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开云app安装不了怎么办
药师
护士
卫生资格
高级职称
住院医师
畜牧兽医
医学考研
医学论文
医学会议
开云app安装
网校
论坛
招聘
最新更新
网站地图
中医理论中医临床诊治中医药术语标准中国方剂数据库中医疾病数据库OCT说明书不良反应中草药图谱药物数据药学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源流倒置:解析熊春锦关于两种“科学”起源的臆说
    

中医讨论:源流倒置:解析熊春锦关于两种“科学”起源的臆说

源流倒置:解析熊春锦关于两种“科学”起源的臆说
?? ——《深度揭批“道医学”》系列之三

??
??我在前文阐述了中医理论的来源和中医与道家以及道教之间的关系之后,就需要对《道医学》编造的主要内容进行剖析,以便揭开里面包裹的那些伪劣的货色,避免其对更多的无明大众进行欺蒙。
??在满是概念堆砌和逻辑混乱的《道医学》之中,熊春锦先生在其第一部分提出了两个全新的名词,即“理炁科学”与“理形科学”,并把这两个名词作为全书的立论基础。那么什么是“理炁科学”和“理形科学”呢?透过那些满是概念堆砌和逻辑混乱的阐述,我们不难发现他所要表明的“理炁科学”指的就是由老庄开创的道德学说和道教从中医理论中衍生出来的丹道理论;而所谓的“理形科学”指的就是以自然万物为认识对象而形成的其他百家文化,诸如古代天文学、历算、中医学、堪舆学、器物发明等等。从书中的内容来看,熊春锦先生详细论述了“理炁科学”与“理形科学”二者之间的关系。但不幸的是,由于缺乏对中国上古六经文化的认识方法论的了解,以致于把今人曲解道家修炼途径而产生的子虚乌有的“内证”方法看作一切文化之源,进而颠倒了“理炁科学”和“理形科学”二者之间的源流关系。
??下面我就依据熊春锦先生阐述的这个主要问题展开论述,详细剖析“理炁科学”与“理形科学”二者之间的关系,以正视听。
??熊先生说:“‘理形科学’是诞生于理炁科学基础之上的形态科学的同步。是指在慧观基础上,通过对肉眼可见、身体可感或通过仪器可测的事物进行同步性研究,从而形成一整套认识自身和宇宙的理论和方法。例如阴阳、河图、洛书、易经、五行、甲子、干支、九宫八风、斗建十二月、运气、气化、藏象、经络等等理论和方法。”那么什么是“理炁科学”呢?熊先生说:“理炁科学是祖先们以自身为实验室进行道德生命科学实践的系统理论和方法,是对道进行全面实践和验证的系统科学。理炁科学包括了我们东方的修真学说、金丹学说、玄学,以及现代的正确的气功学说(不包含人为意识创编的方法)。”“理炁科学是理形科学之母”(熊春锦语),这就是说古人对自然万物的认识都是以道家或者道教的内修为基础的,那么这符合中国文化发生史的真相吗?对于这样一个事关中国文化起源的大是大非的问题,我们需要对其进行深究,容不得任何人的欺蒙之语。
??

一、阴阳五行理论来源于古人在整体直觉思维之下的取象比类


??我们知道《易经》是中国最古的一部经典,书中所记载的阴爻“- -”和阳爻“—”被看作最早的表意符号。从《易经》的内容来看,主要是借着阴阳来阐述天地人三才之道。无疑,阴阳五行学说被看作是中国古人对自然万物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进行认识而总结的元理论框架,正像《黄帝内经•素问•天元纪大论》所云:“夫五运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那么阴阳是如何起源的呢?这在《周易•系辞下》中有着清楚的记载:
??“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侧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上述清晰地阐明了“八卦”是古人外作的,而不是内求的。“八卦”是阴阳的实体,“八卦”的起源就是阴阳理论的起源。这段文字不仅表明了阴阳理论的来源,也内涵了上古之人认识自然万物的认识方法论,概括而言,就是整体直觉思维之下的取象比类。何谓“取象比类”?就是将外在的对象看作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直觉地以象比象。我们知道这种认知方法产生了中国最早的汉字,古代汉字体系中的象形字就是通过比象自然事物产生的,比如“日”、“月”、“水”等等,由这些象形字再组合成会意字,继而达到表达自然事物认识的作用。这种研究方式在诸子百家中得到有力地体现,比如老子就有“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国观国,以天下观天下”的认识论阐述,《荀子》中运用取象比类的方式进行说理更是俯拾皆是,《内经》则从天上五星类比到人体的五脏,由大地的河川类比到人体的血脉,由社会的政治结构类比到用药的配伍理论……
??阴阳理论是古人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对周围的自然事物采取整体直觉思维之下的取象比类而得出的,那么五行学说呢?
??有关五行最早的描述是在《尚书•洪范》中,记载如下:
??“一、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
??该文阐明了五行的特征和五行与五味之间的关系,而古人运用五行理论系统地对万物进行分类和阐明万物之间发生相互关系的是在《黄帝内经》之中。从《黄帝内经》的经文可以看出,五行理论表述的也是五种天体木、火、土、金、水五星对人体的影响产生的规律。
??五行理论赖以成型的实体原型在《黄帝内经》中被阐述的很清楚:
??帝曰:五运之化,太过何如?
??岐伯曰:“岁木太过”,“上应岁星”。甚,“上应太白星”;
??“岁火太过”,“上应荧惑星”。甚,“上应辰星”;
??“岁土太过”,“上应镇星”。甚,“上应岁星”;
??“岁金太过”,“上应太白星”。甚,“上应荧惑星”;
??“岁水太过”,“上应辰星”。甚,“上应镇星”。
??帝曰:善,其不及何如?
??岐伯曰:悉乎哉问也!岁木不及”,“上应太白星”。复,“上应荧惑、太白”;
??“岁火不及”,“上应辰星”。复,“上应镇星、辰星”;
??“岁土不及”,“上应岁星”。复,“上应太白、岁星”;
??“岁金不及”,“上应荧惑星”。复,“上应辰星”、“荧惑星”;
??“岁水不及”,“上应镇星”。复,“上应岁星”、“镇星”。
??———————《内经素问•气交变大论》
??上面引用的内容就是古人在长期的天象和物候观测的基础上运用五行理论来阐述物候的变化。物候的变化包括了平气、不及与太过三个方面,而五行的生克关系就在这里得到了完美而又具体地展现,它表明物候变化的各个表征对应的正是天上的五星对地表生物的交互影响。如岁木太过,对应的就是天上的岁星对地上万物强势的影响;太过必然要受到克制,而克木者为金,于是便随着岁星出现的就是太白星。五行理论就是关于天上五星的运行对地上人与万物影响的规律的高度总结,它把人与万物同天上五星联系成一个整体,继而使得古人能够观天象知人事。人们利用五行理论可以指导自己的生活,能够与宇宙天体的运行同步,进而顺应整体,达到趋吉避凶。
??从上分析可以看出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人在长期的天象和物候观测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这种论断印证了《周易•系辞下》关于“八卦”和阴阳理论的来源,即“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的认识实践。
??

二、“内修” 需要以“取象比类”认识的理论为基础


??在阐明了熊春锦先生所言的包括阴阳五行理论在内的“理炁科学”本是来源于上古之人整体直觉思维之下的取象比类的认知方式之后,我们不禁要问:“取象比类”的认知方式需要以道家或者道教的“内修”为基础吗?拟或相反?
??要回答二者之间的关系,既可以从各自发生的时间顺序方面也可以从二者各自的特征方面来进行分析。
??从二者各自发生的时间顺序来说,我们知道“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的认识实践在尧舜时期就已进行,即有曦和观测天象,划分四时,指导农作。至于熊春锦先生所言的“修真学说”、“金丹学说”和“内功”等“理炁科学”,只是在春秋末期才开始依次出现,即始于老庄开创的道家学说。
??从各自的特征来看,“取象比类”是认识主体在对认识对象感知的情况下进行的理智活动,只要一个人能够在意识清醒的状态之下对周围的自然事物进行感知,就能理智地对自己所认识的事物进行取向比类的认知。因此,“取象比类”根本不需要认识主体进行所谓的修行悟道。恰恰是道家的“内修”,则需要古人在整体直觉思维之下对周围的自然万物进行取象比类的认识的基础上才能进行。
??古人为了达至于道必然要采用一定的修炼途径,而具体的修炼途径不是无中生有的,它们只能是古人利用阴阳五行认识人体以及人体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些内修的方法只具有推动修炼者凝聚神识、离形去知的作用,根本不具有对自然万物进行理智地认知的功能。因此,无论是老庄的“守一”“坐忘”,还是道教以“炼精化气、练气化神,炼神还虚”宗旨的内丹修炼,都是对自我意识的弱化,进而达成于道,而不是要在自己的身体里面刻意地去“内证”什么自然万物的真理。
??达成于道只能从内寻,它需要对自身的意识,而要意识到自身首先要意识到自然及周围万物的存在。从这个意识发生的时间秩序来看,也只有先对自然万物采取整体直觉思维之下取象比类的认识,才能有在此基础上对道亲证的路途。将所谓的“修真学说”、“金丹学说”和“内功”等“理炁科学”看作“阴阳、河图、洛书、易经、五行、甲子、干支、九宫八风、斗建十二月、运气、气化、藏象、经络”等“理形科学”的来源,恰是颠倒了它们之间源流的关系。
...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皖ICP备06007007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