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内医改将有较大进展
●公立医院暂不实行收支两条线
●对医疗费用增幅要宏观调控
●今年试点农村助理
开云app安装不了怎么办
考试
●一所城市三甲医院要支援三所县医院
3月7日,卫生部部长陈竺、副部长马晓伟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李大宁来到全国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医药卫生界委员中间,与大家共话医改。对16位政协委员针对医改热点问题提出的建议,他们均做出回应。
致力于三年内医改有较大进展
政协委员、卫生部部长陈竺在全国政协医卫界联组讨论会上说,我们致力于在未来3年里医改取得较大进展。对于医药领域的投入,各级财政的直接经费投入固然是重要一环,但更为重要的是保障制度筹集来的社会资金。
陈竺认为,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工作是一个有中国特色的医改亮点。这项工作将给老百姓带来很多实惠。除了建立基本药物制度外,“慢性病已经成为我国当今社会一大主要危害”,新医改方案在重大疾病防控、妇幼卫生、精神卫生、慢病管理以及逐步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等方面都将有详细规定。方案中还透露,自2009年起将开展6岁~15岁儿童
乙肝疫苗的全人群接种和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贴等重大公共卫生项目。
陈竺说,医改方案没有回避难点。目前,人民群众对医改的感受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得大病、得重病时到大医院看病的感受,其中包括质量、费用、便利度和医务人员的态度等。因此公立医院将进行改革试点,并将着力解决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问题,健全县乡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
公立医院暂不实行收支两条线
政协委员、
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院长俞光岩听到一个说法:今后公立医院都要实行收支两条线,这种做法是否会影响服务质量和医疗效率?对此,卫生部副部长马晓伟回答,目前在医改方案中,收支两条线制度主要是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乡镇卫生院中探索实行,在公立医院的改革中暂时还没有考虑。
对医疗费用增幅要宏观调控
对于很多委员提出的如何落实公立医院的公益性问题,马晓伟强调,在公立医院的试点改革中,将进行一些付费方式的探索,比如单病种付费和总额预付制,也就是在医疗机构提高水平、提高效率的同时,对医疗费用增长的幅度还要有一个宏观的调控。
马晓伟说,在公立医院补偿机制的改革中,为调动广大医务工作者的积极性,内部分配制度要以医务人员所提供劳动的数量、质量和效果作为绩效考核的主要依据,同时结合科研教学和风险岗位来确定分配标准,以达到激励作用。
一所城市三甲医院要支援三所县医院
有委员提出,为什么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指的是县、乡、村三级网络,却要把县医院建设纳入公立医院改革范围?马晓伟解释说,要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重点就是加强县医院的建设,使其发挥龙头作用。如果农民生病能在家门口解决,就能大大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对于县医院的人才培养,马晓伟说,今后一所城市三甲医院将负责支援建设3所县级医疗机构,要选派医生到县医院开展工作,指导县医院医生,同时承担培训任务。不仅要把县医院建成当地的治疗中心、预防中心,还要建成乡、村两级医生的培训基地。
民营医院和公立医院同等待遇
要实现民营医院健康发展,全国政协委员、西安协同医院院长董协良认为,必须取消政策歧视。
在回答这一问题时,马晓伟透露,将要出台的新医改方案的政策导向是:民营医院在医保定点、科研立项、职称评定、继续教育等方面,与公立医院享有同等待遇;在服务准入、监督管理等方面一视同仁;鼓励社会和民营资本举办非营利性医院;给民营医院在区域卫生规划中留有空间。
今年开始农村助理
考试试点
来自宁夏的全国政协委员戴秀英提出,目前,
考试大部分内容理论性太强,与村医日常工作差别很大。
马晓伟说,对于现有部分乡镇卫生院的工作人员没有取得助理
资格,还有相当一部分长期在农村工作,掌握了一些技能,获得了当地老百姓认可,但在参加全国统一考试时确实很难通过的人员,卫生部决定从今年开始,在云南、贵州、四川3个省进行农村助理
考试试点。这些人员毕业后,将获得县、乡两级执业许可证书,从而把城市和乡村的
考试、助理
考试区别开来。同时,卫生部正积极与财政部协商,制定村医的补贴政策。
建立3+X式
住院医师培训制度
针对委员们普遍关注的医学教育话题,陈竺说,建立规范化的住院医师培训制度至关重要,将开展这方面的试点工作。各级医院特别是大型公立医院在住院医师培养方面,不能仅停留在为本院培养人才,而要为整个国家的卫生事业培养出一批能够实现重心下沉、关口前移、让基层老百姓既认可又放心的健康守门人。
马晓伟说,这次城市公立医院改革的一大特色,就是下决心建立起我国的3+x式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逐步把人才培养的层次提高。主要思路是:国家立项、财政投入、医院培训、全口径社会分配,并解决好社会人进入医院培训的补贴和待遇问题。在试点期间,卫生部还将制定相应政策,引导人才到县级以下医疗机构工作,使医生培养特别是住院医师培养的软件建设,尽快和基层财政投入的硬件建设配套。
中医药医改配套文件已基本完成
陈竺非常同意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中医研究院原党委书记姚乃礼提出的,在医改中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建立起有利于中医学术发展的补偿机制和考核管理办法,同时把中医药诊疗技术和方法纳入基本医疗保险的建议。陈竺说,中西医并重是医改贯穿始终的方针,中医无论是在防治结合、加强农村卫生、改进医疗卫生事业投入产出比方面,还是我国医学科学自主创新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据李大宁介绍,目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已经基本完成了《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发展的意见》,从指导思想、工作思路及在医改中发挥中医药的重要作用等方面都有了明确规定,特别是对农村中医药工作、补偿机制和医师执业法等问题也都有所回答。该《意见》将作为医改的配套文件出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将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在医保制度方面推出相应措施,以鼓励和支持农村的中医药诊疗活动。
加强护理队伍建设已刻不容缓
对于全国政协委员、中日友好医院护理部主任李秀华提出的提高护士护龄津贴的提案,陈竺说,加强护理队伍建设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俗话说,三分医疗、七分护理。当前,在社区和乡镇卫生院里,包括康复、慢性病管理等很多工作都需要全科护士去完成。因此,卫生部将依据护士条例,制定相关政策,从根本上解决现在医护结构失衡的问题,给护理队伍更多的关爱。
白血病患儿救治需要医保制度支撑
对于社会普遍关注的儿童白血病治疗费用问题,陈竺说,医疗服务必须考虑社会的承受能力,在这方面,保障体系中的补充医疗保险和商业医疗保险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陈竺说,尽管新农合的筹资水平和报销比例在不断提升,目前的封顶线是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倍,明年的报销比例估计能超过50%,但做不到100%。当遇到孩子患上白血病等重大疾病时,实际的医疗费用将远远高于封顶线。这就要求在大病统筹范畴里给予考虑,使这些大病在基本医保制度框架内能够获得基本医疗服务,并使补充医疗保险和商业医疗保险充分发挥社会共济的作用。
来源:健康报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09-03/09/content_10972188.htm
3月7日,全国政协委员、卫生部部长陈竺列席医卫界委员联组会议。(记者 王申 摄)
人物印象,“不喜欢就事论事”的陈竺 2007年,在医改方案陷入“补需方”还是“补供方”的纷争时,无党派人士陈竺接掌国家卫生部,成为当年医药卫生领域的重磅新闻。这位中等身材、方圆脸上布满温和神情的学者型部长,似乎也让人们对医改走出困局,萌生了一些新的期待。 转眼快两年过去,当时七套、八套、九套甚至十套医改方案的“唇枪舌战”,早已烟消云散。随后凸显的部门利益博弈也在某种程度上达成共识,国务院原则通过了终版医改方案。尽管还不断传出有细节调整,但就像陈竺自己所说,全国“两会”之后,方案公布和医改启动,“请大家以日计算”。 两年里,除了国际合作和一些科研学术互访,甘肃、云南、贵州,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站、精神病院、
麻风村,似乎是卫生部长陈竺去得最多的地方。
爱谈医改,“不喜就事论事” 陈竺很爱谈医改,在许多公共场合发言,他不用别人提问,就会直奔公众关注的医改主题。但在接下来的发言中,他就会谈基层卫生服务,谈合理用药、规范治疗,谈保障全民健康的“四梁八柱”。 很多聆听者渐有疑惑,觉得从陈竺的讲话中听不出近期要有什么新政策,更没有对一些与大家切身利益相关的问题进行回答,比如医务人员收入涨跌,或患者看病会便宜多少钱。 对于这些,陈竺似乎早已洞悉,他对自己的表现做过评价,“我不是一个太喜欢就事论事的人,因为你如果没有一个大局的把握,就很难做到统筹。”
性情中人,“他的压力很大” 透过医改,很多见过陈竺的人,都会不约而同地有一句评价,“性情中人”。 陈竺很爱动感情。在全国卫生工作会上说到医改的难处时,在回龙观医院听说自己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位探访精神病医院的卫生部长时,在为乡村医生争取一个月几百块钱的收入保障时,陈竺就红了眼圈,发言中也会哽咽。 在卫生部的同事眼中,陈竺是个对自己很认真,不会对别人发火、暴怒的人。卫生部副部长黄洁夫说,“他的压力很大,为了医改,他几乎把全身心都投入进去了。”刚刚卸任卫生部党组书记的高强则评价陈竺,“他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了从一个科学家到政治家的转变。” 3月7日中午,列席全国政协医卫界委员联组会议,阐述医改框架与思路后,陈竺又在会场和餐厅接受媒体群访。
院长不能只关心医院收入和医生积极性 记者:最终出炉的医改方案,与目前公布的版本,具体思路和政策上会有哪些调整? 陈竺:我不是一个太喜欢就事论事的人,因为你如果没有一个大局的把握,就很难做到统筹。 比方说,对医院院长们,我就要更多地强调公益性和让人民群众得实惠。如果院长只关心医院的收入和医生的积极性,那就不对了,因为那是社会和政府要考虑的。你(院长)本人,首先要关心考虑如何应答群众基本的医疗需求。 所以,我很希望大家从这个大格局当中,看到自己的使命,也使自身获得发展。 也许你觉得社保跟我无关,但实际上,社保就是提供了医院最主要的经济来源啊。同时,社保做得越好,老百姓自己的支付比例越低,医患关系才会越好,这些都是根子上的问题。 所以,如果你不看这些问题,只盯着政府对医院的补偿情况,或医院目前的收入,什么样的改革方案也解决不了医务人员积极性的问题。
大医院业务收入每年增长10%-15% 记者:你在很多场合都提出过,要建立医院临床规范化的诊疗制度,但这样一个技术性文件,会对公立医院的改革起到多大作用呢? 陈竺:将来我们要出临床诊疗规范化指南,不仅要规避诊疗行为的随意性,还要提高诊疗质量和效率。 如果有政策和机制约束医务人员自觉采取合理的规范化的治疗方法,就能够缩短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也就意味着医疗资源的节省和医院经济收入的提高,因为住院天数越压缩,按照每天的医疗收入来说,肯定是增长的;第二个,单位时间内的医院效率也会明显提高。 每个月我都会阅读一些资料,每年都有统计报表,实际上大医院业务收入,每年都以10%-15%的速度在增长,你(医院院长)担心什么呢,根本不需要担心。 很多问题,不是我说不出来,而是你一说,就是很专业的事情了,跟一般老百姓去说这些事情,他们不关心,也不理解。群众要看到的是结果,是经过了这一系列的改革后,能不能从中得到实惠,能不能解决自己看病难看病贵的困难。
政府能有8500亿投入已很不容易 记者:大家还是很关心,温总理提出的未来三年为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累计投入8500亿到底是增量还是存量,就是三年对卫生的总投入是8500亿? 陈竺:我觉得现在的经济形势下,政府能有这么多的投入,已经是很不容易了。说实在的,有些事情不是太说得清,你一定要逼着我说这个是增量还是什么存量,这实在太难说了,我不是财政专家。 但是,我关心的是做什么事情。一件一件事情,你言之有据的话,后面就能去争取一些资源。 我现在在医务界,如果我不想着能不能把一些病给控制住,只是一天到晚想收支两条线,那还是一个医务人员应该有的人道主义价值观吗?那价值观就偏掉了。
好医生看病须讲卫生经济学 记者:你总是强调适宜技术和基本药物,但目前在医务界,医生和医院关注最多的好像是治愈率? 陈竺:这也是在我国医学教育中的某种欠缺,基本不谈卫生经济学。但在很多国家的医务界,已是共识。 很多国家的医生,他看一个病人,会先注意你是谁,有没有保障,如果你有医保,是哪一种险种?所以,不能脱离了患者的承受能力,去开贵药。 我讲的适宜技术,并不都是低技术,而是适合这个病人的、成本效益最高的技术。医务人员要在患者能够承受的范围内,把事情做到最好。 记者:可是,很多医生在救治大病或危重症患者时,可能很难考虑到那些成本了。 陈竺:我不认为一个好的医生,就可以完全不考虑卫生经济学。这恰恰说明我们医学教育当中还不够的一些方面,包括医学伦理学,原来我们都不讲这些东西的,但现在知情、同意啊,这些东西都很重要的。
民营医院想要赢利就要有绝活 记者:人们注意到,在这次医改方案中,更强调营利性和非营利性的区别,这是否意味着医改后,政府对医院的分类会有改变? 陈竺:公立医院,本身就应该是公益性的,肯定是非营利性的,尽管现在这些也很模糊,需要改革。 民营的(医院),有两类,一类是营利性的,我也希望这一块能做好。但真正要赢利,就要有水平,要有绝活。有这个本事,你去做,可以自主定价。还有一部分,是社会慈善事业,这部分非营利性的,就应该和营利性分开,与公立医院同等对待。 记者:但现实中,我们看到民营医院很多并没有绝活,而是处于一种低水平的、靠广告或宣传的竞争中。 陈竺:那就说明这个土壤,还没到让这个事情可以大发展的时候。实际上,我们的商业保险,还没到扶持起一个强大的民营医院的绝活体系。 要有一批人,到协和医院,就觉得住院条件太差了,有些技术也不行,想要到一个环境更好的医院去。 如果有足额的资金,有足额的人群消费,必定就会有有绝活的那些营利性医院。你有本事嘛,就用更高更好的条件,把医生吸引过去就好了。
尊重医生不仅是在人格上也是在收入上 记者:在现有的政府投入下和医改全局下,要调动600多万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卫生部门有没有具体措施? 陈竺:第一是,医生的社会地位要得到尊重。这么多年来,我们没有把医生和教师放到一样的位置上去对待。如果是这样的话,很多问题早就解决了。 比方说待遇问题,现在乡村教师都变成公务员待遇了,但我却还要为乡村医生,一个月几百块钱的补助为难。 我们昨天开会开到很晚,讲到后来,眼泪都要掉下来了,我说,一定要为这支队伍做点什么。我们乡镇卫生院的医生,要比乡镇中学教师的收入差很多。所以,你们不能只看大医院专家的收入。 经济学祖师亚当斯密论述:我们把自己的健康托付给医生,把自己的财富,并且有时还把自己的名誉和生命,托付给律师,这两类人,是应该特别受尊重的。但在我们国家,医生还要为接近教师的地位而努力,我觉得这是很不理想的一种状况。所以,医生的社会地位要得到尊重,而且这种尊重,是在人格上,也是在收入上。 还有,医学科学要得到尊重,治病救人是一种最高尚的事业。 这些都是很基本的东西,但做起来却很难。(记者 魏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