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开云app安装不了怎么办
药师
护士
卫生资格
高级职称
住院医师
畜牧兽医
医学考研
医学论文
医学会议
开云app安装
网校
论坛
招聘
最新更新
网站地图
中医理论中医临床诊治中医药术语标准中国方剂数据库中医疾病数据库OCT说明书不良反应中草药图谱药物数据药学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药对:当归与26味药的药对
    

本草求真:药对:当归与26味药的药对

药对名称: 肉桂当归
性味: 肉桂、辛甘、热。当归:甘辛、温。
归经: 肉桂:辛甘、热。归肾、脾、膀胱经。当归:归心、肝、脾经。
功效: 肉桂:补元气,暖脾胃,除积冷,通血脉。当归:补血和血,调经止痛,润燥滑肠。
主治: 1、月经不调,腹痛。2、寒湿痹痛、肌肤麻木、关节不利。
作用分类: 温里药
配伍机制: 肉桂善温经散寒。当归善调经活血补血。二药配伍,互补为用,温经散寒,调经止痛效力增强。
用法用量: 肉桂:3-9g。当归:9-15g。
临床应用: 肉桂:治命门火衰,肢冷脉微,亡阳虚脱,腹痛泄泻,寒疝奔豚,腰膝冷痛,经闭百瘕,流注,阴疽,及虚阳浮越,上热下寒。当归:治月经不调,经闭腹痛,癥瘕积聚崩漏;血虚头痛眩晕,痿痹;肠燥便难,赤痢后重;疽疮疡,跌打损伤。
药对出处: 肉桂配当归,见于《景岳全书》右归丸
各家论述: 《本草正》:“桂,善平肝木之阴邪,而不知善助肝胆之阳气,惟其味甘,故最补脾土,凡肝邪克士而无火者,用此极妙。与参、附、地黄同用,最降虚火,及治下焦元阳亏乏;与当归、川芎同用,最治妇人产后血瘀儿枕痛,及小儿豆疹虚寒,作痒不起。”
药对名称: 香附、当归
性味: 香附:辛微苦甘、平。当归:甘辛、温。
归经: 香附:归肝、三焦经。当归:归心、肝、脾经。
功效: 香附:理气解郁,止痛调经。当归:补血和血,调经止痛,润燥滑肠。
主治: 月经不调,小腹胀痛,或胸胁刺痛、乳房胀痛。
作用分类: 理气药
配伍机制: 香附疏肝理气,止痛调经。当归补血和血,调经。二药配伍,一理气一和血,互补为用,气血共理,则疏肝和血、调经止痛效力增强。
用法用量: 香附:9-15g。当归:9-15g。
临床应用: 香附:治肝胃不和,气郁不舒,胸腹胁肋胀痛,痰饮痞满,月经不调,崩漏带下。当归:治月经不调,经闭腹痛,癥瘕积聚,崩漏;血虚头痛,眩晕,痿痹;肠燥便难,赤痢后重;痈疽疮疡,跌打损伤。
药对出处: 香附配当归,见于《儒门事亲》当归散。
各家论述: 《本草纲目》:“香附之气平而不寒,香而能窜。其味多辛能散,微苦能降,微甘能和。……得参、术则补气,得归、地则补血。……”王好古;“香附,凡气郁血气必用之,炒黑能止血,治崩漏,多用亦能走气。”李杲:“当归头,止血而上行;身养血而中守;梢破血而下流;全活血而不走。”

药对名称: 川芎、当归
性味: 川芎:辛、温。当归:甘辛、温。
归经: 川芎:归肝、胆经。当归:归心、肝、脾经。
功效: 川芎:行气开郁,祛风燥湿,活血止痛。当归:补血和血,调经止痛,润燥滑肠。
主治: 小腹冷痛,恶露不行,月经不调,痛经
作用分类: 活血祛瘀药
配伍机制: 川芎其性善散,又走肝经,气中之血药也。当归其味甘而重,故专能补血,其气轻而辛,故又能行血,补中有动,行中有补,诚血中之气药,亦血中之圣药。二药配伍,互补为用,活血。养血、行气三者并举,且润燥相济,当归之润可制川芎之燥;川芎之燥又可制当归之腻,使祛瘀而不伤气血,补血而不致气滞血瘀。从而起到活血祛瘀、养血和血功效。
用法用量: 川芎:6-9g。当归:9-20g。
临床应用: 川芎:治风冷头痛眩晕,胁痛腹疼,寒痹筋挛,经闭,雄产,产后瘀阻疼痛,痈疽疮疡。当归:治月经不调,经闭腹痛,癥瘕积聚,崩漏;血虚头痛,眩晕,痿痹;肠燥便难,赤痢后重;痈疽疮疡,跌打损伤。
药对出处: 川芎配当归,见于《傅青主男女科》生化汤
各家论述: 《医宗金鉴》:“当归、川芎为血分之主药,性温而味甘辛,以温能和血,甘能补血,辛能散血,古人俱必以当归君川芎,或一倍或再倍者,盖以川芎辛窜,捷于升散,过则伤气,故寇宗奭曰,不可单服、久服,亦此义也。然施之于气郁血凝,无不奏效。故用以佐当归而收血病之功,使瘀去新生,血各有所归也。”
药对名称: 益母草、当归
性味: 益母草:辛苦、凉。当归:甘辛、温。
归经: 益母草:归心包、肝经。当归:归心、肝、脾经。
功效: 益母草:活血,祛瘀,调经,消水。当归:补血和血,调经止痛,润燥滑肠。
主治: 1、胞脉瘀阻,月经不调,痛经产后恶露不下。2、跌打损伤。
作用分类: 活血祛瘀药
配伍机制: 益母草活血调经、通脉止痛,有利尿消肿,通心脉、胞脉作用。当归补血活血,作用温和,活血而不耗散,补血而不滋腻,也有通心脉、胞脉作用。二药配伍,相须为用,活血调经、通脉止痛效力大增。
用法用量: 益母草:9-30g。当归:6-15g。
临床应用: 益母草:治月经不调,胎漏难产,胞衣不下,产后血晕,瘀血腹痛,崩中漏下,尿血,泻血,痈肿疮疡。当归:治月经不调,经闭腹痛,癥瘕积聚,崩漏;血虚头痛,眩晕,痿痹;肠燥便难,赤痢后重;痈疽疮疡,跌打损伤。
药对出处: 益母草配当归,见于《医学入门》加味益母草丸。
各家论述: 《本草蒙筌》:“益母草,去死胎,安生胎,行瘀血,生新血。”《药性论》:“当归,破宿血,主女子崩中,女人沥血腰痛,止痢腹痛。”

药对名称: 泽兰、当归
性味: 泽兰:苦辛、微温。当归:甘辛、温。
归经: 泽兰:归肝、脾经。当归:归心、肝、脾经。
功效: 泽兰:活血,行水。当归:补血和血,调经止痛,润燥滑肠。
主治: 1、痛经、经闭。2、跌打损伤、瘀肿疼痛。
作用分类: 活血祛瘀药
配伍机制: 泽兰、当归皆能活血、调经、行水。而泽兰长于行血通经,畅达肤窍,除水肿,走而不守,攻而不益。当归长于补血调经,调经为首,攻补兼备,而利水力弱。二药合用,活血祛瘀,调经止痛力加强,遂为妇科上剂。
用法用量: 泽兰:6-15g。当归:6-20g
临床应用: 泽兰:治癥瘕,产后瘀血腹痛,身面浮肿,跌扑损伤,金疮,痈肿。当归:治月经不调,经闭腹痛,癥瘕积聚,崩漏;血虚头痛,眩晕,痿痹;肠燥便难,赤痢后重;痈疽疮疡,跌打损伤。
药对出处: 泽兰配当归,见于《鸡峰普济方》泽兰汤
各家论述: 《本经逢原》:“泽兰,主金疮痈肿疮脓,皆取散血之功,为妇科之要药。更以穹、归、童便佐之,功效胜于益母。”

药对名称: 枣仁、当归
性味: 酸枣仁:甘、平。当归:甘辛、温。
归经: 酸枣仁:归心、脾、肝、胆经。当归:归心、肝、脾经。
功效: 酸枣仁:养肝,宁心,安神,敛汗。当归:补血和血,调经止痛,润燥滑肠。
主治: 1、心神不安,失眠健忘,多梦。2、月经不调,痛经。
作用分类: 安神药
配伍机制: 酸枣仁入心经,有养心安神,益气敛汗作用。当归入肝经,有补血活血,调经的作用。二药合用,互补为用,心肝共益,神安经调。
用法用量: 酸枣仁:10-20g。当归:6-20g。
临床应用: 酸枣仁:治虚烦不眠,惊悸,怔忡,烦渴,虚汗。当归:治月经不调,经闭腹痛,癥瘕积聚,崩漏;血虚头痛,眩晕,痿痹;肠燥便难,赤痢后重;痈疽疮疡,跌打损伤。
药对出处: 酸枣仁配当归,见于《济生方》归脾肠。
各家论述: 《本草切要》:“酸枣,性虽收敛而气昧平淡,当佐以他药,方见其功,如佐归、参,可以敛心;佐归、芍,可以敛肝;佐归、术,可以敛脾;佐归、麦,可以敛肺;佐归、柏,可以敛肾;佐归、苓,可以敛肠、胃、膀胱;佐归、芪,可以敛气而灌溉营卫;佐归、地,可以敛血而营养真阴。”

药对名称: 人参、当归
性味: 人参:甘微苦、温。当归:甘辛、温。
归经: 人参:归脾、肺经。当归:归心、肝、脾经。
功效: 人参:大补元气,固脱生津,安神。当归:补血和血,调经止痛,润燥滑肠。
主治: 1、少气懒言,面色萎黄,月经量少色淡。2、心悸、失眠、健忘。
作用分类: 补气药
配伍机制: 人参善补脏腑气,补气力最峻。当归善补血、活血。二药合用,益气补血,互补互生,气血双旺。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行则血行。共奏补气养血,活血化瘀之功。
用法用量: 人参:6-10g。当归:6-15g。
临床应用: 人参:治劳伤虚损,食少,倦怠,反胃吐食,大便滑泄,虚咳喘促,自汗暴脱,惊悸,健忘,眩晕头痛,阳痿,尿频,消渴,妇女崩漏,小儿慢惊,及久虚不复,一切气血津液不足之证。当归:治月经不调,经闭腹痛,癥瘕积聚,崩漏;血虚头痛,眩晕,痿痹;肠燥便难,赤痢后重;痈疽疮疡,跌打损伤。
药对出处: 人参配当归,见于《薛氏医案》八珍汤
各家论述: 《得配本草》:“人参,得当归活血。”

药对名称: 黄芪、当归
性味: 黄芪:甘、微温。当归:甘辛、温。
归经: 黄芪:归肺、脾经。当归:归心、肝、脾经。
功效: 黄芪:生用:益卫固表,利水消肿,托毒,生肌;炙用:补中益气。当归:补血和血,调经止痛,润燥滑肠。
主治: 1、月经不调,经闭,痛经,胎动不安。2、心悸怔忡,失眠,健忘。
作用分类: 补气药
配伍机制: 黄芪长于补气,气旺以生血。当归其味甘而重故专能补血,其气轻而辛,故又能行血,补中有动,行中有补,诚血中之气药。二药合用,血旺能载气,气足能生血。
用法用量: 黄芪:10-30g。当归:9-20g。
临床应用: 黄芪:生用:治自汗,盗汗,血痹,浮肿,痈疽不溃或溃久不敛。炙用:治内伤劳倦,脾虚泄泻,脱肛,气虚血脱,崩带,及一切气衰血虚之证。当归:治月经不调,经闭腹痛,癥瘕积聚,崩漏;血虚头痛,眩晕,痿痹;肠燥便难,赤痢后重;痈疽疮疡,跌打损伤。
药对出处: 黄芪配当归,见于《内外伤辨惑论》当归补血汤
各家论述: 《汤液本草》:“当归,入手少阴,以其心主血也;入足太阴,以其脾裹血也;入足厥阴,以其肝藏血也。……若全用,在参、芪皆能补血。”

药对名称: 鹿茸、当归
性味: 鹿茸:甘咸、温。当归:甘辛、温。
归经: 鹿茸:归肝、肾经。当归:归心、肝、脾经。
功效: 鹿茸:壮元阳,补气血,益精髓,强筋骨。当归:补血和血,调经止痛,润燥滑肠。
主治: 1、腰膝痠软,耳鸣,月经不调。2、小儿发育不全。
作用分类: 补阳药
配伍机制: 鹿茸善壮阳,补精血,阳中孕阴。当归善补血活血,调经通脉。二药一壮阳,一补血;一固阳摄阴,一活血通脉。互补为用,阳旺阴复,经调脉通。二药配伍,壮阳补血、通脉调经效力增强。
用法用量: 鹿茸:2-5g。当归:6-15g。
临床应用: 鹿茸:治虚痨羸瘦,精神倦乏,眩晕,耳聋,目暗,腰膝痠痛,阳痿,滑精,子宫虚冷,崩漏,带下。当归:治月经不调,经闭腹痛,癥瘕积聚,崩漏;血虚头痛,眩晕,痿痹;肠燥便难,赤痢后重;痈疽疮疡,跌打损伤。
药对出处: 鹿茸配当归,见于《济生方》黑丸。
各家论述: 《本草纲目》:“鹿茸,生精补髓,养血益阳,强筋健骨。治一切虚损,耳聋,目暗,眩晕,虚痢。”《本草正》:“当归,其味甘而重,故能养营养血,补气生精,安五脏,强形体,益神志,凡有形虚损之病无所不宜。”

药对名称: 当归、熟地
性味: 当归:甘辛、温。熟地黄:甘、微温。
归经: 当归:归心、肝、脾经。熟地黄:归肝、肾经。
功效: 当归:补血和血,调经止痛,润燥滑肠。熟地黄:滋阴,补血。
主治: 月经不调,胎动不安,崩漏。
作用分类: 补血药
配伍机制: 二药均为补血药。当归长于补血和血而又调经止痛。熟地黄善滋阴而养血调经。二药配伍,相须为用,共奏滋补阴精,养血调经之功。
用法用量: 当归:6-20g。熟地黄:9-20g。
临床应用: 当归:治月经不调,经闭腹痛,癥瘕积聚,崩漏;血虚头痛,眩晕,痿痹;肠燥便难,赤痢后重;痈疽疮疡,跌打损伤。熟地黄:治阴虚血少,腰膝痿软,劳嗽骨蒸,遗精,崩漏,月经不调,消渴,溲数,耳聋,目昏。
药对出处: 当归配熟地黄,见于《鸡峰普济方》万病丸。
各家论述: 《韩氏医通》:“当归主血分之病,川产力刚可攻,秦产力柔益补。凡用本病宜酒制,而痰独以汁浸透,导血归源之里,熟地黄亦然。”

药对名称: 当归、附子
性味: 当归:甘辛、温。附子:辛甘、热、有毒。
归经: 当归:归心、肝、脾经。附子:归心、脾、胃经。
功效: 当归:补血和血,调经止痛,润燥滑肠。附子:回阳补火,散寒除湿。
主治: 1、月经不调,痛经。2、胸痹心痛
作用分类: 补血药
配伍机制: 当归补血活血,调经止痛。附子温阳散寒止痛,纯阳无阻之品。二药一补血一散寒,一温经一调经,互补为用,血复阳回,脉肠经调。当归滋润可制附子温燥,附子温通可助当归活血通经。二药配伍,助阳温经、补血活血、散寒止痛效力显著,
用法用量: 当归:10-15g。附子:6-12g。
临床应用: 当归:治月经不调,经闭腹痛,癥瘕积聚,崩漏;血虚头痛,眩晕,痿痹;肠燥便难,赤痢后重;痈疽疮疡,跌打损伤。附子:治阴盛格阳,大汗亡阳,吐利厥逆,心腹冷痛,脾泄冷痢,脚气水肿,小儿慢惊,风寒湿痹,痿躄拘挛,阴疽疮漏及一切沉寒痼冷之疾。
药对出处: 当归配附子,见于《简易方论》小温经汤
各家论述: 《汤液本草》:“当归,入手少阴,以其心主血也;入足太阳,以其脾裹血;入足厥阴,以其肝藏血也。从桂、附、茱萸则热;从大黄芒硝则寒。”

药对名称: 当归、阿胶
性味: 当归:甘辛、温。阿胶:甘、平。
归经: 当归:归心、肝、脾经。阿胶:归肺、肝、肾经。
功效: 当归:补血和血,调经止痛,润燥滑肠。阿胶:滋阴补血,安胎。
主治: 月经不调,经闭,经少色淡,面色痿黄。
作用分类: 补血药
配伍机制: 当归、阿胶均为补血之品。当归长于活血调经,活血而不耗散,补血而不滋腻;阿胶长于止血,性滋腻。二药互补互制,当归活血可抑阿胶滋腻之性,当归炒炭可助阿胶止血之力。二药配伍,活血补血止血。
用法用量: 当归:6-20g。阿胶:6-15g烊化。
临床应用: 当归:治月经不调,经闭腹痛,癥瘕积聚,崩漏;血虚头痛,眩晕,痿痹;肠燥便难,赤痢后重;痈疽疮疡,跌打损伤。阿胶:血虚,虚劳咳嗽吐血,衄血,便血,妇女月经不调,崩中,胎漏。
药对出处: 当归配阿胶,见于《千金方》及《太平圣惠方》阿胶散。
各家论述: 《汤液本草》:“《活人书》四物汤加减例,妊娠下血者加阿胶。”

药对名称: 何首乌、当归
性味: 何首乌:苦甘涩、微温。当归:甘辛、温。
归经: 何首乌:归肝、肾经。当归:归心、肝、脾经。
功效: 何首乌:补肝,益肾,养血,祛风。当归:补血和血,调经止痛,润燥滑肠。
主治: 1、眩晕,心悸,怔仲,或月经不调,崩漏。2、冠心病,高血脂症,动脉粥样硬化
作用分类: 补血药
配伍机制: 何首乌补肾益精,有益心肾,通心脉的作用。当归长于活血补血,调经通心脉。二药配伍,相须为用,养心益肝,补血通脉,润肠通便效力增强。
用法用量: 何首乌:9-30g。当归:6-15g。
临床应用: 何首乌:治肝肾阴亏,发须早白,血虚头晕,腰膝软弱,筋骨痠痛,遗精,崩带,久疟,久痢,慢性肝炎,痈肿,瘰疬,肠风,疾。当归:治月经不调,经闭腹痛,癥瘕积聚,崩漏;血虚头痛,眩晕,痿痹;肠燥便难,赤痢后重;痈疽疮疡,跌打损伤。
药对出处: 何首乌配当归,见于《积善堂经验方》七宝美髯丹
各家论述: 《重庆堂随笔》:“何首乌,内调气血,外散疮痈,功近当归,亦是血中气药。第当归香窜,主血分风寒之病,首乌不香,主血分风热之疾为异耳。”

药对名称: 白芍、当归
性味: 白芍:苦、酸、微寒。当归:甘辛、温。
归经: 白芍:归肝、脾经。当归:归心、肝、脾经。
功效: 白芍:养血柔肝,缓急止痛,敛阴收汗。当归:补血和血,调经止痛,润燥滑肠。
主治: 月经不调,痛经,妊娠腹痛。
作用分类: 补血药
配伍机制: 白芍补血敛阴,柔肝和营。当归补血活血,止痛。白芍酸收性和,守而不走;当归辛香性开,走而不守。二药配伍,一守一行,一开一合,动静结合,补血而不滞血,活血而不耗血。合用共奏养血补血、养肝止痛之功。
用法用量: 白芍:9-15g。当归:9-15g。
临床应用: 白芍:治胸腹胁肋疼痛,泻利腹痛,自汗盗汗,阴虚发热,月经不调,崩漏带下。当归:治月经不调,经闭腹痛,癥瘕积聚,崩漏;血虚头痛,眩晕,痿痹;肠燥便难,赤痢后重;痈疽疮疡,跌打损伤。
药对出处: 白芍配当归,见于《金匮要略》当归芍药散。
各家论述: 《成方切用》李志庸点校:“腹痛者,正气不足,使阴得乘阳而水气胜土,脾郁不伸,郁而求伸,土气不调,则急痛矣。故以归。芍养血,苓、术扶脾,泽泻泻其有余之旧水,川芎畅气欲遂之血气。”

药对名称: 吴茱萸、当归
性味: 吴茱萸:辛、苦、温、有毒。当归:甘辛、温。
归经: 吴茱萸:归肝、胃经。当归:归心、肝、脾经。
功效: 吴茱萸:散寒止痛,下气止呕。当归:补血和血,调经止痛,润燥滑肠。
主治: 1.冲任虚寒之月经延期,量少而黑,少腹冷痛等症。2.肝经寒滞所致的疝气疼痛。
作用分类: 温里药
配伍机制: 吴茱萸辛热燥烈,首归于肝,兼入脾胃,疏肝行气,温中散寒。性善下行而温肝肾,暖胞宫。当归辛甘而温,味重质润,既补血又行血,血中之气药,为妇科养血调经所常用。二药同用,吴茱萸温散,当归行血助之;当归温补。吴茱萸温经而行之,吴茱萸得当归温散而不伤阴血,当归得吴茱萸升血而不碍血行,相辅相助,刚柔相济,温经活血,调经止痛之功甚著。
用法用量: 吴茱萸:6-10g。当归:6-30g。
临床应用: 本药对以治冲任虚寒,瘀血阻滞所致的月经不调,闭经,久不受孕等症。现仍为妇科调经助孕之妙药。
药对出处: 吴茱萸、当归伍用,出自《金匮要略》温经汤。

药对名称: 升麻、当归
性味: 升麻:甘、辛、微苦、凉。当归:甘辛、温。
归经: 升麻:归肺、脾、胃经。当归:归心、肝、脾经。
功效: 升麻:升阳,发表,透疹,解毒。当归:补血和血,调经止痛,润燥滑肠。
主治: 血虚气弱之大便秘结不通,伴见头晕乏力气短懒言,舌淡少苔,脉沉细无力。
作用分类: 润下药
配伍机制: 升麻甘辛微寒,轻浮上行,既能升散,又能清泄,而更以升举清阳之气为长。当归甘补辛散,苦泄温通,为血中之气药,既能补血,又能活血,可用治一切血证。二药伍用,升麻升举清阳,清气得升则浊气得降,辅以当归养血润燥化肠,俾润肠通便之功增强。
用法用量: 升麻:6-12g。生当归:10-20g。

药对名称: 当归、苁蓉
性味: 当归:甘辛、温。肉苁蓉:甘酸咸、温。
归经: 当归:归心、肝、脾经。肉苁蓉:归肾、大肠经。
功效: 当归:补血和血,调经止痛,润燥滑肠。肉苁蓉:补肾壮阳,润肠通便。
主治: 1.年老、气虚、产后津液不足、血虚肠燥之大便秘结。2.温热病后期,津液亏损,肠燥便秘,且无力排便者。
作用分类: 润下药
配伍机制: 当归甘温,功可补血养血,其性油润,气轻而辛,也可润肠通便。肉苁蓉味甘咸而性温,有温和的补肾助阳作用。其质柔润,并能温润滑肠。二药相伍,既可补肾益血,又能润肠通便,寓泻于补,故有降下无伤阳气,温润不灼阴液之特点。
用法用量: 当归:10-15g。肉苁蓉:15-60g。
临床应用: 肉苁蓉甘而微温,咸而质润,具有补阳而不燥,滋润而不腻的特点。故既能温通肾阳补肾虚,又能润肠通腑治便秘,补而不峻,其力和缓。

药对名称: 当归、半夏
性味: 当归:甘辛、温。半夏:辛、温、有毒。
归经: 当归:归心、肝、脾经。半夏:归脾、胃经。
功效: 当归:补血和血,调经止痛,润燥滑肠。半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
主治: 血虚痰盛之咳喘,症见久病咳嗽气急,痰涎较多,咽喉干燥,大便秘结等。
作用分类: 降气药
配伍机制: 当归甘润温通,辛散苦降。润肺金之燥,缓肝木之急;半夏辛散降逆,温燥化痰,为和脾胃降逆化痰之要药。二药相制为用,当归制半夏之辛燥,以防伤阴耗气。共奏养血润燥、降气化痰之效。
用法用量: 当归:9-15g。半夏:6-9g。

药对名称: 赤小豆、当归
性味: 赤小豆:甘酸、平。当归:甘辛、温。
归经: 赤小豆:归心、小肠经。当归:归心、肝、脾经。
功效: 赤小豆:利尿消肿,清热利湿退黄,解毒排脓。当归:补血和血,调经止痛,润燥滑肠。
主治: 1.湿热蕴毒所致先血后便的“脏毒”、“肠风”等症。2.肠痈、肺痈。3.湿热下注之阴痒、阴肿等。4.惑病。
作用分类: 活血祛瘀药
配伍机制: 赤小豆甘酸偏凉,性善下行,有清热利湿,行血排脓之功。当归补血活血,祛腐生新。二药伍用,具有清热利湿,和血排脓之功。
用法用量: 赤小豆:15-30g。当归:10-15g。
临床应用: 现临床主要用于湿热蕴毒所致下焦病变。应用时宜将赤小豆先浸,令芽出,后曝干,再与当归等分,共研末为散,另以开水或再加醋适量调服。
药对出处: 赤小豆、当归伍用,名曰赤小豆当归散,出自《金匮要略》,主治先血后便之近血和狐惑病。

药对名称: 当归、
性味: 当归:甘辛、温。桃仁:苦甘、平。
归经: 当归:归心、肝、脾经。桃仁:归心、肝、大肠经。
功效: 当归:补血和血,调经止痛,润燥滑肠。桃仁:破血行气,润燥滑肠。
主治: 1.血瘀或兼血虚之月经不调、闭经、痛经等。2.血虚肠燥大便秘结。
作用分类: 活血祛瘀药
配伍机制: 当归补血养血力佳,又能行血和血。桃仁为活血破瘀常用之品。当归得桃仁,活血祛瘀之力加强;桃仁得当归,活血之中又有养血之功。二药合用,相使配对,使活血化瘀力增强,且有祛瘀而不伤血,养血补虚而无碍瘀之妙。故常用于治疗血瘀血虚之多种病证。另外,二药又均有润肠通便之功,配伍后作用协同,相得益彰。
用法用量: 当归:1O克。桃仁:10g。
各家论述: 章次公经验本药对对胃脘痛、溃疡病胃脘痛确有效验。不仅止痛效好,且可促进溃疡病灶的修复。尤胃脘痛已久伴有瘀血者为宜「上海中医药杂志(3):4,1984;《章次公医案》」。对慢性结肠炎,大便干结如羊矢,外裹粘冻脓血者有较好养血、润肠燥、排脓作用「上海中医药杂志(7):3,1984」。黄文东用其治疗慢性肠炎腹泻,血瘀肠络,颇有效验[上海中医药杂志(3):3,1984」。临证时若遇年老体弱或产后便秘,可取此二药煎汁,加白蜜冲服,常获良效。

药对名称: 当归、荆芥
性味: 当归:甘辛、温。荆芥:辛、温。
归经: 当归:归心、肝、脾经。荆芥:归肺、肝经。
功效: 当归:补血和血,调经止痛,润燥滑肠。荆芥:发表,祛风,理血;炒炭止血。
主治: 1.肠风下血、痔疮便血。2.血虚生风,手足瘈疭或皮肤瘙痒。
作用分类: 止血药
配伍机制: 当归功善补血和血,荆芥善祛血中之风,若炒炭入药,又具止血之功。《本草汇言》云:“凡一切失血之证,已止未止,欲行不行之势,以荆芥之炒黑,可以止之”。因此,当归与荆芥合用,则养血祛风;当归与荆芥炭合用,则养血和血,祛风止血。
用法用量: 当归:10g。荆芥:10g。
临床应用: 现多用血虚生风症,而当归与荆芥炭伍用,对肠风下血而有血虚症状者,疗效显著。
药对出处: 当归、荆芥伍用,方见《妇人良方》交加散,主治产后血虚,风动晕仆,不省人事。

药对名称: 桑寄生、当归
性味: 桑寄生:苦甘、平。当归:甘辛、温。
归经: 桑寄生:归肝、肾经。当归:归心、肝、脾经。
功效: 桑寄生:补肝肾,强筋骨,除风湿,通经络,益血,安胎。当归:补血和血,调经止痛,润燥滑肠。
主治: 1.肝肾不足,精血虚损之胎漏、胎动不安。2.肝肾不足,月经后期,闭经,不孕等。
作用分类: 补血药
配伍机制: 桑寄生、当归配伍,是临床常用养血安胎药对之一。桑寄生得桑之余气所生,功专补肾养肝,顾先天之本,精血充足则胎孕发育有源。当归功专补血养血,令血盛以养胎,并有和血之力,生血中有运血之功。二者合用,共奏补肾益肝,养血安胎之功。

药对名称: 当归、柏子仁
性味: 当归:甘辛、温。柏子仁:甘、平。
归经: 当归:归心、肝、脾经。柏子仁:归心、肝、脾经。
功效: 当归:补血和血,调经止痛,润燥滑肠。柏子仁:养心安神,润畅通便。
主治: 1.阴血虚弱所致面色萎黄,心悸心慌,失眠少寐。2.阴血亏少肠燥便秘。3.血虚生燥生风致头发枯燥脱落。
作用分类: 安神药
配伍机制: 当归辛甘而温,功专养血和血,尤以养血力佳。柏子仁甘平质润,有养血安神,润燥通便之功。二药同用,相使配对,当归为主,柏子仁为辅,加强补血养血之力,而达安神定志之效。且养血润燥、行血祛风,有一定的润肤泽发作用。
用法用量: 当归:10g。柏子仁:10-12g。
用法用量: 当归:10g。桑寄生:15-20g

药对名称: 桂枝、当归
性味: 桂枝:辛、甘、温。当归:甘辛、温。
归经: 桂枝:归心、肺,膀胱经。当归:归心、肝、脾经。
功效: 桂枝:发汗解肌,温经通脉。当归:补血和血,调经止痛,润燥滑肠。
主治: 血虚挟寒证。症见:手足厥寒,麻木不仁,或手足冻疮,或四肢关节痹痛,逢热则缓,妇人月经过少,色淡,行经腹痛,伴有面色无华、舌质淡白,苔薄腻、脉细迟等。
作用分类: 相反药
配伍机制: 桂枝辛甘温,《别录》载“温筋通脉”。当归甘辛温,《本草纲目》载“治头痛,心腹诸痛,润肠胃、筋骨、皮肤……和血补血”。两药同用,功擅温经散寒,养血通脉。
用法用量: 桂枝:5-10g。当归:10g。
临床应用: 血虚甚者,加川芎、鸡血藤;寒盛阳虚者,加细辛、附子。

药对名称: 当归、大黄
性味: 当归:甘辛、温。大黄:苦、寒。
归经: 当归:归心、肝、脾经。大黄:归胃、大肠、肝经。
功效: 当归:补血和血,调经止痛,润燥滑肠。大黄:泻热毒,破积滞,行瘀血。
主治: 血虚血瘀证。症见:头晕眼花,心悸失眠,或见肿块,疼痛拒按,痛处不移,或有胁肋疼痛,绵绵不休,痛有定处,舌质淡白有紫斑,脉细涩等。
作用分类: 相反药
配伍机制: 当归甘辛温,为补血活血要药,《大明本草》载“破恶血,养新血”之用。大黄苦寒入血分,为活血行瘀要药,有“将军”之称。两药同用,功擅养血祛瘀。
用法用量: 生大黄:5-10g。制大黄10g。当归:10g。
临床应用: 胁肋病变者,加柴胡以引经;头部病变者,加川芎以引经;下半身病变者,加牛膝以引经。

药对名称: 蜈蚣、当归
性味: 蜈蚣:辛、温、有毒。当归:甘辛、温。
归经: 蜈蚣:归肝经。当归:归心、肝、脾经。
功效: 蜈蚣:祛风,定惊,攻毒,散结。当归:补血和血,调经止痛,润燥滑肠。
主治: 虚痹证。症见:痹证日久,反复发作,局部变形,屈伸困难,伴有面黄少华,心悸乏力,舌质淡白,脉小弱等。
作用分类: 相须药
配伍机制: 蜈蚣辛温有毒,有熄风、化痰、祛瘀、解毒之功;而蜈蚣的扶正补虚功能,鲜为人知。当归甘辛温,能补血调经、活血止痛,《本草纲目》载“治头痛,心腹诸痛,润肠胃筋骨皮肤。治痈疽,排脓止痛,和血补血”。两药同用,功擅扶正养血,祛风通络。
用法用量: 蜈蚣:1-3g。当归:10-15g。
临床应用: 血虚甚者,加赤芍、白芍、生地

对当归的认识有这样一个资料,供参考,可以用之印证以上对药正确与否.
处方用名:当归
传统本草认为:
性味:甘,辛,温。
归经:归肝经,脾经,心经。
功用:活血,补血调经止痛,润肠。
特异功能研究:
归区:归于人体细胞外的空间。
功效:能增加细胞外空间浓度,压力,能量,促使细胞外能量物质回归到细胞内部,增加细胞内物质,促进物质运动,补中有动,行中有补,补而不停。对汉疗血虚,气虚,血少,便秘,有较好疗效。治疗血虚,红带,增加人体的动力,使气血畅通润肠。能增加左心房,左心室的动脉血输向量,增加营血功能。
性能:
舌辨:舌裂无苔色淡者均可用之。
脉象:脉搏沉涩而迟或沉而无力的均可用。
面色:
季节气候:
场象:细胞内或血管内场象浓度不足或暗淡时均可选用。
两便:血虚肠燥而引起的便秘用之。便稀则不用或少用。
禁忌:。
用量: 5g——15g。当归用量少于15g,活血,补血的作用大,多于15g时,润肠通便,祛风湿的作用加大。
配伍:
1。当归加白术:治疗老年性气血双虚引起的便秘。
2.当归加白芍:能加速物质的回收,治疗心,肝血虚引起的心悸,眩晕。
3.当归加黄芪,人参:治疗气血双虚之症。
4.当归加香附,桃仁红花:治疗气滞,血瘀引起的痛经,闭经,月经不调等疾病。
5.当归加肉桂,艾叶:治疗寒凝血滞的妇女科痛,凉之症。
6.当归加赤芍,丹皮:治疗血热引起的妇科不调。
7.当归加郁金,香附:治疗气血郁滞而引起的两肋部,胸腔部疼痛。
8.当归加桂枝,白芍:治疗虚寒之症,腹痛等细胞活力不足,物质不足之症。
9.当归加川芎,白芷:治疗血滞兼寒导致的头痛。
10.当归加羌活,桂枝,大艽:治疗风湿痹痛,肢体麻木。
11.当归加双花,连翘:活血,消肿止痛,补血生肌,治疗疮疡,痈疽等。

本文转自圣继先生在伤寒论坛发的帖子.
...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皖ICP备06007007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