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开云app安装不了怎么办
药师
护士
卫生资格
高级职称
住院医师
畜牧兽医
医学考研
医学论文
医学会议
开云app安装
网校
论坛
招聘
最新更新
网站地图
中医理论中医临床诊治中医药术语标准中国方剂数据库中医疾病数据库OCT说明书不良反应中草药图谱药物数据药学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中医书籍 > 正文:消渴大小总论合参
    

冯氏锦囊秘录:消渴大小总论合参

三消病者,消渴消中消肾是也。上消主肺,中消主胃,下消主肾,故曰消渴,燥干也。燥金又受热化而燥涩也。郁而成燥者,由风能除湿,热能耗液也。消中者,胃中蓄热,善食而瘦,燥热郁甚、消渴多饮,小便多出,此因狂阳心火,燥其三焦,而水液不能宣行,周身不得润泽,故瘦…

三消病者,消渴消中消肾是也。上消主肺,中消主胃,下消主肾,故曰消渴,燥干也。燥金又受热化而燥涩也。郁而成燥者,由风能除湿,热能耗液也。消中者,胃中蓄热,善食而瘦,燥热郁甚、消渴多饮,小便多出,此因狂阳心火,燥其三焦,而水液不能宣行,周身不得润泽,故瘦悴黄黑,虽消渴多饮,而水液不能浸润于肠胃之外,惟下注而为小便多出,俗未明此,妄为下焦虚冷,误人多矣。消肾者,燥热消渴,瘦弱面黑,小便浊淋,有脂液如膏者是也,此三者之论,与大人所犯俱同,至于小儿,则更有大渴、热渴、疳渴三症,大渴者起于吐泻之后,盖脾胃一伤,津液虚耗,则生邪热,愈致精华内涸,唇干舌燥而大渴也。热渴者,起于血气盛实,此是脏腑之燥热也。又有因胃触暑毒,因热脏燥,津液不生,唇裂口干,而为热渴者,疳渴者,好餐肥腻,恣食甘酸,骨蒸盗汗,黄瘦腹胀,口臭唇干而成疳渴,饮水最多,小便无度,然病久则发疽,或变肿病,盖消渴日久,小便无度,则精气不能外输,而津液愈竭,津液竭则经络涩,经络涩,则荣卫不行,血气凝滞,故成疳也。兼脾土虚,则肾水盛,肾水盛则反来克土,土虚不能渗湿而生热,湿热相搏,不能传化,故发于皮肤,遍身水肿胀满也又曰∶渴而饮不止,小便涩者,则成癖,治之之法,或补脾以生津,是补肺之母,滋肾以壮水,是顾肺之子,治燥金之至理也。若至目胞黑肿,皮下浮青,气促如锯,喉出烟焰,目白黄沉,唇肿白烂,肚腹膨胀而喘急,身肿满而浮紫黑斑者,并为凶候也。凡渴家不可发汗,虽有外邪,当从轻治,以津液之源竭也。

渴而多饮为上消,肺热也。多食善饥为中消,胃热也。渴而小便数,膏浊不禁为下消,肾热也。皆火盛而水衰也。经曰∶心移热于肺,传为膈消。又曰∶二阳结,谓之消,(二阳者,阳明也)。手阳明大肠主津,病消则目黄口干,是津不足也。足阳明胃主血,热则消谷善饥,是血中伏火,血不足也。未传能食者,必发脑疽痈疮,不能食者,必传中满鼓胀,皆不治之症也。

凡血症皆不饮水,惟气症则饮水,气分渴者喜饮冷水,宜寒凉渗剂,以清其热,血分渴者,喜饮热水,宜甘温酸剂,以滋其阴,上轻中重下危,如上中平,则不传下矣。故肾消者,乃上消之传变,肺胃之热入肾,消烁肾脂,饮一溲二,溲如膏油,令肾枯燥,盖肺主气,肺无病则气能管束津液精微,使之上潮咽噎,荣养筋骨血脉,其余者为溲,肺病则津液无气管摄,而精微亦随溲下如膏油也。河间分论渴为上焦,岂中下二消,无渴可言耶!,但明下消小便浊而有脂液,治宜养阴,以分其清浊耳,肾消小便甜者为重,水生于甘,而死于咸,小便本咸而反甘,是生气泄,脾气下陷入肾中,为土克水也。

上消者,舌上赤裂,大渴引饮,《逆调论》云∶心移热于肺,传为膈消者是也。以白虎汤人参治之,中消者,善食而瘦,自汗,大便硬,小便数。叔和云∶口干饶饮水,多食亦饥,虚瘅成消中者是也,以调胃承气汤治之。下消者,烦燥引饮,耳叶焦干,小便如膏,叔和云∶焦烦水易亏,此肾消也,六味丸治之。古人治三消之法如此,然人之水火得其平,气血得其养,何消之有?其间摄养失宜,水火偏胜,津液枯槁,以致龙雷之火上炎,熬煎既久,肠胃脂消,五脏干燥,令人四肢瘦削精神倦怠,故治消之法,无分上下中,先治肾为急,惟六味八味,及加减八昧丸,随症而服,降其心火,滋其肾水,则渴自止,否则燔灼脏腑,四脏皆消,心火自焚而死矣。白虎、承气,皆非所治也。娄全善云∶肺病本于肾虚,肾虚则心寡于畏,妄行凌肺故肺病消,仲景治渴而小便反多,用八味丸补肾救肺,后人因名肾消也。故渴者津液枯涸,干燥所使也。干燥者,真阴亏极,虚热所致也,是以渴症下消者,名曰强中,肾水亏,心火亢也。

《经》曰∶大肠移热于胃,善食而瘦,谓之食 。东垣曰∶善食而瘦者,胃中火伏则能食,脾虚则肌肉削矣。

《总录》谓∶不能食而渴者,未传中满,能食而渴者,必发脑疽背痈,盖不能食者,脾之病,脾主浇灌四旁,与胃行其津液者也。脾胃既虚,则不能敷布其津液,故渴,其间纵有能食者,亦是胃虚引谷自救,若概用寒凉泻火之药,如白虎承气之类,则内热未除,中寒复生,能不未传鼓胀耶?惟七味白术散,人参生脉散之类,恣意多饮,复以八味地黄丸,滋其化源,才是治法,及能食而渴发疽者,乃肥贵人膏粱之疾也。数食甘美而肥多,故其上气转溢而为消渴,不可服膏粱芳草石药,其气剽悍,能助燥热。

《经》曰∶治之以兰,消陈积也,亦不用寒凉,其发痈疽者,何也?《经》曰∶膏粱之变,饶生大疗,此之谓也。其肾消而亦有脑疽背痈者,盖肾主骨,脑者髓之海,背者太阳经寒水所过之地。水涸海竭,阴火上炎,安得不发而为痈疽也。其疮甚而不溃,或赤水者是,甚则或黑或紫,火极似水之象,乃肾水己竭不治。苦峻补其阴,能食便调神安,无别恶症,或可救也。

消渴本乎热也,而热有内外虚实之分,若传经之热,液耗而渴,气分受病,当与寒凉淡渗之剂,速清其热,热去而阴生矣,若胃虚亡液,阴虚而渴者,血受病也,当与甘温酸辛之剂,滋益其阴,阴生而燥除矣。

或曰∶人有服地黄汤,而渴仍不止者何也?曰,此方土不能废其绳墨而更其道也。

盖心肺位近,宜制小其服,肾肝位远,宜制大其服,加高位中消,可以前丸缓而治之,若下消已极,大渴大燥,须加减八味丸料一斤,内肉桂一两,水煎六七碗,恣意冰冷冻饮料之,熟睡而渴病如失矣。处方之制,存乎人之通变耳。

或问曰∶下消无水,用六味地黄丸,可以滋少阴之肾水矣,又加附子肉桂者何?盖因命门火衰,不能蒸腐水谷,水谷之气,不能熏蒸,上润乎肺,如釜底无薪锅盖干燥,故渴,肺亦无所禀受,不能四布水精,并行五经而为津液矣。其所饮之水,未经火化,直入膀胱,正谓饮一升,溺一升,饮一斗,溺一斗,试尝其味,甘而不碱可知矣,故用附子肉桂之辛热,壮其少火,灶底加薪,枯笼蒸溽,槁禾得雨,生意维新,惟明者知之。昔汉武帝病渴,张仲景为处此方,治下消之症,饮水一斗,小便亦一斗,用此以折其水,使不顺趋,夫肾水下趋则消,肾水不上腾则渴,舍此安能治哉?至圣玄秘,诚良方也。疮疽痊后,乃将痊,口渴甚者,舌黄坚硬者,及未患先渴,或心烦燥渴,小便频数,或白浊阴痿,饮食少思,肌肤瘦消,及腿肿脚瘦,口齿生疮,服之无不效也,成无已曰∶桂犹圭也,引导阳气,若执以使。

上消者谓心移热于肺,中消者谓内虚胃热,皆认火热为害,故或以白虎或以承气,卒致不救。总之,是下焦命门火不归源,游于肺则为上消,游于胃即为中消,以八味肾气丸引火归源。使火在釜底水火既济,气上熏蒸,肺受湿气而渴疾愈矣。有一等渴欲引饮,但饮水不过一二口即厌。少顷复渴,饮亦不过如此,但不若胃渴蓄饮水无厌也,此是中气虚寒,寒水泛上,逼其浮游之火于咽喉口舌之间,故上焦一段,欲得水救,若到中焦,以水见水,正其所恶也,治法如面红烦燥者,理中汤送八味丸。又有一等渴欲饮水,但饮下少顷即吐出,吐出少顷复求饮,药食毫不能下,此是阴盛格阳,肾经伤寒之证,仲景以白通汤加人尿胆汁,热药冷探之法,一服即愈,女人多有此症。东垣又曰∶手阳明大肠,手太阴小肠,皆属足阳明胃,大肠主津小肠主液,大肠小肠受胃之阳气,乃能行津液于上焦,溉灌皮毛,充实腠理,若饮食不节,胃气不充,大肠小肠,无所禀气,故津液涸竭焉。

夫君相二火得其平,则烹炼饮食,糟粕去焉,不得其平,则燔炙脏腑,津液耗焉。

盖心火甚于上。为隔膜之消,甚于中,为肠胃之消,甚于下,为膏液之消,甚于外。为肌肉之消,上甚不已,则消及于肺,中甚不已,则消及于脾,下甚不已,则消及于肾,外甚不已,则甚及于筋骨,四脏皆消尽,则心自焚而死矣。故治消渴不减滋味,不戒嗜欲,不节喜怒,则病难己。丹溪曰。消渴宜饮缫丝汤。能引清气上朝于口。

盖蚕与马同属午也。心也。作茧退藏之义。能抑心火而止渴也。渴家误作火治。凉药乱投。夭人生命,必多服生脉散为佳。

《经》既云∶饮一溲二,死不治。何仲景复用肾气丸以治饮一斗溲一斗之证?盖病尚浅,犹或可治,若瘦而过于饮,亦无及矣,方内须以五味易桂附,从四时及脉理增减可也。此症多因酒色过度,施泄过多,以致水火不交,肾水下泄,故不宜用凉心冷剂也,久而小便不臭,反作甜气,则生气泄矣,有浮脂溺面,此精不禁,真元竭矣,不治。

五脏六腑四肢,皆禀气于脾胃,行其津液,以濡润养之,夫消渴之病,本湿寒之阴气极衰,燥热之阳气太盛故也,治当补肾水阴气之虚,而泻心火阳热之实,除肠胃燥热之甚,济身中精液之衰,使道路散而不结,津液生而不枯,气血和而不涩,则病自己。

况消渴者,因饮食服饵之失宜,肠胃干涸,而气不宣平,或精神过违其度而耗乱之,或因大病阴气损而血液衰,虚阳剽悍而燥热郁甚之所成也。若饮水多而小便,名曰消渴;若饮食多而不甚渴,小便数而消瘦者,名曰消中∶若渴而饮水不绝,腿消瘦而小便有脂液者,名曰肾消。一皆燥热太甚,三焦肠胃之腠里,指郁结滞致密,纵复多饮于中,终不能浸润于外,荣养百骸,故渴不止,小便多出或溲数也。时珍曰∶舌下有四窍,两窍通心气,两窍过肾液,心气流于舌下为神水,肾液流入舌下为灵液,道家谓之金浆玉醴,溢为醴泉,聚为华池,散为津液,降为甘露,所以灌溉脏腑,润泽肢体,是以修养家咽津纳气,谓之清水灌灵根,人能终日不唾。则精气常留,颜色不槁。若久唾则损精气成肺病,皮肤枯涸,故曰远唾不如近唾,近唾不如不唾。人若有病,则心肾不交,肾水不上,故津液干而真气耗矣。《难经》曰∶肾主五液,入肝为泪,入肺为涕,入脾为涎,入心为汗,自入为唾也。

消渴养肺降火生血为主。三消皆禁用半夏。消渴若泄泻者,用白术、白芍药之类。

内伤病后燥渴不解者,此余热在肺经也,用参芩甘草少许,生汁调冷服。天花粉,消渴属热者之神药也。小儿唇红如丹,即发渴候,红甚焦黑则危。

《夷坚志》消渴杀虫方,治消渴有虫耗其精液而成者,用苦楝根取新白皮一握,切焙入麝香少许,煎,空心服,虽困顿不妨,取下虫三四条,类蛔而色红,其渴乃止,盖饮醇食炙,积成胃热,湿热生虫,理固有之。

人参石膏

治膈消上焦燥渴。

人参(五钱) 石膏(一两二钱) 甘草(四钱) 知母(七钱) 东垣加黄芩杏仁,每服一两,水二盏,粳米一撮,煎服。

玉泉丸

治烦渴口干。

麦门冬(去心) 人参 茯苓 黄 (半生半蜜炙) 乌梅(焙) 甘草(各二两)栝蒌根 干葛(各一两五钱) 为末,蜜丸,弹子大,每服一丸,温水嚼下。

黄连猪肚

治中消。

黄连 粱米 栝蒌根 茯神(各四两) 知母 麦门冬(去心,各二两) 为末,用大猪肚一个,洗净入药于内,以线缝口,置甑中炊烂,取出药,研以猪肚为膏,再入蜜搜和前药,杵丸桐子大,每五十丸,人参汤下。一方加人参熟地,除知母、粱米,用小麦

鹿茸

治失志伤肾,肾虚消渴,小便无度。www.lindalemus.com

鹿茸www.lindalemus.com/wszg/(去毛,炙) 熟地黄五味子 鸡 (麸炒) 苁蓉(酒浸)山茱萸故纸(炒) 牛膝(酒浸) 白茯苓 人参(各七钱五分) 麦冬(去心,二两) 地骨皮 玄参(各五钱) 为末,蜜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米汤下。

鹿茸丸

治失志伤肾,肾虚消渴,小便无度。

鹿茸(去毛,炙) 熟地黄 黄 五味子 鸡 (麸炒) 肉苁蓉(酒浸)山茱萸 破故纸(炒) 牛膝(酒浸) 白茯苓 人参(各七钱五分) 麦冬(去心,二两) 地骨皮 玄参(各五钱) 为末,蜜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米汤下。

竹叶黄汤

治胃虚火盛而作渴。

竹叶(二钱) 黄 生地 麦冬 当归 川芎 甘草 黄芩 石膏 芍药 人参水煎服。

清心莲子饮、地黄饮子

并见燥门。

八味地黄丸

见痨瘵门。

...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版权申明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 医学论坛 - 医学博客 - 网络课程 - 帮助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皖ICP备06007007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