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开云app安装不了怎么办
药师
护士
卫生资格
高级职称
住院医师
畜牧兽医
医学考研
医学论文
医学会议
开云app安装
网校
论坛
招聘
最新更新
网站地图
中医理论中医临床诊治中医药术语标准中国方剂数据库中医疾病数据库OCT说明书不良反应中草药图谱药物数据药学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中医书籍 > 正文:内伤
    

古今医鉴:内伤

脉古人以脉辨内外伤于人迎、气口。人迎脉大于气口为内伤,气口脉大于人迎为外伤。此辨固是,但其说有所未尽耳。外感风寒,皆有余之症,是从前客邪来也。其病必见于左手,左手主表,乃行阳二十五度。内伤饮食,及饮食不节,劳役所伤,皆不足之症也,必见于右手,右手主里…

古人以脉辨内外伤于人迎、气口。人迎脉大于气口为内伤,气口脉大于人迎为外伤。此辨固是,但其说有所未尽耳。外感风寒,皆有余之症,是从前客邪来也。其病必见于左手,左手主表,乃行阳二十五度。内伤饮食,及饮食不节,劳役所伤,皆不足之症也,必见于右手,右手主里,乃行阴二十五度。

故外感寒邪,则独左寸人迎脉浮紧,按之洪大,紧者后甚于弦,是足太阳寒水之脉。按之洪大而有力,中见于手少阴心火之脉。丁与壬合,内显洪大,乃伤寒脉也。若外感风邪,则人迎脉缓,而大于气口一倍,(病在少阳)或二倍,(病在太阳)三倍。(病在阳明)内伤饮食,则右寸气口脉大于人迎一倍,(病在厥阴)或两倍,(病在少阴)三倍。(病在太阴)若饮食不节,劳役过甚,则心脉变见于气口,是心火刑肺,其肝木挟心火之势,亦来薄肺。经曰∶侮所不胜,寡于畏者。是也。故气口脉急大而数,时一代而涩也。涩者肺之本;脉大者元气不相接也。脾胃不及之脉,洪大而数者,心肺刑肺脉也;急者肝木挟心火,而反克肺金也。若不甚劳役,惟右关脉大而数,数中显缓,时一代也。如饮食不节,寒温失所,则先后关脉损弱,甚则隐而不见,惟内显脾脉之大数微缓,时一代也。宿食不消,则独右关脉沉而滑。经云∶脉滑者有宿食也。

东垣曰∶甚哉阴阳之证,不可不详也。偏观《内经》中所说,变化百病,其源皆由喜怒过度,饮食失节,寒温不适,劳役所伤而然。夫元气、谷气、荣气,卫气,生发诸阳上升之气。此四者,皆饮食入胃,谷气上行,胃气之异名,其实一也。既脾胃有伤,则中气不足。中气不足,则六腑阳气皆绝于外。

故经言www.lindalemus.com∶五脏之气已缓于外者,是六腑之元气病也。气伤脏乃病,脏病形乃应,是五脏六腑真气皆不足也。惟阴火独旺,上乘阳分,故荣卫失守,诸病生焉。其中变化,皆由中气不足。当补之证,认作外感风寒,有余客邪之病,重泻其表,使荣卫之气外绝,其死只在旬日之间。所谓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可不详辨乎?且如外感,则寒热齐作而无间,内伤则寒热间作而不齐。外感恶寒,虽近烈火不除;内伤恶寒,得就温暖即解。外感恶风,乃不禁一切风寒,内伤恶风,惟恶夫些少贼风。外感症显在鼻,故鼻气不利,而拥盛有力。内伤者不然,内伤症显在口,故口不知味,而腹中不和。

外感者无此,外感则邪气有余,发言壮厉,且先轻而后重,内伤则元气不足,出言懒怯,且先重而后轻。外感手背热而手心不热,内伤则手心热而手背不热。外感头痛,常常有之,直须传里方罢;内伤头痛,有时而作,有时而止。内外辨法,大要如斯。然有内伤而无外感,有外感而无内伤者。苟或内伤外感兼病而相挟者,则从乎轻重以治之。若显内症多者,则是内伤重而外感轻,宜先补益而后散邪,以补中益气汤为主,加散邪药。当以六经脉症参究,各加本经药治之。若显外症多者,则是外感重而内伤轻,宜先发散而后补益,以辛凉等剂解散为君,而以参、术、茯苓、芎、归等为臣、使。以此辨之,则判然明矣。

王安常曰∶夫饮食劳倦伤而内热者,乃阴火乘其坤土之位,故内热以及于胸中也。《内经》有云∶劳者温之,损者温之。惟以温药以补元气而泻火邪。盖温能除大热耳。故东垣立补中益气汤加减以治之,其惠也不其大哉。然饮食所伤,又当分别。夫劳倦伤,饮食伤,虽与外感风寒暑湿有余之症不同,然饮食伤又与劳倦伤不同。劳倦伤诚不足也,饮食伤尤当于不足之中,分其有余不足也。何也?盖饥饿不饮食,与食太过,虽皆是失节,然必明其有两者之分,方尽其理。节也者何无不及、无太过之中道也。夫饥饿不饮食者,胃气空虚,此为不足,以停滞言则有余矣。惟其不足故补益,惟其有余故消导。亦有物滞气伤,必补益消导兼行者,亦有物暂滞而气不甚伤,宜消导独行,不须补益者,亦有既停滞不复自化,不须消导,但当补气,或亦不须补益者。洁古枳术丸,东垣橘皮枳术丸之类,虽曰消导,固有补益之意存乎其间耳。其他如木香分气丸,枳实导气丸,大枳实丸之类,虽无补益,然施之于物暂滞,气不甚伤者,岂不可哉。但不宜视为通行之药耳。且所滞之物,非枳实之力所能去者,亦安可泥于消导而不知变乎?故备急丸、煮黄丸,感应丸,瓜蒂散等之推逐者,洁古、东垣亦未尝委之而费用也。故善将兵者,攻亦当,守亦当;不善者,则宜攻而守,宜守而攻,其败也非兵之罪,用兵者之罪耳。观乎此,则知消导补益推逐之理矣。若夫劳倦伤则纯乎补益,固不待议。虽东垣丁宁告诫,然世人犹往往以苦寒之剂,望除劳倦伤之热。及其不愈而反甚,自甚而至危,但曰病势已极,药不能胜耳。医者、病者,主病者,一委之天命,皆懵然不悟其为妄治之失也。

呜呼!仁人君子,能不痛心也哉!

补中益气汤〔批〕(按此方补元气,养脾胃,升提下陷之气,治内伤之要药也)

治中气不足,肢体倦怠,口干发热,饮食无味;或饮食失节,劳倦身热,脉大而虚;或头痛恶寒自汗;或气高而喘,身热而烦;或脉微细软弱,自汗体倦少食;或中气虚弱而不能摄血;或饮食劳倦而患疟痢;或疟痢因脾胃虚而不能愈;或元气虚弱,感冒风寒,不胜发表,宜用此代之;或入房而后感冒;或感冒而后入房,亦用此汤,急加附子;或泻利腹痛,急用附子理中汤。

嫩黄 (蜜水煎炒一钱半,脾胃虚,肺气先绝用之以益皮毛而闭腠理,止自汗)

人参(去芦、一钱,上喘气短,元气大虚,用以补之)

甘草(炙,一钱,甘温以泻火热而补脾胃中元气,若脾胃急痛,腹中急缩者多用之)

以上三味,除渴热、烦热之圣药也。

白术(土炒,一钱,苦甘温,除胃中热,利腰脐间血)

柴胡(五分,能使胃中之清气左旋而上达)

升麻(五分,能使胃中之满气从右而上迁)

橘红(一钱,理胸中之气,又能助阳气上升,以散滞气肋诸脾胃为用)

当归身(酒洗,一钱,用之以和血脉)

上锉一剂,生三片,水煎温服。或少加黄柏以救肾水,而泻阴中之伏火也。红花三分,入心养血。内伤挟外感者,以本方为主,从六经所见之证,加减用之。如见太阳证,头项痛,腰脊强,加羌活、 本、桂枝。如阳明,则身热,目痛,鼻干,不得眠,倍升麻、加干葛。如少阳,则胸胁痛耳聋,加黄芩半夏川芎,倍柴胡。如太阴,则腹满而嗌干,加枳实、浓朴。如少阴,则口燥舌干而渴,加生甘草、桔梗

如厥阴,则烦满,多加川芎。如变证发斑,加葛根玄参,倍升麻。如挟痰,加半夏、竹沥、姜汁。若头痛,加蔓荆子,或加川芎。顶痛脑痛,加 本、细辛。诸头痛,此四味足矣。若耳鸣目黄,颊颌肿颈肩肘臂后廉痛,面赤脉洪者,加羌活一钱,防风七分,甘草、 本各五分,通其经血。加黄芩、黄连各三分,消肿。嗌痛颔肿,面赤,脉洪大,加桔梗七分,黄芩、甘草三分。口干嗌干,或渴者,加葛根五分,升胃气,上行润之。心下痞闷,加芍药、黄连一钱。腹中痞闷,加枳实三分,浓朴七分,木香、砂仁各三分。如天寒,加干姜。腹中痛者,加炒白芍药、炙甘草各三分。如恶寒觉冷痛,加桂五分。夏月腹中痛,不恶寒反恶热者,加黄芩五分,芍药一钱,甘草五分,以治时热。脐下痛者,加熟地一钱。如胸中滞气,加青皮五分。壅滞可用,短促少气,去之。如身体重疼,乃风湿相搏,加羌活、防风各五分,升麻一钱,柴胡五分, 本、苍术各一钱,中病即止。大便闭涩,加归梢一钱。病久痰嗽者,去人参,初病勿去之。冬月、春寒或秋凉,各宜加不去节麻黄。若春温热,加沸耳草三分,款冬花一分。长夏湿土,客邪大旺,加苍术、白术、泽泻,上下分消其湿热之气。湿热之气大胜,主食不消,故食减不知谷味。加神曲以消之,加五味子麦门冬,助人参泻火益肺金,助秋损也。在三伏中为圣药。胁下急或痛,俱加柴胡、甘草、人参。多唾或唾白沫,胃口上停寒也,加益智仁。若胃脘当心痛,加草豆蔻仁三分。若食不下,乃胸中有寒,或气涩滞,加青皮、陈皮、木香。寒月加益智仁、草豆蔻,夏月加黄芩、黄连;秋加槟榔、砂仁。若脚软乏力或痛,加酒炒黄柏。不已,加汉防己。心烦躁,加生地黄。若气浮心乱,以朱砂安神丸镇固之,则愈。

白术散〔批〕(按此方治胃虚之剂) 治胃虚不能食,而大渴不止,不可用淡渗药,恐胃中元气虚少故也。并治伤寒杂病,一切吐泻烦渴,霍乱,虚损气弱,及治酒积呕哕。

人参(一钱) 白术(一钱,土炒) 茯苓(一钱) 藿香(八分) 木香(五分) 葛根(一钱) 甘草(七分)

上锉一剂,水煎温服。如饮水者,多煎与之时时服。如能食而渴者,人参白虎汤

补气汤〔批〕(按此方治气虚之剂) 凡遇劳倦辛苦,用力过多,即服此三、四剂,免致内伤发热之病,宜预防之。

黄 (一钱半) 人参(一钱) 白术(一钱) 麦门冬(一钱) 陈皮(一钱) 五味子(十粒) 甘草(炙,七分)

上锉一剂,姜三片,枣二枚,水煎食前服。劳倦甚,加熟www.med126.com附子五分。

补血汤〔批〕(按此方治血虚之剂) 凡遇劳心思虑,损伤精神,头眩目昏,心虚气短,惊悸烦热等症,并宜服之。

生地黄(一钱) 人参(一钱) 当归(一钱) 白芍药(炒,一钱) 茯神(一钱) 陈皮(五分) 栀子(炒黑,五分) 枣仁(炒,一钱) 麦门冬(一钱) 五味子(十粒) 甘草(炙,七分)

上锉一剂,加圆眼十枚,水煎,空心服。

参苓白术散 治脾胃虚弱,饮食不进,或致呕吐泄泻,及大病后,调脾助胃,此方最宜。

白术(土炒,一钱) 人参(八分) 甘草(八分) 干山药(一钱) 白茯苓(八分)白扁豆(一钱) 莲子肉(十个) 薏苡仁(八分) 砂仁(炒,五分) 桔梗(八分) 陈皮(一钱)

上为末,每服二钱,黑枣泡汤,空心调下。

参苓白术丸(云林制) 治病后元气虚弱,此药进美饮食,壮健身体,充实四肢,清火化痰,解郁固本。

人参(一两) 白术(二两,土炒) 白茯苓(一两) 干山药(炒,一两) 莲肉(去皮,二两) 陈皮(一两) 半夏(制,一两) 白扁豆(炒,一两) 薏苡仁(炒,二两) 桔梗(二两) 黄连(姜炒,一两) 神曲(炒,一两) 香附(一两) 砂仁(五钱) 甘草(一两)当归(一两) 远志(一两) 石菖蒲(五钱)

上为末,姜、枣煎汤,打神曲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百丸,空心白汤送下,忌食生冷、油腻之物。

白术八宝丹(胡云阁传) 治一切虚损之症。

白术(半斤,二两朝阳土炒,六两熬膏) 人参(五钱,如有嗽,去之) 白茯神(去皮木,一两半) 远志(去骨,两半) 陈皮(去白,两半) 白芍药(酒炒,两半) 神曲(炒,一两) 麦芽(五钱)

上为末,用白术膏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一钱,或加至一钱五分,白沸汤空心送下。

白术膏 治脾胃大虚,自汗乏力,四肢怠倦,饮食不思;或食而不化,呕吐泻痢,泻下完谷白沫。

白术(一斤,去芦,火上炙一块,锉一块成片)

上用水十碗,熬汁二碗,去渣。再入水再熬,又滤出,将渣捣烂,入水再熬。如是五次,共得药汁十碗,合一处,入白蜜半斤,再熬至稠粘,滴水成珠为度。日服二、三次,白沸汤调下。

白云膏(单孟齐传)〔批〕(按此方养元气,健脾胃,王道之剂) 调脾健胃,固本还元。

大米(一升) 糯米(一升) 山药(四两) 芡实(四两) 莲肉(去皮、心,四两)

上为细末,入白砂糖一斤半,搅和令匀,入笼蒸糕,任意食之。

...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版权申明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 医学论坛 - 医学博客 - 网络课程 - 帮助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皖ICP备06007007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