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开云app安装不了怎么办
药师
护士
卫生资格
高级职称
住院医师
畜牧兽医
医学考研
医学论文
医学会议
开云app安装
网校
论坛
招聘
最新更新
网站地图
中医理论中医临床诊治中医药术语标准中国方剂数据库中医疾病数据库OCT说明书不良反应中草药图谱药物数据药学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脉学数理
    

脉法精微:脉学数理

本帖最后由 godsaveme 于 2011/7/31 20:07 编辑 www.lindalemus.com

一、脉学数理分析

  脉学,是中医四诊心法中的重要构成部分。

  切诊,是医生以手指切按病人的脉搏和身体其他部位(主要是切脉)来辨别脉象以诊察疾病。五脏各有它的主要脉象,叫做五脉(即肝脉弦,心脉钩,脾脉代,肺脉毛,肾脉石),医生根据脉搏的正常和变化,可以了解病人脏腑情况。

  切诊方百,诊脉除掌握二十八脉(浮、沉、迟、数、虚、实、滑、涩、长、短、洪、微、紧、缓、弦、芤、革、车、濡、弱、散、细、伏、动、促、结、代、疾)的主病及其相兼脉象的主病外,并从寸、关、尺三部来分辨脏府。除了切脉,对切按肌肤、手足、胸腹、额部等,也都是现在切诊中时常配合运用的方法。

  切脉是四诊之一。四诊的大体内容。自古到今由于医疗实践内容的不断丰富,现在临床时综合望、闻、问、切四诊,结合内外环境和时问、条件等,就能作出较为正确的诊断结论。前代医生掌握疾病强调“四德”(即天时气候、人事环境、脏肪盛衰、神色脉象),也就足说诊断疾病,必须明确从整休出发。因而必须审察内外,四诊合参;既注怠诊察脉息,又观奈神色形态,参合声息和病家主诉,辨别脏府表里的虚实强弱,结合时地情况,互相参照,加以分忻,然后对病惰的发展起势、顶后吉凶,才能作出正确的诊断。如果单凭一方百的了解,或是将望、闻、问、切四者割裂,孤立运用,都不能掌握全而,更难辨别病情的异同。

  由此可以看出,辨别异同,是中医理论的核心方法。脉学也不例外。它的原理与方法仍然是辨别阴阳。关于阴阳的数量基础认识,我们在前面一章中已经讲过了。但是,只给出了一张阴阳的变量关系结构图。对于脉生三焦的数理还没有讲。脉生三焦,是三对阴阳变化构成的一个新的结构体系。它的数理,与我们讲到的广义数字三的结构原理是相同的。所以,我们说中医脉学也是一个对于数字三的广义研究时的一个最理想的数学情景模拟问题。希望大家在读脉学的数理分析之前,重新读一下,关于广义数字三的数理结构研究内容。然后再回来读脉理学的数理分析,就容易的多了。

  中医基础理论中,脉生三焦的理论基础,就是三体结构理论。所谓三体,就是由三组阴阳属性构成的一个整体系统。脉学,就是这个整体理论体系的具体应用。

  脉学中有三组阴阳辩证关系:沉浮、迟速、滑涩。三组阴阳变化的结构关系,构成了一个变化的整体。对这个整体的变化规律的认知,就是脉学。

  中国古数学中的三体结构,与经典数学中的三维体结构关系不同。它是一个并行、串行层面式的结构体。而与经典数学中的三维空间体结构,存在收敛与发散的相同与不同。这里主要是介绍三体的层面结构方式。

  所谓层面结构,就是中医经常说的阴中有阳,阳中有阴的辩证结构关系。中医虽然应用了阴中有阳,阳中有阴的数理逻辑几千年,但是,却没有应用这个数理逻辑来具体剖析中医应用理论的理论。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它讲的是数理,在封建社会中,是一种对天子神文化垄断的一种违禁。中医只能讲具体的脉与脏腑的性,而不能讲迭代数理。在经典数学对互变量迭代认识还模糊的时候,中医无法向西医解释中医的方向上大幅度改进,自然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

  二、脉学的数理法则

  三焦生脉,是把脉学,看成了沉浮、迟速、滑涩三组阴阳,组合在一体的结构形式。沉浮、迟速为一组阴阳变化关系;滑涩、沉浮为一组阴阳变化关系;迟速、滑涩为一组属性变化关系。三组之合,谓之三焦。

  三焦生脉,其数理法则,是阴阳变化不在其反,而在其内,故阴阳互为表里。不在其对,而在其实虚,依据进位为整,退位为零的原则,故阴阳互为虚实。故阴阳之相通以寒热之变而表达,可通脏腑之机理。所以,切脉,为四诊中慨要。

  故沉浮、迟速辨阴阳而论,沉浮在外而迟速在内。迟速之内还可以再辨阴阳,或为滑涩、或为沉浮。

  所以,沉浮之间,可以再取八脉:革、濡、虚、实、芤、伏、牢、弱。

  以此类推:迟速之间,可再取:缓、结、代、散、动、促、疾、虚八脉。其虚在沉浮中,故为七脉;滑涩之间,可再取:弦、紧、长、洪、短、微、细、弱八脉,弱脉在沉浮中,故为七脉。共计二十八脉。

  其分类归纳原理,就是先沉浮、后迟速、再滑涩或再沉浮三组辩证的结果。其数理原则是阴阳内有阴阳,阴阳内再可分阴阳的三焦变量结构一体化法则。但是,我们可以看到,我们可以先分沉浮,当然也可以先分滑涩,也可以先分迟速。也就是说次序问题,则产生了不同的结果,于是,变化就进入了一个次序迭代研究的新领域。脉学就是首先在人类生理学上应用了这一理论的科学。

  中医的认识法则,就是先辨阴阳,阴阳之中再辨阴阳,再阴阳后还要再分阴阳。三级分类迭代是中医认识论的基本原则。也是最基础的变量结构数理。所以,当我们把脉学中的具体沉浮、滑涩、迟速,用变量阴阳作出统一表示之后。所有的次序结果,就变成了一个只有阴阳三级结构形式的结构框架了。

  可以说,中医的脉学,是数学变量结构数理的一个阴阳结构框架,具体的脉象沉浮、滑涩、迟速,在这个阴阳结构框架中,更相替代,就产生了二十八脉。显而易见,这是阴阳最恰如其分的情景式模拟应用。因为在现代科学理论体系中,还很难找到如此完美应用变量结构数理的模式。脉学是阴阳框架更相替代法则具体应用的千古范例,也是我们研究阴阳法则的一块活化石。

  现代中西医结合医学与现代中医,通常把脉学中的六纲称为沉浮、迟速、滑涩。其实从数理基础理论来讲,这也是一种谬误。因为,沉浮、迟速、滑涩,都是一级变量认知范畴的内容。它研究的是沉浮、迟速、滑涩之间的变与不变。研究的是沉浮、迟速、滑涩属性的自变量内容。即由沉入浮、由迟转速、由滑变涩。而阴阳,则是研究沉浮、迟速、滑涩所产生的互变量再形成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图一:



  我们从图中可以看到,阴阳概念产生的变化内容,有三个,它们是沉浮、迟速二级变量再组合构成的阴阳;滑涩、沉浮二级变量再组合构成的阴阳;迟速、滑涩再组合构成的阴阳。它们不再是简单的沉浮、迟速、滑涩变化关系了。而是他们三级迭代后,则变成了沉浮、迟速、滑涩形成的三个阴阳关联关系。而且每个阴阳,都是由沉浮、迟速、滑涩的二级变量构成的。也就是说,阴阳即不是沉、浮、迟、速、滑、涩六个自变量。也不是一级互变量沉浮、迟速、滑涩单一构成的关系。而是三个一级互变量的两两组合,产生的新的迭代形式。共有三个。数目虽然与互变量相同,但是,他已经是自变量的第三级迭代变量了。

  三焦中的数字三,是由三个二组成的,同时也是三个一组成的。那么,在三焦生脉的脉学中,三个一是什么呢,就是三个三级变量构成的一体化结构关系。那么三个二是什么呢,就是三个阴阳的结构都是由两二级互变量构成的一体化整体。而自变量的个数呢?在三焦中有六个。被中医称为六气。即:沉、浮、迟、速、滑、涩。但是,六气不仅仅是六个自变量的问题,而是包括这六个自变量演义成三个阴阳变量一体形式后的六种序列组合的全过程。能认识到现在这个层面上。利用三焦中的阴阳结构论就可以解释脉学中二十八脉变化的规律性与其态势描述法则了。

  我们依据向、相、象的三级变量结构理论。把向变量也可以称为自变量。把两个自变量产生的互变量称为相变量,再把两个互变量两两组合,称为阴阳或者象变量。也就是说,自变量通常是线性的,互变量通常是二维面的。而阴阳则表达的象变量,则是体变化的范畴。所以,对脉学而言,也有一个向、相、象的变化过程。而确定这个变化过程的,正是自变量、互变量、阴阳变量三级变量变化过程。请大家牢记,自变量、互变量、阴阳变量的三级结构关系。因为它是东西方对数据分析可以走向二合而一的桥梁。在当今中医的基础理论研究领域中,只有脉学系统的完整的保留了它的情景模拟式的方法。

  沉、浮、迟、速、滑、涩六个变量的内容,都是单向的,我们称为向变量。沉浮、迟速、滑涩构成的相结构,我们称为相变量。而三个阴阳结构构成的象结构,我们则称为象变量。

  也就是说,相变量在两个向变量中间产生。三个阴阳象变量,在三个相变量中间产生。但是,在中医脉学上,并没有给出向、相、象变量之间的变量演绎过程。只讲了,向变量沉、浮脉相之间有象脉八种:革、濡、虚、实、芤、伏、牢、弱。向变量迟、速脉相之间有象脉七种:缓、结、代、散、动、促、疾。向变量滑、涩脉相之间有象脉七种:弦、紧、长、洪、短、微、细。

  我们曾经讲过,二向成相,三相迭代而成八卦的理论。故以爻为向,卦则为象也,其数理皆出于向、相、象的三级变量数理结构系统。因为系统讲解涉及到的内容太庞大而复杂。我们现在只要知道他们简易的数理变化关系:更相迭代方式,就可以了。这就是说,我们把中医的脉学,用变量结构的形式分成了向脉、相脉、象脉三种。向脉是比较容易掌握的,因为它具有直观的线性描述性。相脉一语在中医中并没有用过。但是,相可更而向不可更的原则,则是广大中医所了解的。所以,中医在使用时,不单独用向,两向之和用,则是中医经常使用的,如沉涩、浮速……在辨脉过程中的相更替等等。只是因为没有具体的数理理论来表达解释罢了。而象脉,则在沉浮间有八种,滑涩间有七种,迟速间有七种。计二十二种。象脉虽杂,但是,向、相的根基来源清晰明了。由于其数理复杂,在中医中,除了特别技术高深的医师在辩证中经常使用之外,现代中医与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医生,现在基本上都是在使用向脉。也就是说,当前的中医病案多使用向脉病案法,以寸、关、尺三部的向脉来记录病案,而直接使用象脉的人,则越来越少了。这是因为象脉的脉理是比较复杂的数理形成的。需要与脏腑数理的对应形式来统一整体解释。其分析判断得到综合结论的难度较大。而向脉的数理比较简单,对应的脏腑数理也相对简单。应用比较容易。其差异仅仅在于全息症候群的内容多少的比较停息差异而,除了或然率判断产生的精度差异结果之后,正确性是不容怀疑的。也就是说,中医诊断是一个没有最准,只有更准的的问题。

  但是,不辨阴阳,不懂数理,或者象、相、向序倒用,庸医错乱纲常造成误以阳为阴,误以阴为阳的阴阳颠倒、误识,也会产生三焦混淆之谬误之诊断。其危险的程度,也是中医行医过程中不可忽视的。

  三、脉理与中医生理的统一整体观

  脉理,是建立在中国古老形意数学数理科学上的一种适用诊断技术。它的数理基础,就是广义数字的变量迭代数理。那么,为什么脉理可以诊断疾病呢?因为脉理与中医的生理是建立在一个整体统一的数理结构体系上的完整理论。大家都知道它的结构框架,就是阴阳五行。五行是中医生理学的基础理论。三焦是脉理的数理结构理论,同时也是人生理结构的主要理论。但是,目前中医理论中,缺少脉理可以诊断疾病的原理阐述,缺少阐述三焦与五行是一个整体的数理体系理论。所以,中医需要一个完整的整体理论来表达它们之间存在相对、相反、相通、相变的向、相、象变量的再迭代变化关系。

  向的相、象之变,展示了相的相对、相反、相通、相变的四象,虽然使象的变量结构描述清晰化了。但是却使象与象之间的关系显得特别的复杂起来。如何以向认识来表达相的认识,如何用相认识来表达象的认识。如何认识象与象之间的关联关系,则必需通过相的连接。线性向变量与体性象变量之间的相变量链接关系,则显得尤其重要了。

  中医中有一句话说的好,不识阴阳,难识五行。也是在说明这个道理。所以,揭示阴阳的数学数理内涵,完整的表达出它的数学概念与数学应用意义,则是中医学发展的最紧迫而关键的一个发展环节。

  阴阳究竟是什么?在当前,中医内部争论比较激烈。

  阴阳的物质化解释,是认识阴阳理论的一个现代误区,不可以再继续想当然而为之了。因为阴阳描述的不是物质的质与量。而是一种象,是变化过程中的一种态势。中国古数学中称为体象或者象体。它不是物质的线性运动的向变量所能表达清楚的概念范畴。在经典数学与现代物理学中它的概念范畴应该是三体产生的混沌理论或者称为模糊理论的范畴。目前,经典数学与现代物理科学,在这方面的研究也只有半个世纪的历史。而中国阴阳理论的产生,最少要有五千年到数万年的历史。而且,中国的许多学科都在用这个理论。如流传了两千多年的易经、道学,都与中医一样,是建立在阴阳理论体系上的系统科学体系。

  有人说,当前阴阳究竟是什么东西还搞不清楚,所以,不能用一个搞不清楚是什么东西的阴阳来创建一个中医新医学。我认为他说的没有道理。因为现在,我们对古老的阴阳搞不清楚了,首先要分析一下是什么原因使我们对阴阳理论搞不清楚了。

  第一个原因就是它无法用现代经典数学或者现代经典科学理论体系来解释。对于这种客观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从两种排除法来进行辩证认识:

  1、经典数学不能解释阴阳,只能说明阴阳不是经典数学体系内可以证明与说明的理论。要么,阴阳不是数学范畴的内容,要么,阴阳是比经典数学理论更高级的数学理论。

  2、无论它要么不是数学范畴也罢,还是比经典数学更高级的数学理论也罢。总不能因为搞不清楚阴阳是什么,连中医是什么也搞不清楚了吧?所以,我们可以一个一个环节的去搞认识中医,从不同的环节认识中,重新再来认识阴阳。

  第二个原因就是在中国,应用阴阳理论的所有学科都面临的一个问题,需要搞清楚阴阳究竟是什么东西的问题。而且,那个具体学科也没有说得清楚。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用两种假设法来进行推断:

  1、假设阴阳理论在产生之初就是糊涂的,就是说不清楚究竟是什么东西的。那么,中国的所有古老文化,为什么要建立在一个说不清楚的核心理论基础上呢?难道,中国人就愿意用说不清楚的一个东西来愚弄自己的文化,愚弄自己的文化体系?显而易见,这绝对是不可能的。中国如易经、道学与其它这样多的学科都是在阴阳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而且还造就过史前高度文明与繁荣的科技发展。我们有理由肯定,它产生的时候,肯定是非常清楚的。

  2、那么,为什么现在我们又搞不清楚阴阳是什么了呢?假设它在漫长的历史流传过程中,遗失了重要的基础理论核心内容。所以,我们现在对于残缺不全的阴阳理论体系,搞不明白了。而且,我们从易经独霸中国文化八百年的垄断历史、秦始皇的焚书坑儒、……直至近代西学东渐的文化体系的全盘更替。我们可以推论得到这种假设存在的可能性。

  这样,我们就可以从各个文化历史时期的文化变革中,寻找到被遗失的阴阳理论体系所还可以展示其过去真实内容的蛛丝马迹。开拓被遗失了是中国远古文明的具体理论研究。

  从这个认知层面上来认识中医,中医的整体理论已经被历史文化变迁所肢解了。就其理论系统而言。理论环节间的迭代推理、更相法则已经无法展示阴阳、三焦、八卦、五行之间的结构关联关系。它们都已经变成了分别独立的自成系统。

  显而易见,坚持中医的整体论,就是要挖掘阴阳、三焦、八卦、五行理论的一体化结构。就是要建立一个完整的数理连贯性的一体化数理认识系统。不然,坚持中医整体观,也只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已。

  如果把中医的整体观,只狭义的解释为,脏腑间的一体化结构形式,从生理科学的角度来说,无论你如何去划分它,它必然仍然是一个完整的整体存在形式。没有整体理论条件的生理分解与解剖,无非是庖丁解牛,再娴熟,得到的也只是一块块具体特征的组织。

  完美的脉学分析法,需要完整的生理理论体系的统一。

  完美的脉学分析法,需要利用现代的先进科学技术,走出寸、关、尺狭小范围的局限,走向人体的全方位认知。

  也就是说,中医面临的课题,不仅仅是一个急需揭示阴阳是什么的本质认识问题。而且还需要深入的研究,现代西医发现的新领域,新知识,解决如何继续对它们如何划分阴阳的问题。这样,中医才能把西医的新东西溶汇到到自己的知识系统中来,更好的完善自己的系统,发展自己的系统。

...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皖ICP备06007007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