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开云app安装不了怎么办
药师
护士
卫生资格
高级职称
住院医师
畜牧兽医
医学考研
医学论文
医学会议
开云app安装
网校
论坛
招聘
最新更新
网站地图
中医理论中医临床诊治中医药术语标准中国方剂数据库中医疾病数据库OCT说明书不良反应中草药图谱药物数据药学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中医书籍 > 正文:消渴门
    

古今医统大全:消渴门

病机《内经·阴阳别论》曰∶二阳结谓之消。脉要精微论曰∶瘅成为消中。逆调论曰∶心移热于肺,传为膈消也。《巢氏病源》云∶夫消渴者,渴不止,小便多是也。由少服五石诸丸散,积经年岁,石势结于肾中,使人下焦虚热。及至年衰,血气减少,不复能制于石。石势独盛,则肾…

病机

《内经·阴阳别论》曰∶二阳结谓之消。脉要精微论曰∶瘅成为消中。逆调论曰∶心移热于肺,传为膈消也。

《巢氏病源》云∶夫消渴者,渴不止,小便多是也。由少服五石诸丸散,积经年岁,石势结于肾中,使人下焦虚热。及至年衰,血气减少,不复能制于石。石势独盛,则肾为之燥,故引水小便而不禁也。其病变多发疽,此因热气留于经络不引,血涩,故成痈脓。

消渴有病口甘者,名为何?何以得之?此五气之溢也,名曰痹瘅。夫五味入于口,藏于胃,脾为之行其精气。溢在脾,令人口甘,此肥美之所发。此人必素食甘美而多肥,令人内热,甘者令人满,故其气上溢,为消渴。厥阴之病,消渴重,心中疼,饥而不欲食,甚则欲吐蛔。又云∶五脏六腑,皆有津液。若脏腑因虚实而生热者,热气在内,则津液竭少,故渴也。夫渴数饮,其人必眩。背寒而呕者,因利虚故也。

不渴而小便多者,是为内消,由肾气虚耗,热之所作,亦名肾消。

《内经》曰∶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归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合于四时五脏,阴阳揆度,以为常也。渴而饮水,盖是脾液不上荣于肺,而肺独燥,故多饮易渴。

《病机》论∶消渴之疾,三焦受病也,有上消中消肾消。上焦受病,多饮水而少食,大便如常,或小便清利,知其燥在上焦,属于肺也,又谓之膈消病也。中焦受病,渴而饮食多,小便黄。经曰∶热能消谷。知其热在中焦,属于胃也,又谓之消中。下焦受病,初发小便淋下如膏油之状,小便浊而有脂,甚至面色黎黑,形瘦而耳焦,知其病在下焦,属于肾也,又名肾消。

经云∶有心肺气厥而渴者,有肝脾而渴者,有痹瘅而渴者,有肾热而渴者,有言胃与大肠热结而渴者,有言小肠瘅热而渴者,有因病疟而渴者,有因肥甘美食而渴者,有醉饱入房而渴者,有因远行劳倦遇大热而渴者,有因伤寒胃干而渴者,有因病风而渴者,虽五脏之部分不同,而病之所因各异,其为燥亡液一也。独三焦为病甚,未必不由微而至于渐也。《易》曰∶履霜坚冰至,君子当谨其微也。

刘河间曰∶三消之疾,本湿寒之阴气极衰,燥热之阳气太甚,皆因饮食服饵失节,肠胃干涸,而气液不得宣平,或耗乱精神,过违其度,或因大病,阴气损而血液衰虚,阳 悍而燥热郁甚;或因久嗜咸物,恣食炙爆,饮食过度,亦有年少服助阳金石丸散,积久石热结于下焦,精液肾水不滋于上,水火不相既济,遂成三消。渴而引饮,饮水多而小便亦多,名曰上消。若饮食俱多而不甚渴,小便数,消瘦者,名曰中消。若渴而饮水不绝,腿消瘦,而小便有脂液浊者,曰肾消。此三消者,皆燥热之亢极者也。

消渴病总为心火所乘,肺金太燥,故渴而引饮,为气旺血衰,水不制火。消中属脾瘅,热而有三者之异,有困阴胜阳郁,久为热中。经云∶脉洪大,阴不足,阳有余,则为热中。多食溲数,为消中。阴狂兴盛,不交精泄,则为强中,病至强中,其亦危矣。厥而白利,食已即饥,则为除中,病至除中不可治矣。

消渴虽有数者之不同,其为病之肇端,则皆膏粱肥甘之变,酒色劳伤之过,皆富贵人病之,而贫贱者鲜有也。凡初觉燥渴,盒饭清心寡欲,薄滋味,减思虑,则治可瘳;若有一毫不谨,纵有名医良剂,必不能有生矣。

脉候

岐伯曰∶消渴脉实,疾久可治。脉弦小,病久不可治。《脉经》曰∶紧数相搏,则为消渴。

脉软而散者,富病消渴。又曰∶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冲心,心中疼热,饥不欲食,食则吐,下之不肯止。

寸口脉浮而迟,浮则为虚劳,卫气不足,迟则荣气竭。趺阳脉浮而数,浮则为气,数则消谷失坚。紧数相搏,则为消渴,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致一斗,肾气丸主之。心脉滑为渴(滑者阳气胜。)心脉微小为消瘅。脉实大,病久可治,实坚大者死,细而浮短者死。

治法

经云∶热yin所胜,治其甘苦,以甘泻之,以辛润之。大法用黄连黄芩栀子石膏以泻火,天门冬麦门冬五味子以润燥,当归地黄芍药以生血,黄柏知母人参枸杞子以补肾水之源,天花粉、葛根以止渴。禁服半夏苍术、生、大料浓味。更详三焦分治,其有不愈者乎?

【上消】肺也,多饮水而少食,大小便如常。东垣云∶膈消者,舌上亦裂,大渴引饮者是也,以白虎加人参汤主之。一云∶上焦渴是心火刑炼肺金所致,宜降火清金,以兰香叶、白葵花、黄柏、知母加升麻,引清气上升而渴自止。(春甫意谓∶降火润燥而不效者,宜升清气。)

【中消】胃也,多饮食而小便黄。东垣云∶中消者,善食而瘦,自汗,大便硬,小便数。叔和云∶饮水多食,瘅成消中是也,以调胃承气汤三黄丸之类主之。一云∶中焦渴,饮食入胃,传送太急,不生津液,食已即饥,胃中有火,宜黄芩、石膏主之。

【下消】肾也,小便淋浊,如胶油之状。东垣云∶下焦者,烦躁引火,耳叶焦干,小便如膏,肾水竭也,此为肾消,宜六味地黄丸之类。

夫消渴本乎热也,而热有内外虚实之分。若传经之热,热甚液耗而为渴者,气分受邪也,当与寒凉淡渗之剂,速清其热,热去而阴生,阴生而渴止矣。若胃虚亡液,阴亏而为渴者,血受病也,当与甘温辛酸之剂滋溢其阴,阴生而燥除,燥除而渴已矣。

总论所谓末传能食者,必发痈疽背疮,有能食者,必传中满鼓胀,皆为不治之证也。东垣云∶末传疮疽者,火邪胜也,其疮痛甚而不溃。经曰∶有形而不痛,阳之类也。急攻其阳,无攻其阴,治在下焦元气,得强者生,失强者死。末传中满者,以寒治热,虽方士不能废绳墨而更治。然脏腑有远近,心肺位近,宜制小其服,肾肝位远,宜制大其服,皆适其至所为故。如过与不及,皆诛伐无过之地也;如膈消、中消制之太急,速过病所,久成中满之病,正谓上消未除,中寒复生者也,治斯疾者,宜审之。

能食而渴者,白虎加人参汤,不能食而渴者,钱氏白术散倍加干葛之属。上中既平,不复传下消矣。先哲用药,厥有旨哉。

治法总要,当以白术散养脾,自生津液,兼用好粳米煮粥,以膂肉切细煮服以养肾,则水有所司;又用净黄连末入雄猪肚中,密扎,于斗米上蒸烂,添些蒸饭臼中杵粘,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百丸,食后米饮下,可以清心止渴。

药方

丹溪云∶三消者,多属血虚不生津液,宜四物汤为主。上消者,本方加五味子、人参、麦门冬、花粉煎,入生汁、生地黄汁、人乳。饮酒人加生葛汁。中消者,本方加知母、石膏、滑石寒水石,以降胃火。下消者,本方加黄柏、知母、熟地黄、五味子之类,以滋肾水,当饮澡丝汤代茶。

(《宝鉴》)麦门冬汤 治消渴,日夜饮水不止,饮下即溲。

麦门冬 黄连 干冬瓜(各一两)

上咀分四剂,每服水二盏煎一盏,温服无时,当茶汤饮为妙。冬瓜如无干者,用新者一条重三斤,去皮穣分作十二块,为十二服,每服一块,日三四次。

(东垣)当归润燥汤 治消渴,舌上白干燥,唇干,口干,眼涩,黑处见浮云,大便秘涩、干燥结硬,喜温饮,阴头短缩。

当归(酒洗) 升麻(各钱半) 柴胡 甘草(半生半炙。各六分) 黄柏 知母 石膏 仁 麻仁 生地黄(酒洗。各钱半) 防风 荆芥红花(各三分) 杏仁(六枚) 小椒(三粒)

作一剂,水煎服。

地黄饮子 治消渴,咽干,面亦,烦躁。

人参 生地黄 熟地黄 天门冬(去心) 麦门冬(去心) 黄 泽泻 石斛(去根) 枇杷叶(炙去毛) 枳壳(炒,丹溪无此味) 甘草(炙。各等分)

上咀,每服五钱,水盏半煎七分,食后服。

(河间)大黄甘草饮子 治男妇一切消渴不能止者。

大豆(先煮二三沸,淘去苦水再煮) 大黄(一两半) 甘草(四两,一指长槌碎)

上用沸水一桶煎药,同煮三五时,如稠强更添水煮,豆烂软为度,盛于盆中放冷,令病人食豆,渴饮汤汁无时,候食尽。如燥渴止罢药,未止根据前再煮。食之不过三剂,其病悉愈。

(东垣)和血益气汤 治口舌干,小便数,舌上赤脉,此药生津液,除干燥。

当归(酒洗) 生地黄 黄连 黄柏(酒炒) 升麻(各一钱) 柴胡 甘草(半生半炙,各四分)麻黄根 知母(酒炒) 汉防己 羌活 杏仁(去皮尖) 桃仁(去皮尖,各五分) 石膏(六分)红花(少许)

上水二盏煎一盏,温服,忌酒醋湿热面食。

(丹溪)琼玉膏 治三消最妙。(方见咳嗽门)

(《局方》)清心莲子 治三消小便不清。(方见热门)

(《局方》)》黄 六一汤 治男妇诸虚不足,胸中烦悸,时常消渴,或先渴而后发疮,或病诸疮而后发渴者,并宜服之。(方见自汗门)

(《宣明》)麦门冬饮子 治膈消,胸满烦心,津液少,短气久为消渴。

麦门冬(去心) 生地黄 人参 五味子 天花粉 甘草(炙) 知母 茯神 干葛(各等分)

上咀,每服五钱,入竹叶十四个煎服。

梅花聚香汤 治消渴,饮水日至石斗,极病者可服之,立愈。

乌梅肉 天花粉 枇杷叶 麦门冬 五味子 栝蒌子 人参 黄 干葛(各一两) 檀香(半两)

上为粗末,每日用一两煎汤一斗,代茶水,饮无时。

神仙减水法 治三焦虚热,三消渴疾,日夜饮水无度,此药主之。

人参 天花粉 知母 宣黄连 苦参 麦门冬 浮萍 白藕豆 黄 (各一两) 黄丹(一钱)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新汲水调下,妙。

梅苏丸 治消渴鬲热,能生津液。

白梅苏叶 乌梅肉(各半两) 麦门冬(去心,七钱) 百药煎(三两) 诃子 人参(各一钱)甘草(炙,两半)

上为末,炼黄腊为丸,芡实大。不拘时噙化一丸,津咽,路行解渴。

玉泉丸 治烦热口渴。

麦门冬 人参 茯苓 黄 (半蜜炙) 乌梅肉(焙) 甘草(各一两) 天花粉 干葛(各两半)

上为末,蜜丸弹大。每服一丸,温汤嚼下。

川黄连丸 治消渴。

川黄连(五两) 天花粉 麦门冬(去心,各二钱半)

上为末,生地黄汁并牛乳和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米汤下。

治消渴通用,亦治白浊。

菟丝子(制) 北五味子(七两) 白茯苓(五两) 石莲肉(二两)

上为细末,干山药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米汤下。

(丹溪)四汁膏 治三消,止热渴。

黄连末 天花粉末(各二两) 牛乳汁 藕汁 生地黄汁 生姜汁(少许)

上以藕汁、地黄汁熬膏,入前三味搜和,佐以姜汁,和蜜为膏,徐徐留舌上,以白汤少许送下。能食者,加软石膏、天花粉。

三和甘露饮 大治消渴,每日进二服,小便短涩者宜服之。

滑石 石膏 人参 知母 白术 茯苓 猪苓 泽泻 甘草(各等分)

每服五钱,水二盏煎一盏,食远温服。

二消丸 治消渴骨蒸。

宣黄连(去毛净,不拘多少为末)

上取东瓜自然汁,和连末成饼阴干,再碾为末,用冬瓜汁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用东瓜汤送下,或大麦汤下亦可。

朱砂黄连丸 治心虚蕴热,或因饮酒过多,发为消渴。

辰砂(一两) 宣连(三两) 生地黄(二两)

上为细末,炼蜜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前灯心枣汤下。

枇杷叶(炙去毛) 栝蒌根 黄 干葛 莲房 甘草(炙。各一钱)

上水二盏煎一盏,食前服。小便不利者,加茯苓。

黄 汤 治诸渴。

黄 (蜜炙) 茯苓 栝蒌根 麦门冬 生地黄 五味子 甘草(炙。各一钱)

水煎温服。

天花散 治消渴。

天花粉 生地黄 麦门冬 干葛(各二钱) 五味子 甘草(各一钱)

上作二服,每服水盏半,粳米百粒,煎一盏,食远服。

乌梅五味子汤 治消渴,生津液。

乌梅 五味子 百药煎 巴戟(去心酒浸) 甘草(炙。各二钱)

上作二服,水二盏煎一盏,空心服。

参 汤 治消渴。

人参 桔梗 天花粉 甘草(各两半) 黄 (盐汤炒) 白芍药 白茯苓 五味子(各一两)

上咀,每服五钱,水盏半煎一盏,日四进。

栝蒌散 治壮盛时不自谨,瓷情纵欲,年长肾气虚弱,不能房事,多服丹石,真气既尽,石气孤立,唇口焦干,津液自泄,小便赤黄,大便干实,小便日夜百十行,当除热补虚。

天花粉 宣黄连 白藕豆 白茯苓 寒水石 甘草节 人参 白术 石膏 猪苓(各等分)

为细末,每服二钱,白汤调下。

玉壶丸 (一名天花丸)治消渴引饮无度。

人参 天花粉(各等分)

上为末,炼蜜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枣门冬汤下。

降心汤心火上炎,肾水不济,烦渴引饮,气血日消。

天花粉 人参 当归 远志(去心,生姜汁拌,焙干) 白茯苓 黄 (炙) 川芎 北五味子 熟地黄 甘草(炙。各五分)

水二盏,枣二枚,煎服。

天王补心丹 宁心保神,益血固精,壮力强志,令人不忘。清三焦,化痰涎,祛烦热,疗咽干口燥,育养心气。(方见虚损门。)

加减三黄丸 治消渴,及治服丹石毒致成此疾。

黄芩(春四两,夏六两,秋六两,冬三两) 黄连(春四两,夏七两,秋三两,冬二两) 大黄(春三两,夏一两,秋二两,冬四两)

上为细末,炼蜜丸,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白汤下,一月愈。

(《宝鉴》)天花粉丸 治渴通用。

黄连(二两,童便浸) 白扁豆(炒去皮) 白茯苓(各一两) 牡蛎粉 知母 天花粉 苦参 辰砂 铁胤粉(各半两) 芦荟(一分) 金银箔(各二十片)

上取栝蒌根汁和生蜜,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枣门冬汤下。

(《玉机》)酒蒸黄连丸消渴饮水无度,小便五七十次,发热瘦弱口干,食已如饥,此名消瘅。今以苦味无毒除热,止消渴,浓肠胃。

黄连(八两净)

酒一升,重汤蒸,伏时晒干,为末,滴水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前温水下。

猪肚丸 治诸消渴。

川黄连(五两) 干葛 知母 茯神 麦门冬(去心) 熟地黄(各一两) 栝蒌(三两) 人参(一两) 粟米(一合)

入石臼中为细末,装净猪肚内,密缝,置甑中,蒸极烂,乘热杵细,若硬少加蜜,丸梧桐子大,饮汤下五十丸。

(《良方》)醍醐 治消渴。

乌梅(一斤槌碎,甜水四大碗煎至一碗,滤去渣) 白沙蜜(五斤) 砂仁末(半两)

上入砂锅,慢火熬赤色,成膏为度,取下放冷,加白檀末三钱,麝香一字搅匀,以瓷器盛贮密封,夏月凉水调,冬月沸汤调服。

(《良方》)珍珠龙脑 治消渴,镇心安神。

珍珠 辰砂(另研) 人参 黄连(各半两) 龙脑 天花粉(一两) 银箔(五十片)

上为细末,炼蜜丸,芡实子大。每服一丸,空心日午及临卧时细嚼,麦门冬汤送下。

神效散 治消渴。

白芍药 甘草(各等分)

每服三钱,水煎服。

白虎加人参汤 治上焦消渴引饮。

人参(一钱) 石膏(二钱) 知母(一钱半) 甘草(五分)

水盏半煎八分,温服。《宣明》麦门冬饮子同服。

人参石膏汤 治膈消,上焦燥渴,不饮多食。

人参(二钱) 黄芩 知母 杏仁(各一钱) 甘草(七分) 石膏(三钱) 粳米(一撮)

水煎服。

(东垣)绛雪散 治消渴,饮水无度小便数者,大有神效。

黄芩 黄丹 防己 栝蒌根(各等分)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温浆汤下,日进三服即止。

(东垣)生津甘露汤(一名清凉饮) 治中消,能食而瘦、口舌干,自汗,大便结,小便数。

升麻(四分) 防风 甘草(半炙) 防己 生地黄 当归(六分) 柴胡 羌活 黄 (炙) 知母 黄芩(酒炒。各八分) 桃仁(去皮尖,十枚,另研) 龙胆草(酒洗) 石膏 黄柏(各一钱)杏仁(十枚,另研)

上水二盏煎一盏,温服。

(东垣)生津甘露饮子 治消渴,上下齿皆麻,舌根强硬肿痛,食不能下,时有腹胀,或泻黄如糜,名曰飧泄,身目俱黄,四肢痿弱,前阴如水,尻臀腰背寒,面黧色,急痛,善嚏,喜怒不常,健忘

藿香(二分) 柴胡 黄连 木香(各三分) 白葵花 麦门冬 当归身 兰香(各五分) 荜澄茄 甘草(半炙) 栀子 白豆蔻 白芷 连翘 姜黄(各一钱) 石膏(一钱半) 杏仁(去皮尖) 酒 黄柏(各八分) 知母(酒炒) 桔梗(各三钱) 升麻 人参(各二钱) 全蝎(五枚去足)

上为细末,汤泡蒸饼,和作饼子,日中晒半干杵细。每用一钱,于掌上食后舐之,随津咽下,或用白汤少许下。

人参白木 治胃膈瘅热烦满,饥不欲食,瘅成为消中,善食而瘦,燥热郁甚而成消渴,多饮水而小便数。兼疗一切阴虚阳实,风热燥郁,头目昏眩,中风偏枯,酒过积毒,肠胃燥涩,并伤寒杂病,产后烦渴,气液不得宣通。

人参 白术 当归 芍药 大黄 栀子 荆芥穗 薄荷 桔梗 知母 泽泻(各半两) 茯苓 连翘 栝蒌根 干葛(各一两) 甘草(三两) 藿香叶 青木香 官桂(各二钱) 石膏(二两)寒水石(二两) 滑石(八两)

上为细末,每服五钱,水一盏入盆硝半两、生姜三片煎半盏,入蜜少许,温服;渐加至十余钱,得脏腑流利取效。如常服,以意加减。如肠胃郁结,湿热内甚,自利者,去大黄、芒硝服。

甘露膏 治消渴饮水,善食而瘦,自汗,大便结燥,小便频数。

半夏 甘草(半炙) 白蔻仁 人参 兰香叶 升麻 连翘 桔梗(各五分) 防风(一钱) 知母(酒炒,钱半) 石膏(三钱)

上为细末,汤浸蒸饼,和作薄片晒干,为粗末。食后姜汤下二钱。

(钱氏)加味白术散 治消谷善饥。

人参 白术 茯苓 甘草(炙) 藿香(各八分) 干葛(一钱) 木香 枳壳(麸炒) 五味子柴胡(各四分)

水煎,食远温服。

茯神丸 治消中,烦热消谷,小便数。

人参 茯神 生地黄 黄连 麦门冬(去心) 枳壳(麸炒) 牡蛎粉 石莲子(去心) 黄 (蜜炙) 知母(各半两) 栝蒌子(七钱半)

上为细末,炼蜜和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食远米饮下。

消痞丸 治三焦壅滞,丹热中消渴,及治心火上炎,上为咳血、衄血,下为大小便血,肠风漏,小儿消疳积滞。

黄连 葛根 青黛 牵牛(头末。各半两) 大黄 黄柏 山栀 薄荷 浓朴 藿香(各二钱半)木香 官桂(各一钱) 黄芩 茴香(炒。各二钱)

上为细末,水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白汤下。

人参散 治消食善饮,而食后数小便弱者。

人参 砂仁 白术 栀子 桔梗 栝蒌 连翘 泽泻(各钱半) 葛根 黄芩 大黄 白茯苓 甘草 薄荷(各www.lindalemus.com/zhicheng/一钱) 石膏 寒水石 滑石(各钱半)

水二盏,蜜少许,煎八分,温服。

加减肾气丸 治肾气不足,心火上炎,口舌干燥,多渴饮水,肢体消瘦,并皆治之。

山茱萸肉 白茯苓 牡丹皮 熟地黄(浸酒中) 五味子 山药(炒) 鹿角霜 泽泻(各一两)官桂 沉香(各半两)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米饮或盐汤任下。弱甚者加附子一两,兼常服黄 六一汤。

加减八味丸 治肾水枯竭,不能上润,心火上炎,不能既济,心烦燥渴,小便频数,白浊,阴痿弱,饮食不多,肌肤渐消如削,或腿肿,脚先瘦小,宜降心火,生肾水,烦渴即止。

白茯苓 丹皮 泽泻(酒蒸。各八钱) 五味子(微炒,一两半) 山萸肉桂 熟地黄(酒蒸) 山药(炒。各二两)

上为末,炼蜜丸,梧桐子大。www.lindalemus.com/rencai/每服四十丸,五更温酒盐汤任下,晚间再服。此药不惟止渴,亦免生痈,久服永除渴疾,气血加壮。

平补丸 治肾消不渴,肌肉瘦削,小便涩数而沥,如欲渗之状。

菟丝子(制) 山茱萸 益智仁 当归(各半两) 川楝子 牛膝(酒洗) 葫芦巴(炒) 杜仲(制)苁蓉(酒浸) 巴戟(去心。各三两半) 乳香(二两)

上为细末,糯米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前枣汤下。

(子和)葛根丸 治消渴肾消。

葛根(三两) 天花粉(二两) 丹(一两炒飞) 附子(一两,炮去皮脐)

上为末,炼蜜丸,梧桐子大。每服十丸,日进三服。治日饮石水者,春夏去附子。

枸杞子丸 治肾消,久渴困乏,小便滑数。

枸杞子 白茯苓 牛膝(酒洗) 菟丝子(制) 麦门冬 熟地黄 黄 (炙) 牡蛎粉(各一两)内金(炙,半两) 桑螵蛸 栝蒌根 牡丹皮(各七钱)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前米饮下。

(《三因》)鹿茸 治失志伤肾,肾虚消渴,小便无度。

鹿茸(酥炙) 麦门冬 熟地黄 黄 五味子 鸡 (酒炒) 肉苁蓉 山茱萸肉故纸(炒。各七钱半) 茯苓 地骨皮 人参 玄参 牛膝(酒浸。各两半)

上为末,炼蜜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米饮下。

苁蓉丸 止消渴,补心肾。

黄 (盐汤拌) 苁蓉(酒洗) 巴戟(酒浸) 泽泻 龙骨 菟丝子(酒煮) 磁石( 淬)茯苓 桂心 萆 鹿茸(去毛酥炙) 牛膝熟地黄 远志 破故纸(少) 山药(炒) 杜仲(制) 茯苓 石斛 五味子 山茱萸肉 覆盆子(各一两) 附子(炮去皮脐,八钱)

上为末,炼蜜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米饮下。

珍珠粉丸 治肾消,白液随溲而下,或梦遗精滑。

黄柏(一斤,新瓦炒令褐色) 蛤蚧(一对酥炙)

上为细末,水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前温酒下。

(秘方)补肾地黄丸 降心火,补肾水,治消渴,除骨蒸,壮筋骨,明目。

生地黄(半斤,酒浸二百,蒸烂研膏,与黄柏拌,晒干) 黄柏(一斤,锉细与地黄同拌,晒)天门冬 麦门冬 人参 枳壳 条芩 当归 熟地黄 甘菊(各二两)

上为末,炼蜜丸,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温酒下。

乌梅木瓜 治饮酒积热,酷毒熏蒸五脏,津液枯焦,血泣小便并多,肌肉销烁,好饮冷浆。

木瓜 乌梅(打碎不去仁) 麦芽(炒) 草果 甘草(各等分)

每服七钱、水二盏,姜三片,煎八分温服。

白豆蔻 治酒毒消渴。

黄连 葛根 天花粉 麦门冬(各一钱) 五味子 白豆蔻 陈皮(各五分) 黄柏 甘草(各七分)

上水二盏,叶叶二十个,煎一盏,温服。

(消烁肌肉如虫之蚀,此乃膏液之满,诸方书谓之强中,宜大建中汤治之。)

大建中汤 治蛊病,小腹急痛,便尿失精,溲出白液,此真精不守。

黄 (蜜炙) 远志(去心) 当归(酒浸) 泽泻(各一钱) 人参 龙骨 甘草(炙) 芍药(各一钱)

上咀,作二服,每服水二盏,姜三片,煎八分,食前服。

此证脾风传肾,名曰疝瘕,小腹冤热而痛,出白液,一名蛊。蛊者,事也,在蛊卦上艮下巽,以少男而惑于长女,消烁脂肉如虫之蚀,日见损削,乃膏液之消也。诸书谓之强中,或谓之脾消,又谓之消肾。其证脾消者,饮食入腹,如汤泼雪,随小便而出,皆旋结而白如脂,肌肉日渐消瘦不能起止,精神恍惚,口舌焦干,若不早治,必至虚阳兴盛,不交而泄,是为强中,毙不久矣。

二石荠 汤 治强中,多因耽嗜色欲,或服丹石,真气既脱,致消渴。饮水饮食倍常,虚阳常兴,不交自泄,乃中焦虚热注于下焦。三消之中,最为难治。

石膏 荠 (各一两半) 人参 茯神 磁石( ) 葛根 黄芩 栝蒌根 知母 甘草(各一两)

上水五盏,猪肾一具去脂膜,黑豆一协议煮,至一半,去肾并豆,入药五钱在盏内再煎八分,空心服。下焦热,夜间服。

荠 丸 治强中为病,虚阳盛举,不交精泄,及服丹石,致成此疾。

荠 大豆 茯神 栝蒌根 人参 知母(各半两)

上为末,用猪肾一具,煮烂,捣和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盐汤下。入少酒糊丸亦好。

紫苏汤 治消渴后遍身浮肿,心膈不利。

紫苏 桑白皮 赤茯苓(各一两) 郁李仁(去皮炒,三两) 羊角 槟榔(各三钱) 桂心 枳壳(麸炒) 独活 木香(各二钱)

上咀,每服四钱,水盏半,姜三片,煎八分,温服。

瞿麦 治消渴饮成水气,面目并足膝胫俘肿,小便不利。

瞿麦穗 泽泻 滑石(各半两) 防风(三钱) 黄芩 大黄(各一钱) 桑螵蛸(炒,十四枚)

上咀,每服三钱,水一盏煎七分,空心温服,良久再服。

葶苈 治消渴后成水病浮肿。

甜葶苈(隔纸炒) 栝蒌仁 杏仁(炒) 汉防己(各一两)

上为末,炼蜜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前赤茯苓汤下。

蓝叶散 治渴痢,口干烦热,背生痈疽,赤 疼痛。

蓝叶 升麻 玄参 麦门冬 黄 葛根 沉香 赤芍犀角屑 甘草(各一两) 大黄(二两微炒)

上咀,每服四钱,水一盏煎六分,温服。

玄参散 治渴利,烦热生痈疽发背, 肿疼痛。

玄参 芒硝 大黄(微炒) 犀角屑 羚羊角屑 沉香 木香 黄 (各一两) 甘草(三分)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温水调下。

忍冬丸 治渴疾愈后,预防疽发。

忍冬草(不以多少,根茎花叶皆可用,一名银花,一名左缠藤,洗浮用)

上用米曲酒于瓶内浸,以糠火煨一宿,取出晒干,入甘草少许,为末,即以所浸酒煮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至百丸,酒饮任下。一方以忍冬草煎服。此藤凌冬、不调,三月开花五出,黄白相间,微香。《外科精要》∶不犯铁器,将煮酒久窨取服,治一切风疾,痈疽恶毒,仍可治五肿、飞尸、五痔、诸漏,并能止渴,真奇效。

桑椹治渴疾最效,桑椹熟时尽意食之。

牛乳∶治消渴,细细呷之,效。

萝卜汁∶时饮少许。

澡丝汤∶治渴神效,煮茧丝汤收贮入罐,密封罐口埋地中,任经数年。愈久愈好,遇渴疾取饮之顿效。家无蓄者,旋用丝绵煮汤服。

天花粉∶治消渴之圣药,大忌半夏,不宜发汗及利小水。

一方∶治消渴,用糯米二升,淘取泔水,随意饮之,渴止勿服。

一方∶治渴,用黄连一雨,水一碗煎半碗,顿服之立止。

一方∶用栝蒌三十斤,水一石煮取一斗半,去渣,以牛脂五合煎水尽,以暖酒先服如鸡子大,日二服,效。

一方∶田螺五升,水一斗,浸经宿饮之,每日易。

《食医心镜》∶治上焦烦渴,和中补脾,利大肠,解酒毒,以甘蔗削去皮,截寸长,食后嚼之,止渴。

一方∶淡豉煮汁,任性饮之。

一方∶治消渴,小便多,饮水无度,用鸡一只,去毛细切,合盐豆豉作羹,食之效。或煮烂,取汁二升饮之,并食肉,尤妙。

一方∶治渴不止,用白花一只,去毛,以苏煮之,饮汁。

一方∶治热渴,以甜瓜去皮,食后徐徐吃之,煮皮作羹亦佳。

一方∶用冬瓜捣取汁饮之,或煨熟捣尤妙。

《经验方》∶治消渴,下元虚损。牛膝五两细锉,同生地黄汁五升,夜浸日曝,以汁尽为度,干为末,丸梧桐子大。空心温酒下三十丸,久服壮筋骨,驻颜黑发,津液自生。

《衍义》方∶用栝蒌实,九月十月取穣,以干葛粉拌,焙干,砂锅内慢火炒熟为度,研末,食后夜卧,以沸汤点二钱,大治肺燥热渴。

《济众方》∶乌梅肉二两,微炒,为末,每服二钱,水二盏煎一盏,入豆豉二百粒煎至半盏,临卧服。

济众独圣散∶治消渴,出子了萝卜二枚,净洗薄切,日干,为末,每服二钱,煮猪肉汁,澄清调下,食后并夜卧,日三服。

《圣惠方》∶治消渴,葛粉四两,先以水淘粟米半升、滤出,与葛粉同拌令匀,煮粥食之。

又方∶霜降后,取葵根皮一握,水一斗煮三升,服之,酒渴伤寒妙。

一方∶晚蚕砂为末,每服二钱,冷水调下。

《肘后方》∶治大渴,日饮水数斛,小便赤涩者。麻子一升,水三升,煮数沸,取汁饮之无限,日饮数升,效。

《道藏经》∶治消渴,用雄牛穿鼻横木烧炭,存性为末,酒调一钱,不拘时服。或挫,煎汤。

一方∶治消渴不止。大豆五升,粉草四雨,大黄一两半,锉,用水一桶,煮三五时,豆软,盛于盆中放冷,令病患食豆,渴饮汤汁,食尽未已,再煮,服如前,必愈。

《食医心镜》∶治消渴,凡饮粱米、陈粟米、麦米,煮粥饮食之为妙。

一方∶用花梨,多食之止渴,饮酒人甚佳,无病患不宜多食。

《本草》云∶治消渴,收百草头上露水饮之,瘥。

一方∶治消渴甚重者,取市上众人溺坑水一盏服,勿令患人知,不过三次瘥。

唐本注云∶消渴不止,小便急数,以羊肺一具,用小豆菜一把,煮熟,不拘时服之良。

一方∶止渴利小便,苦笋煮熟,任意食之。

崔元亮方∶治消渴,羸瘦,小便不禁,兔骨大麦苗煮汁服,效。

经验方∶牛肉味甘平无毒,止消渴,安中益气养脾胃。牛肚醋煮和汁食之,主解消渴。牛脑子、牛乳,食之尤良。

一方∶绿豆汁煮饮之,止消渴。

凡人睡卧勿张口,久成消渴及失血。

赤松子云∶卧闭目不息,十二通,治饮食不消。

...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版权申明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 医学论坛 - 医学博客 - 网络课程 - 帮助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开云App闪退解决方案
    皖ICP备06007007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