灰一斗,清酒一斛五斗,浸灰,候酒尽一半,着鳖甲于中,煮令泛烂如胶漆,绞取汁,内诸药,煎为丸如梧子大,空心服七丸,日三服。
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
6.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射干麻黄汤主之。
【射干麻黄汤】方
射干十三枚 一法三两 麻黄四两 生姜四两 细辛 紫苑 款冬花各三两 五味子半升 大枣七枚 半夏大者洗,八枚 一法半升
上九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麻黄两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8.咳而脉浮者,厚朴麻黄汤主之。
【厚朴麻黄汤】方
厚朴五两 麻黄四两 石膏如鸡子大 杏仁半升 半夏半升 干姜二两 细辛二两 小麦一升 五味子半升
上九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小麦熟,去滓,内诸药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9.脉沉者,泽漆汤主之。
【泽漆汤】方
半夏半升 紫参五两 一作紫苑 泽漆三斤,以东流水五斗煮取一斗五升 生姜五两 白前五两 甘草 黄芩 人参 桂枝各三两
上九味,口父咀,内泽漆汁中煮取五升,温服五合,至夜尽。
10.大逆上气,咽喉不利,至逆下气者,麦门冬汤主之。
【麦门冬汤】方
麦门冬七升 半夏一升 人参二两 甘草二两 粳米三合 大枣十二枚
上六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温服一升,日三、夜一服。
13.咳而上气,此为肺胀,其人喘,目如脱状,脉浮大者,越婢加半夏汤主之。
【越婢加半夏汤】方
麻黄六两 石膏半斤 生姜三两 大枣十五枚 甘草二两 半夏半升
上六味,以水六升先煮麻黄,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14.肺胀咳而上气,烦躁而喘,脉浮者,心下有水,小青龙加石膏汤主之。
【小青龙加石膏汤】方《千金》证治同,外更加胁下痛引缺盆
麻黄 芍药 桂枝 细辛 甘草 干姜各三两 五味子 半夏各半升 石膏二两
上九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强人服一升,羸者减之,日三服,小儿服四合。
奔豚气病脉证治第八
3.奔豚,气上冲胸,腹痛,往来寒热,奔豚汤主之。
【奔豚汤】方
甘草 芎窮 当归各二两 半夏四两 黄芩二两 生葛五两 芍药二两 生姜四两 甘李根白皮一升
上九味,以水二斗,煮取五升,温服一升,日三、夜一服。
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
4.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者,栝蒌薤白半夏汤主之。
【栝蒌薤白半夏汤】方
栝蒌实一枚,捣 薤白三两 半夏半斤 白酒一斗
上四味,同煮取四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
9.病腹满,发热十日,脉浮而数,饮食如故,厚朴七物汤主之。
【厚朴七物汤】方
厚朴半斤 甘草 大黄各三两 大枣十枚 枳实五枚 桂枝二两 生姜五两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四升,温服八合,如三服。呕者加半夏五合,,下利去大黄,寒多者加生姜至半斤。
10.腹中寒气,雷鸣切痛,胸胁逆满,呕吐,附子粳米汤主之。
【附子粳米汤】方
附子一枚,炮 半夏半升 甘草一两 大枣十枚 粳米半升
上五味,以水八升,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12.按之心下满痛者,此为实也,当下之,宜大柴胡汤。
【大柴胡汤】方
柴胡半斤 黄芩三两 芍药三两 半夏半升,洗 枳实四枚,炙 大黄二两 大枣十二枚 生姜五两
上八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温服一升,日三服。
痰饮咳嗽病脉证治第十二
18.病者脉伏,其人欲自利,利反快,虽利,心下续坚满,此为留饮,欲去故也。甘遂半夏汤主之。
【甘遂半夏汤】方
甘遂大者,三枚 半夏十二枚 以水一升煮取半升,去滓 芍药五枚 甘草如指大一枚,炙 一本作无
上四味,以水二升,煮取半升,去滓,以蜜半升,和药汁煎取八合,顿服之。
23.病溢饮者,当发其汗,大青龙汤主之,小青龙汤亦主之。
大青龙汤】方
麻黄六两,去节 桂枝二两,去皮 甘草二两,炙 杏仁四十个,去皮尖 生姜三两 大枣十二枚 石膏如鸡子大,碎
上七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取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取微似汗,汗多者以温粉粉之。
【小青龙汤】方
麻黄三两,去节 芍药三两 五味子半升 干姜三两 甘草三两,炙 桂枝三两,去皮 半夏半升,汤洗 细辛三两
上八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28.呕家本渴,渴者为欲解,今反不渴,心下有支饮故也。小半夏汤主之《千金》云:小半夏加茯苓汤。
【小半夏汤】方
半夏一升 生姜半斤
上二味,以水七升,煮取一升半,分温再服。
30.卒呕吐,心下痞,膈间有水,眩悸者,半夏加茯苓汤主之。
【半夏加茯苓汤】方
半夏一升 生姜半斤 茯苓三两 一法四两
上三味,以水七升,煮取一升五合,分温再服。
35.咳逆依息,不得卧,小青龙汤主之。
38.咳满即止,而复更渴,冲气复发者,以细辛、干姜为热药也;服之当遂渴,而渴反止者,为支饮也;支饮者,法当冒,冒者必呕,呕者复内半夏,以去其水。
【桂苓五味甘草去桂加干姜细辛半夏汤】方
茯苓四两 甘草 细辛 干姜各二两 五味子 半夏各半升
上六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半升,日三。
39.水去呕止,其人形肿者,加杏仁主之;其证应内麻黄,以其人遂痹,故不内之。若逆而内之者,必厥。所以然者,以其人血虚,麻黄发其阳故也。
【苓甘五味加姜辛半夏杏仁汤】方
茯苓四两 甘草三两 五味半升 干姜三两 细辛三两 半夏半升 杏仁半升,去皮尖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半升,日三。
40.若面热如醉,此为胃热,上冲熏其面,加大黄以利之。
【苓甘五味加姜辛半杏大黄汤】方
茯苓四两 甘草三两 五味半升 干姜三两 细辛三两 半夏半升 杏仁半升 大黄三两
上八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半升,日三。
41.先渴后呕,为水停心下,此属饮家,小半夏茯苓汤主之。
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五
20.黄疸病,小便色不变,欲自利,腹满而喘,不可除热,热除必哕,哕者,小半夏汤主之。
21.诸黄,腹痛而呕者,以柴胡汤。必小柴胡汤,方见呕吐中
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第十六
13.心下悸者,半夏麻黄丸主之。
【半夏麻黄丸】方
半夏 麻黄等分
上二味,末之,炼蜜和丸小豆大,饮服三丸,日三服。
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
10.呕而肠鸣,心下痞者,半夏泻心汤主之。
【半夏泻心汤】方
半夏半斤洗 黄芩 干姜 人参各三两 黄连一两 大枣十二枚 甘草三两,炙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11.干呕而利者,黄芩加半夏生姜汤主之。
【黄芩加半夏生姜汤】方
黄芩三两 甘草二两,炙 芍药一两 半夏半升 生姜三两 大枣十二个
上六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再、夜一服。
12.诸呕吐,谷不得下者,小半夏汤主之。
15.呕而发热者,小柴胡汤主之。
【小柴胡汤】方
柴胡半斤 黄芩三两 人参三两 甘草三两 半夏半升 生姜三两 大枣十二枚
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16.胃反呕吐者,大半夏汤主之。《千金》云:治胃反,不受食,食入即吐。《外台》云:治呕,心下痞硬者。
【大半夏汤】方
半夏二升,洗完用 人参三两 白蜜一升
上三味,以水一斗二升,和蜜扬之二百四十遍,煮药取二升半,温服一升,余分再服。
20.干呕吐逆,吐涎沫,半夏干姜散主之。
【半夏干姜散】方
半夏 干姜各等分
上二味,杵为散,取方寸匕,浆水一升半,煎取七合,顿服之。
21.病人胸中似喘不喘,似呕不呕,似哕不哕,彻心中愦愦然无奈者,生姜半夏汤主之。
【生姜半夏汤】方
半夏半升 生姜汁一升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半夏取二升,内生姜汁,煮取一升半,小冷分四服,日三、夜一服,止,停后服。
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二十
6.妊娠呕吐不止,干姜人参半夏丸主之。
【干姜人参半夏丸】方
干姜 人参各一两 半夏二两
上三味,末之,以生姜汁护卫宛如物资大,饮服十丸,日三服。
10.妊娠养胎,白术散主之。
【白术散】方 见《外台》
白术 芎藭 蜀椒三分,取汗 牡蛎
上四味,杵为散,酒服一钱匕,日三服,夜一服。……;心烦吐痛不能食饮,加细辛一两,半夏大者二十枚,服之后,更以醋浆水服之;若呕,以醋浆水服之,复不解者,小麦汁服之;已后渴者,大麦粥服之。病虽愈,服之勿置。
妇人产后病脉证治第二十一
2.产妇郁冒,其脉微弱,呕不能食,大便反坚,但头汗出,所以然者,血虚而厥,厥而必冒,冒家欲解,必大汗出,以血虚下厥,孤阳上出,故头汗出。所以产妇喜汗出者,亡阴血虚,阳气独盛,故当汗出,阴阳乃复。大便坚,呕不能食,小柴胡汤主之。
9.产后中风,发热,面正赤,喘而头痛,竹叶汤主之。
【竹叶汤】方
竹叶一把 葛根三两 防风一两 桔梗 桂枝 人参 甘草各一两 附子一枚,炮 大枣十五枚 生姜五两
上十味,以水一斗,煮取二升半,分温三服,温服使汗出。颈项强,用大附子一枚,破之如豆大,煎药扬去沫,呕者,加半夏半升洗。
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
1.妇人中风七八日,续来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此为热入血室。其血必结,故使如疟状,发作有时,小柴胡汤主之。
5.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半夏厚朴汤主之。
【半夏厚朴汤】方《千金》作胸满心下坚,咽中帖帖如有炙肉,吐之不出,吞之不下。
半夏一升 厚朴三两 茯苓四两 生姜五两 干苏叶二两
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四升,分温四服,日三、夜一服。
7.妇人吐涎沫,医反下之,心下即痞,当先治其吐涎沫,小青龙汤主之。涎沫止,乃治痞,泻心汤主之。
9.问曰:妇人年五十所,兵下利数十日不止,暮即发热,少腹里急,腹满,手掌烦热,唇口干燥,何也?师曰:此病属带下。何以故?曾经半产,瘀血在少腹不去。何以知之?其证唇口干燥,故知之。当以温经汤主之。
【温经汤】方
吴茱萸三两 当归 芎藭 芍药各二两 人参 桂枝 阿胶 丹皮去心 生姜 甘草各二两 半夏半升 麦门冬一升,去心
上十二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温三服。亦主妇人少腹寒,久不受胎,兼取崩中去血,或血水来过多,及至期不来。
(注:上述均以刘渡舟主编的《伤寒论诠解》和《金匮要略诠解》为蓝本)
...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皖ICP备06007007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