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开云app安装不了怎么办
药师
护士
卫生资格
高级职称
住院医师
畜牧兽医
医学考研
医学论文
医学会议
开云app安装
网校
论坛
招聘
最新更新
网站地图
中医理论中医临床诊治中医药术语标准中国方剂数据库中医疾病数据库OCT说明书不良反应中草药图谱药物数据药学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杨鸿智》与《王不留行》讨论中医
    

中医讨论:《杨鸿智》与《王不留行》讨论中医


《杨鸿智》与《王不留行》讨论中医
作者:杨鸿智
《中国医药信息学会北京分会后现代理论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杨鸿智-后现代理论医学博客-凯迪(内容最全的博客)
http://blog.cat898。com/boke.asp?yanghz70.index.html
杨鸿智-后现代理论医学博客-搜
http://yanghz1945.blog.sohu。com/
杨鸿智-后现代理论医学博客- TOM
http://blog.tom。com/blog/index.php?bloggerid=686301
杨鸿智-后现代理论医学博客-新浪
http://blog.sina。com。cn/u/1135670451
杨鸿智-后现代理论医学博客-网易
http://yanghz70.blog.163。com/edit/
杨鸿智-后现代理论医学博客-国科网
http://www。tech110。net/html/?975
杨鸿智的邮箱:
yhz968@sohu。com
杨鸿智的说明:
《王不留行》最近给我发来他写的一本书的初稿。书的名字是:《中医求索》,希望我提出自己的看法。我认为《王不留行》能够写出这样一部长篇的用系统论思想研究中医的书,是一件非常重要的,非常了不起的事情。我坚决支持,非常高兴。我也愿意对这本书的内容发表自己的意见。
因为我不是中医,实际上不敢对中医妄加评论。我只是以自己的《后现代理论医学》的观点,说出自己对于与中医有关的问题的意见。这些意见,一方面提供给《王不留行》参考,同时,我也发表在自己的博客中,提供给大家讨论学习。因为书的内容比较多,需要慢慢地读,心得也需要慢慢地写。写好的意见逐次发在这里。
目录
《王不留行》发给我书的初稿及来往信件
第1篇  系统论思想的两种使用方向
《王不留行》看过第1篇文章以后的回信
第2篇  对疾病概念的宏观认识
《王不留行》看过第2篇文章以后的回信
第3篇  系统论是自然科学,不是社会科学中的哲学
《王不留行》2007-07-13的信
第4篇  《科学发展史》是研究中医发展问题的基础知识
《王不留行》2007-07-15的信
第5篇  怎样才能使中医发展
第6篇  用《耗散结构理论》的思想来说中医必须开放
第7篇  从比较胚胎学看中医学应该有的发展途径
第8篇  中医如何从自己的小丘飞上后现代医学的高峰
第9篇  免疫细胞的中枢调节作用
第10篇  转贴《香港浸会大学》教授李致重的一组文章
第11篇  对照李致重教授的文章再次表明我对中医的认识
第12篇  要正确认识现在正时髦的《系统生物学》
第13篇  系统医学的内容及与中医学的关系
第14篇  疾病的定义
第15篇  中医的《营卫》理论,相当于《干细胞》理论。
第16篇  怎样认识“基于数据和实验来说话”

-----------
《王不留行》发给我书的初稿及来往信件
2007-6-27 15:43
杨教授:
最近整理了自己的一些文章,打算出本书,只完成了初稿,给您看看,如果您有时间,希望您能恳切地提出自己的看法。
干细胞机制和免疫有很大的关系,我强调免疫,您强调干细胞,两者应该是相通的,当我说调控免疫的时候,难道是调控免疫使已经损伤的细胞复活么?感觉不是这样,损伤轻的可以修复,损伤重的就干脆死掉,就是正常的细胞也照样有生老病死代谢过程,干细胞的再生和修复机制在其中肯定起很大的作用,可是干细胞的再生和修复一样受到炎症免疫因子的调控,组织的再生和修复到底是免疫起作用还是干细胞?
您提的常用的两种药物,叶酸和谷胺酰胺,也和免疫很有关系,尤其谷胺酰胺,和免疫细胞的再生关系密切,感觉咱们应该是从不同的角度来阐述同一个问题,到底应该怎么整合,哪个角度会更简洁一些?
许多问题还需要理清,仅仅是随便想到的,乱谈而已。
祝福您 万事如意 身体健康
2007-6-27 15:45
书稿
(中医求索.rar)
中医求索,希望您能提出宝贵意见
2007-7-1
《王不留行》你好!
你发来的书稿我已经下载,并且开始读。因为内容多,需要的时间也多。有什么体会,我随时与你交流。非常感谢你发来的书稿。我从来都没有想到过要认真研究一下中医问题的,但是,总是有这样那样的事情,叫我不得不研究中医。这也许就是缘分吧。
再见!
杨鸿智
2007-7-1
上海家中
2007-7-1 18:28
《王不留行》回信
衷心感谢,受益很多,书稿这两天又整理了一下,比以前的有条理,您看看这个吧,感觉您的用药和干细胞理论和营卫也是相通的,呵呵
王不留行
2007-7-1 18:28
2007-7-7
王不留行
你好!
正在读你的大作。看到你能够写出怎么长篇的内容丰富的作品,非常高兴。同时感谢你给了我又一个学习和讨论中医问题的机会。现在把我的第一篇讨论发给你。完全是学术讨论,如果有过分的言辞,一定是针对学术问题,绝对不可能是对你这个人有意见的。不论在认识上有什么不同,我们肯定是学术上的朋友和战友。另外,我想问你,我是否可以用这样的方法在自己的博客上和论坛上发表?这样做是否对于你的书的正式发表有不利的影响?我只是想这样做,一方面可以继续扩大我们的学术影响,另一方面,或者也能够对你的书在网络上起一定的宣传造势的作用?总之,我是想先征求你的意见。没有你的认可,我不会单方面发表的。
杨鸿智
2007-7-7
上海家中

-----------《论坛反应》



医天地-北京中医药大学论坛 » 〖医学杂谈〗 » 《王不留行》发给我书的初稿及来往信件
yueguoqiang
发表于 2008-8-3 08:31

阴阳五行必然淡出中医药!

阴阳五行必然会淡出中医药!

好多的中医药界人士经常会质疑,离开了阴阳五行还是中医药吗?答案是肯定的,没有阴阳五行照样是中医药,阴阳五行其实是一套哲学概念,它可以解释一切学科,是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它们的概括性很强,很笼统,它们告诉我们世界上万物的大规律,大方向,就如同告诉我们北极要向北走,南极要向南走一样,他们不能告诉我们具体的道路,在历史的长河中,人们用阴阳五行来解释所有的学科,随着时代的发展,其他的学科早就彻底脱离了阴阳五行的束缚了,早就飞跃发展了,阴阳五行有许多狭隘牵强附会的方面,根本不能用它们来指导具体的学科的研究和应用,虽然中医药勉勉强强在这种理论的指导下发展到现在,但是我们看得出中医药有多么死板保守,发展出奇的缓慢,中药资源大量的浪费,本来一种药物或者几种药物就能够治疗的疾病,偏要搞个大方子,动辄十几种,甚者几十种,医生根本就不知道那种药物在起作用,也根本不可能知道那些药物在起作用,因为他们接受了那些传统的中医药的传承,也是必然的,好在现在中医药的科学研究成果喜人,中药治疗疾病的成分越来越多地被人们所认识,中医药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曙光,中医药的发展方向必然是精兵简政,滥竽充数的年代早已经过去了,中医药的理法方药要彻底反省了,走传统的路子再也不会走得通了,也不会有前途的,中医药的现代研究成千上万,而好多的中医界人士还`不屑一顾,根本就不利用,还是抱着自己的那些阴阳五行原地打转转,这是中医药界的悲哀呀!人们经常固执的处在一个小圈子里面是很难清楚外面的世界,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呀!希望经常出来看看,寒热温凉是加在中药头上的四把钢刀,它们抹杀了中药多少功效,让一代代的中医糊里糊涂的度过了自己一生的诊疗生涯!阴阳五行理论我们啥时候都不能说它错误,但是它们是过时了,太笼统了,已经和飞跃发展的中医药越行越远!这些理论早就不能指导中医药的发展了,中医药需要发展,需要飞跃,就必须从阴阳五行的束缚中走出来,走入现实中来,走出来的越早。中医药就会发展地越快,反之则反,总而言之,我们不必要拘泥于阴阳五行的这个圈子里面,多接受一些新的科研知识,多接受一些先进的中药知识,阴阳五行在中医药中痕迹将越来越淡,一直到它们完全退出!    

岳国强
-----------
第1篇  系统论思想的两种使用方向
作者:杨鸿智
《中国医药信息学会北京分会后现代理论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杨鸿智-后现代理论医学博客-凯迪(内容最全的博客)
http://blog.cat898。com/boke.asp?yanghz70.index.html
杨鸿智-后现代理论医学博客-搜狐
http://yanghz1945.blog.sohu。com/
杨鸿智-后现代理论医学博客- TOM
http://blog.tom。com/blog/index.php?bloggerid=686301
杨鸿智-后现代理论医学博客-新浪
http://blog.sina。com。cn/u/1135670451
杨鸿智-后现代理论医学博客-网易
http://yanghz70.blog.163。com/edit/
杨鸿智-后现代理论医学博客-国科网
http://www。tech110。net/html/?975
杨鸿智的邮箱:
yhz968@sohu。com
王不留行:
从《系统中医学导论》那里,我明白了系统和还原两种思路的区别以及还原方法论的内在缺陷,掌握了系统论的一些基本原理和方法,知道了必须以系统论的方法研究中医,还原论不可能揭开中医理论的谜底(现在中医西化的困境也用事实证明了这一理论早已作出的预测)
引自《我对营卫认识的历史(代序言)》
杨鸿智:
我们医学研究的对象是生命,是人的生命,是“人”这个机体的结构和这个结构的运动规律。中医是研究“人”这个机体的结构和这个结构的运动规律的,所以,中医是一种医学。在上面的这段话里,王不留行说:要“以系统论的方法研究中医”,“揭开中医理论的谜底”。在这句话中,系统论思想是研究的主体,中医是研究的对象。这样的一门知识已经不是“医学”知识,而是“医学学”知识了。这样的概念,在科学历史中。早已经有了。研究具体物质的结构以及这个结构的运动规律的知识叫“某某科学”,以后,又出现了一门知识,是专门研究我们在研究科学的时候所用的思想方法是否正确的,这门知识现在叫“科学学”。
我在这里提出的问题就是,“科学”与“科学学”是两种不同的知识,不能混淆。现在,把系统论知识引进到医学领域中来已经不是真正的新闻了。但是,用系统论思想研究的对象有两个,一个是人体结构,和这个结构所发生的疾病;另一个研究对象是已经存在的医学知识,如“西医”、“中医”,看它们研究的思想方法是否正确。
如果用“科学”的态度对待系统论,把系统论思想用来直接研究人体结构,和这个结构所发生的疾病,那么,我们就会得到一门不同于中医(朴素辩证法思想指导的医学科学),也不同于西医(机械论思想指导的医学科学)的新的医学,这个医学的名称叫“系统医学”。
如果我们用“科学学”的态度对待系统论,不是把系统论思想用来直接研究人体结构,和这个结构所发生的疾病,而是把已经存在的医学知识,即把“西医”、“中医”作为研究对象,看它们研究的思想方法是否正确,那么,这样得到的知识,应该是“科学学”范畴的东西,如果因为它是在医学领域内,那么,是否就可以叫“医学学”。
如果把系统论思想用来直接研究人体结构,和这个结构所发生的疾病,那么,我们就会突破朴素辩证法思想和机械论思想的束缚,建立一个新的系统论思想指导的医学。
如果我们把系统论思想作为一种“医学学”思想来研究中医和西医,那么,这就有一个前提,即,我们已经把中医和西医当作既成事实,而且,这个研究不想改变,也不能改变这个中医和西医存在的既成事实。
现在,不但一般公民不知道这个概念的区别,就是许多专业的研究人员也不知道这个概念的区别。在不知道这个概念的区别的情况下所做的研究会有什么结果呢?首先,因为没有把系统论思想用来直接研究人体结构,和这个结构所发生的疾病,所以,不可能建立一个有实用价值的,能够治疗疾病的医学(系统医学)知识体系。其次,因为把中医当作既成事实来研究,在研究以前就决定了不能改变中医,所以在研究以后,不能有改变中医的新的创造性的结果。现在,已经能够看到的迹象表面,研究者将把中医“朴素辩证法思想”的外衣改变成为“系统论思想”的外衣。也就是说,在中医没有发生本质变化的情况下,研究者对中医的认识却发生了本质的变化,中医从“朴素辩证法思想”改变成为“系统论思想”。
这样对中医的主观凭空的拔高,没有任何科学的学术的意义。但是,我们在中医界的许多已经“接受”系统论思想的人,他们所作的研究,很可能是这样的研究。所以,我认为,现在就提出这个问题是有意义的。
简单地说,特别是对于有中医背景的人来说,不应该把系统论作为中医“正确”的论据。应该认识到,“朴素辩证法思想”与“科学辩证法思想”和“系统论思想”是存在“本质”的不同的。用马克思“螺旋上升”的思想来看这个事情,可以说,用平面投影的方法看,“朴素辩证法思想”与“科学辩证法思想”和“系统论思想”是重合在一个点上,但是,用立体的“螺旋上升”的眼光看,“朴素辩证法思想”与“科学辩证法思想”和“系统论思想”是在两个不同的平面上。
我们常常把整体论的思辨性称为朴素辩证法。在朴素辩证法这个概念中包含两个意义。一个是说“像”辩证法;另一个是说比辩证法“朴素”。这个“朴素”是指时间的古老和内容方面的“不到位”。用否定之否定和螺旋式上升的认识论思想来认识“朴素辩证法”和“辩证法”的关系,就可以知道,“朴素辩证法”和“辩证法”是处于认识的螺旋线中同一个认识螺旋的两端。如果是在同一个水平中的圆圈,那么这两个端点应该是重合的。也就是说“朴素辩证法就是辩证法”。在正如黑格尔所说的,否定之否定是一个圆圈式的发展。但是,马克思的否定之否定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同样用辩证法命名的两点,并没有在同一个平面重合。这个由螺旋式上升所形成两点之间的距离,说明朴素辩证法和辩证法之间有时间的不同,更有本质的不同。这两个概念处在两个完全不同的发展层次。

-----------《论坛反应》



医天地-北京中医药大学论坛 » 〖医学杂谈〗 » 第1篇 系统论思想的两种使用方向
yueguoqiang
发表于 2008-8-3 08:36

中医药如何才能够科学的发展?

现在中医药学观念之争愈演愈烈,传统中医药学和现代中医药学之间,西医学和中医学之间的分歧越来越大,我本来想写一篇要用科学来洗涤中医药的文章,如今这形势,我还是少火上浇油吧!

中医药是科学吗?我们强调一下,也可以叫背书一下,中医药学绝对是一门至高无上的科学,这点毋须质疑,那么它现在的发展之路如何走?这是我们每个中医所急切关心的事情,也就是说中医药是好东西,如何让它更好下去,我个人觉得目前最首要的事情就是重新整理中医药这套现有的理论,该换的名字换一换,我们中医药也要象国际化迈进,我们要和各国医学靠拢,我们要把我们的中医药日渐国际化,要把中医药彻底推向国际社会,那么中医药的市场就大了,中医药的舞台就大了,戏也就唱大了,中医药也就繁荣了,中医药再也不会愁自己的空间被压缩了!

中医药要精兵简政,要把多余的东西,累赘的东西,过时的东西完全去掉,要想走入世界就要包装和整理,以我们目前这种中医药状况是绝对走入不了世界的,我们要把中医药一切科学数据化处理,尤其中药的用量是最关键的,我们要把中药方剂中的一些有毒性的药物的含量降到最低,或者重新组织方药,比如说过去发生过的朱砂安神丸中的水银超标现象,再一个就是重新审视所有方剂中是不是有那些滥竽充数的药物和画蛇添足的药物,有些方剂中好多的药物就是不必要的重复,我们都要精兵简政,化繁为简,中医药不是大处方,要精简而科学,也就是尽量少而精,好多的中药方剂中我们是被传统的理论所束缚而堆砌成大方剂,其实中医药大可不必那样,中医药的发展是先药后方,然后才有法,才有医理,所谓的理法是应该为了方药的传承和记载起辅助作用的,一种中药的各种功效并非一个朝代所发现,也是慢慢积累起来的,一种中药既然有一种功效,那么它这种功效一定可以单独出现,这种功效不会受这种中药的其他功效的限制的,包括这种中药的寒热温凉四气,中医药的的发展使得中医药越来越走入自己所设置的迷宫里面,总是在这个迷宫里面打转转,总是越来越离开鲜活实际的中药而去钻进那种虚伪的理论中去了,这是中医药不能够发展的关键所在,中医药理论是对中医药指导作用,我们一点也不反对,但是现行的中医药理论又对中医药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阻碍作用,中医药理论其实是一把双韧剑,也可以保护自己,也可以伤害自己,这些观念很关键,假如你是中医药绝对的服从者,绝对的崇拜者,那么你永远不会知道这一点,但是你如果是中医药的“叛逆者”,如果你是中医药的革新派,你会轻而易举的发现这一点,中医药以后的路子如何走,是虚伪的生存在自己的那一套传统里面,还是勇敢的走出那套存有隐患的理论,重新建立一套更适用,更科学,更现代的理论,这些应该是我们每一个中医药者所思考的!

中医药的发展并不难,难就难在不去发展,南辕北辙虽然是古语,但是我们聪明的现代人有时侯也不免走那么一下,不过既然下定决心来发展中医药,那么中医药走向世界并不难!       

岳国强   
13014362309



伤寒论坛 » 中医发展交流版 » 第1篇 系统论思想的两种使用方向
xfhwx
发表于 2008-8-3 11:39
很有前途的系统医学。系统医学更接近中医学。



杆中医论坛 » 呐喊中医 » 第1篇  系统论思想的两种使用方向
星河
Posted: 2008-08-03 13:14
..用否定之否定和螺旋式上升的认识论思想来认识“朴素辩证法”和“辩证法”的关系,就可以知道,“朴素辩证法”和“辩证法”是处于认识的螺旋线中同一个认识螺旋的两端。...
你的这个理论核心,已然出现了谬误,其他的任何推导都不会有结果的。



铁杆中医论坛 » 呐喊中医 » 第1篇  系统论思想的两种使用方向
zxyjh
版主
Posted: 2008-08-03 16:43
能否请星河先生
对主题进行先辨论,
充分学术交流后再定论呢?



铁杆中医论坛 » 呐喊中医 » 第1篇  系统论思想的两种使用方向
却波渔翁
分区版主
Posted: 2008-08-03 17:08
楼主在水泥大厦里窥视自然大厦!



伤寒论坛 » 中医发展交流版 » 第1篇 系统论思想的两种使用方向
处士
发表于 2008-8-3 21:20
商榷
把中医系统 变为网络关系 更好一些  超越系统  即天地生人关系网络 我网站建成后详细谈词类问题  你谈的 象是 认识的认识论



伤寒论坛 » 中医发展交流版 » 第1篇 系统论思想的两种使用方向
处士
发表于 2008-8-3 21:20
商榷
把中医系统变为网络关系更好一些,超越系统,即天地生人关系网络。我网站建成后详细谈词类问题。你谈的象是认识的认识论。
-----------
《王不留行》看过第1篇文章以后的回信
2007-07-07 22:12:07
尊敬的杨教授:
您好!
首先对您的热情回信表示感谢,同意把我们讨论的内容在您的博客上发表。
您说得很对,应该发展的是“系统医学”,研究的对象是人体的系统规律,这是最重要达到的目标,也是很遥远的过程。
强调要以系统论的方法研究中医并不是要把中医自我拔高,贴中医系统论的标签,而是过去几十年来是以西医的还原论方法研究中医,而西医的研究方法和中医理论具有深刻的异质性,发展不了中医,所以要强调,只有保持和古人大致相类似的思维方法和视角,才能理解中医理论所阐述的内容。
为什么不以系统论的方法直接研究人体而去研究中医?这是因为任何理论都是有继承的,凭空去摸索远远比不上继承以前人的探索,在他们的基础上继续提高来得容易,中医也确实能为现代系统医学提供丰富的认识源泉,甚至在有些系统方法的运用上超出了现代,比如疾病模型的粗粒化,调控的艺术等等,另一方面,认识和理解中医理论所蕴含的科学内涵也是当今社会的一个重大课题,需要有人去做这个事。
谢谢杨教授指教,时间紧迫,以后再说吧
王不留行

-----------《论坛反应》



中国中医论坛 » 思考中医 » 《王不留行》看过第1篇文章以后的回信
知易子
Posted: 2008-08-03 12:30

要搞清什么是系统?
生命是什么系统?
生命系统是如何衍生的?
系统控制核心是什么?
怎么样建立系统才是完整系统?
有关系统问题请楼主联系知易子语音交流。
会让你大开眼界:QQ542209323



中国中医论坛 » 思考中医 » 《王不留行》看过第1篇文章以后的回信
知易子
Posted: 2008-08-04 11:29

在干细胞 分子层次研究生命系统,没有什么真实信息。都是复杂纠缠杂乱无用信息。必须深入量子 能量电磁波层次才能研究生命系统。才能明白其机制。系统运转规律。

生命系统是开放的 是耗散自组织结构的,不是完整系统,也可以说不是系统。
系统必须完整封闭,才叫系统。生命只有和天地宇宙合在一起才构成完整系统。
遵循平衡规律。单考察生命本身 离开天地节气,都是生命科学莫不着门的研究。

干细胞和普通细胞其基因是一样的。为什么其作用不一样呢。关键在于干细胞没有五行节气感染 普通细胞包含节气内涵。人体会产生符合脏腑节气功能细胞 也会产生不符合节气脏腑功能细胞,就是癌细胞前身,判断其是否癌细胞,看其有没有混乱节气生长环境,让其无节制大量衍生,使其所在脏腑组织丧失节气功能。
所以,治疗癌症,节气是最重要的,不是什么干细胞 也不是什么基因。

杨教授研究方向是对的。
目前这类研究最好以核磁共振技术为工具。以脏腑节气流转为核心,在天地人合一生命大系统里来考察干细胞 正常细胞 癌细胞功能问题,还有生命分子怎么来衍生细胞 脏腑组织...问题,才能取得医学效果。

知易子有《整体生命科学》《信息组学》化混沌为清晰 具体,涉及线性 二维 三维... 高维结构 能量状态解读。建立真正信息处理生命宇宙大系统理论。
-----------
第2篇  对疾病概念的宏观认识
作者:杨鸿智
《中国医药信息学会北京分会后现代理论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杨鸿智-后现代理论医学博客-凯迪(内容最全的博客)
http://blog.cat898。com/boke.asp?yanghz70.index.html
杨鸿智-后现代理论医学博客-搜狐
http://yanghz1945.blog.sohu。com/
杨鸿智-后现代理论医学博客- TOM
http://blog.tom。com/blog/index.php?bloggerid=686301
杨鸿智-后现代理论医学博客-新浪
http://blog.sina。com。cn/u/1135670451
杨鸿智-后现代理论医学博客-网易
http://yanghz70.blog.163。com/edit/
杨鸿智-后现代理论医学博客-国科网
http://www。tech110。net/html/?975
杨鸿智的邮箱:
yhz968@sohu。com
王不留行:
我就尝试着用系统的思路来帮助解决自己的困惑——就是“病和证”的关系问题。大约在98年吧,整理自己的一些心得写成了《生命系统自稳调节论和中医现代化》一文,文中我借鉴了西医病理生理学的疾病定义:“疾病是机体在一定病因的损害作用下,因机体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提出在病因的损害刺激下,人体这个高度自组织系统自稳调节紊乱,但是这个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有规律的发展过程,在系统自组织力与偏离力的相互斗争中,在量变与质变的相互转化中,在一定阶段上质具有相对稳定性,从而形成了相对固定的生命系统异常状态,我认为这种具有相对稳定的质的生命系统异常态就是中医所谓的证。不经过一定量的积累,就不能产生一种生命态到另一种态的飞跃,尽管导致疾病的病因不同,却可能引起生命系统自稳调节大致相同的反应,这就是中医异病同证的基础。在此基础上我提出了证候就是“能反映机体自稳调节紊乱所致的相对稳定的生命系统异常状态实质的、特征性的、具有内在联系的各种症状、体征以及各种检查结果的总和”,这样终于对病和证、证候概念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
引自《我对营卫认识的历史(代序言)》
杨鸿智:
《王不留行》的文章,提出了对疾病概念的宏观认识问题。即:疾病的“定义”,什么是“疾病”?这个问题是个非常基本的问题。医学的主要问题就是对于疾病的治疗,那么,怎样认识疾病,就关系到怎样治疗疾病。如果对于疾病的概念认识不正确,那么治疗也一定不正确。所谓名不正,言不顺。
现代医学认为,“疾病是机体在一定病因的损害作用下,因机体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这句话,表面看没有什么不对的地方。但是,对于这句话应该有进一步的说明:
一  “病因”与“疾病”都是可以用物质的手段检查,证明的客观存在的事实。
二  “病因”与“疾病”之间,具有直接的线性因果关系。如果某“病因”与某“疾病”之间,没有直接的线性因果关系,那么,这个“病因”,就不能看作是这个“疾病”的“病因”。
三  “疾病”具有客观的标准,没有达到这个标准,就不能诊断为疾病。这样,疾病在整个生命的运动过程中成为一个“点状”事件。
《王不留行》的文章,对现代医学的疾病概念进行了补充。认为,机体从正常到疾病的出现,“这个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有规律的发展过程”,这个过程又按量变与质变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表现,《王不留行》把这些排列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许多不同的表现,认为就是中医所谓的证。
《王不留行》的文章,说明了西医与中医的不同。西医把疾病看作是一个点状事件,中医把疾病看作是一个过程。我认为《王不留行》文章的这个说明是正确的。在这个基础上,我认为还应该进一步对机体与至病因子作用的具体内容作出说明。
现代医学只是说,疾病是机体与至病因子的斗争。我认为,这个斗争有两个阶段,如果这个斗争中,我们机体是胜利的,那么,我们就没有疾病的表现。而在这个阶段中,我们自己也就没有什么感觉。如果在这个斗争中,我们机体失败了,我们才有了疾病的表现,有了疾病的感觉。所以,我认为,我们所说的疾病,应该是专门指在机体与至病因子的斗争中,机体失败以后的这个阶段。
还需要说明的是,机体失败了以后又怎样呢?原来。机体的免疫机制还是非常认真和负责的,虽然失败了,仍旧会继续进行自己的免疫工作。现在,大家已经知道,这样的,在已经无效果的情况下继续进行的免疫工作叫做“免疫过度”,或者叫“反应过度”。
这样,我的补充就是:疾病是机体对于至病因子的已经失败了的过度的免疫反应。就是说,
1疾病是对于至病因子的免疫反应
2这个反应已经失败
3失败了还在进行
“反应过度”这个概念,对于医学界来说是个新概念。在2003年“非典”时期,医生开始认识到,病人所受到的破坏,主要的不是因为病毒的直接的破坏,而是自己身体免疫机制对自己机体的破坏。那时候,医生认识的这样的免疫是“反应过度”了。现在,我把这样一个特殊的概念扩大化和泛化,认为所有疾病都是因为免疫的“反应过度”造成的。
下面,从几个方面进一步说明这个问题:
一  机体整体调节的基本表现方式——应激反应
二  应过度
三  站在混沌理论的新视角对现代医学应激研究的反思。

-----------《论坛反应》



医天地-北京中医药大学论坛 » 〖医学杂谈〗 » 第2篇 对疾病概念的宏观认识
Yueguoqiang
发表于 2008-8-3 08:24

扬教授你好!  

我是岳国强,来自石家庄市,认识你很高兴!读了你的文章受益很深,你讲的很生动,很形象,浅显易懂,深入浅出,中医药如果朝你的这种模式发展应该大有前途!岳国强    13014362309

中国真正懂得中医药的人太少了!

中医药和氏碧

一块和氏碧等了三代君王,赔上了两条腿,最终终于使和氏碧名满天下,也值得!在中国的历史上不乏改革之人,改革需要牺牲,需要奉献,需要执着!中国的新文化整风运动整的好,整掉了封建社会文化的垃圾,整掉了党八股,整掉了那些文化的累赘!现在我们的中医药还存在着相当一部分封建残余文化,我们要对现在的中医药发起一次深刻的反省运动!轰轰烈烈的中医药改革的时代依然来临!

针灸一直是我们中华民族值得自豪和骄傲的民族遗产,当韩国制定了国际针灸标准之后,中国才惊醒,晚了!中国的那些所谓的中医药学专家在那里?因为没有一个真正的中医药专家,所以你不可能提出那些系统的现代化的中医药体系,目前中国的中医药是绝对不可能走在世界的前面的!近年来日本的中医药制剂的发展也是非常迅速,他们还没有忘记这些方剂的由来,依然称为汉方,现在日本出产的中药产品绝大部分来缘于张仲景的《伤寒论》和《金匮要略》,而我们中国则偏重于用那些杂方,大组合方,千百年来中医药的精华就在张仲景的《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如果我国还意识不到的`话,不加以保护的话,说不定过几年这些宝贵财富就又成了韩国的了!

在近代史上中医药经过了好几次被废除的命运,为何呢?中医药确实存在着相当一部分落后的封建文化残余,中药和方剂能够治疗疾病这一点都不容质疑,可是中医药里面这些推理和理论呢?多是优美的传说和巧妙的构思,与事实大相径庭,现在中医药不是相当于司马迁写的“史记”,而是相当于司马光写的“资治同鉴”,医学需要的实实在在的学问,它不需要一丝一毫的构想,现在中医药有实也有虚,实在的是中药的功效和丰富的治疗经验,虚伪的是那些虚无缥缈的理论推理,现在虚伪的反倒占主要部分,实在的确占次要成分,中医药要想发展,就必须去掉这些水份,我们必须正确面对目前的中医药,我们找到目前中医药的不足,就是为了更好地发展它继承它,不要以为有一点反对的声音就神经质起来,中医药确实被打怕了,再也经不起折腾了,但是要想让中医药活下去,就的要改革,就得要加进新鲜的东西,中医药和古董的区别就在于中医药是有生命的科学,时刻要被赋予新鲜的内容,如果中医药失去了新陈代谢,中医药也就没有生命的可能了,那它真的就成了古董了!

中医药单纯靠国家的保护能够走多远?中医药其实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完全不需要保护的,中医药风雨雨几千年,中医药都是与时俱进,中医药在治疗疾病维护中华儿女的健康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中医药现在之所以衰弱就是因为它已经脱离了实实在在的人体,成了一种优美的传说,离开了人体而为人体治疗疾病,这就是中医药衰败的根本原因,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中医药者多跳出自己哪个圈子在外面去观察中医药,就会清楚中医药的根本弊病在那里了!我说的中国没有一个真正懂中医药的人就是这个道理!中医药的路如何走?我们可以去思考!            

岳国强 
13014362309



医天地-北京中医药大学论坛 » 〖医学杂谈〗 » 第2篇 对疾病概念的宏观认识
茉莉花香
发表于 2008-8-3 10:38

扬教授你好!拜读您的文章,受益啊,应该把中医发扬光大



医天地-北京中医药大学论坛 » 〖医学杂谈〗 » 第2篇 对疾病概念的宏观认识
Jmliangqs
发表于 2008-8-3 18:16

中医有个病,叫伤寒,它有个7天节律,就是病人患病后,在7天后会自愈(前提是病没巡经入里,病人正气尚在)根据病人身体情况有一定差别,这病的自愈是免疫机制自愈对不?就是说疾病后,免疫机制不是在做无用功,是在养精蓄锐,一举发击,这是一个例子,其他疾病如何,就大家去研究。



医天地-北京中医药大学论坛 » 〖医学杂谈〗 » 第2篇 对疾病概念的宏观认识
ligang168168
发表于 2008-8-3 18:47

楼上说的有道理.当人体表现出病理反应时,不是人体免疫的失败,而是病原体暂时占了上风,这时的免疫系统也不是在做无用功,而是在拚死抵抗的同时,发动更多的免疫因子参加战斗,并最终战胜病原体而使机体恢复健康.当病原体过于强大(比如乙肝病毒) ,免疫系统短时无法将其消灭或驱除机体时,免疫系统会选择妥协,尽力限制病原体的活动范围,维持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



医天地-北京中医药大学论坛 » 〖医学杂谈〗 » 第2篇 对疾病概念的宏观认识
Yueguoqiang
发表于 2008-8-4 08:53

扬教授你好1我到你的博克游览了一番,你的观念很新颖,很好呀,使我受益很多!你的理论已经形成了一个整体,后现代医学理论,这样可以更完善地论述医学,你的这种理论其实很完美无缺,克服了,中医药学和现代医学的诸多不足,使的科学和人体医学能够更真正的融合在一起,估计你的理论是未来医学的走向!我确实是第一次见到你这样的理论,很手启发,单元我们过的医学尽快朝着后现代医学前进,那样中医和西医也就没有啥争议可言了,在认识人体方面,中医和西医都有着巨大的缺陷!应该反省呀!你的这套后现代医学很值得推广呀!希望经常看到你的新观念!让我们尽快的学习!
岳国强   
13014362309
-----------
《王不留行》看过第2篇文章以后的回信
杨教授您好!
您的回信很有教益,我从中学到了很多,是的,相类似的视角会产生大约相同的观点,应激是个很好的角度,在起始是这样的,用不同的名词,只是从不同的侧面说,其实问题时一样的,可是要把这些散散碎碎的知识整合起来,需要相当大的投入。1)作用与反应之间有时间差。(2)作用与反应之间,实质内容上不协调、不匹配、不相关。高明,问题就处在这点上。
王不留行
2007-07-11 22:48:02
...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皖ICP备06007007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