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开云app安装不了怎么办
药师
护士
卫生资格
高级职称
住院医师
畜牧兽医
医学考研
医学论文
医学会议
开云app安装
网校
论坛
招聘
最新更新
网站地图
中医理论中医临床诊治中医药术语标准中国方剂数据库中医疾病数据库OCT说明书不良反应中草药图谱药物数据药学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行者老师讲座录音整理文稿:20071017桂枝
    

四圣心源:行者老师讲座录音整理文稿:20071017桂枝

大家把书翻开,今天讲神农本草经的桂枝,顺便把常见病咳喘的治疗关键要点给大家讲一下。
神农本草经中有两种:一种叫菌桂,一种叫牡桂。牡桂就是今天讲的桂枝,菌桂是现在的肉桂。这种分法是有的医家这么讲的,今天沿用这种分法。
牡桂,味辛温,主上气咳逆,结气,喉痹,吐吸,利关节,补中益气,久服通神,轻身,不老,生山谷。
桂枝这味药非常重要。桂枝味辛温,味温禀足厥阴之气,微微温升,开散,可以条达阳气。在黄元御的整个书中,桂枝的用法可以说达到一个顶峰。象仲景桂枝汤,大家觉得是太阳病的神方,是总方。其实不然,桂枝汤,第一走太阳病。第二太阴病,太阳底面即是太阴。因为桂枝汤是从中焦开达上去的。第三是厥阴,与其说桂枝汤是太阳方,不如说桂枝汤是厥阴方。桂枝汤主要是从厥阴开达到太阳。桂枝加附子汤就是少阴方。桂枝汤本身就调和厥阴。既然牵扯到厥阴,厥阴与少阳相表里。很多病有少阳症状,实际是厥阴不升导致少阳火逆。而用桂枝汤升达厥阴之气可以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大家看桂枝汤方:白芍,本经苦平,久嚼略带酸味。跟桂枝一发一收,一个是降少阳,一个是升厥阴。所以桂枝这味药定位就定在这儿:升达厥阴风木之气。
牡桂味辛温,主上气咳逆。为什么会上气咳逆?中焦犹如橐龠一般,又犹如绞水的辘轳。清气不升导致浊气不降,上气上逆,这一点比较关键。先从脏腑讲,左路肝脾要温升,右路肺胃要敛降。而六经中,左路三阴升达,右路三阳敛降。三阴升达化为阳气,三阳敛降收藏化为阴精,这是升降的过程。为什么会结气、喉痹?三阴之气升不上去,就会产生结气。三阳之气降不下来。阴阳抟结,就会导致上焦有喉痹。其实大家如果看伤寒论厥阴篇的话就会发现喉痹是典型的厥阴病。吐吸也是息不归根的现象。利关节,关节是什么?百脉溪谷关节皆属于少阴、厥阴之底。厥阴主筋骨;少阴主髓,骨髓、关节,通俗讲,就像现在所讲的关节之间的关节腔、关节液等等,还有人体内粘稠的体液都属于少阴的范畴。补中益气,这个非常普通。什么叫补中?中焦之气,就是厥阴之气升达了,肝脾之气升达以后,然后精才能化为气,这就是补中益气。很多药里面都有补中益气,但补中益气的角度不一样。久服通神,讲的是阳气上升的一个过程。轻身不老,很多药都有这个作用。温升阳气上升的很多药,象菖蒲、桂枝,一些助阳气条达上升的药,都有久服通神、轻身不老的效果。这是五脏精气充盈,然后精化为气达到的现象—轻身不老、通神。
再回到第一点,“主上气咳逆”。大家记得前面讲过干也主咳逆上气,桂枝主咳逆上气与干姜有相似之处,作用机理都是一样的,一个升清,一个降浊。基本作用机理一样,但又是有分别的。桂枝是散厥阴的寒气,而干姜是散太阴的寒气。按陈修园所讲,太阴、厥阴正好形成一个复卦,正好是土木相合的一个状态。肝脾阳气能够升达,浊阴之气就能够敛降。下面结气喉痹也是一样的。吐息,什么叫吐息?呼出去的气吸不回来。很多医家解释说吐息是该吸进去的气吸不进去,其实是一种短气的现象。至于很多现代教科书上,一讲到桂枝,主要两条:第一桂枝能平冲降逆。桂枝为什么能够平冲降逆呢?冲气由何而来?冲气都是厥阴寒郁在下,少阳气相火上逆导致的。凡所冲气,都是底下浊阴在作怪。但冲气又不一样,有时候不光少阳可以冲,结合着阳明也冲气,三阳都可以往上逆气。但原因在于三阴之气郁结在下,三阳之气不但回不来,而且迫于上。“主上气咳逆”,这点偏于厥阴经。一些人左部肝郁,肝气郁结在左部,导致很多咳嗽,这时候可以用桂枝。而中焦虚寒导致的咳嗽、痰多,干姜必须用上,干姜化中焦太阴湿气。桂枝升达厥阴经的阴气,厥阴一上升了以后,就会由沉寒化为少阳之生生不已的生气。大家有什么问题可以随时提。
就桂枝而言,是体现黄元御真正水平的精华所在。你看凡是古人,包括历代很多经方派,他们对桂枝的应用,一部分人用的比较少,一部分人用的比较死板,用桂枝必须桂枝汤,桂枝汤加减,柴胡桂枝汤系列等等,或者桂枝附子汤,但没有象黄元御用的这么活。黄元御一味桂枝就代替厥阴,而伤寒论历代沿袭到今,关于厥阴篇的论述始终参差不齐,很多人认为厥阴篇是伪篇,也有很多人认为厥阴篇错简了,次序打乱了,没有办法读,总归对厥阴篇的解释都不是很透彻。直到黄元御从四象枢土的角度解释、然后又从人身体阳气生生不已的角度把厥阴篇讲得非常透彻。大家看黄元御的书,如果对厥阴篇没有理解的话,可以说对黄元御的书没有理解。一旦对厥阴篇理解的话,对伤寒六经整个都会贯穿起来。
问:市场上的桂枝有皮?
答:没关系。不会影响它的使用。因为我们现在用的桂枝都不是桂枝尖,所以有皮没皮无所谓。我记得是黄煌先生讲得,分什么桂枝体质、黄芪体质,这就不好说了。因为这是他的一家之言,这种分法我不太赞同。如果把人分成桂枝体质、黄芪体质,这么多药你都分一下,这是舍本逐末的一种办法。关键是要大家搞清楚六经的变化、阴阳出入。
问:伤寒论说:桂枝下咽,阳盛则毙;承气入胃,阴盛则亡?
答:这个没什么解释的。桂枝汤本身是宣达阳气的,如果本来阳气就特别盛的话,再用桂枝汤的温散,阴气很容易就消亡了,而且如果一旦阴气消散的话,治疗起来非常困难。“承气入胃,阴盛则亡”,这都没什么说的。毙、亡,说的都是在外感伤寒重症的时候,用错药产生的效果。象平常人,尤其现代人,禀赋都比较弱,气也比较弱。多少克桂枝下去,想叫他不行、想叫他出问题也不太容易。倒是承气入胃会导致很多人腹痛腹泻
关于我讲的厥阴病的桂枝,因为我不知道大家理解到什么程度了,所以没有办法继续讲下去。我这么泛泛讲,你们如果听不懂,你们还会徒添一些知见。象桂枝体质什么的,我认为都是破词,根本没必要用。关键是理解六经气化是怎么回事,这个了解了,伤寒论的精髓就算是了解了,下面只剩实践了。整个内经讲得就是阴阳的变化,你把阴阳之气变化了,然后日思夜想,仔细揣摩真实了,医学就学到了。不但医学学到了,中国传统文化不敢说学透彻了,起码达到一个比较高的水平了。当然桂枝啊药啊这些乱七八糟的这些,都是用阴阳的观念去理会。
伤寒论讲得是六经气化,而六经气化的关键就在于厥阴经,伤寒六经排列的次序是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这是六经变化的次第。这个次第是怎么来的呢?郑寿全先生曾经讲过,说为什么叫伤寒论呢?就是人最表一层是太阳,伤及太阳寒水之气,就叫伤寒。他从这点阐释可以说也是有道理的。但这是不是伤寒论的原意呢?这个就不得而知了。但是总归一条,太阳不但是一身之表,太阳还是总统六经的。为什么?因为六经之气在人身来说都属于表。人身外而经络,经络之气是六经之气;内而脏腑,脏腑之气变化。太阳一经之气就总统营卫,所以太阳总统六经。从太阳一经变化就可以有六经的治法,但是如果学透的话,你说厥阴、少阴哪一经都可以总统六经,这都是一样的。人从太阴病、然后从太阳、然后次第往后,一直到最里面的厥阴,是不是?由表及里,这种气脉表里对应,人体是这样,跟外在的六气也是一样的。
天行六气,地布五行。天气的变化也是分五运六气。六气的变化是怎么变化的?内经里面讲得有,好像是气交变大论。天行客气,什么叫客气?对于我们人身来说,人身的六气是本气,外行的叫客气。如果讲五运六气,以天为本的话,那也有本气,也有客气。天行客气的运行次第跟人身六经传化的次第正好相反。先是厥阴,然后少阴,然后太阴,然后少阳,这个是怎么回事?这个次第反映的阴阳生化的次第。厥阴是最里一层,又叫一阴。少阴又叫二阴,太阴叫三阴。阴气升满了以后,由里而外,然后化为阳气,然后少阳、阳明、太阳,这是天行客气生化的次第,是由阴出阳生长变化的一个次第。而人感应客气以后,与人的次第正好是倒过来的。伤寒六经曾经讲过,一日太阳,二日阳明,三日少阳,这有个传经的次第,这个次第存在不存在呢?这个次第是存在的。这个次第怎么存在需要大家真正练功或者真正对病人详查细微以后可以查到蛛丝马迹。但现在我只是从理论上给大家讲一下。就像一个平静的湖水一样,虽然表面上平静,但内在的水流也是在缓缓流动的,只是我们看不见,觉得它好像是平静的似的。这时候我们扔下去一块石头会怎么样?波纹就泛起来了,是不是?正好跟内在的波产生了一种相互的影响。扔下去一块石头,波就一波一波往远处散开,这就像人外感风寒的现象。外感风寒,天有寒气,天的寒气一盛了以后,首先人体三阴气不容易开化了,而人体太阳之气为什么叫太阳寒水之精?它是最里一层由阴出阳的,出到最表层由阳入阴,阳气一收藏就是寒水之象。这就是外而太阳,内而少阴,至阴之地,所以分为伤寒和中风两种。中风是什么?中风是厥阴之气不得舒达,导致中了太阳表一层产生的这种病。伤寒是什么?伤寒是少阴底面一层,少阴不得开化。这两种病与其说伤在表,还与内在的二阴还是有关系的。象伤寒病、早伤寒病适合加附子。大家看很多火神派的案例、验案就知道了。早期伤寒象用麻黄汤,体质弱的人加附子会好的很快,如果体质强盛的那就不说了,其实加了附子也没有太大关系,因为附子这味药是开散的,即使有火热也不会郁结住。
就我刚才对大家讲的这些,然后大家简单地提一下,看有什么问题。
问:为什么桂枝是太阳神方?
答:从阴阳六气的顺接,正好厥阴跟太阳是顺接的,桂枝汤升达了厥阴之气,太阳才能开化。关于六经表里、次第,大家要进行仔细琢磨,学问都在这里面,这要是琢磨透了,伤寒论也就算学通了,古往今来能看通的人估计也是屈指可数的。伤寒六经并不像我们普通理解的这样,好像表里一层一层的,伤寒六经之间的传行次第变化需要真正体会,它是多维的,并不像简单的平面的或者像立体那样能够阐述出来的,这需要大量实践和身心体会领悟出来的。
问:什么情况下不能用桂枝?
答:看病不要讲做什么情况下不能用什么,讲的就是什么情况下用什么,抛去用的就是不能用的。就像刚才讲的桂枝,有是症则用是药,有是症则用是方,这个都是对应的,息息相应的。没有在什么情况下不能用什么,不能用什么这都是后话了,用得多了看谁出现了常见错误指一下,这个都没必要讲。会的人只讲什么情况下用什么,就像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一样,能开的是这么多,剩下的肯定就不能用了,是不是?有的用了有害,有的用了无益也无害,是不是?没用。
问:药物作用于人体的次第?
答:药物作用于人体的次第这个话题有点大。药物作用于人体是怎么作用的呢?首先饮食入胃,药气也得入胃,然后中焦胃气宣达也要个过程,考虑到中焦胃气为本,胃气有无,有没有力,是不是?中焦胃气足的话,药物就能够到达病所;中焦胃气不足的话,你象有的药偏性太盛,就会伤中焦胃中的和气,这时候药物作用不但发挥不出来,还会产生一些不好的反应。首先中焦胃气非常重要,然后根据咱们神农本草经开始讲的,药吃了以后分时辰,每个时辰药物所走的位置、作用的部位还是有些许差别的。举个简单的例子,就像《十药神书》中所写的,肺结核病人必须晚上临睡觉服药,喝完药马上就睡觉,人卧寐则肺窍开,人晚上睡觉的时候肺窍才能打开,这时候药气才能够入深一层的脏器,所以一般病人不好治,跟没掌握到这个方法也有关系。刚才讲的这个药物入胃的传行过程,味重的会入脏腑,气盛的会散于经络之中,这个也有一个清浊升降的过程。要治肾病的话,必须药味厚重、组方单一的药。举个例子—四逆汤,主少阴经,这时候需要用大药,附子、干姜需要用的量都比较大。相反,上焦如羽,非轻莫举,要治肺病,要治上焦病的话,就可以用的方药比较多一些,用个七八味、十来味,但是过了十来味,太多的药,这就杂了。这时候药物的剂量都比较小,轻轻上浮,这是温病学派的长处。然后药气的作用再分药的剂型,“汤以荡之”,汤药这个药剂是比较迅速的,在人体内药气的传化过程是比较快的。“丸以缓之”,丸药呢,就相对比较缓慢,作用就比较持久,就能够培元补虚。象一些虚证的病人,得用丸药,要不然都是从气分、腑器涤荡走了,就不能缓缓收敛藏精,达到这种作用。所以补虚丸药多一些,攻邪汤药多一些。还有散以散之,就是说有些邪气瘀结的,急用的话用一些散剂。
问:三焦辩证?
答:没什么三焦辩证,不用三焦辩证,三焦辩证是温病学派治疗疾病经常用的。其实人身体三焦就是一焦,强分开了以后就不太好。
问:一个外感病,从恶寒发热到咽痛不恶寒咳嗽,然后咳痰。
答:你讲的这个病例这是怎么回事呢?首先第一点,外感病,为什么恶寒发热?因为先是伤及太阳经,太阳寒水之气不化了,肯定恶寒,有恶寒是太阳病的明显标志。第二,为什么会发热呢?厥阴营气开达不起来,所以会发热。一般有发热就要考虑到,有表症的话就要用桂枝,没表症光发热的话?(此处听不清楚)。
为什么会咽痛呢?咽痛是个比较讲究的词,阳明病可以咽痛,三阴病都可以咽痛,要看清楚是不是纯粹的阳症还是纯粹的三阴症,不过现在大部分人都是三阴症:太阴咽干,少阴咽痛,发展到厥阴喉痹。象现在很多病人扁体肿大,就是个三阴症,三阴症还是以厥阴为主。看到扁桃体肿大这种慢性病,首先可以直接从三阴入手,不用考虑表症。不恶寒再到咳嗽,也有个讲究,不恶寒可能是误治了,再到咳嗽。不恶寒,第一个中间吃的饮食不注意的话,太阴脾湿开化不了了,虽然太阳寒水之气开化了,太阴中焦很多人用的是温病学派的治法,一下子把太阳经的逆气—,太阳经是怎么出来的?太阳经是从胸中开达的。胸中阳明之气又是从哪来的?胸中阳明之气是从中土开化来的。所以现在很多人治感冒用凉药,也能治好。为什么?一下把逆气打到太阴那儿去了,所以产生太阴脾肺的咳嗽、咳痰,其实是个由阳入阴的过程,这样治下去人的体质会弱一些,然后虽然咳嗽咳痰,但经过一系列变化、肺气开化,过一阵也会好。但这阵子你要再用寒凉药的话,他还是不会好,会咳嗽咳痰很长时间,这是第一点。第二点,可能感冒期间饮食不对,饮食油腻了,脾气散精的时候,有些瘀浊转输到肺里边了。肺气开化不足,就会肺中脉络有瘀滞,就会导致咳嗽。内经里有一句话,叫做“太阳不得引精”,大家可能听过这句话,什么叫太阳不得引精?精从哪儿来?精从中焦来,经过阳明到达肺中要布散出去。肺气布散不了,太阳不得引精,是不是?三到七日就该不行了,为什么?都憋到肺里面了。所以说,感冒咳嗽后期有时候瘀滞,有时候三天或七天开始咳嗽,咳出一些粘稠的痰,这是太阳得以引精了,肺气宣散把这些瘀滞咳出去了。
既然讲到这里,就顺便把咳喘给大家讲一下。古人云:内科不治喘。其实,一本伤寒论专门治喘的。什么治不了喘?慢性哮喘是很简单的事情。为什么治不了呢?没有抓到这个病的关键。就我今天讲的这个桂枝的用法,知道了培土生金,不知道升达肝脾之气,不知道升达厥阴之气,要么是一堆止咳平喘药的堆砌,要么清降肺气,把中土脾胃又伤了。反反复复都是这些药,吃了好一点又坏一点,时间长了以后,倒是越吃越虚,这种病人屡见不鲜。首先,一谈到咳喘,第一点饮食油腻,第二个,是吃什么营养好的东西,你吃的营养越好,精气越稠重,散到肺气里面,肺气宣散不出去,都是更大的问题。首先,要清淡饮食,饮食要吃个六七成饱就行了,精气要平和。第二个,绝对不能吃水果,水果是寒凉的东西。这两点记住了以后,然后从中焦缓缓开化脾胃之气。
今天我讲的是六经,刚才你说的桂枝开厥阴至太阳,是否可以理解为肝气到肺?肝气到肺这个是脏腑问题,今天讲得是六气变化。人身有六经病,有脏腑病,一般的杂病都牵扯到脏腑,就是说外而六经有问题,内而脏腑有瘀滞。六经脏腑连接在一块,所以一得病了以后就显示出是阳明病,阳明病怎么不传了?然后始终是阳明病或者始终是太阴病?因为脏腑里有积聚了,脏腑表里内外相互感应,所以老显示是这一经的问题,瘀气逆滞在这一经。其实观察的话,这一经的病也在变化,随着七日来复症状也有变化。过几天好一点,过几天又不好。所以有的人吃几剂药,不好还重了。换了一个大夫,那个大夫开的药也不怎么的,又吃了三剂,又好了,好多了。其实这个就是所谓的治病头治病尾。人身本气变化有过程,你看病人要能够把这个过程了解清楚的话,你就知道前面三剂是不为过的,后面三剂也不见得有效,这是一个自然的过程。不能以成败、不能以有效没效论医理、论方子的好坏,大家一定要以审慎的态度来看待问题。如果是以效果、成败来看待问题的话,这是非常鲁莽的。
既然疾病六经传行有次第—七日来复,五脏传行也有次第—它是五天一个次第。六经与五脏合起来,一阴一阳就是六十天一个次第。如果谈到这里边转化次第问题,这就比较深刻了,这一点我也没有好好研究过,只是通过自己的学问推知到有这么个变化,等具体研究透彻了大家再来讨论一下。
首先,咳喘有急性期的,是不是?有很多慢性到急性发作,急性发作过去很多经方大家认为小青龙汤总赅一切咳喘之症,无论外感内伤。当然这个说得有点面太大了,不过你要能理解小青龙汤的这个法的话,很多咳喘—无论急性慢性—只要是初期发作的时候,小青龙汤以及后期持续反复一直没有得到正治都可以用小青龙加附子。等小青龙把上焦胸肺部的—为什么叫小青龙呢?大青龙是汗不得出,是不是?大青龙是一种恶寒、汗出,外在寒气比较重的一种重症。大青龙开周天之云雨,用的麻黄六两,按现在来说至少是十八克,寒气闭郁比较厉害,外寒内热都比较炽盛—大青龙汤。小青龙汤行沟渠溢满,就是沟渠里的涓涓细流,就把肺中胸中的痰饮条达开。小青龙专去肺中的寒痰、痰饮,把这个涤荡开了以后,然后言归正传,就得温升肝脾。至于怎么温升肝脾,怎么用,大家可以到黄元御书里面好好参详参详。我要给个方子的话,大家可能得少为足,反而不利于你们学习。关于咳喘大家有没有什么疑问,可以讲一下。
问:有人说苓桂术甘汤中桂是肉桂?
答:伤寒论里头用的药应该说都是桂枝。桂枝跟肉桂作用有非常大的区别:桂枝是枝节,可以走百脉枝节,可以走关节;肉桂气是特别香窜的,可以破一切阴邪隔阻,那时候用肉桂比较好。
问:“五脏皆令人咳”,但是不是所有的咳嗽都有胸中痰多水饮呢?
答:肯定是的,要不然为什么会咳嗽?肺气为什么会逆?就算没有痰阻,也有逆气,有逆气的话,你想肺是什么?肺是干什么用的?肺是通调水道的,散布一身的精液的。肺气只要一有逆阻,肯定就有痰多、水饮什么的。
我刚才说得是内经里的一段话,叫做太阳引精。我这里面不能说话,可能说的是论坛时间还不够,不能够发言。引精的精是哪个精呢?对,太阳引精,精是什么精?是精微之气,是由中土开化、肺气布散的精微之气,是荣卫之气。这个卫气慓疾滑利,直接走行于脉外。营气呢,分为两种,一种精专者入于脏腑的,还有一种是入于六经的,所以分为两途。
问:咳嗽可以先治标后治本?
答:哪有标?哪有本?治病必求其本。没有什么标本了。治病必求其本。在这里解释一下内经中说的几句话。“治病必求其本”,然后有几种病可以治标,“小大不利治其标”,就是大小便不通的时候,“腹满者治其标”,这三种情况。但是呢,这点还是过去古人片面的:你要不治其本,怎么能治好腹满呢?大便不通了,你不知道他的本,你怎么治疗标啊?所以治病必求其本,不得本的话,也不得治标。就跟过去古人说的,“不能观全局者不可治一隅”,没有这种全局纵观的角度,你想独守一隅,把这问题的表面现象治好,那是不可能的,只会表面被掩盖。
问:什么叫干咳?
答:中焦有从湿化,有从燥化。无论从湿化从燥化都一样,肺里面肯定有痰气的瘀阻,只是没有咳出来,非得拿眼睛看到才知道是真的,这叫相信眼睛不相信脑子。人就是这样,很多时候,很容易被自己眼睛骗过去。
问:咳喘有时与肾不纳气有关?
答:肾不纳气这都是后来的了。经常咳喘,肺不能敛的话,肾到哪儿纳气去?肺为水之上源。所以脑子里不要有这么多名词。哎呀,肾不纳气了,需要补肾了,什么补肾?哪有补肾的药?所有药里头不要想这个补肾、那个补肺、又补心,如果脑子里形成这么多观念来说,这个人学中医已经废了。就是说脑子里不要有一丝一毫的观念,所有东西的所以然是什么,全都得化掉。要不然的话,这一大堆知见。中医到今天为什么这么没落呢?很多人学的时候,历代名医辈出,每个人一个说法,弄得流派这么多,一个个争长论短,根本就不知道本源是什么问题。
中医是要好好学的,要学习必须要真正精思,以一个审慎的、端正的态度来学习。过去古人讲,学习首先要什么?并不是你找个好老师,而是端正你的学习态度,这个是最关键的。你的学习态度不端正,注定你学不好,就算张仲景来教你都教不好,就是这样。
象我学习也没有老师,不过是跟大家接触接触,然后自己不断地对很多问题不断思索,然后结合一些书慢慢看,自己有点体会。所以,对于经典、对于很多问题,首先不要目否定。首先要怀疑,怀疑为什么是这样?得靠自己来思索。古人提出来尊师重道,首重师道。
我看网站之中很多人在回一个帖子在批判三七生的一些方症的议论以及三七生的一些病例。三七生在中医这方面是很有悟性的,他理解的一些东西可以说是很多大家都达不到的。论坛上很多人从他那儿学了东西以后没有整个理解透,然后转过头来批判他,这个做人的态度就非常值得考虑了。如果是这样的话,论坛以后就没有人给你们讲东西了,是不是?三七生为什么走?刘文澄为什么走?对不对?刘文澄讲一堂课收几百块钱,有人就不满意了。要叫刘文澄说,他这点东西几百块钱是贱卖了。你听不懂的话,分文不取,就怕你听不懂又交了钱,然后还说学了他的东西,去糟蹋这些学问。论坛就是这样,现在中医论坛可以说良莠不齐吧,没有一个学术气氛。咱们论坛学术气氛就不行,为什么?真正有知识的、大家在一块喜欢钻研中医的人不能够受到一定的保护,变成了针对的言论自由。什么叫言论自由?言论自由就得象台湾议会那样搞得大家互相对骂?你说那种结果能要吗?论坛既然要讨论问题,有时候就必须得分一个高下尊卑,必须要有一定次序、一定原则。如果大家谁都来讲什么东西,拿个秘方都可以招摇撞骗。我们是传承中医的,我们不在乎他有什么秘方,他就算可以把艾滋病治好,有什么秘方我们也不需要,是不是?我们不是来治病的,我们是来传承中医医道的。所以,我今天来给大家讲这些,做学问、学中医,大家一定要以一种虔诚的心态来学,要没有这种心态来学的话,难!是不是?中医要抬高到一定位置上。就讲这么多吧。
问:请谈谈您当时学中医的情况?
答:每个人学中医都有每个人的经历,大家有时候没什么法可以借鉴的,不太一样。尤其我这种学中医的方法,我觉得你们更没有什么借鉴。说实话,我学中医的时间并不太多,各种经典当时看得也不算透,但是偶尔、只是很少的时间隔上几天会对有些中医问题进行思索一下。只要以前看过一眼的东西,看过的经典,思索的时候能够恍然有所理解。如果讲从我这儿有什么借鉴的话,那就是大家有个勤学的态度,再加上我所具备的对阴阳的理解,就可以成为一代名医,就可以超越近几百年所有的医生。
第一点,中医是一门内证的学问。什么叫内证?你是以直心来做人。什么叫直心?就是无论说话、做事都是以坦直的胸怀、坦直的态度来应对,这时候你的思维也会比较坦荡、直率,你脑袋里的杂念就会相应沉淀下来。这时候你来思索事物变化,也就会跟事物越来越契合。因为人的脑子想控制想停停不下来,总是杂思妄想,浮想联翩,一个念头接一个念头,想静也静不下来。初步做到直心以后,就相对应容易集中了,不论你打坐、入静,你能够集中起来了。先直心,完了以后进行一些静坐,深深地把这些问题研究研究。象我当时也就偶尔打打坐吧,慢慢地脑子里就比较静了。然后通过学习一些fo法跟自己的一些修证,慢慢地就能够领会到人念头的出入,这个比较重要,这个没有实际的功夫你是达不到的。你自己念头起落能观察到,念头起落如电光火石一般,可以说千万分之一秒都不足以形容它,就是一闪而过,只有人在极静的状态下能体会到人下意识那个念头的出入。如果能对这个状态有所领悟的话,你就能够知道世间事物无外乎一来一往。就跟念头一样,念头一动的话,就跟闪电一样,一来一回就过去了。因为你要动念的话,绝对是一来一回。不是说天下之事,无有一来而不返者?这都是从实际功夫境界中领悟出来的话,这不是凭着脑袋智慧想出来的。
然后咱们再说阴阳,什么叫阴阳?事物一动则有阴阳,没有动的话就是太极。首先分辨动与不动在于自己的一心,观察自己的一心的心念是怎么动的?就是差别念—你去强分别什么,念头要动了。你要在原来祥和的状态下心静的时候强加了一个自己的观念,是不是?看见一朵花,很漂亮,自己心态非常好。你突然间觉得,呀,真漂亮。你觉得漂亮就是动了一念了。很漂亮,但你不动分别这个念头,就是这个。
问:无极是不动吧?
答:什么叫动与不动?动与不动都是相对而言的。我现在用的这个动是相对于一念、分别念来讲。我给大家讲一下当初是怎么作意、怎么明白的。首先是不起分别念,不起善念,也不起恶念,以平常心对事,什么以平常心?历经世事,司空见惯以后,见到有些人做恶事,你也不大以为忤,也就觉得不就那样嘛,他们做的这事也有他们的环境。有人做了善事,你也就随喜随喜,如此而已。所谓分别念,你要强加的念头、不去主动去分别他,这个是怎么练的?当然这也是密宗的方法,不过我没看到密宗的书,然后自己随便胡练的。首先练没有分别念,自己在观心的同时,你见到好的东西,你见到鲜花,也不会觉得清新,或虽然觉得清新舒展,你也不会去脑子里强加一个念头:好啊,坏啊。你去了厕所,见到这些污秽、苍蝇,见到恶心的东西,你也不产生厌恶的心理,虽然你也感觉到不舒服。这是初步,你慢慢训练自己,身体的感官不能影响你的心理变化。这时候就像庄子所说的,“南郭子綦隐机而坐”,“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这种齐物的境界、观念。这是第一步初步的观行达到境界。达到了以后,下面还有很多,就需要每个人分别对待,看每个人怎么入手。根据达到的这种程度,然后怎么相机深一步,这就需要因人而异了。能够达到我刚才说的这种状态的话,这时候你的人生境界就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千古而下,惟一人而已”,“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真正是天地辽阔。有了这种思想境界,你就会觉得你真正把握住生命的真谛了,真正认识到事物的本源了。你有这种想法了,还不对,为什么?因为让你去说、去透彻地解答出来,你还解答不出来,这还是非常大的问题。这种问题只是相似的,所以下面还有很多问题。在这种状态下,“一念不生全体现”,你不去生分别念头的时候,你对周围的事物分别得恰恰是最细微的,因为你没有带任何有色眼镜,没有带任何强加的任何观念,你去觉察到万事万物以本来面貌呈现出来。“如如不动,了了分明”,这个词已经很陌生了,好像十几年前经常听说。有了这种心态、有了这种心境,需要长期观心、长期观想慢慢打造的。但第一步这种功夫就不好做,大家谁要能有所突破的话,那时候再来学医、听我讲课、听我的这些医论,自然就会感到比较亲切了。如若不然,就像彭子益,他学黄元御先生的书,理解的都是医术,讲的理论还差不多,大家看不出来有什么不一样的,一看他用药就都知道了,深一层的东西根本没有理解到。黄元御先生讲究的四象枢土的深一层的底蕴就是火神派的这种元阳、一元真气的运行,这两个是可以合在一起的。如果你学了他的东西,不能跟郑寿全的东西合在一起,那是有问题的。
要谈到阴阳,我觉得我还不够资格来讲,我只是有了一点领悟吧。中医咱们过去中国古人讲,真正通晓阴阳的人,可以变化山河大地,象道家的奇门遁术,周围的物景皆可以随心应用产生变化,至于产生一些特异功能,也是自然而然的。我只是对太极有一点理解,然后根据自己念头的起落,对阴阳有了自己初步的理解吧。什么叫阳?从大的方面来说,就是一股业识之流。咱们人类生生不已,辗转轮回,靠的是什么?靠的是一股业力,fo教叫做业力,是不是?咱们叫做生命之流,这种源源不息的这种动力,这是咱们的生命力。这种生命力,因为咱们是欲界众生,它是一股爱欲之流,是一股欲望。这种欲望驱使对人身体是一种动力。欲望炽盛的时候,人身体相对应的会比较好,精神气色都会比较好,但有个前提,他的身体跟他这股炽盛的欲念要相合。如果欲念太强、身体弱的话,承受不了也衰老得快;如果欲望淡泊的话,这个人平常会显得不精神,好像身体老比较弱。但通过真正地锻炼,真正修炼,然后才能达到比较好的状态。所以有些人会说,有些学fo的人身体为什么这么弱呢?这是有关系的。这股业识之流,这股莫名其妙的动力,是咱们的生命之源,这就是“阳主动”,这就是元阳。这股元阳一动则有一来一回,为什么叫一来一回呢?你站在一个什么角度来看他?它一动则有一收一发。心脏怎么动的?可不是一盈一缩嘛,盈就是阳,缩就是阴。阴阳俱使动,所以这就分出阴阳了。就像太极一样,太极是动了以后,然后才能有阴阳,一动则判阴阳,这是相对应的。明白这一点以后,你再去体会。我这是把理论给你们讲一讲,你们可能也能大概听明白,但是肯定印象不深刻。第二点呢,自己也没有体会,必须自己在临症上、自己的观行慢慢体会。体会多了以后,什么叫真阳、真阴,自己脑子里观念才会牢固。这时候就算张仲景蹦出来对你说什么是阴、什么是阳,你照样一脚把他踹开。因为你自己对阴阳已经有了最直观的认识、最直观的理解,发自身心有这种体会了,这就叫“不一之见”。象郑寿全先生在他的前言里写道,这个问题思之日久,什么问题?就是阴阳的问题啊、六经的问题啊。朝也想,日也揣摩,每天对自己的悟境进行揣摩,然后对自己内心进行观察,不断想,朝也想,夜也想,然后慢慢就得出来了。为什么说你们要想得出来难呢?举个(用功的)程度吧,你们白天考虑的问题,你们白天对阴阳思索的问题,你们晚上做梦梦到过没有?你们如果白天想了,晚上马上做梦梦到,甚至晚上做梦也在思索问题,甚至你想不通的问题你晚上做梦想通了。白天想不通的问题晚上做梦有人告诉你是怎么回事了。然后你白天一想就是这么回事,但是你在不断思索,这种现象是经常存在的。以这种现象来考察你是不是全身心投入了。我在学校学习的那段时间,白天想什么,晚上做梦就梦到什么,梦到跟人在谈什么,梦到自己在琢磨什么。想不通的问题晚上做梦跟人谈,有人告诉我是怎么回事。当然这不是别人告诉我,是我自己脑子里想出来、琢磨出来是怎么回事。自己去体会,如剥丝抽茧那样,一点一点把自己脑子里的这些知见剥掉,这就是我自己学习的过程。没有老师,没有名家。有什么刘渡舟,我也看不上他们。
当然就纯中医医术来说,我医术还是比较肤浅的,但我对医学医道的理解还是有一定深度的。如果把真正的医学医术圆融起来再加以学习的话,几百年来,近千年来吧,很多医家写的书都可以不要看了,他们那些书只会乱后人眼目,直接就看伤寒论,直接看神农本草经,然后从内经、六经、阴阳贯穿下来,然后看郑寿全先生的书,甚至他们书中的很多观点、名相都要一一破开,如果还留有他们的痕迹,这也不行。
现在讲到,既然领会到阴阳升降了,然后配合六经的变化。六经的变化,三七生原来写了一个阴阳开阖枢,是不是?那是三七自己对阴阳六经变化的一个认识理解吧,自己的一个领悟。是否正确?是否能够很圆融地解答这个问题呢?这个需要大家去领悟。大家不要去照搬他那个理解,你要照搬他那个理解的话,也会有很多障碍的。还是从我说的这个阴阳的角度不断深入、不断透彻,然后一阴一阳,如果按照黄元御的解法,黄元御的解法是什么?阴阳枢四象,四象枢土这是五行,中间土气枢转,这是五行。六经就是另外一个观念了。人生天地间,是生于天地气交之中的。天气降,地气升。人生天地间,就是三才。三才各有阴阳,就化为六道。六气的变化跟黄元御先生的四象枢土是两套体系、两种思维方式,大家不要拿黄元御的那个套,需要单独去领会它,从天地乾坤立极的角度来考虑。至于有了什么体会以后,大家再结合伤寒论来讨论讨论,现在讲也只是结合自己的一些理解,大家没什么体会的话到时候听了也是白听。有什么问题大家可以再提一下讨论一下。
问:请讲一下中气的问题。
答:既然前面谈到阴阳了,我就用我所理解的方法来讲一下什么叫中气。有阴阳则有中,相对于一个问题来说,一元真气一动则判阴阳,因为一气一动则分向背,它动呢就有方向,既然有离一些东西近的,就有朝一些东西渐渐远离,这样远近高下就产生出来了。光谈这一动,还是太极。但是缠着一动的变化,就产生了阴阳。动就有向有背,你怎么看向背呢?是因为你站在一个中间的角度来评判它们的,是不是?天为尊,地为卑。天为高,地为下,是不是?你人在其中,这就叫中气。三才天地人,人为中。再根据向背,向就是阳,你离那边近。把向的部分、升的部分分为两段,就会产生木火。把那背离的部分产生两段,就会产生两象—两种现象,就是两种方位吧,就会产生金水。中间你这个观察的角度来说,这就是中气。它们再有动、向背的话,都不离中。为什么不离中呢?因为观察的角度啊,它们要跑出你的视野范围呢,跑出你这个力的范围呢,这就过了。过了就会产生什么?阴阳要离决。所以整个中气是什么意思?中气就是你这一动整个力的上下出入,整个就叫中气。所以中气是把元气这一动从里面抽出来就叫中气,所有一动的中间这个基础就是中气。中气讲的也是元气,不要讲脾胃功能,是吧?脾胃只是后天的一象,谈中气、元气的时候先不要谈这些脏象,把中气理解好了以后再谈。
给你们简单举个例子,我们大家有钱的时候要花钱,是不是?我们既然花钱了肯定有钱吧?有钱就能花钱。我们一个月多少工资呢,一个月两千块钱工资。收入两千,花出去两千,是不是?如果花的少呢,就会积攒下元气。而对于你整个人来说,比如固定资产多少多少,流动资金多少多少,你这个流动资金就是中气。流动资金你只有五万,突然花出去六万,那就多了,你中气肯定推不动了,是不是?这时候就要调动元气,从元气里面要提取,这就是非常之举,就要超负荷了。但超负荷了是因为你还有资粮,所以你还可以调取。但你存钱老调老调调到一定程度,用激素、用温阳行气的药用多了以后,没有存款或存款见底了,这时候就该麻烦了,这病就不好治了。所以先按照这个初步理解理解,初步理解再归于象中,然后再去理解这个元气,再去理解这个中气,这个大家听明白了吗?人身体生生不已的元阳之气要一动就是厥阴,就是由阴出阳这一刹那这是最关键的。如果要没有厥阴这一点开发之气出来,你就是一片死阴,人生气就要灭绝。内经里讲过一句话叫做:“一息不转则针机穷”,元气转而不回,回而不转,讲得就是这一点厥阴之气,这一点要不能生发上来,就没有治疗的机会了,用针用药已经没有下手的地方了。
问:中医如何学好呢?从何处下手呢?
答:我还是讲那句话---以前有个人叫古龙吧,写过武打小说---“天下没有干不好的事情,只要你想干好就能干好”,就看你有多大决心、多大毅力。
“一息不转则针机穷”的针是针灸的针,过去内经经常是针刺。
中医的着手,刚才讲的是你有多大决心了,你有多大决心、多大志向,你就有多大水平。当然了,我们既然要学医了,就得从根本入手。就像过去武打小说中说的,练武功就一定要学玄门正宗,你一定要跟一个高明的师父来学。你学中医就一定要从黄帝内经、伤寒论开始学,不要跟三脚师父或者现在一些师父,他自己本来就看不好多少病,是不是?跟他学,学完了以后,一肚子他的东西,还不如他。陈修园说过:“群言淆乱衷于圣”,就是大家你说你的,我说我的,各种派别纷杂淆乱的时候“衷于圣”,你就得从医圣、从经典的角度去入手去理解,因为大家再怎么争论都是从经典中理解出来的。
当然也有人能看病、能治好一个病,但不从经典着手、不从经典中来,他也否认经典,这种人也存在。他的治病也有他的道理,但不入正途,是不是?这种你也就不用管它了。你可以把经典学好了以后再去参详、再去理解,更加开拓自己的眼界。你不要一开始就因为他而否认经典。
大家有什么问题可以问一下,还有几分钟。学医就是这样,你看你们问的问题,没有一个象样点的问题。问出去一个好点、难点的问题,我也好给你们解释啊。要不然,我看你们问的这些问题,总觉得好像没在学医似的,只是业余来听听课。以这种方法来听讲课,想要受益,比较困难。还有人问相火不藏的问题,我就不想讲了,因为这个问题我已经讲过很多次了,只是你没有仔细去听。
不要说悟性,这个悟性,什么叫悟性?只要你肯学就有悟性,悟性是体悟,不是去盲目地外在地追求。我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吧,讲完也就算今天讲课的结束吧。是一个学fo的故事。当年雍正皇帝也讲过这个故事。有一个人诚信观世音菩萨,一心向道,每天就念观世音、观世音……,然后如此辍行不断,一步一头,拜到了五台山。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走一步,磕一个头,“观世音菩萨……”。半年有余,快到一年了,还没到地方。有一天走到山腰,观世音菩萨就感念他的真诚了,就现前了,问他“你既然这么真诚,你就问问题吧。你对于学fo有什么问题,尽管说,我来解答你”。这个人是真正一心向道、一心学fo,一心想见到观世音,等到观世音真正现前的时候,他脑子里就突然一片空白:自己学fo这么长时间,有很多问题,但当他一见到观世音,这些问题突然就都没有了,就感到什么问题都想不起来了,脑子一片空白。过了好一会,他突然由身心内部踊跃,产生一个奇思怪想,连自己都想不到,就问观世音:“我每天拜fo,我们凡人每天学fo、拜fo,您是观世音,您已经成fo了,您拜不拜fo呢?”看,这个问题问的多好!是不是?这个问题就象有人问:你怎么学的?你现在还在干吗?是不是?就得要这么问。然后观世音一听他这个问题就回到:“我还拜fo。”这人一听当时就有点傻了,“您还拜fo?”紧跟着就问第二句:“您拜哪尊fo?”你还在不在学医?你怎么学?你还在跟谁学?是不是?观世音菩萨回到:“我拜的是观世音。”这个人听到这个故事就言下顿悟,怎么顿悟?你还在不在学中医?你在学什么?你不是学的内经,你不是学的伤寒论,你是学的你自己,你是不断用你的内心去领悟内经、领悟伤寒论。你每天在这思维,每天在这观心,看看你的内心是怎么样理解的。每天去反思,每天去反问你自己:到底什么是六经?什么是阴阳?阴阳如何转化?六经是如何气化、如何运行的?张仲景说它是这么回事,那为什么是这么回事?是不是?为什么?每天一天到晚都在问这个为什么?问自己啊。哪有老师给你问?老师顶多给你句话。到底是怎么回事?你不是求的这句话,你求的是真正能够看见,真正能够心里彻明了解到就是这么回事。哪怕张仲景过来了,你也不会有丝毫怀疑。所以学医就是这样。
好了,今天就到这儿吧。这周讲完桂枝、咳喘的问题。我讲课的药物的排列,黄元御书里面第一个温阳的方子是天魂汤,我就按照天魂汤这个次第给大家讲解。
下周讲附子。
此篇由一页书整理,姜附桂校对。
...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皖ICP备06007007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
Baidu
map