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讲课,感觉大家对基本的问题没有搞清楚,从今天起,我将按自己的方式,把基础理论按主线的形式,分次讲解。名不正则言不顺,需要把中医的名词从头到尾串一下。
我们祖国的中医是源远流长的。但中医的实质是什么,他是怎样缘起的,怎样流传下来的。这是自古到今一脉相承传下来的。但是呢,现在很多人把中医当成一门简单的治病手段。这是对中医真正思想内涵的一种肤浅认识。中医不光是一门治病的技术,他是对人天之学的整个的领会,然后在贯穿到治病之中,小到治病、修身,大到治国、平天下、了解整个宇宙的奥秘。所以说中医的实质是非常深奥的。一部《
黄帝内经》,所讲的人天之学绝不亚于fo经上所探究的内容。所以,我们在学习这门学科的时候,一定要有一种高远的志向,一定要有探求人天奥秘的志向和欲望。只有有了这种欲望、这种想法以后,学出来的东西才能详细一些、味道更纯一些。要不然的话,只能学到一些草头方子而已,骗了别人,骗了自己,对个人修身养性没有益处,对个人人生观、世界观的认识没有丝毫的改变。
我们中国的文化,起源于三皇五帝(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称为"三皇",黄帝.颛顼.帝喾.尧帝.舜帝称为"五帝")。
神农氏与《神农本草经》。神农氏,即炎帝,对药性的理解,把自然界的药物分门别类,对药物进行了解以后,药物禀性中和的,确可大用的收录进来,要不然,世界间的植物何止百千,为何别的不选,单选这几种呢。别的草药也是有用的,也可能有奇效,但它的性味不是很中正,不可大用。就像一个国家一样,办理事情时要用人,社会上百千万人,每人都有自己的特点,但真正能为人民服务的,能管理国家管理社会的也就那么一小批。这些人必须是有他自己的特点,又有禀性中和的一面。所以他的这个药性是非常中和的醇和的。而不像有些药,药性比较乖戾,偏性太大,与其他要配合之后比较难以发挥效益。所以神农对人天之学、对于药性有深刻的认识和体会,写出了《神农本草经》。
伏羲氏与先天八卦。画一而分天地,这个一是卦的开始,当然这是一个比象了。最早的状态是无极状态,万物未生之前是无极状态,无极而太极,太极而分阴阳。无极与太极有什么区别?太极是1,无极是0,这是两种什么样的状态呢?对于人来说,平时处于平静状态,总是有百千念头、纷杂无序,想静也静不下来,处于平静状态时,也会有念头的,纷然无序的话,对每一种念头都不去执着,久而久之之后就会进入一种空明的状态。这时就像一面镜子一样,有物体来现的话,马上清晰的表现出来,念头过了之后就消失了,其实这就是无极状态,镜子空明的状态就是无极。什么是太极?太极就是镜子照万物时,万物影像到里面。大家注意我这两个比喻,不管你照没照万物没有没影像在里面,你都是一面镜子,镜子里面是没有东西的,它照万物也是照的一种虚影,万物在一面真实镜子中体现出来了,这叫太极状态。太极什么时候生阴阳?动而生阴阳。这个动是什么?是镜子本身动了,镜子本身动而生阴阳。这个镜子对反映的事物产生了幻觉,产生了错觉。这个时候就生阴阳了。为什么?就是镜子照见万物了,一看,唉,这是外物,有外就有内,有外物就有镜子,这就分为两种了,一个是本体,一个是外物。这叫动即生阴阳,有外有内,阴阳之象产生了。
其次是三才。因为你观察内外时,你还有立一个本位,这个本位就是中,阴阳中,这个中就是天地人的人,这就分化成三才。你如果一直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来说,不立于你的本位的话,阴阳的变动产生四象八卦,但是这个本位也是很重要的,这是中国文化特有的,很多其他文化中没有的。他就是以人立为本位,合于四象,则称五行。因为不管阴阳还是四象,都是依靠本位来辨别的。所以光是阴阳,光是四象,用药有限制。
刚才简单把阴阳、四象、三才、五行讲过了,大家有什么问题再提出来。
所谓四象者,四种现象也,何谓四象:升降沉浮四种现象。
所谓五行,就是五种运行状态。行者,行也。表现物质的存在形式。就像黄帝内经上讲的那样,天地鸿蒙,是谓无极。一气开之,是谓太极。积阳为天,积阴为地,划分阴阳了。
然后是阴阳升降,人在其中。因为人要去研究天地,不是站在天的角度,也不是站在地的角度,而是站在人的本位的角度,自己就是万物的中心,天地的中心,宇宙的中心,这是本位,由此而研究万物,这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特色,明白了这点以后,很多问题可以迎刃而解。就像天文学说一样,西方有人搞地心说,有人搞日心说,现在又搞银河系,然后又是无边无际,不知道哪里是中心。其实我国古人早就解决这个问题了,天有天心,就说观天象,自己就是宇宙的中心,与之相应的地方,北极星,天罡北斗七星,他不断运转,产生了一个圈,这个圈的中点与人在这一点,立于一个轴,就是天心,这一点是永远不会变的。因为那个点对于在我国大地上观天象来说,两点是永远不会变的,所以我国天象始终是以这套来研究的,不论是黄道、赤道。
懂得了这个以后,大家想想什么叫阴阳呢?阴阳是对待而生的。他必须是互生的,有阴必有阳,有阳必有阴。这样,你在谈到阳时,必须考虑到,这个阳是对阴而言的,这个阴就在阳中,所谓的阴阳只是反映这个事物本身的状态,你从不同角度看待这个事物的时候,你可以觉得他是阴,也可以觉得他是阳,但是呢,这个事物还是这个事物,本身是不变的。所以,又一阵子,我给大家说,你要是明白了,阴即是阳,阳即是阴的时候,你的医学理论可能就更进一步了。你理解了,就知道,阴即是阳,阳即是阴,这句话不为错,你要是觉得这句话匪夷所思,那你对阴阳的实质没有了解。
由伏羲画卦而产生的八卦,由八卦文王演绎卦辞,孔子系辞,由此产生了中国文化的基础。五千年文化基础,基本上都是从易经里演绎出来的。而已经的学问就是对万事万物的发展变化,进行一个总括性的研究。这是所有文化的一个核心,所以呢我们在观察事物的时候,五脏是怎么产生的,六腑是怎样产生的,两精相搏谓之神。这个时候呢,精神一凝聚了之后,然后根据这些不断的变化,阴气不断的凝聚,阳气不断的升动,五脏六腑次第生成了。在这里呢,五脏六腑也是阴阳气机动静的变化而产生的出的不同的现象,所以呢,对于五脏六腑,你要有比较透彻的认识。
人没有出生前就是这样。初生之后,又有变化。初生之后,人就有后天之本,人就可以吃东西了。与先天不一样了。后天是以脾胃,有意识了。意识与先天是不一样的,所以说,脾为意。后天这点意识一开了以后,他就会有强烈的分别概念,就说你的、我的,这种取舍差别。所以情志慢慢开了之后就会使五脏的精气有盈有亏,人就会得病。
四象指的是升降浮沉还是升降出入?
是指的升降浮沉四种现象。但是,你说升降出入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的。
宇宙之间一气往来,天地之气往来而生寒暑,寒暑判而生四象,四季交替变化。我一开始就跟大家讲,人是立人本位来研究天地的,现有阴阳二气,天为阳,地为阴,人为中,这是三才。阴阳之中又分阴阳。所以,地气上升而为云,天气下降而为雨。所以云雨之气交相往来,长生了天地之间的变化,长生了风雷雨电各种自然现象,八卦因此产生,根据八卦用的不同,产生了先天与后天的差别。
但是呢,我们讲疾病治疗过程中又分两种:人是秉地气而生的,然后受了天气的影响,所以人的形体是与大地相应的,神气是与天气相应的。所以这就产生了五脏六腑之间的差别,天气是天行健健行不息,所以比类六腑腑气的运行,五脏藏精气而不泻,就类比的大地,大地含藏。所以五脏象地,六腑象天。五脏六腑根据天地之间的变化各有相应,这点是要分开的,至于像以前的《黄帝内经》里说的“四象属土”,简单的把五行套进去,这点在具体治病的时候是有些差别的。
天气的变化为何要分为六呢,而地气的变化为何要分为五呢?
天之六气是如何来的呢?积阳为天,积阴为地。天地之气交相往来,古人叫做乾坤三所,就是说产生了八卦,积阳为天就是阳气的不断上升,积阴为地即是阴气的不断敛降。所以,乾坤三所,首先是天气,积阳为天,第一所的是震卦,二所的是离卦,三所的是艮卦,然后是地气,积阴为地,不断吸收天气,这时天气也下降,所以呢,阳气潜藏于阴中。初爻为阴的话,这就是兑卦,这样呢,然后是巽卦。
这就是先天八卦的图
初爻为阴的话,这就是 卦,这样呢,然后是 卦。
这就是先天八卦的图
就是说乾坤三所,一个代表阳升,一个代表阴降。上为天是乾卦,下为地是坤卦。乾坤为父母,生有三阴三阳六子,气在中间就代表三阴三阳六气,就好像在天地之间,因为人时时刻刻受到天气的影响,所以,天行六气,这六气是在天地之间包容着我们人,时时刻刻产生风寒暑湿燥火变化着的六气对人们的影响。所以说这六气分别为不同的卦象来表现出来。但他不是乾也不是坤。
我现在讲这个脏腑生成用的是先天八卦。等讲到气机变化时要用到后天八卦。这是不一样的。先天是天地定位,后天是水火立极。这点讲的是六气运行不息在于人与天地时时刻刻相感应,人体感应的是六腑的生成。
下面讲五藏。五藏为阴,藏精气为不泻。
大家看这个图,我们讲这个乾坤三所,三阴三阳这种变化,乾坤是天地,六气周流于中,六气与人的生存是非常重要的,人就是感应六气而生。六气对人来说,外而应经络之气,内而应六腑之气。
下面讲五藏。五藏为阴,藏精气为不泻。五藏类比的是五行。五行是怎么来的呢?五行定的是个方位,东南西北之气各有收藏之象,所以根据他的收藏之象 不同,类比出来五行。五行与六气运行方式的概念应该完全是不一样的,用古人的话来说,五行学说与六气、与阴阳是完全不同的,所以医者用来记,这个五运六气各有不同,天地之气相互,节气相合,所以后代六篇大论,讲的运气学说。
讲一下气和五行的关系?
中国文化是个气文化,任何物质都讲究一个气化。天地万物一气化之。六气讲的是气,五行也讲的是气,只是气的不同状态。五行主要讲气的运行方位,更接近于阴的一面,精气收藏。而六气讲的是他动的一面,阳的一面。所以两者有所区别。就像
伤寒论一样,伤寒论是以六气、六经来阐述的,等到讲到杂病的时候,主要讲五脏的变化,五脏的变化与六经是不一样的。五藏的变化上应有天气,精气的蓄养是需要时间的,而且这之间的变化又有一个气血津液生成的度。所以只能在六经变化的基础上,谈五行的脏腑精气的变化。
请讲讲太极与河图洛书的关系?
河图洛书本身两个用卦象的方式、用数的方式对人天事物理解的一种表达。河图洛书表达的有先后天的差别,用是不一样的。这个与太极没什么关系。河图洛书牵扯的问题比较复杂,牵扯到一个数的问题,不光是个象,对于象的变化研究到极致就要牵扯到数了,因为象的变化有一个时间,有一个具体的度。河图洛书就是把数的排比,用数的方式进行精确的计算。
无极到太极的转变可以说说吗?
只有无极才能而太极,这个不好说,只能简单说一下。你没有达到无极的境界,也就理解不了太极的境界。你处在无极状态下时,你发现,哎,你处在无极境界,这就是太极了。无极状态下,是没有我的,太极里有个我,我一立,万物皆现。这个无极与太极啊,只有通过修正以后,自己去领悟。别无他法。因为,我们脑子里思维纷纭,妄念纷纭,都是拿比量境界相互对比来产生的,没有一点现量境界,现量境界是我看到什么就是什么,我不进行前后的对比,不进行攀缘,这是非常难的,一般人做不到。
尿酸怎样取类比象?
这个很难。什么叫尿酸。取类比象是一门非常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你熟练掌握之后,中医就无师自通。不会取类比象,即是有老师,讲再多的东西也是死东西。怎样取类比象,用什么取类,用什么比象。用阴阳五行来取类比象,用阴阳清浊,用易经、八卦来取类比象。
首先,什么叫尿酸,他是一种排泄的一种废物。西医认为,吃到油脂类,胆固醇类,人身要分解并排出的东西叫尿酸,他在人体内是有一定数量的,超出一定指标即是尿酸过多,
血尿酸过高,证明浊阴排不出去,这与血糖是不一样的,血糖是从谷物里来的,他是从油脂里来的,来源不同。至于尿酸味道怎样,怎样取类,我觉的血糖以中焦类比的比较多一些。中焦类与脾。尿酸吧类似于水木之气,所以呢,尿酸高呢,一个是有肝郁,一个是水寒。血是营血,是在血脉里运行不息的。就像李时珍脉学里写的一样,气如橐嶪,血似波浪。就像中国文化里讲的那样,一个人有没有血性。血是阳性的。营气也是肝中的阳气升达。所以呢血里的阴浊之气一盛的话,必然造成厥阴的相火郁结,导致木不能生火,一方面会产生热,另一方面会导致水不能升达,产生水寒或水郁。
暖水疏木的方法用了之后,病人无不适,也无反应尿酸依然高?
这个看你怎么用了。用的量到不到,都是问题,大法类比是这样,但是暖水舒木这种方法用完之后,这个尿酸在血里边,胆固醇、脂肪也在血里边,胆固醇、血脂与尿酸还不一样,尿酸是需要排泄的废物,而胆固醇、血脂是有待分解的东西。一种是分解完了,一种是需要阳气进一步蒸化的,所以这两种在用药时还是有差别的,对于高血脂什么的,你可以暖水舒木温阳为先,对于尿酸过高,还是要用一些开泻的药,木郁达之,水郁决之,泻血,开泻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开鬼门,一种是洁净腑,还有一种是通大便。可以试试。但是暖水舒木是一个基本的办法,在暖水舒木基础上可以用发汗药,也可以用利小便,也可以用去祛宛陈痤,泻中焦的办法。
有人说“病在三阳用六气,病在三阴用五行”
现在人的实病少,如果是实气致病,光是外感六气的话,都非常好治。用伤寒方拿过来很快就治好了,效果非常好,但是现在人为何就不行了呢。外在呢有伤了风寒,由于七情内扰,精气已经匮竭,再加上饮食不当,六腑雍滞,所以六腑腑气需要通泻,丈夫的精气需要收藏,而外在的六经之气需要调和,所以产生了比较复杂的现象。
病在三阳用六气,病在三阴用五行。不是这样讲的,三阴三阳同归六经,都属于表,都要用六气来解释。
病在内则用五行,因为天地之间的五运六气本来就是相合的,用六经治病的时候也要时时刻刻考虑四季的变化,脏腑精气的不断生成。象我们常常讲的“化不可代,时不可违”。化不可代即是讲脏腑精气的化生。伤寒论里讲的六经与内经里讲的六经是一个东西。但他有时相对于天来讲,有时相对于人来讲,又不太一样。在天讲六气,在人讲六经,六经是六气循经的道路。
对于六气的理解各派各不相同,让人无所适从?
黄元御关于六经的解释,关于伤寒的认识,可以说是一般的医家不能比拟的,所以我们宗黄元御所说的,进行去体会,这是非常好的。历来对六经六气的理解,很多人都写过专门的书,但是呢,可以说,连门口都没找到。象刘渡舟写的关于伤寒六经的认识,对六气根本就没有理解。其他人就更不用说了。这个伤寒六经啊,俞嘉言的书可以看看,俞嘉言的书与黄元御的书有类似的地方,这个人还是很有悟性的,在很多地方还是自己想出来的,所以有时候欠于圆融。有时候想多了反而容易想偏。这是与黄元御不一样的地方。黄元御是学周易出身的,把六经搞得非常通透。但是通透了,也有缺陷,就是说六经六气这种象的研究。
是要应用与人的,只有应用于人之后,慢慢才能养生。这方面黄元御还是有些欠缺的。所以,大家对黄元御在理象上的研究之后,大家再结合道家养生,再来看这个问题。就像我们服的这些汤药,都是草木之品。草木之品怎么生发,怎么行散,金石之性又燥烈,总是有动无静。而人的五脏精气要收藏必须需要靠敛志凝神,五神安和之后收敛起来的。所以长期使用六经之法治病的话,病人的精气有一段时间会亏乏。这也是很多人吃了一段时间中药之后会感觉身体比较软。这也是我国古人开始吃汤药,然后吃丸药,然后再停药一段时间。
左升右降,左为阳右为阴。据脉象上讲,升中有降,降中有升。要是简单理解左手脉升,右手脉降的话也不行。所谓阴,是体阴而用阳,所谓阳,是用阳而体阴。大家要注意了啊,阴阳是互相为依托的。你从不同角度来看,他就不一样。体阳而用阴,体阴而用阳,或者倒过来看。以体来说,他是阳,以用来说,他是阴。所以左右手的脉象在于体会他真实的变化,左手阳升阴长,右手阳杀阴藏。
刚才讲了一个概念叫体用。举个例子吧,体是本体,用是功能。体用是两方面互相结合的,就像阴阳一样,一动一静,一放一收,反应了不同的变化的状态。就像肝脏一样,肝脏藏血而生动,一阳起震,体阴而用阳。体阴是血藏在肝,是阴气含藏了,用阳是少阳之气升达。所以这叫体阴而用阳。上焦这个心肺是体阳而用阴,大家自己体会一下。
记得我上大学时,第一次看书上讲体用,我也不理解,但是最后,慢慢就理解了,但是给大家讲时又不好讲。简单的讲就是象弹簧一样,你把弹簧压紧了之后,他就收缩了,这时他就是体阴,处在一种收缩的状态。用阳,就是时时刻刻里面有种力量要爆发出来。这叫体阴而用阳。把弹簧拉开之后,变得大了,时时刻刻有一种力,要收缩回去。这就是用阴,体阳而用阴。用处、功能在阴。象
肺脏一样,肺朝百脉,肺为一身之主,一身的大气轮转,而后是,气机宣散到肺以后,开达到一个顶点以后需要收缩,这叫体阳而用阴。肝脏呢,肾水精血收藏以后,荣养到肝木了,肝木升达,这是体阴而用阳。
今天主要提到两点,一是六气,提到六气就涉及到一个传化的问题,六经之间的传化。这个问题下节课讲。第二个问题,一个天行六气,一个地布五行。天行六气就是六经的传化,以及标本中见,还有一个地布五行,五行类五脏,五行之间涉及到一个生克的问题。一个六经传化,一个五行生克,是下节课要讲的内容。
体阴用阳何者为主导?
这要看你怎么看了,阴阳之中何者为主,体为阴而用为阳,这就是两者之间的关系。不过一般来说还是还是以阳气为主导。
体讲的是现实的状态,用是他的功能、发散出的功能。可以讲体为阴用为阳,也可以讲体为阳用为阴,再不同的状态下有不同的解释,也不能说以谁为主导,就像一个家庭一样,有妻子,有丈夫,战争年代,以丈夫为主,平和年代,老婆说了算。说以谁为主导都是在不同情况下的变化,有主有从,这是在不同情况下动态判断出来的,不是说在静止状态下判断出来的。
气化在用药中如何分辨君臣佐史?
这个也是讲究主从的问题,君药是主,臣药为从,至于佐史药则是从之又从。所谓气化,脏腑的运行和经气的变化,为一气所化,来阐述一气变化的不同状态,内经里反复阐述一气的变化,气血津液为一气所化。黄帝不止一次再提这个问题。简单举个例子。
麻黄汤,对应的是个什么症?是太阳寒水之气不化,这个病邪有两层,一层是肌腠,一层是表皮,病在皮毛,表实症,皮毛腠理里的寒气、卫气,按黄元御的说法是卫闭营郁,卫气是闭束的,因而导致营气郁遏。这个时候,卫气的闭束,外在的寒气为主,内在营郁是从,所以麻黄是君药,
桂枝是臣药,营气郁了需要桂枝舒达,营气郁了以后导致少阳火上现,或者由于营郁导致肺气的上逆,然后是类似胃气的上逆,这时就会导致
麻杏石甘汤症,会用桂枝、
杏仁、
甘草。甘草是调和中焦的,为什么要用甘草?要发汗,中焦作汗,来源于中焦,甘草还是非常重要。就是这四味药,在一气气化的过程中,他们分别承受了不同的角色,营气郁久了会化热,发高烧,但这时候还在经里,没有传里,一旦传里了之后,热气归于阳明,麻杏石甘汤症,这是在经在腑,外面是太阳经,里面是阳明腑,阳明腑热。
君药是解决主要矛盾的药,但是分析方子时有方子的君臣佐使,分析用的时候,又有用的君臣佐使。这两者是不一样的。
用药前,首先要把人体经气的气化了解清楚,牵一发而动全身,你这几味药下去,拨转的是气化,拨对了,随之而应,拨不对了,扣之不发,所以呢,什么药都立足中土来旋转的化,首先就是有定见了,这个不一定符合病人的实际情况,因为每一个病人得病的原因都不一样,有人从情志得,有人从饮食得的,有人是劳役得的,也有其他杂病,所以呢,大的方向搞清楚了之后,就知道怎样处方用药了,知道原因以及所造成的现象,然后根据何气为盛,何气为衰,如果再能考虑到内经所说的“年气所加”,“病之所起”,再考虑到当时的运气,四气的情况,当时的变化,那就更好了。所以关键在理解什么叫气化。气化就是气的变化,气的状态在不断的往返变化之中,你在不断的观察气的变化状态。变化失去正常的次第之后,有所滞濇之后,就会产生伤寒论所说的逆,把这个逆象调顺了就是我们要做的。
所以什么病都要立足中土来调的话,要看中土亏不亏。 中土不亏的话,什么药都可以用,中土亏了要先调中土,然后用其他的药。这是一个次第。
理论上的东西,不是从临床实践上来的,而是从发自内心对事物真正理解,你的一举一动,对世间各种想法,对生活,对接人待物,一点一滴中理解出来的。从临床理解来的太片面。只有跟自己的生活,跟自己的言谈举止打成一片,这个才叫真实的东西,刚才讲的中土,是一法,中土虚陷、阳气抬不起来有很多种原因。阳不足他抬不起,阴不足他也抬不起来。什么是阴不足?脾经不能收慑啊,很多伤精患者是很难治疗的,他的神气是浮荡的,精气不能收敛,你把六气适当调整了以后,他脏腑的精气还是涣散的状态,所以他就没有好的机会,所以临床用药上,除了温脾胃,还要收敛他的精气,所以这时用药就比较麻烦,要把病人看的非常清楚,今天吃什么药,明天吃什么药,根据她的精神状态进行调整,他也能配合你,时间长了就能把他的脏腑的精气敛藏回来。如果单纯按照黄元御书上的暖水燥土不但不管用,用多了反而精气更加亏耗。在这样的例子很多。至于胃气不降,这个疾病啊,治病必求于本,本于阴阳,这个阴阳有外在的六气的变化,受外在风寒,六气失调产生的变化,内在是脏腑的虚实,脏腑的虚实从脉象上就能看出来,腑气郁阻了要通腑,脏器有亏竭的话,就要敛凝脏精,收藏其神志。这时有些滋阴药也必须用。所以关键还是观其脉征,知犯何逆,随症治之。脑里如果有定法、定方的话,就容易出错。
外感六yin,不是六yin作乱,而是本身自乱?
感是感应,没说六yin进入人体。
天行六气。天行寒气盛的话,就是一股收束之气,人体感应这种收束之气之后,人体的收束之气也盛了,就是相互感应,天行火热之气,人体内在的火热之气也盛了,相互感应。
有没有外邪?
这个世界间没有病毒、细菌这些东西,都是相互感应变化而生的。
这个问题需要反复看黄元御先生的书,如果看三四遍你就明白了,那就很不一般了,如果没有象黄元御这样才智的话,看两三遍是根本无法理解的。一般的人至少要看十遍,看到烂熟,再应用于临床,用完临床回来再看,以至于能把他所有的方子都能打散在组合起来,以至于一个方子能间杂他几个方子,这个时候,才能说对他的学说入门了。他的学说看似简单,其实很多东西(不简单)。他领悟的东西,一说出来,大家就知道。知道跟真正明白,跟真正临床领悟到是不一样的。就像你说的
桂枝汤,
天行六气。天行寒气盛的话,就是一股收束之气,人体感应这种收束之气之后,人体的收束之气也盛了,就是相互感应,天行火热之气,人体内在的火热之气也盛了,相互感应。
有没有外邪?
这个世界间没有病毒、细菌这些东西,都是相互感应变化而生的。
这个问题需要反复看黄元御先生的书,如果看三四遍你就明白了,那就很不一般了,如果没有象黄元御这样才智的话,看两三遍是根本无法理解的。一般的人至少要看十遍,看到烂熟,再应用于临床,用完临床回来再看,以至于能把他所有的方子都能打散在组合起来,以至于一个方子能间杂他几个方子,这个时候,才能说对他的学说入门了。他的学说看似简单,其实很多东西(不简单)。他领悟的东西,一说出来,大家就知道。知道跟真正明白,跟真正临床领悟到是不一样的。就像你说的桂枝汤,
麻黄汤是营郁卫闭,桂枝汤是营闭卫郁,桂枝汤是外感中风,风邪涣散,人体卫气是收束的,营气是开达的。风气感的是营气,营气要开达,营气要开达的话,一定要有汗了,营气要开达,卫气就不能收敛了,所以就导致卫气欲敛而不得敛,瑟瑟恶寒,淅淅汗出这种症状就出来了。外在风气感应的是厥阴风木之气,是营气,这种营血之气,一下盛了,这就是桂枝汤的病形,就说他用
白芍泻营分的郁热,用桂枝舒达营分的郁结,用
姜枣草开化中焦,跟麻黄汤是两个路子的。
把营卫升降搞清楚,太阳病就搞清楚了,六经病也就搞清楚了。要反复念,反复理解,用不了多久。
风邪进入人体?
什么就祛风?厥阴风木,以条达为顺,郁住了就不条达了,所以,
羌活独活是去舒达、开达风的淤滞。人体内的风,药物能祛得了吗?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养血、行血、活血,营气条畅之后,风气自然消了。
为什么风为百病之长,人活一口气,这口风气,这口阳气要布行全身,健运不息,这是靠风气来生长的,风气叫生长之气,就是人的生长之气,这口生长之气蓄积长了就叫邪风。得其正了就叫和风,所以,这口生长之气一旦遭到郁遏之后就会产生各种邪风的现象,所以风为百病之长,内外风气相互感习。天地之间,四季之间,唯独风气最多,春风夏风,秋风冬风,各不一样。所以,对于五行的理解要慢慢深入,不要指望一下子找到一个确切的结论,一下子就搞得特别踏实,那是不行的。直到最后特别空阔,一无所有才对。把这些理论名象全部破开。
关于五运六气的回答。
五运六气是天地之气的计数,人只感应六气。外在的经络感应六气,身体脏腑感应的是地气,这个要看所在的地方,呆在北方,北方收藏之气,地气就不一样,但是,你感北方的六气。感应五行是根据你所处的地方、风水的变化而不一样,这叫地理,这个与五运六气有不一样的地方。五运六气讲的是一种计算方法,天气变化的一种方式,统一还是来计算六气的。
大家有什么问题,可以平时记下来,上课时一一解答,最好自己先找相关书籍先看一下,仔细琢磨琢磨,问得仓促的话,就没什么必要了。
好了,再见。
-----------本帖由网友无动于中整理完成初稿,图我发不出来,哪位会的网友请发个先天八卦图再后帖中供大家学习!
-----------
-----------
-----------好贴,谢谢整理
-----------辛苦了 谢谢
-----------初爻为阴的话,这就是 卦,这样呢,然后是 卦。
这句话一直没听清楚,哪位听清了,请贴出来
[
本帖最后由 无动于中 于 2008/8/25 11:16 编辑 开云app安装不了怎么办
]
附件: 你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